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們的心神習慣放逸,由此給這個世界,更是給人們自己帶來了無窮無盡的麻煩和禍患,所以《道德經》第十章第一句提出對人們的質問「載營魄抱一,能無離乎?」這裡的「一」就是「道」,整句話的意思就是「人能夠經常讓自己的精神恆久抱道而長久不離嗎?」
俗話說「精神振,振精神,精神越振越精神」,可普通人整天都在大量的耗散自己的精神,真正懂得涵養、滋長自己精神的人很少,什麼原因導致的呢?無外乎是由於不明白其中利害關係的緣故!
人的精神就相當於電池裡面的電能,電池電能充足,不管是用於玩具的遊戲,還是用於電子設備的使用,都可以長久地保持玩具和電子設備的正常運轉,而一旦電池電能嚴重不足,自然就導致各種不正常的情況發生了,更有甚者,電池本身因為虛電的緣故,會慢慢發生自身潰爛的情況,最終因為不能正常使用而被無情地拋棄。
人們的身體就像電池一樣,精神虛弱,做起事情來就很容易精力疲憊、身心憔悴,這也正是為什麼很多人處於亞健康的原因,至於如果精神嚴重的出現問題,要麼身心這個系統崩潰,出現各種異樣的情緒或表現,比如抑鬱、焦慮、恐懼甚至幻覺等,要麼就會出現各種各樣的疾病甚至死亡,所以古人很早就告訴我們:「精神內守,病安從來?」
那麼如何幫助人們的精神可以長久處於充盈的狀態呢?方法非常簡單,就是「載營魄抱一」中的「抱一」,具體指的是什麼意思呢?前面說過,就是「抱道」的意思,我們知道「道即虛無」,所以這句話再簡單的表述就是「精神內守,病安從來」前面的那句話,叫做「恬淡虛無,真氣從之」,當我們的心越來越靜,也就是心越放越空的時候,我們的身體自然會生發出生命本來的能量,大幅提升我們的精神能量,所以我們看到很多修行人士除了日常生活之外,最常做的事情其實就是「靜修」了,通過各種方式的練習,精神飽滿,自然百病不生!
「載營魄抱一,能無離乎?」這句話真可以作為修身煉心的座右銘,很好地提醒人們更多些「精神內守」,而非像往常那樣只知道一味地「放電」,那麼,大家都知道最「耗電」的行為其實就是人們各種各樣的胡思亂想了,所以,從現在開始,讓我們都能夠多些寡慾養精、閉目養神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