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安記憶】延安時期陝甘寧邊區法治實踐的當代啟示

2020-12-19 西部網

革命聖地延安

馬列主義是中國共產黨在延安時期重要的精神指導,通過馬列主義中國共產黨人選找到了以黨為領導、以人民群眾為基礎、以法治為力量的重要的發展思想,並以此在延安時期的陝甘寧邊區建立了堅實的群眾基礎,為我黨的革命勝利提供了有力保障。另外延安時期陝甘寧邊區的法治不僅為革命勝利提供保障,更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在21世紀確立了重要的發展核心——依法治國,更為我國在新時期的發展提供了重要啟示,因此對延安時期的法治進行研究非常重要。

研究背景

法治一直是我國重要的治國理念,是中國共產黨永遠堅持的重要理念,在黨的十八大和十九大上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都對依法治國做了強調,更是將其作為我國在新時期發展的重要理念。在2014年的十八屆四中全會上,通過了《中共中央關於全面推進依法治國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將依法治國作為我國在新時期重要的戰略,並做了最嚴格最詳細的部署,並且《決定》中也將依法治國作為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重要內容。在黨的十九大上,國家對依法治國作了更加深入的分析,十九大上指出也要將依法治國當作重要的革命來進行,並要將這場革命長期堅持下去。通過我國對依法治國的重視可以得知,當前法治已經成為了我國在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上的重要內容,並且這也是一項需要長期堅持的事業,因此我們必須為其找到有力的理論作指導。回顧我黨的發展歷史,延安時期陝甘寧邊區的法治可以為我國當前的依法治國提供有力參考。法治以此起始於我國的大革命時代,經過無數優秀中國共產黨的人的奮鬥和總結,馬克思主義和我國的特色結合在了一起。後來我黨的工作重心逐漸轉入了農村,在陝甘寧邊區建立了重要的革命根據地,經過不斷的發展而確立了依法治黨的道路,由此也為新中國成立之後的依法治國提供了更加堅實的理論基礎。

延安時期陝甘寧邊區的法治建設

開展立法對延安時期的陝甘寧邊區有著非常深遠的影響,其具體體現在通過法律對人民的利益提供保障和維護陝甘寧邊區的正常秩序,通過立法加強了黨對陝甘寧邊區的領導,為後續的抗戰勝利和全國解放打下了堅實基礎。1939年,我黨頒布了《陝甘寧邊區戰時施政綱領》,通過民族主義、民權主義、民生主義三個重要組成部分對陝甘寧邊區的抗戰、團結、人民利益等提供了保護,並且對陝甘寧邊區的司法做了完善。後來隨著抗戰不斷地發展,我黨發現民族矛盾和階級矛盾越來越明顯,針對這樣的情況黨中央及時在1942年頒布了新的《陝甘寧邊區施政綱領》,對原版的綱領做了進一步細化,為制定陝甘寧邊區的其他法律提供了有效參考。除立法之外,我黨也非常重視陝甘寧邊區的執法工作,當時在陝甘寧邊區黨組織決定通過各級司法機關來推動法治建設,為抗戰勝利、維護陝甘寧邊區的秩序提供了有力保障。在積極推進執法以外,黨組織也非常重視法制宣傳,對陝甘寧邊區的廣大農民普及法律知識,並且通過宣傳和推進執法深化了黨在人民群眾心目中的地位。

推進陝甘寧邊區法制建設讓中國共產黨的領導逐漸深入人心

延安時期陝甘寧邊區法治實踐的當代啟示

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地位不可動搖。經過陝甘寧邊區法制建設的不斷推進,嚴格遵守中國共產黨的領導逐漸深入人心,進而也成為對新中國成立乃至發展到現在的重要啟示,那就是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地位不可動搖。延安時期的法治建設是中國共產黨做出的重要嘗試,是中國歷史上沒有出現過的,除了制定前文介紹的《陝甘寧邊區施政綱領》以外,我黨還制定了《民主政府施政綱領》《抗日救國十大綱領》等重要文件,形成了極具特色的法律體系,陝甘寧邊區在法治建設的影響下成為了中國當時極具法治的地區,和國民黨區域的腐敗有著明顯區別。不貪腐、不賭博、不結黨營私、艱苦奮鬥等是延安時期陝甘寧邊區法治建設成果的最好反映,並且通過這樣成績陝甘寧邊區人民更加真心的擁護中國共產黨。由此也就證明了必須進一步加強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必須保證黨的領導不受動搖,這樣才能為法治建設提供保障,同時也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提供保障,這是在延安時期陝甘寧邊區的法治建設中總結出來的重要經驗,在我國今後的發展建設中也必須長期的堅持下去。

