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讀歷史經典《道德經》:載營魄抱一

2020-12-24 小馬哥說文史

《道德經》是春秋時期老子所著,是道家哲學思想的重要來源,也是中國歷史上最偉大的名著之一,被譽為「萬經之王」。

其中有一句「載營魄抱一,能無離乎?」來跟大家分享一下。

載為承載之意,營為人的肉體,魄為人的靈魂、精神,抱一就是統一起來。這句話的翻譯為:人能不能把肉體和精神很好地合二為一是很重要的。有人會問,這說明了什麼呢?這其實在說修身養性之道。因為人的肉體是可見的,屬陽;人的精神是不可見的,屬陰;能夠做到陰陽結合才是養生的重要法門。

道家講究的養生是長生不老,而不是長生不死。因為人的生命都會有終點,目前還沒聽說有人會不死。那麼如何才能養生並且不老呢?老子認為,同時注重肉體和精神的保養修煉,兩者缺一不可。

陽:肉體方面。生命在於運動,要合理地進行跑步、打球、武術等各項適應自己的運動方式,讓自己的身體機能處於一個良好的運行狀態。不一定非要練出八塊腹肌或肌肉,能夠做到調節、鍛鍊身體即可。

陰:精神方面。要注重養心,不要大悲大喜、大怒大憂、隨意發脾氣、有自卑心等,遇事沉著冷靜,儘量將心態放平和;如果能是「別人生氣我不氣」的境界,那就更好了。

「載營魄抱一」實際是告訴我們,身心同修,陰陽統一相調,不要過分偏向任何一個,人才可能實現長生不老,才可能在很大歲數時,身體的各項機能還處於正常的水平,實為不老。

這就是歷史經典:孤陰不生、孤陽不長的道理。

相關焦點

  • 讀歷史經典《道德經》:承載抱一精神
    《道德經》是老子春秋時期寫的,他是道家哲學的重要來源,是中國史上最偉大的傑作之一,被稱為「萬經之王」。有一個句子「載營魄抱一,能無離乎?」要和你分享。攜帶之意,營地作為人體,靈魂作為人類靈魂和精神,抱一是統一的。身體和精神能很好地結合起來是非常重要的。
  • 漫談《道德經》第十章 載營魄抱一
    載營魄抱一:即是說身心合一。淺釋:宇宙由三個層次構成:不生不滅,無形無相,無氣無物,看不見,摸不到的真空體,也稱為不易體;有生有滅,無形無相的氣質體,稱為變易體;有生有滅,有形有相,看得見,摸得著的物質體,稱為交易體。人是個小宇宙,也一樣分為三個層次:真空體(人的精神、心靈)、氣質體(呼吸調息之氣)、物質體(人的肉體)。
  • 問道丨《道德經》第十章中「載營魄抱一」的「營」是什麼含義?
    1、載營魄抱一而無離。身、心與道合一,能一貫麼?得道之人一旦自以為得道,就又形成一個新的自我,為防止功夫反覆,老子審問你所得之道是否「真」?2、專氣致柔能嬰兒。長時間繫念一處,靜定功夫是否「致虛極」?用嬰兒之胎息比喻虛靜之氣。專氣者,繫念一處也。道德經中的嬰兒是指尚未出生的階段——「如嬰兒之未孩」,練功入定後斷了呼吸,胎息啟動。老子審問修道者功夫是否做到這一步了。
  • 品讀經典|《道德經》中有哪些讓人「醍醐灌頂」的句子?
    中華文化博大精深,《道德經》被譽為「中國歷史上最偉大的名著之一」,是道家哲學思想的重要來源。《道德經》文本以哲學意義之「道德」為綱宗,論述修身、治國、用兵、養生之道,也被譽為「萬經之王」,對傳統哲學、科學、政治、宗教等產生了深刻影響。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統計,《道德經》是除了《聖經》以外被譯成外國文字發布量最多的文化名著。
  • 道德經,讀不懂也要讀
