一本有魔力的書,能讓人靜下來,感受生活,感受自己,書中的語言通俗易懂,貼近生活,更貼近心靈。
作者鬼腳七長期遠離城市喧囂,到山間居住,感受山間的晨鐘暮鼓、清晨黃昏,並記錄下自己的所歷、所思、所悟。在那裡,作者挑水、做飯,聽山谷深處空靈的鐘聲,看草木蟲鳥以及春秋更替,生活漸漸歸於平淡簡單。也許拋卻了世俗煩惱,跳脫思維的局限,更能找到不一樣的角度,來看待人生的困惑及渴望。當生活返璞歸真,內心也就更為寬闊自在,抵達不一樣的安寧。
作者將生動有趣的紅塵故事融入人生的哲思中,當我們煩惱、迷茫、憤怒時,帶來撥雲見霧般的啟迪,時刻安住在當下,接納不完美的自己。
一本以「清淨心」為主題的文集,在用心發現生活的清淨美。作者在文中對事物的描寫卻是充滿溫情和經歷世事的感悟。在世間紛擾中修得一顆清淨心,就可以看雲淡風輕,斷卻煩惱,得到自在。
57堂修心課,直面人生遇到的所有難題,一篇篇充滿智慧的文字,撫慰因生活疲憊的靈魂。
修行,修是調伏自己的心,行是踐行自己的願。人生處處是修行,在吃飯裡修行,在睡覺裡修行,在工作裡修行,在失戀裡修行,用戒智悲的方法,感悟佛性,獲得覺知。保持覺察,就是最好的修行。
關於情緒:情緒來了,就讓它來;走了,就讓它走,不迎不送。
關于堅持:守住自己的心,時間就回來了。
關於智慧:真正的智慧,是學不來。唯一的方法,就是「靜」下來,讓水變得澄清。「知雄守雌」,智慧會自己出現。真正有智慧的人,一直活在當下。
關於孤獨:生活中很多事,並沒有答案。怎麼做,都不會有對錯,關鍵在於,你是否真實地活過。
關於痛苦:痛苦沒有想像中那麼可怕,真正可怕的是「想像」,而不是痛苦。相反,痛苦是人類智慧的源泉。
生活對於每個人來說,都是公平的,機遇也是,不同的就是人的悟性,有人能從中看見機遇,從生活中看見教誨,而有的人只能看到生活的磨難以及人世的不公。
人一定是有煩惱的,但一定是也會有快樂的,因為是「人」。煩惱會過去的,快樂也會消失得,也因為是「人」。就如孔子所說希言自然,飄風終不朝,驟雨不終日。一切都會過去。
修煉內心、修煉頭腦、修煉體魄,人生處處是修行,對於修行,每個人也有不一樣的體會,要善於覺知,更要自知。正如老子曰:「道可道,非常道。」
修行不一定要念佛打坐,在生活的點點滴滴中做到自律,向善,寡慾,樂施,每個人永遠都在修行的路上,學無止境,善亦無止境!
世上沒有一種藥,可以治癒所有病人,也沒有一種修行方法,能解決所有人的痛苦。當心被降伏了,憤怒不再是憤怒,煩惱不再是煩惱,情緒不再是情緒,苦難也不再是苦難。其實現實生活中的任一場景便是修行的道場,人生處處都是修行,何苦再緣木求魚。
人生處處是修行,一沙一世界,一葉一菩提,心懷慈悲,向內修行,每天進步一點點,日新月異,感恩。
修行是人一生一輩子需要做的事!用平常心看事態發展,用善心對待發生的一切!
書中總有一篇,會讓我們在認清生活真相後,仍然有熱愛生活的勇氣,讓我們獲得重塑心靈世界的力量。
人生七苦,渡之不易。這本書像黑屋暗室中的一盞燭光,像晨昏寂靜中的一聲鐘鳴,用最白話樸實的文字,為在世事浮沉中的芸芸眾生指點迷津,撥雲見日。欽佩於作者跌宕的人生經歷,讚嘆於他因此而收穫到的智慧覺醒。凡心之所向,素履以往,生如逆旅,一葦以航。
作者鬼腳七居山修行看世間,紅塵滾滾,且放下;觀自心,清心寡欲,一陣清風,一輪明月。這就是一個修行者的情懷。
人生處處是修行,常讀正能量的書,讓自己永遠心懷美好。學會思考,戒掉憤怒。以積極的態度面對生活,學會與生活和解,與苦悶和解,與那個不完美的自己和解。
希望每個人都越來越善良,希望每個人都越來越幸福,希望社會變得越來越好!
願有一顆簡單的心,清淨看世界,歡喜過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