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博物館裡的中國藝術 | 這家日本博物館槽點眾多,為何仍備受...

2020-12-21 澎湃新聞

原創 李家麗 雅昌藝術網 收錄於話題#博物館9#藝術144#展覽57

全球化視野之下的今天,我們關注中國藝術,海外博物館成為不可被忽略的重中之重。諸多海外博物館大規模、系統化地收藏、研究、展示中國藝術品,也成為中國藝術在世界亮相的重要途徑。近期,雅昌藝術網&藝術頭條推出【海外博物館裡的中國藝術】系列,試圖觀察在東西歷史文化具有巨大差異的背景下,海外博物館如何理解中國藝術?各大博物館在研究與展示中國藝術時的側重與角度有何不同?他們的研究又為中國藝術注入怎樣的活力?

該系列的第九篇,我們推出的是日本的東京國立博物館。

東京國立博物館

在海外眾多展陳中國藝術的博物館中,日本東京國立博物館也許是中國民眾最熟悉的場館。哪怕你不曾關注其舉辦的董其昌特展、文徵明大展,也肯定被「顏真卿祭侄文稿被作食品包裝紙」的熱點新聞刷過屏。

東京國立博物館藏部分中國文物

在國內引起轟動的「顏真卿特展」

識別二維碼進群交流,了解博物館展覽一手信息

中國民眾對日本東京國立博物館熟悉度爆棚,固然有其地理優勢(中日一衣帶水)、館內展覽槽點太多(且極易觸發中方民族情緒)等因素,但更根本的或許是東京國立博物館藏有的眾多「國寶級」中國文物,及每年都定期推出的優質中國藝術大展。

紅白芙蓉圖(2幅) 李迪 絹本著色 南宋 國寶

東京國立博物館裡的中國文物陳列

東京國立博物館的中國文物來源與京都國立博物館無異,故此不贅述。今天,我們主要來談一談東京國立博物館裡陳列了哪些中國文物。

雪景山水圖及局部 梁楷 絹本墨畫淡彩 南宋 國寶

瀟湘臥遊圖卷 李氏 紙本墨畫 南宋 國寶

可以毫不誇張地說,除了日本文物,中國文物是東京國立博物館內最重要的館藏。不僅數量眾多,有不少還被列為日本國寶、重要文化財、重要美術品。

寒山拾得圖 因陀羅 紙本墨畫 元 國寶

寒江獨釣圖及局部 馬遠 絹本墨畫淡彩 南宋 重要文化財

就繪畫而言,李迪、梁楷、馬遠、石恪...,個個是中國美術史中耳熟能詳的代表人物,且館內所藏多為代表作,如李迪的《紅白芙蓉圖》(國寶級別)、梁楷的《李白行吟圖》 、馬遠的《寒江獨釣圖》等;就書法而言,唐《王勃集卷第二十九 三十》、唐《碣石調幽蘭第五》、唐《世說新語第六殘卷》、宋《與無隱元晦法語》等等,大多被列為日本國寶;就雕刻而言,北齊《菩薩立像》、東魏《如來三尊立像》、唐《如來三尊佛龕》等,都是佛造像名品...可以說,在東京國立博物館的館藏庫裡搜索一下,每個門類下的「國寶」都有那麼幾件來自中國。

王勃集卷第二十九・三十 紙本墨書 唐 國寶

碣石調幽蘭第五 紙本墨書 唐

從中國文物偏好門類上看,東京國立博物館與我們之前論述過的歐美博物館有所不同:後者的中國文物館藏在很大程度受個人學識、品味影響(如克利夫蘭博物館、納爾遜·阿特金斯藝術博物館等);而前者的個人特色卻並不濃鬱,其更偏好那些能記錄中國文物,且與日本文化產生、發展休戚相關的中國文物,如中國古書、經卷、陶瓷、書畫等。這或許也是為什麼,陶瓷在日本東京國立博物館裡佔據了如此大的空間,而一隻小小的天目盞在日本能價值上億。因為中國陶瓷不僅對日本工藝美術產生過重大影響,還影響了日本的茶道文化和飲食文化。

