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扶貧故事」我在花廠村的二三事丨惠水縣擺金鎮花廠村駐村...

2021-01-12 天眼新聞

我叫田儒華,2018年6月,根據鎮黨委鎮政府的統一安排和部署,我從黔南州惠水縣擺金鎮立新村調整到花廠村,擔任駐村工作隊長,負責組織開展花廠村的脫貧攻堅工作。

火車跑得快,全靠車頭帶。我作為駐村工作隊長,積極帶領駐村幹部與村支「兩委」團結協作,開展脫貧攻堅、人口普查、人民調解、環境衛生整治等各項工作,在幹群同心的努力下,全村面貌發生顯著變化。

2016年,一場大火把都香高速公路沿線花廠村一、二組約1000畝的集體林地燒成一片荒坡。為了讓荒坡產生效益,我組織工作隊及村支兩委幹部會商研究,同時發動黨員幹部群眾,廣開言路,共謀發展,先是2018年提出種植茶葉的思路,後於2020年7月依託幫扶花廠村的貴州黔峰國資公司優勢,引進貴州山桐子公司,目前已將約600畝的荒坡開發整理成土地,來年3、4月就可種植上山桐子,這片荒坡將會變為綠地,成為都香高速公路沿線的一道風景線。同時,我們引進好花紅鎮九門村的種植大戶到村流轉了100多畝良田種植生薑。這樣不僅村民可以就地務工、學技術,而且村集體也可以實現5000元以上的增收。 俗話說:人上一百,形形色色。由於村大、人多,村裡矛盾糾紛也很多。為了及時將矛盾糾紛化解在萌芽狀態,實現小事不出寨、大事不出村,矛盾不上交,我組織全村調解員,以法治為引領,充分結合本村實際,不斷強化人民調解工作,及時解決民眾困難。

到花廠村後,我團結、組織、帶領駐村工作隊員、村支兩委幹部,努力踐行服務人民的初心使命,我們在花廠村完成「組組通」路面硬化5.64公裡,串戶路4.43公裡,庭院硬化9000平方米,實現全村617戶全部通水泥路、院壩硬化的目標,全村實施農村危房改造17戶,老舊房整治10戶,實現農村戶戶有安全住房的目標。 只要心中時刻裝著人民,人民心中就會想著我,我堅信,只要幹群齊心協力一起奮鬥,小康路就會越走越寬廣。

