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券商獲股東力挺,3億元成立持股平臺,用於激勵高管及骨幹創業熱情

2020-12-24 澎湃新聞

泛海控股將再次轉讓民生證券部分股權,但這次轉讓股權的主要訴求並不是資金,而是員工股權激勵。

12月22日晚間,泛海控股發布公告,公司21日召開的董事會會議同意向兩家有限合夥公司轉讓不超過1.961億民生證券股份,本次成立持股平臺並受讓公司持有的民生證券部分股權,旨在激發董事、監事、高級管理人員及骨幹員工的幹事創業熱情。

這是繼民生證券內部實施員工激勵計劃後,泛海控股發起的新一輪股權激勵。值得注意的是,本次股權轉讓事項中,民生證券的每股價格為1.53元,較此前增資引戰的定價溢價12.42%。泛海控股將從此次股權轉讓中收穫不超過3億元資金,其持有民生證券股份由44.52%降至42.81%股份,民生證券仍為泛海控股合併報表範圍內企業。

泛海控股3億元轉讓民生證券部分股權

泛海控股12月22日晚間公告,該公司董事會通過決議,同意向兩家有限合夥公司轉讓旗下控股公司民生證券部分股權,轉讓金額合計不超過3億元,對應不超過1.961億股股份,約佔民生證券目前總股本的1.71%。

民生證券年內經歷兩輪增資引戰,泛海控股對其持股比例持續下降,此次股份轉讓所為何因?公告顯示,兩家受讓企業分別為天津同享諮詢服務合夥企業(有限合夥)、天津同成諮詢服務合夥企業(有限合夥),均成立於本月17日,認繳出資額均不超過1.49億元,作為員工持股平臺專項持有民生證券股權。

這兩家合夥企業的有限合伙人包括泛海控股及公司控股股東中國泛海、關聯方的部分董監高及骨幹員工,本次轉讓股份事項構成關聯交易。公開信息顯示,該平臺的設立旨在激發董監高及骨幹人員的幹事創業熱情,推動企業轉型發展。

泛海控股認為,本次交易的成功實施,將有效調動公司管理層和核心骨幹的工作積極性和主動性,強化其企業認同感,提升企業人才隊伍的穩定性,進一步推動公司穩健發展、做強做優。

12月21日,各方就此籤署了《關於民生證券股份有限公司之股份轉讓協議》。此次轉讓結束後,泛海控股持有民生證券股份由44.52%降至42.81%股份,民生證券仍為泛海控股合併報表範圍內企業。

轉讓價格較此前定增價格溢價12%

值得注意的是,本次股權轉讓事項中,民生證券的每股價格為1.53元,較此前增資引戰時溢價了12.42%,距8月份泛海控股轉讓股權時長不足4個月。

今年3月份,民生證券以每股1.361元的價格引入了15名戰投,募資25億元;今年8月份,泛海控股同樣以每股1.361元的價格向10家上海國資企業在內的22家投資者轉讓了民生證券部分股權,募資42.29億元。

細究發現,在8月份之前的增資引戰中,1.361元/股的價格是以民生證券2018年末每股淨資產1.1342元為基準,按照投資前市淨率1.2倍估值計算而來;但本次股權轉讓中,公司是以2019年末民生證券經審計每股淨資產1.177元為基準,按照1.3倍市淨率確定。

市淨率為何有區別呢?民生證券在首次增資引戰時曾表示,近兩年上市公司收購證券公司的市淨率約為1.2至1.9倍,其中中信證券收購廣州證券的市淨率為1.2倍,天風證券收購恆泰證券29.99%股權的市淨率1.44倍,哈高科收購湘財證券100%股權的市淨率為1.47倍。由於其增資的對價支付形式為現金,且投資者取得的股權比例相對較小,因此確定了增資定價的市淨率。

