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歷史經典《道德經》:承載抱一精神

2021-01-09 哦喲喂貓頭鷹

《道德經》是老子春秋時期寫的,他是道家哲學的重要來源,是中國史上最偉大的傑作之一,被稱為「萬經之王」。

有一個句子「載營魄抱一,能無離乎?」要和你分享。

攜帶之意,營地作為人體,靈魂作為人類靈魂和精神,抱一是統一的。身體和精神能很好地結合起來是非常重要的。有人可能會問,這是什麼意思?其實,這就是修身養性的方法。因為人的身體是可見的,屬於陽;人的精神是無形的,屬於陰;能夠做到陰陽的結合是法門的重要。

道教講究長壽,不講究長生不老。因為人的一生都會有終點,到目前為止,還沒有人聽說他們不會死。那麼,如何保持身材不老呢?老子認為,身體和精神的保養和修養都是不可缺少的。

陽:物理方面。生命在於運動,我們應該合理地開展跑步、打球、武術等運動,以適應自己的鍛鍊方式,使自己的身體機能處於良好的跑步狀態。不一定你必須訓練八塊腹部肌肉,你可以調整和鍛鍊你的身體。

尹:精神層面。我們要注意心的培養,我們不應該悲傷快樂,生氣大憂,隨意發脾氣,自卑,當我們遇到困難時,我們應該保持冷靜和冷靜,並盡最大努力使我們的思想平靜下來,如果他可以是「別人生氣我不氣」的狀態,他會更好。

事實上「載營魄抱一」實際上告訴我們身心是在同一個實踐中,陰陽應該是統一和協調的,我們不應該對其中任何一個過於偏袒,只有這樣,我們才能長生不老,到了很老的時候,身體的所有功能仍然處於正常水平。