在發展的道路上必須堅持民主。為了更好地開展法治建設,就必須在法治建設中融入民主,從而通過法律為人民的民主權利提供保障。中國共產黨在陝甘寧邊區建立了革命根據地以後,在中國全面開展抗日的時候就開始實行民主,並且通過各種民主運動和鬥爭為人民爭取了很多本該有的權力。另外在1937年5月的時候,毛澤東同志對抗日戰爭時期中國共產黨的重要任務做了強調,他表示「在抗日戰爭時期,我們要爭取民主,要用民主實現抗日民主統一戰線的建立。」因此中國共產黨在延安時期堅持為人民做表率,表示所有在陝甘寧邊區的人民,擁有信仰、職業、民族等多方面的自由,並且為了讓陝甘寧邊區的民主更有保障,1942年的《陝甘寧邊區施政綱領》確定了毛澤東在1940年提出的「三三制」政權,徹底廢除和打破了中國維繫幾千年的封建專制。因此可以得知,民主是建設我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上必須要堅持的,在我國今後的發展中,必須進一步完善社會主義的民主制度和法律法規,要保證這種制度無論是經歷時間的變遷以及國家的發展變化等都不發生改變。

邊區的婦女選民在投票

必須以群眾為基礎。以群眾為基礎是中國共產黨一直都在嚴格遵守的基本原則,自中國共產黨建黨的那一天起就一直在為人民群眾的福祉而努力著。在經歷了無數的磨難和鬥爭之後終於迎來了新中國的成立,而人民群眾也終於過上了幸福快樂的日子。中國共產黨在延安時期陝甘寧邊區開展的法律建設都來自於人民群眾的創造,是人民群眾在經歷不斷勞動和鬥爭之後發現並解決矛盾所總結出來的,可以說是陝甘寧邊區廣大人民群眾意志的集合。在中國共產黨的正確領導下,陝甘寧邊區廣大人民群眾的民主權利有了更好保障,其中在1937年的選舉中,人民群眾的民主權利得以發揮,中國共產黨在陝甘寧邊區的法治建設也將堅決捍衛人民的利益和尊嚴作為了執法標準,而這也是中國共產黨在陝甘寧邊區獲得人民擁護的原因之一。因此,在我國新的發展階段,更要重視人民群眾的作用,要持續不斷地為人民群眾謀福利,要用法律讓人民群眾的利益得到保障。

綜上所述,我們可以從歷史中獲取無數寶貴的經驗,尊重歷史和學習歷史也是我國一直以來的優秀傳統,對於延安時期陝甘寧邊區的法治實踐進行研究可以為我國在新階段的發展提供寶貴經驗,我們應虛心學習,進而延續我黨的優良傳統,從而為我國發展注入更強大的力量。

(作者白雪峰系延延安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副教授,劉向林系延安大學政治與法學學院副院長、副教授)

