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來源:松果財經
近日,A股遊戲龍頭三七互娛發布2020年第三季度報告,公告顯示,第三季度營收33億元,同比下降5.39%;歸屬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5.6億元,同比增長7.22%。
財報公布後三七互娛股價一度下跌,截至11月4日,三七互娛持續下跌1.13%,報28.99元,最新市值為612億元,與7月市值時衝上千億的市值相比,目前市值將近腰斬。
那麼通過深挖這份財報,三七互娛股價的變動與其業績表現是否匹配?7月市值剛剛衝上千億元的三七互娛股價為何暴跌?
Q3營收變緩,三七互娛市值接近腰斬
三七互娛公司前三季度營業收入112.9億元,同比增加18.09%,歸屬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22.6億元,同比增加45.27%。實現扣非歸母淨利潤19.51億元,同比增長37.65%。
而公司所屬的傳媒行業已披露三季報個股的平均營業收入增長率為-7.77%,平均淨利潤增長率為22.28%,按說三七互娛已經超過了行業平均營業收入,那麼為何股價會一路下跌呢?
這主要是因為其三季度營收變緩,增勢乏力。整體上看,得益於疫情後人們的娛樂需求激增,三七互娛今年上半年的增速頗為亮眼,今年一季度三七互娛營收、歸母淨利潤、扣非歸母淨利潤的同比增速分別高達33.76%、60.4%、55.98%。即便二季度陸續復工復產,這三項業績指標依然分別達到了29.09%、67.78%、52.99%。
但其三季度的業績表現著實有些令人失望,三季度三七互娛實現營收33.01億元,同比下降5.39%,環比下降9.46%;實現歸母淨利潤5.6億元,同比增長7.22%,環比下降42.27%;實現扣非歸母淨利潤4.86億元,同比增長3.87%,環比下降40.28%。
截至本報告期末,三七互娛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資產約81.2億元,較上年末增長15.48%;投資收益發生額較上年同期上升168.19%,增加0.91億元,主要是公司理財產品產生的投資收益增加所致;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淨額約為24.4億元,同比增加28.82%,現金流比較充裕。
可以說,三季度業績的不景氣直接影響了三七互娛的這次股價,那麼究竟是什麼導致了三七互娛三季度如此低迷的業績呢?
三季度買量佔營收比例約60%,買量大法遭到資本市場質疑
"買量"即"效果廣告投放",一直是三七互娛的核心業務模式。三七互娛由頁遊起家,後來轉型手遊,一直採用輕研發,重渠道的模式,可以說買量大法在一定程度上成就了三七互娛。那麼為什麼在三季度"買量"忽然就不可行了呢?
這是因為在一季度和二季度,三七互娛的銷售費用同比增長低於營收增長,前兩季度其營銷費用分別為30.67%和17.56%,低於營收、歸母淨利潤、扣非歸母淨利潤這三項業績指標。
而在三季度,三七互娛的營收同比下降了5.39%,而銷售費用同比下降0.14%至21.38億元。營收降幅大於銷售費用的降幅。所以一下子就將"買量"的問題暴露了出來。
資本並不看好"買量大法",從這次三七互娛的股價下跌就可以看出。而且三七互娛的"買量"之路也越來越難走。
一是買量成本上升。目前,國內主要的買量渠道為騰訊廣告、字節跳動旗下的巨量引擎、百度推廣、阿里匯川等。但是現在網際網路獲客越來越難,買量成本也逐步上升,今年買量大戶頭條給代理商的返點從7%降低到2%,這將很大程度上影響遊戲的淨利潤。
二是買量效率降低。由於遊戲的受眾有限,如果一家公司長期買量的話,其用戶量和ARPU值(每用戶平均收入)會接近天花板,買量效率就會越低。對於三七互娛來說,在未來買量的ROI(投資回報率)將會下降,這也是"買量"這一商業模式的痛點。
三是買量玩家激增。與頁遊時代不同,手遊崛起後,買量成為遊戲行業的標準配置。除了中小廠商之外,網易、騰訊、世紀華通、完美世界等重研發的廠商也都在進軍買量市場。買量的市場規模已經超過傳統聯運渠道,但是這也導致買量市場的競爭日益激烈,光靠著買量來維持增長的方式已經不可行了。
而對於三七互娛來說,卻是深陷"買量"泥潭中無法自拔。財報顯示,2018年、2019年及今年上半年,三七互娛支付的網際網路流量費用分別為31.89億元、75.77億元、44.39億元,佔銷售費用的比例分別為95.26%、97.94%、97.57%。
這裡不禁要對三七互娛的未來打上一個問號,依靠高營銷投入帶來的業績增長還能持續多久呢?
