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清玄:自心清淨,能斷煩惱

2021-01-09 騰訊網

中國詩歌文學精品

文化/詩詞/人生 / 休閒

文:林清玄

導讀

在不安的世界裡,只有放下執念,拋開焦慮和煩惱,才能讓內心回歸平和,活出人生的最好時節。

這是一種豁然明朗的性情,更是自心清淨的處世之態。

一、人生滋味不易知

1/15

我們所經歷過的美好事物,其實都被卷存典藏著,一旦打開了,就從記憶中遙不可知的角落飄回來。

2/15

戀是美的,失是苦的,可是有戀就有失,有美就有苦,如果一個人不能嘗苦,那麼也就不能體會到那苦中的美。

二、隨心隨緣,歡喜度日

3/15

我們不可把捉的塵世的命運中,我們不要管無情的背棄,我們不要管苦痛的創痕,只要維持一瓣香,在長夜的孤燈下,可以從陋室裡的胸中散發出來,也就夠了。

4/15

不能進入微細的愛裡的人,不只是粗鄙,他也一定不能品味比較高層次的心靈之愛,他只能過著平凡單調的日子,而無法在生命中找到一些非凡之美。

三、天寒露重,望君保重

5/15

在每一個黎明醒來,有一些會心的悟。

在每一個黎明醒來,接受陽光的溫暖、光明。

6/15

文學如杯,往事似酒,杯酒風流,如夢如電,但是當我們想起那個時代的熱情、真情、豪情與才情,就覺得點燃了火種,光明也就有了希望。

四、生命的風雨都是掌聲

7/15

從汙穢的心中呈現出汙穢的世界,從清淨的心中呈現出清淨的世界,人的境況或有不同,若能保有清淨的觀照,不論貧富,都不能轉動他。

8/15

經過了歲月的磨洗,知道了人外有人、天外有天,賊光才會收斂;等到賊光消失的時候,也正是寶光生起之時。

9/15

心靈裡的煩惱、悲哀、痛苦,要在今天做個了結,明天自有明天的痛苦,就讓明天的肩膀來承擔吧!

五、用心發現生活之美

10/15

一片茶葉是不求世間名譽的,這就是以清淨心布施,不求功德、不求福報,只是盡心盡意貢獻自己的芳香。

11/15

好的圍棋要慢慢地下,好的生活歷程要細細品味;不要著急把棋盤下滿,也不要匆忙的走人生之路。

六、壞事好事不一定

12/15

當我們回到生活的原點,還原到素樸之地的生活,無非是「輕羅小扇撲流螢」,無非是「薄薄酒,勝茶湯,粗粗衣,勝無裳」,或者是「短笛無腔信口吹」,或者是「小樓昨夜聽春雨」。

