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省文化和旅遊廳黨組書記、廳長張寧
記者:從景點遊到全域旅遊,青海憑藉自然人文魅力和不斷豐富的旅遊產品吸引著八方遊客。全國各地遊客源源不斷湧入,青海迸發出強大吸引力,原因何在?
張寧:青海坐擁世界上獨有的生態、文化和旅遊資源。獨特的地理氣候條件造就了氣勢磅礴、遼闊壯麗之美,多樣的高原生態環境賦予了蓬勃活力、旺盛生命之美,久遠的歷史文化積澱構成了絢爛多姿、人傑地靈之美。
青海,天藍地綠、生態優美,擁有世界最大面積的高原溼地、高寒草原、灌叢和森林等生態系統,許多旅遊資源為中國之最乃至世界之最。這裡有發端於黃河的河湟文化、有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熱貢藝術,是「一帶一路」和長江經濟帶的連接交匯點,多元文化在這裡交相輝映,構成獨具魅力的大美之地。
青海文化和旅遊融合發展的態勢強勁、潛力巨大、優勢明顯。習近平總書記在青海視察時對青海定位了「三個最大」,即「最大的價值在生態、最大的責任在生態、最大的潛力也在生態」。青海生態地位在全國乃至全球的重要性、特殊性和不可替代性,決定了青海文化旅遊發展必須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圍繞區位特點和資源特色做文章,走生態保護優先的綠色崛起之路。
生態是青海的「幸福色」,更是文化旅遊的發展底色,堅持走生態保護優先的發展路子,才讓今天的青海處處流淌著大自然最原始、最本真的幸福。
近年來,青海省文化和旅遊廳以建設文化和旅遊名省為目標,堅持融合發展為主線,把「宜融則融、能融盡融,以文塑旅、以旅彰文」的新要求與「對上負責、對下指導、對內融合、對外溝通」的新格局有效銜接,牢固樹立生態保護優先理念,發掘生態潛力,推動高質量發展,創造高品質生活。
根據攜程7月發布的《跨省遊恢復半月人氣報告》顯示,青海省分別位列「跨省遊目的地人氣排行榜TOP10」和「跨省遊目的地省份(直轄市)遊客增速TOP10」,在《2020暑期「新跟團遊」復興報告》中,青海位列全國十大私家團熱門目的地第六。「大美青海·旅遊淨地」在後疫情時期刷新了人們對青海的認知,已牢牢佔據了大眾心中最嚮往的文化旅遊目的地、網紅打卡地。
記者:面對疫情影響,青海文旅行業如何變危機為轉機、逆襲發展?
張寧:面對新冠肺炎疫情影響,青海文化旅遊行業發揮文旅關聯度高、帶動性強的獨特優勢,推動產業轉型升級,找到了青海文化旅遊逆襲發展的方向。
青海不僅在全國最先實現疫情防控「三清零」,也是全國率先重啟跨省團隊遊的省份。針對全國人民在疫情之下對自然、純淨、健康的嚮往,青海省文化和旅遊廳結合省情,調整特殊時期形象宣傳思路,及時亮出「大美青海·旅遊淨地」名片,開啟全媒體強力宣傳青海旅遊模式。
青海文旅行業以開放、自信、包容、合作的胸懷與態度,全域、全季、全時向全國人民展示大美青海文旅資源、文化底蘊,讓省內外遊客各取所需、各得其樂,實現了疫情防控和旅遊業發展「兩手抓、兩不誤、兩促進」。
今年以來,全省先後推出170多條省內精品旅遊線路,發布系列文旅企業優惠措施,提升旅遊交通能力配置。舉辦青海文旅人「遊」青海、青海人遊青海、非遺購物節、「黃河·河湟文化」惠民消費季、中國景區創新發展論壇、全省文旅企業家建言獻策座談會、誠邀全國人民遊青海等活動。
針對夜經濟系列消費興起,青海將文旅演藝和文旅集市有效結合、為廣大群眾及省內外遊客提供多元消費選擇。全國各地的網友通過觀看直播感受青海的文化旅遊魅力,提升了「大美青海·旅遊淨地」的品牌影響力。
全省專業藝術院團、公共文化服務機構、民間藝術團體推出包括線上博物館、圖書館、文化館、景區、演藝、非遺等多個板塊的「線上文旅」服務,全面激活省內外文旅市場。通過線上線下的活動,更多的青海本地人走出家門,體驗鄉村遊、休閒遊,親近自然、回味鄉愁。更多的省外遊客來青海有得看、有得玩、有得吃、有得買,留下來體驗青海的粗獷與豪邁、神奇與多彩。
為幫助文旅企業走出困境,加快文旅產業復甦。今年以來,青海省文化和旅遊廳及時打出系列「組合拳」,調整文旅專項資金支出結構,最快速度集中下達文化旅遊專項資金2.5億元。向省內金融機構推送全省文旅行業意向貸款企業和項目193個,融資需求85億元,促成合作項目100餘個,助企融資近20億元。
全省文旅管理部門積極創新經營模式,努力提供更多高質量旅遊產品和服務,推動文旅市場繁榮,形成了安全、誠信、文明的「大美青海·旅遊淨地」大市場環境。今年1月至7月,全省接待遊客人次和旅遊總收入分別恢復至去年同期的六成和四成以上,8月接待遊客人次和旅遊總收入分別恢復至去年同期的七成和五成。
截至目前,青海各地文化館(站)、圖書館、博物館、旅遊星級飯店、旅行社、A級旅遊景區復工率全部達到100%。文化旅遊市場呈現出防控有力、落實有方、復甦有勁、安全有序、文明有禮的良好態勢。
記者:後疫情時期,青海文旅行業如何再出發?
張寧:後疫情時期,我們要站在青海看青海,又要跳出青海看青海,還要面向未來看青海。綠色、生態是青海文化旅遊發展的底色和本色,創新、開放是青海文化旅遊發展的動力和支撐。
全省文旅部門將聚焦生態文明建設,積極融入國家戰略,把潛在的生態價值有效轉化為現實的發展優勢,讓綠水青山出「顏值」,金山銀山有「價值」,文旅品牌能「增值」。
青海將通過以文強旅,以旅興文,推動資源聚合、區域整合、項目結合、產業融合。圍繞推進「五個示範省建設」,強化「四種經濟形態」引領,結合數字經濟發展,從文旅資源融合開發、文旅產業融合發展、文旅產品融合培育、文旅市場共推共建、文旅設施融合配套等方面入手,加快形成青海文旅發展新舉措、新機制、新業態、新模式,加快建成國家生態旅遊目的地、民族特色文化旅遊目的地和絲綢之路新興黃金旅遊目的地。(本報記者吳夢婷整理)
今年,新冠肺炎疫情對旅遊業造成了衝擊和影響,文旅行業面臨困難和挑戰。在疫情防控常態化下,青海文化產業和旅遊產業如何在危機中抓住機遇、逆襲發展?就此,本報記者專訪了青海省文化和旅遊廳黨組書記、廳長張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