編輯:秦秦

相關焦點

  • 烽火呂梁山:保衛延安黨中央和陝甘寧邊區的前衛陣地
    抗日戰爭時期,以呂梁為中心的敵後抗日根據地,形成了阻敵西進的堅固屏障,成為保衛延安黨中央和陝甘寧邊區的前衛陣地。75年前,隨著小說《呂梁英雄傳》的風靡,晉綏邊區的戰鬥英雄事跡廣為流傳。從此,英雄的呂梁山同呂梁英雄們一起聲名遠揚。
  • 抗戰時期的延安木刻版畫藝術:人民的力量
    他們共同構成了延安木刻創作的「延安學派」。所謂「延安學派」,力群作了解釋:其是由延安的木刻家們在政治思想、藝術方向的一致,描繪內容和藝術風格上的接近,以及地理環境和人物風貌,互相學習和影響等因素而自然形成的;其以延安魯藝為中心,最突出的代表人物是古元;在藝術內容上歌頌陝甘寧邊區人民在共產黨領導下所過的民主幸福生活,歌頌敵後軍民的英勇戰鬥和英雄業績;在藝術形式上脫離了外國影響而富有民族氣味的風格。
  • 【黨史故事】堅實的屏障——陝甘寧邊區的抗日武裝力量
    由於八路軍留守兵團擔負的任務艱巨而繁重,毛澤東曾風趣地說:「我在延安,就是靠留守兵團吃飯。」陝甘寧邊區的武裝力量除八路軍留守兵團外,還有陝甘寧邊區保安司令部、群眾武裝組織抗日自衛軍和陝甘寧晉綏聯防軍。成立於1937年8月的陝甘寧邊區保安部隊是由各地的遊擊隊、警衛隊等地方武裝改編而成的,下轄10多個保安大隊和若干保安隊、警衛隊,基本做到每個縣都有1個保安隊,總兵力約5000人。其主要任務是動員與組織民眾進行抗日救國活動,鎮壓漢奸、反動派的陰謀活動,維護社會秩序和治安,協助八路軍留守兵團保衛陝甘寧邊區。1938年3月,陝甘寧邊區保安司令部及其所屬部隊劃歸八路軍留守兵團司令部指揮。
  • 延安精神:黨員幹部滋養初心、淬鍊靈魂的營養劑
    陝甘寧邊區首府和中共中央所在地——延安。資料圖片   近日,習近平總書記在陝西考察時指出:「延安精神培育了一代代中國共產黨人,是我們黨的寶貴精神財富。同時,以毛澤東同志為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圍繞革命道路、戰爭戰略、黨的建設、統一戰線、邊區建設等問題,開展了一系列創造性實踐,撰寫了大批揭示中國革命特殊規律、能夠正確指引中國革命道路和前進方向的理論著作。正是這種創新精神,使我們黨能夠永葆生機和活力。   其次,繼承延安精神,弘揚「自力更生、艱苦奮鬥」的創業精神。陝甘寧邊區地廣人稀,經濟社會發展落後。
  • 拾究之路|延安精神③:自力更生,突破封鎖的「那道光」
    經歷過2020年抗疫阻擊戰,我們更能理解當年延安的大生產運動,懂得自力更生、艱苦奮鬥的價值內涵。封住嘲笑「塌臺」的嘴巴1942年的延安,比以往時候更艱難。抗日戰爭進入相持階段,日軍瘋狂進逼,國民黨實行經濟封鎖,陝甘寧邊區陷入困境。戰士們出無衣,食無油,書無紙,咽無菜,腳無鞋襪,冬無寒被。毛澤東看得明白,總有些反動派,每天都在等待邊區「塌臺」。怎樣封住嘲笑「塌臺」的嘴巴呢?唯有「自己動手,豐衣足食」。
  • 軍統在延安恥辱性失敗,派去32人全暴露,沒有完成任務,還惹來天大的...
    1936年,軍統負責人戴笠向蔣介石建議,向中共新的立足點陝甘寧根據地打入特務。其中一項重要任務就是刺殺中共首腦人物,蔣介石批准後,戴笠舉辦了幾期特訓班,開始陸續向中共陝甘寧根據地打入特務。
  • 延安精神的豐富內涵
    在這個時期形成的延安精神,立足於中國革命在成功和挫折中獲得的重要經驗,是中國革命奮鬥歷程的重要精神結晶。馬克思主義必須與中國革命實際相結合,中國的問題必須由中國的同志根據國情獨立自主地確定戰略策略和方針政策來解決,中國革命必須正確解決廣大人民群眾特別是廣大農民最關心的問題,這些在後來被認為很明了的道理,在黨的早期革命鬥爭中卻並不為大多數人所清楚。
  • 延安精神:寶塔光輝 映照時空
    延安時期,中國共產黨在總結大革命、土地革命戰爭時期歷史經驗和深刻教訓基礎上,科學地回答了什麼是馬克思主義,如何運用馬克思主義這一根本問題。實踐反覆證明,堅持實事求是,就能興黨興國;違背實事求是,就會誤黨誤國。延安精神是共產黨人幹事創業的永恆動力。
  • 延安精神:寶塔光輝映照時空
    從那時開始,以延安為核心的陝甘寧地區,深刻影響了一個古老國家的未來命運。   延安,是中共中央和紅軍長徵的「落腳點」,是全民族抗日戰爭的「出發點」,是中國共產党進行新民主主義建設的「試驗區」,也是解放全中國的解放戰爭的「轉折點」。   13年延安崢嶸歲月,中國共產黨由小到大、由弱到強,從低谷走向高峰,最終扭轉了中國的乾坤。
  • 作風建設永遠沒有休止符——從延安整風運動說起