這就是歷史經典:孤陰不長孤陽不長的道理。

相關焦點

  • 品讀歷史經典《道德經》:載營魄抱一
    《道德經》是春秋時期老子所著,是道家哲學思想的重要來源,也是中國歷史上最偉大的名著之一,被譽為「萬經之王」。其中有一句「載營魄抱一,能無離乎?」來跟大家分享一下。載為承載之意,營為人的肉體,魄為人的靈魂、精神,抱一就是統一起來。這句話的翻譯為:人能不能把肉體和精神很好地合二為一是很重要的。有人會問,這說明了什麼呢?這其實在說修身養性之道。因為人的肉體是可見的,屬陽;人的精神是不可見的,屬陰;能夠做到陰陽結合才是養生的重要法門。道家講究的養生是長生不老,而不是長生不死。
  • 道德經,讀不懂也要讀
    包括距離老子時代近一些的人,對《道德經》的傳播和解讀,同樣面臨這樣的問題。在流傳過程中,因為書寫、解讀上的疏忽、訛誤,勢必讓原文原意出現不可避免的各種錯誤。 兩千多年過去,《道德經》自然也就有了各種各樣大同小異的版本流傳下來。好在萬變不離其宗,老子的觀點和思想還是在這與原文原意稍有出入的5000言中近乎完美的表達出來。
  • 《道德經》被誤讀千年,只因後人篡改,快來看看《道德經》真面目
    《道德經》老子的重要作品。它包含了很多修身、齊家、治國、養生的道理。他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講世界起源的書,也是第一本哲學書。文章短小精悍,內容豐富。奠定了它「萬經之王」的地位。你可能不知道,我們一直奉為經典的《道德經》實際上被誤讀了。名字被誤讀《道德經》分為「德經」和「道經」兩部分。原文中上篇是《德經》下篇是《道經》。德經在前,因此應該被稱為「德道經」。
  • 漫談《道德經》第十章 載營魄抱一
    載營魄抱一:即是說身心合一。淺釋:宇宙由三個層次構成:不生不滅,無形無相,無氣無物,看不見,摸不到的真空體,也稱為不易體;有生有滅,無形無相的氣質體,稱為變易體;有生有滅,有形有相,看得見,摸得著的物質體,稱為交易體。人是個小宇宙,也一樣分為三個層次:真空體(人的精神、心靈)、氣質體(呼吸調息之氣)、物質體(人的肉體)。
  • 《道德經》中的10句經典名言,常讀常悟,才能參透出其中真諦
    一、輕則失根,躁則失君出自《道德經·第二十六章》。輕率就會失去自己的根基,急躁就會喪失主動權。二、民不畏威,則大威至出自《道德經·第七十二章》。九、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出自《道德經·第八章》。上善:指大善的人。大善的人好像是水,水總是有利於萬物的生長,卻不與萬物相爭而以平靜自持,甚至甘心處於眾人所不願處的低下地方。這句話以水的品性來讚揚利他、無私的美德和品格,以及「不爭無憂」、「甘於平淡」的精神。
  • 體悟《道德經》的智慧
    其中,以楚簡本最為久遠,約在戰國末期,但殘留文字不多;帛書本大約為秦漢之間,或是漢初的作品,甲乙兩本互相參照,幾乎可得《道德經》原文。《道德經》的各個版本差異甚大,初學建議選擇通用的本子,如王弼本、帛書本,隨著對經典的學習更加深入,可以旁及其他版本。需要注意的是,不應該以某一版本為「正宗」,貶低其他版本,甚至否定其他版本。
  • 品讀經典|《道德經》中有哪些讓人「醍醐灌頂」的句子?
    中華文化博大精深,《道德經》被譽為「中國歷史上最偉大的名著之一」,是道家哲學思想的重要來源。《道德經》文本以哲學意義之「道德」為綱宗,論述修身、治國、用兵、養生之道,也被譽為「萬經之王」,對傳統哲學、科學、政治、宗教等產生了深刻影響。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統計,《道德經》是除了《聖經》以外被譯成外國文字發布量最多的文化名著。
  • 《道德經》:一個人,一旦領悟這3句話,人生就會越來越順
    《道德經》推崇柔弱的智慧,崇尚守柔貴雌,其他如功成身退、禍福相倚、上善若水等思想不僅對歷史產生重大影響,也是照亮我們前進道路,指引我們人生的大智慧在科技發展迅速、物質生活豐富的當今社會,外國人也在追尋心靈歸處。
  • 讀老子《道德經》啟示之三
    讀老子的《道德經》,其中,「道」在只有五千餘字的經文裡就出現過七十多次,在《道德經》三十二個篇章裡都有表述。可見「道」是《道德經》最精髓的部分,是老子最要向世人揭示「道」的內涵和外延的道理。 「道」究竟是什麼? 《道德經》第一章:道可道,非常道。即是頭一個道是「道」,可道的第二個道作為說來解釋;非常道,解釋為不是通常所說的道。老子開宗明義告訴我們讀者,道不是我們常見常說的道,裡面內含非常繁雜的道道。
  • 國學經典《道德經》,老子對「觀」的表達,天道的領悟方式