    包括距離老子時代近一些的人,對《道德經》的傳播和解讀,同樣面臨這樣的問題。在流傳過程中,因為書寫、解讀上的疏忽、訛誤,勢必讓原文原意出現不可避免的各種錯誤。 兩千多年過去,《道德經》自然也就有了各種各樣大同小異的版本流傳下來。好在萬變不離其宗,老子的觀點和思想還是在這與原文原意稍有出入的5000言中近乎完美的表達出來。
  • 《道德經》:載營魄抱一,能無離乎?
    人們的心神習慣放逸,由此給這個世界,更是給人們自己帶來了無窮無盡的麻煩和禍患,所以《道德經》第十章第一句提出對人們的質問「載營魄抱一,能無離乎?」這裡的「一」就是「道」,整句話的意思就是「人能夠經常讓自己的精神恆久抱道而長久不離嗎?」
  • 《道德經》第十章:載營魄抱一,能無離乎?
    聖人要能拋棄人道之奇,復歸抱守天道以治理天下。如何去人道而用天道治國呢?這是本章的主旨。載,《說文》註:乘也。上覆之而下載之,引申為之謂所載之物曰載。營魄,指一己之身。載營魄,指的是人承載著他的形質,才能去抱一。抱一,指抱神。載營魄抱一,能無離乎。意思就是說,人要能夠以一己之身去抱神以靜,做到形不離神,神不離形。營魄有形質,可以承載。
  • 《道德經》被誤讀千年,只因後人篡改,快來看看《道德經》真面目
    《道德經》老子的重要作品。它包含了很多修身、齊家、治國、養生的道理。他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講世界起源的書,也是第一本哲學書。文章短小精悍,內容豐富。奠定了它「萬經之王」的地位。你可能不知道,我們一直奉為經典的《道德經》實際上被誤讀了。名字被誤讀《道德經》分為「德經」和「道經」兩部分。原文中上篇是《德經》下篇是《道經》。德經在前,因此應該被稱為「德道經」。
  • 《道德經》中的10句經典名言,常讀常悟,才能參透出其中真諦
    那個時代比較動蕩,處於旋渦中的老子,學會了一套明哲保身、修身立命的方法,這些方法,也逐漸滲透到他的作品中,並且隨著《道德經》的流傳,影響了世世代代的人。《道德經》也叫《老子》,它是東方智慧的代表,對於中國文化的影響已經深入在每一個人的血脈之中。
  • 夜讀丨《論語》《道德經》《金剛經》開篇首段話,暗藏儒釋道第一智慧
    寫文章是這樣,讀文章無疑也是這樣。儒釋道經典著作《論語》《道德經》《金剛經》,如果正確理解開篇之語,就會順著正確的思路,摸準作者的思想脈絡,探出其中蘊含的人生大智慧。《論語》首段話,教做君子「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
  • 體悟《道德經》的智慧
    《道德經》一書傳為老子所著,但先秦無私人著述,一般認為其書類似於《論語》,不過是老師的言語輯錄罷了。《道德經》之名,應該也是後人所加,原書名《老子》,出土的竹書、帛書便可證明。對於《道德經》,各版本之間不僅有許多文字差異,字數也不盡相同。常言「《老子》五千言」,只是一個大概的統計。
  • 《道德經》這5句「善」字打頭的金句,充滿大智慧,值得細細品悟
    在生活中,有句話叫「人善被人欺」,可老子《道德經》告訴我們即便如此,還是要善良。老子《道德經》是古代智慧的高度凝鍊,自然有它的道理,那麼老子為什麼要我們善良呢?西楚霸王 項羽善建者不拔,善抱者不脫【譯文】:一個善於自我修養的人,沒有什麼人能夠讓他偏離自己的道德重心。一個堅守自己道德的人,也沒有什麼人能夠讓他變成一個沒有道德的人。
  • 我理解的道德經:他來源於易經
    我讀經時間不久,依舊懵懵懂懂,但驚訝不少,明白了很多很多,這個明白不是說我明白了道德經,而是說通過讀道德經明白了很多很多道理,以前視作神明的人和事原來不過是忽悠人的把戲,以前看似莫測高深的古語、警世恆言原來如此樸實無華,原來這個世界上不僅僅有道理,還是有真偽和人心,還有膽子大到篡改聖人經典的堂堂之舉,沒羞沒臊…… 等等等等