13/15

生命就是由輕薄短小的歷程所組成的,所謂生命不空過,也正是去體驗那小小歷程中深刻的意義,體驗、體驗、再體驗,更深入的體驗,這是到彼岸的智慧之路。

七、一個人的修行路

14/15

一個人不明事理,不是事理有病,不是眼睛有病,而是內心有病,只要治好了真心,眼睛也可以分辨,事理也得到了澄清。

15/15

我不刻意去找一座廟朝拜,總是在路過廟的時候,忍不住地想:也許那裡有著入世的青山,然後我跨步走進,期待一次新的隨緣。

文章摘自林清玄:《自心清淨,能斷煩惱》

相關焦點

  • 心若清淨,風奈我何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知書先生,ID:svop133】經微信公眾號授權轉載,如需轉載與原文作者聯繫)以清淨心看世界,以歡喜心過生活。以平常心生情味,以柔軟心除障礙。心若清淨,風奈我何,不染塵埃,清風自來。01心靜是一種境界《六祖示法詩》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
  • 《維摩經》:心淨則國土淨,如何能做到心性清淨呢?
    觀察自己的心性,從而獲得斷除煩惱生菩提智慧。這樣就可以來認識或探究萬事萬物,如果明白了無常變化的知識和道理,那我們就能很快地得道。可見,想要得道徵得菩提智慧,必須從認識自身的心性,從我們的心性入手。正如經典云:無妄想時,一心是一佛國;有妄想時,一心是一地獄。命由己造,相由心生,世間萬物皆是化相,心不動,萬物皆不動,心不變,萬物皆不變。
  • 《法句經》:清淨唯已得,煩惱任人掐;汝當自努力,如來唯說者
    我們都知道,佛教自創立以來,這千百年來,學佛者不計其數。但佛法艱深義奧,往往不好理解,因此,許多人學佛都是通過聽別人講或看別人的註疏來學習的。這樣學佛的方式方法對嗎?但佛陀由29歲開始修習梵行,先後拜過阿羅羅迦羅摩仙人、優陀伽羅摩子等為師。
  • 佛緣專欄:簡約生活之美,簡單就能煩惱少,心能輕安,持戒清淨!
    編輯:那羅簡約的其中一個好處就是不必生活在掉悔中,因為簡單就是煩惱少,心能輕安,持戒也清淨。簡約也表示一個人可以少欲知足,減少不善行為,內心祥和愉悅,這一切都是金錢買不到的。其實這是需要更深的修行才能做得到,讓我們更容易放下,就如阿羅漢,無欲就無煩惱,簡約樸素。佛陀在慈愛經中也如此教導眾僧人弟子,知足易養俗務少,儉樸六根悉平靜,謹慎謙虛不俗攀。簡約樸素就是正直的持守他們的戒律。當一個人擁有淳樸品德就是一個正直、善良、慈悲及樂施。持戒是出於純真的心,而不是為了給人留印象或因害怕造業。
  • 《人生處處是修行》:願有一顆簡單的心,清淨看世界,歡喜過生活
    也許拋卻了世俗煩惱,跳脫思維的局限,更能找到不一樣的角度,來看待人生的困惑及渴望。當生活返璞歸真,內心也就更為寬闊自在,抵達不一樣的安寧。作者將生動有趣的紅塵故事融入人生的哲思中,當我們煩惱、迷茫、憤怒時,帶來撥雲見霧般的啟迪,時刻安住在當下,接納不完美的自己。一本以「清淨心」為主題的文集,在用心發現生活的清淨美。
  • 偈子能治眼病:無垢清淨光,慧日破諸暗,能伏災風火,普明照世間
    法華經觀音普門品中有一個偈子能治療一切眼病,包括近視,眼睛困澀。這個四句偈是:無垢清淨光。慧日破諸暗。能伏災風火。普明照世間。無垢清淨光:一切的喧鬧、煩惱、塵勞、困頓能夠斷盡,沒有絲毫的汙垢感染,清淨至極,光明即現。這種光明有外在的顯現,更有內在自性的光,皆從清淨中顯現出來。
  • 什麼是謙卑的心?林清玄的一段語錄說得太好了,值得現代人學習!
    什麼是謙卑的心?很多人都知道,謙卑,就是謙虛,不自高自大。那麼謙卑的心,就是擁有一顆謙虛,低調,不驕傲自滿的心。我們也只能回答得這麼普通,這樣回答,大家都會。也有人會認為謙卑的心,就是要經得起別人的誇讚和鼓勵。說真的,我們現實中很多人有一點成績了,被人誇讚和鼓勵了,就飄了。
  • 佛教:作明佛母,以圓滿清淨戒律的能力,降伏煩惱罪垢的能力
    在佛教傳入我國之後,大家僅是對佛和菩薩之中的佛陀和四大菩薩最為熟悉,卻不知佛教代表人物眾多,且各有其歷史起源,分別具有不同的寓意,今天就為大家其中鮮為人知的佛教:作明佛母,以圓滿清淨戒律的能力,降伏煩惱罪垢的能力。