    歷史啟示我們,我們黨之所以能夠不斷歷經艱難困苦創造新的輝煌,重要的一條就是堅持理論聯繫實際,及時回答時代之問、人民之問,廓清困擾和束縛實踐發展的思想迷霧,不斷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大眾化。來信指出:「把貴報各版讀過之後,總覺得它有一個最大的毛病,即是立論空泛,和我們建設邊區的實際工作似乎相距太遠了些。」   這個時候的《解放日報》,「高大上」的國際新聞是主角。第一版刊登的是世界要聞,第二版國際版是西方各個通訊社的通訊電,第三版國內版以國民黨區為主,而第四版下半部是文藝副刊。只有第四版的上半部邊區版有一些反映陝甘寧邊區的新聞。
  • 接受延安精神洗禮,鍛造過硬黨務幹部
    關注我,讓我成為你的專屬小太陽吧渭南檢察延安現場教學掠影11月17日至19日,渭南市檢察機關黨務幹部「汲取延安精神 強化黨性意識」培訓班開展了現場教學活動,學員們在市檢察院黨組成員、副檢察長、機關黨委書記呂曉春和市檢察院機關黨委專職副書記劉麗的帶領下,先後參觀了延安革命紀念館、楊家嶺革命舊址、南泥灣大生產展覽館、陝甘寧邊區高等法院和延川縣梁家河村。
  • 王維舟:一把钁頭保衛黨中央和陝甘寧邊區
    抗日戰爭爆發後,王維舟帶領三八五旅留守隴東地區,領導軍民用一把钁頭展開生產自救運動,鞏固八路軍總後方,保衛了黨中央和陝甘寧邊區的安全。1937年,「盧溝橋事變」爆發後,日軍全面侵華。中共中央發布《中國共產黨為日軍進攻盧溝橋通電》,號召「全中國同胞、政府與軍隊團結起來,築成民族統一戰線堅固長城,抵抗日寇的侵略。」
  • 田松林|延安文藝牆報及其演變
    這種文藝牆報,在早期的延安並不少見。比如邊區文協文藝突擊社在出版紙質期刊《文藝突擊》以前,「最初是出壁報周刊」。該刊的編者為劉白羽和周而復,投稿者幾乎都是延安的知名作家。牆報出版後,「張貼在邊區文協附近以西的鼓樓內的門洞裡,吸引了許許多多的讀者,受到歡迎和讚賞」。[25]苦於牆報篇幅有限,較長的稿子不容易刊出,而且讀者必須到特定的地點才能閱讀,傳播範圍不足,這才有了後來鉛印的《文藝突擊》。
  • 原標題:青化砭伏擊戰:中央撤離延安後第一個勝仗
    原標題:青化砭伏擊戰:中央撤離延安後第一個勝仗   1947年3月起,國民黨軍對陝甘寧邊區發動重點進攻,毛澤東等率領中共中央機關和部隊,主動撤出延安,轉戰陝北。人民解放軍西北野戰兵團按照中央軍委的部署,在彭德懷、習仲勳等指揮下,與國民黨軍胡宗南部展開周旋,在撤離延安僅6天後就通過伏擊戰術取得了第一仗——青化砭戰鬥的勝利。
  • 深刻理解延安精神的時代內涵
    延安精神是我們黨的寶貴精神財富,在新的歷史條件下,要繼續深化延安精神研究,堅持正確政治方向,回望延安時期的歷史,弘揚延安精神。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就什麼是延安精神、為什麼要弘揚延安精神、怎樣弘揚延安精神等問題,發表了一系列重要論述,為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弘揚延安精神進一步指明了方向。
  • 《保衛延安》結尾,劉堪部2.4萬人被殲,為何胡宗南就全線潰退
    1954年出版的長篇小說《保衛延安》中,作者杜鵬程藝術地再現了1947年延安保衛戰的歷史畫面,介紹了蔣介石派遣胡宗南部重點進攻陝北期間,西北野戰軍在彭德懷司令員指揮下奮勇抗擊
  • 西哈努克曾來陝參觀毛主席在延安舊居 感謝中國支持
    西哈努克親王和夫人在延安毛主席舊居前留影  參觀延安感謝中國的支持  1970年11月17日,西哈努克親王一行乘專機從西安到革命聖地延安參觀訪問,王天育隨團採訪拍攝。「我記得當時整個延安城裡都掛滿了歡迎柬埔寨貴賓的標語和彩旗,所到之處都有老百姓站在路邊歡迎。」  1970年11月19日,西哈努克親王參觀了毛主席在延安的舊居。
  • 他曾是國軍少將參謀長,投奔延安後,為何改名叫「白天」?
    在1938年3月的時候,白天秘密去了趟延安參加「抗大」,參觀期間他受到了我黨主要領導的熱情接待,使他感受到了八路軍的優良作風,我黨團結抗戰的真誠和信心,更是讓他產生了對延安的嚮往。某天,在一次交談中,白天突然對主席冒出一句話:「我希望到八路軍工作。」主席先是一怔,然後笑著對他說:「在哪裡都是抗日。
  • 胡宗南佔領延安僅1年,麾下兵力仍是西北野戰軍3倍,為何主動放棄
    ▲胡宗南在延安1947年3月11日,國民黨第一戰區副司令長官胡宗南在陝北洛川召開軍事會議,決定按照蔣介石重點進攻的原則,集中麾下34個旅25萬人,圍攻陝甘寧邊區首府、中共中央所在地——延安,「企圖在3—6個月時間內解決陝北問題,把中共中央和解放軍逐出西北」。
  • 《延安 延安》:紅色演藝又忙起來了
    在平時的觀察和了解中,我覺得不少人對延安及延安精神是既熟悉又陌生的。說熟悉,是因為大家大致了解中共中央在延安領導中國革命的豐功偉績;說陌生,是因為人們對延安精神的內涵、它與當代生活關係的認知還很有限。也有遊客向我反饋,在來延安之前,自己缺乏對延安精神誕生的歷史環境的直觀感悟,希望了解延安革命歲月裡的細節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