經過了3月份的增資引戰、8月份的轉讓股份以及本次股權轉讓,泛海控股對民生證券的持股比例由87.65%接連下降,由絕對控股股東變為單一第一大股東。

民生證券已兩次被實施員工股權激勵

泛海控股此次面向公司及控股股東董監高、骨幹人員啟動股權激勵,一方面或有效調動公司管理層的工作積極性和主動性,另一方面也顯示了對民生證券股權作為優質資產的青睞。畢竟,民生證券只是泛海控股旗下數家擁有控股權的公司之一。

除了泛海控股此次擬實施的員工持股計劃,民生證券今年3月份在啟動增資引戰的同時,也引入了股權激勵計劃。今年5月份,泛海控股披露的公告顯示,控股子公司民生證券擬實施員工股權激勵計劃,激勵計劃分為員工持股計劃和限制性股票兩種形式,激勵股份額度分別不超過1.15億股,總激勵股份額度不超過2.3億股,每位激勵對象按照員工持股計劃與限制性股票1:1的方式進行分配。

具體來看,民生證券員工持股平臺出資受讓泛海控股持有的民生證券不超過9500萬股股份,民生證券回購不超過2000萬股,該部分回購為激勵計劃的預留額度。

5月份激勵計劃的實施對象為民生證券董事長、高級管理人員、董事總經理、總部部門負責人、分支機構負責人、子公司高管、總監及以上職級員工以及其他核心骨幹員工。激勵對象不超過150人。

其中,民生證券董事長馮鶴年作為民生證券員工持股平臺的其中一名出資人以及未來限制性股票授予人之一,將通過上述激勵計劃獲得民生證券股份不超過734.75萬股,對應金額不超過1000萬元,實際情況以激勵計劃具體實施情況為準。

在引入股權激勵計劃之時,民生證券相關負責人對記者表示,股權激勵目前已經成為行業核心人才領軍人物爭奪戰的重要武器。無論是頭部券商還是新銳券商,紛紛推出股權激勵計劃留住核心人才。員工一旦參與股權激勵計劃,能有效保持隊伍穩定,應對競爭對手對核心人才的爭奪。同時,股權激勵也是控制經營風險的重要機制安排,監管部門也已出臺鼓勵證券公司實施股權激勵的政策文件。

當然,民生證券的業績表現也可圈可點。2019年,民生證券實現營業收入26.88億元,同比增長84.28%,實現淨利潤5.32億元,同比增長461.08%。2020年前三季度,民生證券實現營業收入29.63億元,實現淨利潤8.05億元,同比增幅明顯,其中投行業務表現突出,今年截至目前已過會IPO項目29家、在審IPO及再融資項目42家,多項指標排名行業前列。