六祖伐竹圖局部 梁楷 重要文化財

目前,東京國立博物館內的中國文物位於東洋館。東洋館又稱亞洲文物陳列館,共三層,是中國境外收藏中國文物最多的博物館之一。東洋館內,一層以特別專題陳列中國文物與東南亞文物之間的文化淵源外,二層為「中國專館」,共5個展廳,以時空為脈絡,展示了中國歷史與文化。其中四個為「中國考古」,陳列了諸如中國新石器時代石器、玉器、彩陶;商周石器的青銅器;漢代陶器和畫像石;魏晉南北朝的佛像;唐代的金銀器、三彩;中國古代陶瓷燈;剩下的一個便是「中國繪畫書法」,展示唐宋元明清的書畫作品。

二祖調心圖及局部 石恪 紙本墨畫 35.3x64.4cm/幅 南宋 重要文化財

李白行吟圖 梁楷 重要文化財

白磁鳳首瓶 唐 重要文化財

青花魚藻文壺 景德鎮窯 元 重要文化財

青磁茶碗馬蝗絆 龍泉窯 南宋 重要文化財

如來三尊龕籠 石灰巖 唐 重要文化財

猴 毛松 絹本著色 47.1×36.7cm 南宋 重要文化財

龍濤螺鈿稜花盆 木製漆塗 元 重要文化財

聚焦名家名作與中國歷史:東京國博裡的中國藝術

最近幾年的新春大展,東京國立博物館幾乎都會推中國藝術大展。這一信號透露出:館內始終關注中國書畫界;且十分重視中國藝術的推介。

從名家名作的影響力說起

在重要時間節點,聚焦名家名作,以點帶面,展示名家影響力,是東京國立博物館在展示中國藝術時的重要方式。由於地緣文化相近,故無論是展覽視角,還是展覽內容,館內的中國藝術展都十分接近中國文化內核。

「董其昌的時代:明末清初的趣味」展品

《行草書羅漢贊等書卷》,明代(1603年),董其昌

如2016年是董其昌逝世380周年。2017年新春大展,東京國立博物館便推出了「董其昌的時代:明末清初的趣味」。此次展覽以董其昌為中心,分期展出北宋黃庭堅,明代文徵明、吳彬,清代朱耷、石濤等55件書畫作品,展示董其昌的藝術品味和對後世的影響。

「顏真卿:超越王羲之的名筆」頭號展品《祭姪文稿》

其在2019年新春大展推出的是「顏真卿:超越王羲之的名筆」 。以中國書法史上的傑作《祭姪文稿》為首要展品,呈現顏真卿之為人與書法藝術的精髓,介紹唐代書法對後世及日本產生的深遠影響。

「誕辰550周年紀念 :文徵明與他的時代 」海報

2020年,文徵明誕辰550周年,館內的新春大展推出的是「誕辰550周年紀念 :文徵明與他的時代 」,試圖通過文徵明及其同時代畫家作品的呈現,勾勒文徵明的「朋友圈」,「彰顯文徵明的個人魅力,及其藝術在江南乃至日本地區的傳播」,還原明代書畫界的綽約風姿。

聚焦中國歷史

除了在重要的時間節點,推出名家紀念展,東京國立博物館還十分關注中國歷史,亦同許多中國文博考古機構有過合作。

《北京城寫真》之「太和殿」,1901年,小川一真

《北京城寫真》之「中和殿西廂」,1901年,小川一真

其在2019年攜手重慶中國三峽博物館、廣西省和河南省文物保護與考古研究所等推出的「三國志展」,通過漢至三國的文物及最新研究成果,呈現一個真實的三國志(博物館方語)。2017年,館內還曾舉辦「清朝末年的光景——小川一真的北京城寫真」,展出了義和團事件爆發後,光緒與慈禧離開後的紫禁城。