整理 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 陳楊

編輯 何濤

見習編輯 周睿

編審 王璐瑤 王琳

相關焦點

  • 「我的扶貧故事」青春在這裡有了色彩|惠水縣上衙村駐村扶貧幹部羅...
    我叫羅歡歡,1995年生,2018年1月,我入職惠水縣文化館,是一名青年歌手。同年5月,帶著組織的重託和信任,我來到上衙村參與駐村扶貧工作。羅歡歡給貧困戶講解搬遷政策在我駐村的這兩年多的時間裡,發生了很多讓我記憶深刻的事情,我最想跟大家分享的是一個「兩兄弟的故事」。  上衙村是非貧困村,村容整潔,民風淳樸。
  • 「我的扶貧故事」自己的青春和熱血灑在故土|惠水縣好花紅鎮崇學村...
    我叫張躍,是貴州省黔南州惠水縣好花紅鎮崇學村駐村幹部。2015年我參加事業單位招考進入了鄉鎮扶貧站,有幸參與了脫貧攻堅戰這一場輸不起的戰役,將自己的青春和熱血灑在貧瘠的故土。張躍走訪群眾猶記得,那村裡基本上是「天無三日晴,地無三尺平,人無三分銀」的景象。村裡只有一條泥巴小路,村頭寨尾隨處可見垃圾,房子牆壁斑駁衰敗,交通條件滯後,群眾出行及農產品銷售僅僅依靠摩託車或三輪車。
  • 「我的扶貧故事」九零後的「小夏書記」丨興義市捧乍鎮鐵廠村駐村...
    這是2019年7月,組織給我分配駐村工作任務時的對話,至今我仍記得十分清晰。說實話,我當時的心情是恐懼的,聽說基層扶貧很苦很累,我不知道前方等待我的是什麼。  就這樣,7月23日,我第一次來到了我要常駐幫扶的鐵廠村,從此開始了我的駐村生涯。
  • 「我的扶貧故事」我在麻山扶貧的那些事|羅甸縣木引鎮木引村駐村...
    在徵得妻子同意後,2020年8月25日晚,我們收拾起大包小包的行李,帶著剛滿月的孩子一起奔赴我所駐的木引鎮木引村,開啟全家上陣的駐村生活。到村後,工作隊安排我擔任木引二組的網格員,與村主任方景福同志搭檔負責這個小組的脫貧攻堅工作。可能是當記者的時候下鄉入村較多,而我又是一個來自邊遠山區的農村孩子,對新的工作環境適應還較快。簡萬祥參與環境衛生整治沒想到的是,在駐村不久的一次群眾會上,我和一個群眾卻「吵」了起來。
  • 「我的扶貧故事」洋芋香 扶貧幹部心裡甜丨惠水縣濛江街道上龍村駐...
    我叫毛華智,是貴州黔南州惠水縣濛江街道上龍村駐村工作隊隊長。老羅高興地說著他家的變化今年九月的一天,我聯繫幫扶的苗族群眾老羅又送來了一袋玉米地裡套種的洋芋,怎麼推辭也不行,老羅用帶著民族口音的話說:你們平時不也送了許多吃的用的給我嗎?你們不要的話是 「幹(看)不起人!」無奈之下,只好收下。
  • 「我的扶貧故事」駐村點滴事難忘丨興義市倉更鎮下寨村駐村幹部吳堯
    我是吳堯,2019年7月,我作為市級選派的駐村幹部到倉更鎮下寨村駐村扶貧。進村後,我立即開展走訪調研,開始「全面回頭看精準定措施」工作,我很快就摸清了本網格的建檔立卡戶、低保戶和一般農戶人員的基本生活收入情況,為下一步工作打下好的基礎。
  • 「我的扶貧故事」讓選擇不留遺憾|織金縣白泥鎮倮木村駐村幫扶幹部...
    面對許多同事家人的疑惑,我通常只是微笑著回答:「我還不老,我還幹得動。」  2018年9月底,我帶上簡單的行囊出發了,來到畢節市織金縣白泥鎮倮木村爛壩組,開始了我的駐村生活。  剛到白泥鎮倮木村爛壩組時,一點基層工作經驗也沒有的我一籌莫展,不知道如何開展農村工作。
  • 「我的扶貧故事」偏遠山村裡的暖心秘書|劍河縣南加鎮青龍村駐村...
    我叫龍偉,是貴州省黔東南州劍河縣南加鎮青龍村(東北小村)的駐村幹部。東北村青壯年外出務工居多、剩下老弱病殘留守居家,防火、防水、防電等安全隱患多、各類民生問題突出,管理難度大,初為駐村幹部、網格員深感責任重大。
  • 「我的扶貧故事」做扶貧連心人|黎平縣龍額鎮德過村駐村幹部唐紹文
    我叫唐紹文,2017年6月被組織安排到貴州省黔東南州黎平縣龍額鎮德過村駐村。德過村是龍額鎮20個深度貧困村之一,位於龍額鎮駐地東北19公裡,地處坡旁山谷,海撥430米,東抵雷洞鄉戲勞村銀南寨,西接龍額鎮亞罕村,南與廣西高培村交界,北同水口鎮滾正村毗鄰。
  • 「我的扶貧故事」山窩窩裡的知心人丨長順縣擺所鎮五星村脫貧攻堅...
    我叫班朝澤,2018年3月被單位選派到黔南自治州長順縣擺所鎮五星村脫貧攻堅隊工作。初到網格沙衝組,在遠遠的山頭上就能一覽無餘這個處在山凹深處的小村莊。當時,村裡只有幾所磚混的房屋和一所廢棄的小學教學樓,餘下全部是破舊的老舊房,荒涼破敗、邊遠貧困。
  • 「我的駐村幫扶故事 ⑦」
    【我的駐村幫扶故事 ⑦ 】 扶貧路漫漫,不改初心志——縣委機關事務服務中心駐南樊鎮沸泉村工作隊事跡展運城黨建今天編者按: 我縣駐村幫扶工作開展以來,經過廣大幹部群眾幾年來艱苦卓絕的奮鬥,取得了明顯的工作成效。
