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悉,我國正在建設的首個衛星物聯網——「行雲工程」進展順利,預計將於2023年前後建設完成由百餘顆衛星組成的「物聯網星座」。目前第一階段建設任務已全面完成。
按照規劃,行雲工程建設分三個階段,目前第一階段建設任務全面完成,計劃於2021年完成第二階段建設,屆時將實現小規模衛星組網業務運營,初步實現衛星物聯網服務。
【犀利點評】
作為我國首個宣布自主投資建設的天基物聯網星座,行雲工程由中國航天科工所屬航天三江航天行雲科技有限公司自主設計研製,旨在解決目前地面物聯網業務因蜂窩通信網絡覆蓋率不足而導致的「通信盲區」難題,能夠為極地環境監測、地質災害監測、氣象數據預報、海洋環境監測、海上運輸通信等多個行業提供應用測試,並為後續衛星物聯網的組網奠定基礎,有望實現全球萬物互聯。
從應用場景來看,農業管理、工程建築、海上運輸和能源行業將成為衛星物聯網最重要的應用方向,能夠對相關行業的發展模式產生重大影響。有機構預測,低軌衛星通信2022年全球低軌衛星互聯服務市場規模約1100-2000億美元。
【投資機會】
目前,國內低軌衛星產業處於起步期,隨著衛星網際網路被納入新基建範疇,未來技術升級以及商業模式的創新都將刺激更多的資本投入低軌衛星產業。衛星物聯網有望成為「北鬥」導航後相關產業鏈的又一次發展機遇,產業鏈上市公司有望迎來市場關注,可關注以下公司:
航天發展:控股股東航天科工集團是「行雲工程」的實施主體,公司負責地面信關站(衛星地面站)的總體設計,星地傳輸體制論證,協議設計與系統集成。
海格通信:國內國防通信、導航及信息化領域最大的整機和系統供應商之一,軍用導航模組龍頭。公司早在2005年開始布局衛星通信業務,已經形成從終端系統到運營服務的整體技術和業務能力。2018年至2019年公司重點布局主要包括衛星網際網路信息系統、終端、天線以及終端裡面的TR組件與晶片等領域。
中國衛星:國內小衛星製造龍頭企業,在國內低軌通信衛星製造領域具有先發優勢。公司依託衛星通信項目積累的技術基礎,能夠全面覆蓋移動衛星通信系統的空間段、地面段和用戶段,為衛星網際網路建設、運營提供系統級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