  • 詩詞丨心不染塵埃,清風自然來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詩詞天地,ID:shicitiandi】經微信公眾號授權轉載,如需轉載與原文作者聯繫很喜歡桃源野菊老師說的一句話:無論是男子,還是女子;不管是老叟,還是幼童,那種安靜的樣子最是美麗,那種沉思的姿態最是賞目,那種默而不語的神情最是心生喜歡。
  • 怎樣斷無明,生清淨心,《圓覺經》中佛到底根文殊菩薩說了什麼?
    詳解《圓覺經》第一章,如何斷無明,如何生清淨心,看看佛到底根文殊菩薩說了什麼?自從佛教從兩漢時期傳到中國,從某種意義來說,佛教與中國傳統文化之間是從相遇到融合的過程,也成為不同時間和諧相處的典範。歷史上,中國有「梁代三傅士」之稱的傅大士(善慧大士),就擔心佛家文化與中國傳統的文化為之相融,而提倡「儒釋道」三教融合之說。
  • 無我相布施,就是令眾生遠離煩惱、心得清淨,能成就一切功德
    布施助人,不但能讓受施者離苦得樂,布施這個法門也能舍除自己的慳貪,既能自利又能利他,所以布施屬於菩薩法門之一。佛法告訴我們,凡事不離因果,慳貪者難逃貧窮的果,樂施者能獲富貴善報,捨棄慳貪,心也能夠得到清淨。《地藏經》云:「舍一得萬報」,布施一點,將來就能得無量的功德果報,由此可知,布施的功德非常殊勝。除了布施,這一章還講助施。
  • 心理學秘籍:楞嚴經隱藏大秘密,證悟萬法清淨,將體驗解脫大自在
    心理學秘籍:楞嚴經佛「棄」因緣和合開示實相,萬法歸一又名:楞嚴經隱藏大秘密,證悟萬法清淨,將體驗到大解脫大自在學佛修行者大都知道,若能證悟不生不滅的真心自性,那麼此心不論在任何處境下,皆能隨處而安,哪怕身毀在即,當下也能自在入定,思想出入全然無礙。
  • 身處紛擾塵世之中,如何保持一顆清淨的心呢?
    但是,當我回到家裡的時候,面對種種繁雜的事情,心就亂了,再也無法像在寺中一樣清淨。師父,我應該怎樣才能在煩亂的塵世中,保持一顆清淨無染之心呢?願師父慈悲開示。」禪師見她眉頭微皺的樣子,心中一聲嘆息。禪師沉思了片刻後,問她道:「既然你喜歡鮮花,那請你告訴我,插在水瓶中的鮮花,要怎樣才能保持它的鮮活呢?」
  • 林清玄:花落有禪意,因緣皆是空
    01一枝椿樹花林清玄先生在他所著的《如意菩提》裡講到這樣一個故事,日本的茶道大師千利休——林清玄《如意菩提》從花開到花落,是一個多麼自然地事,又是一件多麼讓人惋惜的事情。《紅樓夢》裡,黛玉葬花的片段,一句「一朝春盡紅顏老,花落人亡兩不知」,曾經讓我們體會到落花的憂傷,年少時讀這一段,仿佛體會到了人生如夢的開悟。
  • 禪宗六祖:何其自性本自清淨!何其自性本自具足!
    真學佛的人,需要真修實證,需要「只問耕耘莫問收穫」,禪宗初祖達摩大師有言:無上大道,曠劫精勤,難行能行,非忍而忍;換句話說,學佛修道不是一生一世的事情,今生能有成就,是不知道付出了多少生的努力,才有今生的因緣成熟,能夠悟道證道。學佛最怕走錯道路,有兩點我們要有清醒的認識,不然就會南轅北轍,離佛越來越遠了。
  • 林清玄:今日踽踽獨行,他日化蝶飛去
    以歡喜心過生活,以平常心生情味,以清淨心看世界,以柔軟心除掛礙,以從容心品百味。這是林清玄感受生活的五種心態。林清玄,散文家,出版多部暢銷散文集。他的文字裡,透著悲天憫人的情懷。他以超然的心態對待世俗生活,努力從當下的日常生活中進行體悟,明心見性。
  • 名家散文 | 林清玄:幸福不是結局,而是方向
    作者:林清玄  主播:海潮明月  從前看童話書,有許多是關於王子和公主的故事,這種故事都是千篇一律,是公主受到某種妖魔或巫婆的咒術所魅惑,變成植物、動物  不只童話或卡通是這樣,在電視上演給大人看的警匪、偵探、情愛的單元劇,都是我們知道在人生裡,借著外在世界的克服、奮鬥,不一定能得到最後幸福的結局。
  • 心中永遠的林清玄美句!
    畢竟生命很寶貴林清玄的經典美句!1.浪漫就是浪費時間慢慢地走,浪費時間慢慢吃飯,浪費時間慢慢相愛,浪費時間慢慢地一起變老。——林清玄2.人生的缺憾,最大的就是和別人比較。和高人比較使我們自卑;和俗人比較,使我們下流;和下人比較,使我們驕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