  • 「我的扶貧故事」扶貧道路,也是我的「蛻變之路」 丨天柱縣坌處鎮...
    我叫黃城程,是天柱縣坌處鎮扶貧站負責人,原天柱縣坌處鎮巖盤村駐村幹部。在我印象中,路是雨天水泥路、晴天煙霧路。2016年前該村有外地媳婦來了之後兩天就跑了的傳說。一個村沒有一個支撐產業,年輕勞動力也就「北上廣深浙」,村裡全是老人、小孩。  而從我去這個村駐村之後,村民龍慶萬便和我結下了不解之緣。
  • 「我的扶貧故事」從三尺講臺到扶貧一線丨畢節市七星關區亮巖鎮...
    駐村的這些年裡,我看到了鄉親們吃水的困難;理解了人類在自然災害面前的無能為力;眼見了為醫療費用發愁的村民。同時,我也見證了危房改造的好處;見證了健康扶貧的便利;見證了產業扶貧的優越;見證了貧困戶脫貧的喜悅……我叫呂進貴,2012年9月參加工作,成為了一名光榮的人民教師。2016年以來,先後在畢節市七星關區阿市鄉安然村、亮巖鎮合歡村任駐村第一書記,多年的駐村工作是我人生的寶貴財富,讓我感觸良多。
  • 「我的扶貧故事」知責於心,履責於行|都勻市勻東鎮王司村駐村工作...
    我叫陳開菊,是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都勻市勻東鎮王司村的駐村工作隊隊員。2019年8月,我毅然告別家中一歲多的幼兒及年老的婆婆,積極投身到決戰決勝脫貧攻堅中。王司村是生我養我十幾年的地方,但這次我帶著的,不再只有念家情,還有作為一個駐村隊員、網格員、民生專員的責任。
  • 「我的扶貧故事」一駐三年,我與打金結下了不解之緣|羅甸縣木引鎮...
    我叫岑桂剛,2017年9月,單位選派我到黔南州羅甸縣木引鎮木引村駐村,2018年2月組織安排我到木引鎮打金村擔任同步小康駐村第一書記、駐村工作隊隊長。精準扶貧最難啃的骨頭其實就是如何幫助貧困戶穩定脫貧,貧困戶致貧原因多,貧困情況複雜。三年來,我把所有的精力都聚集在貧困戶的「兩不愁三保障」工作上,母親生病我沒好好陪、孩子學習不好我沒好好帶,每個月看望最多的不是家人,而是我的扶貧對象。我白天奮力工作,晚上加班加點,想方設法地幫助他們解決實際問題。
  • 「我的扶貧故事」苗鄉裡的「空降」書記丨龍裡縣洗馬鎮平坡村駐村...
    我叫潘高峰,是上萬名駐村第一書記中的普通一員,也是一名來自湖北籍的新「貴州人」。2018年3月從貴州金控集團派往龍裡縣洗馬鎮平坡村任駐村第一書記。而身為平坡村第一書記,我必須得做些啥。產業興,群眾富。2018年4月,我和村黨委通過調研開始探索平坡村的產業發展道路,意外地發現,這個村子生長的辣椒品種和品質都很好,一個辣椒差不多有二兩,加上農戶對於種植辣椒的技術接受也快,產量高,適宜擴大發展辣椒產業。
  • 「我的扶貧故事」沒有「阿拉丁神燈」的第一千零一夜丨惠水縣崗度...
    這只是一個平平常常的夜晚,卻是我駐村的第一千零一夜……【第一夜】我叫樊龍江,是惠水縣崗度鎮龍塘村脫貧攻堅工作隊隊長兼第一書記。回想起駐村的第一夜,我住在臨時搭建的板房裡,面對著空空四壁,望向窗外一片漆黑裡閃爍著點點零星的、微弱的幾戶燈光。這樣的安靜,讓我有點猝不及防,一種莫名的沮喪悄然而至。白天剛進村時的那股子新鮮興奮勁,一下子蕩然無存,腦子裡回想的居然沒有了來時的一路綠水青山,而是進入村道的顛簸與塵土。
  • 「我的扶貧故事」兩洋村裡的「駐村人」丨雷山縣大塘鎮兩洋村駐村...
    我叫趙仕平,是雷山縣大塘鎮兩洋村駐村第一書記,2017年,我積極響應組織號召,踏上了駐村扶貧之路。村民收入主要來源是種養殖業、進城務工……」「好記性不如爛筆頭」,我把駐村的一點一滴都記在了筆記本中。駐村第一書記幫助貧困戶搶收稻穀一本、兩本、三本……三年多的時間,我的筆記本記了12本,從剛來的些許彷徨到現在的輕車熟路,甚至還能簡單地用苗語同村民打招呼,我現在就是妥妥的「兩洋人」。
  • 「我的扶貧故事」金杯銀杯不如群眾口碑丨鎮遠縣羊坪鎮一碗水村駐...
    我叫何國龍,現任貴州黔東經濟開發區城市管理行政綜合執法局副局長,2018年5月,我被委派到鎮遠縣羊坪鎮一碗水村任駐村工作隊隊長。不知不覺我已經駐一碗水村三個多年頭了,回想起這段駐村歲月,我心中總是充滿了苦與甜。
  • 「我的駐村幫扶故事 ⑥」
    【我的駐村幫扶故事 ⑥ 】 兢兢業業辦扶貧,真心實意暖人心——縣農業農村局駐衛莊鎮任村工作隊事跡展運城黨建今天編者按: 我縣駐村幫扶工作開展以來,經過廣大幹部群眾幾年來艱苦卓絕的奮鬥在脫貧摘帽的關鍵時期,為充分展示駐村幫扶工作一線的感人事跡和先進典型,集中展現駐村幫扶取得的成效,講好絳縣扶貧故事,為決戰決勝脫貧攻堅營造濃厚氛圍、凝聚強大精神動力,我們在全縣開展了「我的駐村幫扶故事」徵文活動,得到了廣大黨員幹部特別是駐村幫扶幹部的積極響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