進一步加大研發成本,遊戲市場廝殺激烈三七互娛亟待轉型
前瞻產業研究院數據顯示,2017-2019年,中國遊戲行業市場規模增速複合增長率為13.5%。同時,Wind數據顯示,2017-2019年,三七互娛營收複合增長率則達到36%,遠超行業增速。此外,公司近三年歸淨利潤複合增長率也達到25.5%。
儘管買量大法在早期有所成效,但是時至今日"買量"已經不是一家網遊企業的保護傘,早在前兩年,三七互娛做出了相應的改變。
1、進一步拓展遊戲品類,實現多元化發展。為了改變多年以來低品質遊戲、大量買量、用戶定位單一的傳統印象,三七互娛正在拓展遊戲品類。除了本身擅長的ARPG,目前三七互娛在研的多元品類產品將近50%,包括回合制、SLG、FPS、女性向、卡牌等不同類型的產品。
2、進一步加大研發投入,提升內容競爭力。2019年的三七互娛的研發成本為8.1億元,只佔營收的6.16%,遠沒有"買量"費用多,這也是三七互娛一直遭到市場詬病的一點。今年以來,三七互娛也加大了研發投入,2020年前三季度,公司研發投入8.56億元,同比增長66%,全年有望超10億元。
為了加固公司"護城河",三七互娛公司在持續吸納遊戲人才,目前公司遊戲及系統研發人員數量已超2000人,另外,在對網遊公司的投資上,三七互娛也十分熱衷,據不完全統計顯示,截至今年上半年,三七互娛近年對網遊相關公司的股權投資已高達30餘起。
3、發力海外市場,有望為其拓展營收。據半年報顯示,三七互娛海外業務營業收9.69億元,同比增長高達95%,業務表現尤為突出,海外收入佔總營收比例提升至12.31%。而且今年三七互娛在日本市場預計將有2-3款模擬經營遊戲上線,在美國也還有兩款遊戲上線。
但是三七互娛在騰訊,網易,完美世界等龍頭企業的夾擊之下,生存空間越來越小,再加上越來越多的玩家開始入局火熱的遊戲市場,未來三七互娛也將面臨更加嚴峻的競爭壓力。
儘管三七互娛的自研遊戲《榮耀大天使》即將上線,有望帶來較大的收入和利潤增長。但是對手們的實力也不容小覷。
如今,完美世界的《夢幻新誅仙》《戰神遺蹟》《幻塔》等數款移動遊戲正在研發過程中。此外,掌趣科技的《街霸:對決》,凱撒文化和字節跳動合作的《火影忍者》正在等待版號。世紀華通的《慶餘年》《傳奇天下》《小森生活》和吉比特的《一念逍遙》和《摩爾莊園》市場熱度較高。
在現如今群雄並起的遊戲市場,要想突出重圍光靠"買量"是持續不了多久的,未來網遊市場增長放緩,在產品精品化、玩家審美提高的遊戲時代,三七互娛如果要站穩腳跟,還是要做好內容,滿足大眾市場需求,去挖掘其的獨特賣點,才是上上之策。
最後
華東券商分析師指出,《榮耀大天使》是三七互娛的傳統優勢品類,已經過多代產品迭代,品質持續提升,上線後有望突破該品類的新高度。
中金公司在近期研究報告中也認為,三七互娛作為遊戲行業龍頭,其日益增強的精品研發能力,疊加精細化流量運營的基本盤,已為其實現長期高質量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本來一線廠商在遊戲研發、運營經驗、資金實力等方面佔優,市佔率具提升空間。
綜合來看,對於三七互娛第三財季交出的這份成績單,單從各方面的數據來看還是值得肯定的。不過從財報後資本市場的股價變動來看,三七互娛本財季還是沒有完全滿足投資者的期望。想要重新俘獲投資者的"芳心",未來三七互娛道阻且長。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