原標題:《羨慕!這家券商獲股東力挺,3億元成立持股平臺,用於激勵高管及骨幹創業熱情》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華泰證券員工股權激勵方案出爐:824人獲授股票總值4.15億元
    激勵對象為對公司戰略目標的實現有重要影響且符合法規要求的關鍵員工,包括公司董事、高級管理人員以及其他核心骨幹員工,但不包括公司非執行董事(含獨立董事)、監事。所有激勵對象均在公司(含分支機構)或全資、控股子公司任職。單獨或合計持有公司 5%以上股份的股東或實際控制人及其配偶、父母、子女未參與本激勵計劃。具體來看,本次激勵對象中,除了815位核心業務骨幹外,還包括9位公司高管。
  • 「券業場」頭部券商齊聚集 參與第一創業42億定增!罕見「追捧...
    本次非公開發行的新股登記完成後,中信證券與中信建投將分別成為第一創業第九、第十大股東。 定增落地,5家券商參與根據公告顯示,第一創業本次發行價格為6元/股,發行股數為7億股,募資總額合計42億元。本次非公開發行聯席保薦機構是華創證券和一創投行。
  • 80後團隊當家的新希望:啟動10億股權激勵
    「新希望有強大的『板凳文化』,我未來的去向是教書,未來也會作為一個小小的股東,繼續關注支持新希望的發展。」王述華在高管溝通會上說。另據新希望相關人士向財聯社記者透露,胡吉下一步的去向是創業。截至目前,王述華、胡吉分別持有新希望39.88萬股、39萬股,二人持股中的限售股數均為13.5萬股。
  • 新希望10億股權激勵覆蓋4000員工 三年績效考核力促生豬出欄率增7倍
    近日,新希望披露多份公告,主要涉及公司2021年限制性股票激勵計劃及核心員工持股計劃。其中,限制性股票激勵計劃將向161名高管及關鍵技術人員合計授予限制性股票總數3135.44萬股,約佔公司總股本的0.7%。核心員工持股計劃則將從公司淨利潤中計提不超過2.3億元,公司4000名員工可以參與。
  • 多家券商發股東增減持公告:誰在減持套現?誰在增持布局?
    近日,第一創業證券、中原證券、華安證券、紅塔證券等多家券商披露股東減持公告。其中,第一創業證券此前被前三大股東接連減持,其原有第一大股東華熙昕宇的持股比例在連續減持後被「腰斬」,航民集團也在連續減持後退出前三大股東之列。 歲末年初,券商行業的資訊不斷,有的券商股接連被減持,也有的被增持。誰在減持套現?誰在增持布局?
  • 千方科技將花不超3億元回購公司股份 用於股權激勵
    來源:挖貝網挖貝網 12月15日消息,千方科技(證券代碼:002373)近日發布公告稱公司以集中競價交易的方式回購公司股份,回購金額上限3億元、回購價格上限25元/股,回購期限不超6個月,本次回購的股份將用於實施員工持股計劃或股權激勵。
  • 一則消息牽出漲停板:第一創業與首創證券要合併?兩家公司回應
    第一創業與首創證券要合併?兩家公司回應來了中信建投與中信證券合併傳聞尚未平息,今日第一創業證券又被傳將與首創證券合併,受此消息刺激,第一創業證券股價直線漲停。資料顯示,兩家券商目前第一大股東均為北京首創集團。對於傳聞,兩家券商迅速做出回應。
  • 第一創業股東航民集團合計減持3171.20萬股套現約3.54億元
    挖貝網 1月7日消息,第一創業(002797)股東浙江航民實業集團有限公司在深圳證券交易所通過集中競價方式合計減持3171.20萬股,股份減少0.75%,權益變動後持股比例為4.22%。截至本公告日,股東航民集團在深圳證券交易所通過集中競價方式合計完成3171.20萬股的減持,權益變動前航民集團持股5.97%,權益變動後持股比例為4.22%。
  • 華夏金剛:股東持股情況變動的提示性公告
    公告編號:2020-029代碼:871617證券簡稱:華夏金剛主辦券商:華安證券公告編號:2020-029代碼:871617證券簡稱:華夏金剛主辦券商:公告編號:2020-029投資者基本情況1、法人基本信息公告編號:2020-029投資者基本情況1、法人基本信息公司名稱福建華夏金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林貴基實際控制人林貴基成立日期2009年3月10日註冊資本(單位:元)26,165,464
  • 公告匯總:老闆電器獲員工持股計劃買入近2億元