  • 《道德經》:一個人,一旦領悟這3句話,人生就會越來越順
    《道德經》推崇柔弱的智慧,崇尚守柔貴雌,其他如功成身退、禍福相倚、上善若水等思想不僅對歷史產生重大影響,也是照亮我們前進道路,指引我們人生的大智慧在科技發展迅速、物質生活豐富的當今社會,外國人也在追尋心靈歸處。
  • 偷看日記本的家長,迷戀攝像頭的老闆,可能都需要《道德經》來解救...
    「載營魄抱一」,「載」本身沒有實義,是語氣詞,「載」的後面才是正文。「營魄抱一,能無離乎」?傳統的解釋為,魂和魄抱在一起,能夠不分開嗎?這話本身沒錯,符合道家魂魄相守的修真理論。魂是主觀意識,非常活躍,總想追求更多,但作為身體機能的魄更願意安靜,它有自己的規則,不願意被主觀意識差使。如果一個人的魂總是在工作,比如半夜看小說不忍睡去,身體就會跟著過度消耗。
  • 道德經:悟透天道背後的「四大天規」,才能真正的避禍求福
    在漫長的歷史中,《道德經》堪稱奇書。它是中國歷史上最偉大的名著之一,對傳統哲學,科學,政治,宗教等產生了深刻的影響。《道德經》是除了《聖經》之外被譯成外國文字發布量最多的一本文化名著。雖然很多人可能沒有讀過《道德經》,但是就在你的不經意之間,可能就暗合了它,在讀道德經的時候,也是你跟自己和解,更了解自己的過程。
  • 解密《道德經》之品讀詞義——正、奇
    有名,萬物之母正:在《道德經》中,像這種詞不能單從字面去理解它的意義。什麼是"正"呢?譬道之在天下,猶小浴之於江海有人認為老子的"以奇用兵"是用奇計、奇謀或出奇不意地去用兵,也必將是大錯特,老子是一個堅定的反戰者,是厭惡甚至覺得戰爭可怕的人,極力否定主動用兵,是最早倡議天下無兵或不組建軍隊的人,老子寫的《道德經
  • 《道德經》不同的斷句,截然不同的意思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靜境,ID:FM18848】經微信公眾號授權轉載,如需轉載與原文作者聯繫論版本最多的古籍,莫過於老子《道德經》了。從戰國到1949年建國前,坊間流傳的版本大約有300種。雖然世傳本很多,但說到原始版本,我們並沒有發現最早的老子,所以我們現在看到的《道德經》都是傳抄本,沒有一個是所謂的《道德真經》。至於傳抄本,內容有沒有被刪減,甚至有沒有抄錯,這都不好說。就拿王弼本來說吧,有的注文引用是正確的,原文卻在後世流傳中抄錯了。
  • 《道德經》:隨和的人就像水一樣,雖柔軟但卻可以包容萬物 中
    研究《道德經》,邏輯道紀;劉先銀經典點說:道紀【14】【21,54,57】以此窈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自古及今,其名不去,以閱眾甫。【54】【57】吾何以知眾甫之然哉!以此。研究《道德經》,劉先銀經典點說:真理玄同;道德經體道章,此兩者同,出而異名。研究《道德經》,劉先銀經典點說:規律玄德。老子為「玄德」所下的定義分別出現在10章、51章和65章。
  • 兩千五百年前,老子騎牛西出函谷關,為《道德經》出世埋下伏筆
    他的《道德經》,雖然全書只有5000字,但是卻備受推崇了幾千年,如今更是成為球發行量最大的著作。同時,他也是有史以來譯成外文版本最多,海外發行量最大的中國經典。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統計,世界文化名著總銷量最多的,除了《聖經》以外就是《道德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