    上下五千燦爛文化歷史,在這滾滾歷史的文化浪潮裡,誕生了一本本經典,用最精煉的話語,談天論地識人。他們智慧哲思,至今在我們的生活各方面裡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其中有一部著作,至今已有三千多年的歷史,它只有短短的五千字,但是它的智慧,幾乎可以用包羅萬象來形容,令人不得不佩服。
  • 《道德經》第十章:載營魄抱一,能無離乎?
    聖人要能拋棄人道之奇,復歸抱守天道以治理天下。如何去人道而用天道治國呢?這是本章的主旨。載,《說文》註:乘也。上覆之而下載之,引申為之謂所載之物曰載。營魄,指一己之身。載營魄,指的是人承載著他的形質,才能去抱一。抱一,指抱神。載營魄抱一,能無離乎。意思就是說,人要能夠以一己之身去抱神以靜,做到形不離神,神不離形。營魄有形質,可以承載。
  • 陪你一起讀《道德經》,「天道無親,常與善人」
    道家有一句話「一命二運三風水,四積陰德五讀書」。我們經常會說到一個詞「積德行善」,那麼為什麼我們會提出這樣的觀點呢?具體又是如何進行積德和行善呢?其實在老子的《道德經》中已經表達了這個觀點,明確地提出了「有德」和「無德」之間的區別,什麼樣的德和什麼樣的善,才是我們應該去做的。
  • 老子《道德經》中的這3句話,可以讓人成熟,「勝讀十年書」
    而老子的《道德經》中這3句話就能讓我們瞬間成熟,提高我們的認知水平,勝讀十年書。下面我們來一起看看!1、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這句話意思是,天地並不是仁愛的,它對待萬事萬物就像對待芻狗一樣,任憑萬物自生自滅。有句話說「善有善報惡有惡報」,但現實生活中並不會真正如此。
  • 《道德經》:老子這四個比喻,便說透了一生的智慧,讀了受益終生
    永遠不要低估讀過《道德經》的人。有人在知乎上提問,「《道德經》現在全球都在讀,西方很多國家都在用,可是我卻讀不懂,也就記下來幾句話(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最高贊的回答是這樣的:「《道德經》不是用來讀的,而是用悟的,結合生活,工作,經歷等等,去猜透它。它就像是一把尺子,哪裡做得不好,哪裡做得好,用它一量,就全知道了。」《道德經》中蘊藏著很多做人的根本智慧,認真在生活中體悟它,運用它,便可為自己贏得更多的人生躍遷機會!
  • 道德經:悟透天道背後的「四大天規」,才能真正的避禍求福
    在漫長的歷史中,《道德經》堪稱奇書。它是中國歷史上最偉大的名著之一,對傳統哲學,科學,政治,宗教等產生了深刻的影響。《道德經》是除了《聖經》之外被譯成外國文字發布量最多的一本文化名著。雖然很多人可能沒有讀過《道德經》,但是就在你的不經意之間,可能就暗合了它,在讀道德經的時候,也是你跟自己和解,更了解自己的過程。
  • 《道德經》這5句「善」字打頭的金句,充滿大智慧,值得細細品悟
    在生活中,有句話叫「人善被人欺」,可老子《道德經》告訴我們即便如此,還是要善良。老子《道德經》是古代智慧的高度凝鍊,自然有它的道理,那麼老子為什麼要我們善良呢?西楚霸王 項羽善建者不拔,善抱者不脫【譯文】:一個善於自我修養的人,沒有什麼人能夠讓他偏離自己的道德重心。一個堅守自己道德的人,也沒有什麼人能夠讓他變成一個沒有道德的人。
  • 讀老子《道德經》,人應該有自知之明,生活囧迫不得已
    剛開始讀老子道德經的時候,一下子被吸引過去。雖然只能讀懂某個章節,某一小段,好比是個「小段子」。真的「段子」與「段子手」了不起。我自己玩這個才知道,別人的段子比我行,比我牛,牛人。我總得有點自知之明,那麼我想告訴大家,你是牛人。這個和道德經都有關係。如下圖。
  • 《道德經》:載營魄抱一,能無離乎?
    人們的心神習慣放逸,由此給這個世界,更是給人們自己帶來了無窮無盡的麻煩和禍患,所以《道德經》第十章第一句提出對人們的質問「載營魄抱一,能無離乎?」這裡的「一」就是「道」,整句話的意思就是「人能夠經常讓自己的精神恆久抱道而長久不離嗎?」
  • 問道丨《道德經》第十章中「載營魄抱一」的「營」是什麼含義?
    1、載營魄抱一而無離。身、心與道合一,能一貫麼?得道之人一旦自以為得道,就又形成一個新的自我,為防止功夫反覆,老子審問你所得之道是否「真」?2、專氣致柔能嬰兒。長時間繫念一處,靜定功夫是否「致虛極」?用嬰兒之胎息比喻虛靜之氣。專氣者,繫念一處也。道德經中的嬰兒是指尚未出生的階段——「如嬰兒之未孩」,練功入定後斷了呼吸,胎息啟動。老子審問修道者功夫是否做到這一步了。
  • 你所不知道的《道德經》一 哲學與道學
    《道德經》是中國古典文化的源頭之一,也是中國哲學之祖。準確來說,中國自古以來沒有所謂「哲學」。「哲學」是近代日本人翻譯西方著作用的一個替代性詞語,經近代中國文人翻譯日文著作引入而成。於今日中國成為家喻戶曉的一個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