    3.4億至3.5億元。金石資源:股東擬減持不超1%股份金石資源公告,持股5.94%的股東金湧泉投資計劃未來3個月內減持不超過240萬股,即不超過公司總股本的1%。中利集團:擬3.5億元收購比克動力3.41%股權 加碼新能源動力電池產業中利集團公告,公司擬以自籌資金3.5億元收購西藏浩澤持有的深圳市比克動力電池有限公司3.41%的股權。交易完成後,公司持股比例增至8.29%。比克動力是一家深耕動力電池領域多年的企業,尤其在三元材料鋰電池領域具有顯著優勢。
  • 第一創業與首創證券計劃合併?第一創業回應:沒有任何應披露而未...
    8月13日午後,市場傳出消息「中國計劃將國內券商第一創業與首創證券合併,首創證券因此推遲了正在進行的IPO計劃。兩家公司的合併最早可能在今年敲定」。受此消息影響,第一創業股價瞬間漲停。實際上,基於第一創業與首創證券相似的股東背景,在監管層鼓勵券業機構實施市場化併購重組的背景下,市場對於兩家合併的猜測一直未曾停歇。近期兩家券商的股權變動更加重了市場的猜想。今年7月20日,第一創業(002797)公布了42億定增發行對象,獲得包括老股東首創集團、兩家國企及一眾券商「同行」的注資。
  • 老虎證券ESOP:獨角獸都在做股權激勵,CEO們如何做好第一責任人?
    股權激勵作為員工收益的一部分,根據規定,也是要繳稅的,這部分應該如何實施?員工是直接持股還是授予期權?等等。  一系列問題,牽涉多個部門,都需要CEO總覽全責。  同時,根據上市公司股權激勵案例可以看出,股權激勵往往伴隨著公司股份的變動,有的需要經過股東大會的批准,有的需要董事會的決定。股權激勵不僅是公司內部的管理問題,也是各位股東之間利益協調的問題。
  • 看華為、美的、海底撈是如何激勵員工的?
    2015年到2019年,美的集團共推出5期全球合伙人持股計劃、2期事業合伙人持股計劃。全球合伙人持股計劃的參與人數總計81人次,激勵對象屬於核心中的核心;資金來源為公司提供持股計劃專項資金。事業合伙人的人數總計95人次,資金來源為持股計劃專項資金和部分高管績效獎金。
  • 股東擇機減持、高管力挺增持 顛簸行情下銀行股投資迎「兩極世界」
    股東擇機減持、高管力挺增持 顛簸行情下銀行股投資迎「兩極世界」 「顛簸」行情下,銀行板塊正迎來投資的「兩極世界」,一邊是股東開啟減持模式,另一邊高管展開了增持操作。  最新的一筆減持來自無錫農商行,11月30日,該行發布公告稱,該行股東萬新機械因自身經營需要,計劃根據市場價格情況減持其所持有的無錫農商行股份,合計減持不超過1200萬股,減持比例不超過0.65%。截至公告日,萬新機械持股無錫銀行1.02億股,佔該行總股本比例5.53%。
  • 80後團隊當家 新希望啟動史上最大力度股權激勵
    值得一提的是,在發布人事變動消息的同時,新希望還披露了員工持股計劃以及限制性股票計劃。《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這堪稱是新希望史上最大力度的激勵計劃,方案涉及161名高管和業務骨幹、覆蓋4000名核心骨幹員工。而按照業績解鎖條件,公司未來3年生豬出欄數量將實現每年翻番的目標,2023年出欄目標比2020年增長700%。
  • 金卡智能將花不超1億元回購公司股份 用於股權激勵
    來源:挖貝網挖貝網 12月7日消息,金卡智能(證券代碼:300349)近日發布公告稱公司以集中競價交易的方式回購公司股份,回購金額上限1億元、回購價格上限20元/股,回購期限不超12個月,本次回購的股份將用於實施股權激勵計劃或員工持股計劃。
  • 外資股東卻...
    12月18日,銀保監會官網披露,12月14日批准中法人壽註冊資本從2億元增加至30億元,新引入股東寧德時代、青山控股各自認購9億元,原大股東鴻商集團認購7.9億元,貴州貴星汽車銷售服務有限公司認購2.1億元。還批准法國國家人壽和北京人濟九鼎將所持有的全部中法人壽25%股權轉讓給鴻商集團。
  • 上市未滿兩年掀起券業併購 從天風證券看中型券商突圍
    與此淨資本規模相當的券商有華創證券、華安證券、太平洋證券。 力圖從中型券商之列突圍,天風如何實現?收購恆泰獲公募牌照歷時不到一年,天風證券即完成了這筆收購。從併購標的情況來看,恆泰證券成立於1992年,前身是內蒙古證券,2002年增資擴股並更名。
  • 第七家外資控股券商來了 大和證券時隔6年重返中國內地...
    目前中國內地外資控股券商已達7家,其中3家為新設立合資券商,其餘4家為外資股東通過提升持股比例獲得控股權。有業內人士表示,隨著外資券商持續擴容,短期內可能會加劇行業競爭,長期來看有望發揮 「鯰魚效應」,推動國內券商提升自身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