與上海博物館的競演:中國陶瓷展部分展品

其在2016-2017年攜手上海博物館推出「與上海博物館的競演」系列展,將來自兩館的中國瓷器名品、青銅器、書畫精品、清代家具、中國染織技藝等一同展出。

北宋 十六羅漢圖軸(第八尊者) 京都·清涼寺藏

圖片來源:佛光山世界佛教美術圖說大辭典

中國繪畫:神佛之姿展品

元(傳)顏輝 寒山拾得圖軸 日本東京國立博物館藏

中國繪畫:神佛之姿展品

值得一提的是,京都國立博物館採用的聚焦中國文物之美的視角在東京國立博物館中同樣存在。如其2020年推出的「中國繪畫:神佛之姿」,展出了《十八羅漢圖》(僅展其中三幅);南宋畫家金大受所繪《十六羅漢圖》中的「第二尊者」、元代(傳)顏輝《寒山拾得圖》等。展覽並不過多解說,亦不打算解釋中國繪畫如何描繪神佛,而是以「神佛之姿」為軸心,以「中國繪畫」為媒介,展現中國文化中神佛蘊含的美與哲思。

《松梅群雞圖屏風》(局部),江戶時代(18世紀),伊藤若衝

「博物館初詣-瑞鳥賀歲」展品

此外,每年的新春佳節,東京國立博物館都會結合生肖文化,推出當年的生肖慶賀展。中國文物亦是此類展覽的常客。如2017年的「博物館初詣-瑞鳥賀歲」等等。

【後記】在所有海外致力於中國文化展陳的博物館中,日本博物館的展陳理念核心算是較為接近中國文化內核的機構。而每每提及日本的中國文物,總有一部分觀眾義憤填膺,恨恨地指責其為「強盜」、「竊賊」。歷史已成歷史,或許文物應當追索,但日本博物館每每展出中國文物之時,我們是不是也應當靜下心來,觀賞中國文物那穿透千年的美?

原標題:《海外博物館裡的中國藝術 | 這家日本博物館槽點眾多,為何仍備受中國觀眾追捧?》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海外博物館裡的中國藝術|日本這家博物館為何獨愛中國之美?
    原創 李家麗 雅昌藝術網 收錄於話題#博物館7#藝術114#展覽43全球化視野之下的今天,我們關注中國藝術,海外博物館成為不可被忽略的重中之重。諸多海外博物館大規模、系統化地收藏、研究、展示中國藝術品,也成為中國藝術在世界亮相的重要途徑。
  • 海外博物館裡的中國藝術|瑞士這家博物館為何深諳中國哲學?
    原創 李家麗 雅昌藝術網全球化視野之下的今天,我們關注中國藝術,海外博物館成為不可被忽略的重中之重。諸多海外博物館大規模、系統化地收藏、研究、展示中國藝術品,也成為中國藝術在世界亮相的重要途徑。
  • 日本這家博物館為何獨愛中國之美?
    全球化視野之下的今天,我們關注中國藝術,海外博物館成為不可被忽略的重中之重。諸多海外博物館大規模、系統化地收藏、研究、展示中國藝術品,也成為中國藝術在世界亮相的重要途徑。近期,雅昌藝術網&藝術頭條推出【海外博物館裡的中國藝術】系列,試圖觀察在東西歷史文化具有巨大差異的背景下,海外博物館如何理解中國藝術?
  • 流失海外的文物,那些藏有重要中國文物的海外博物館!
    #據不完全統計,目前海外各主要博物館收藏的中國文物達十萬件以上,這僅僅是統計在冊的,真實流失海外文物數量無法統計,只能說「海量」!中國歷史悠久,文物浩如煙海,為外國博物館及公私機構收藏是不可避免的,並不全都是「流失海外」。本文為您詳細介紹了目前中國文物的海外收藏現狀,並整理出藏有較重要中國文物的海外博物館名單,以供諸君參考。亞瑟 賽克勒大廳是紐約大都會博物館陳列中國佛教藝術的特別展廳,出自山西廣勝寺的元代壁畫、雲岡造像、河南淇縣東魏李道贊等五百人造像碑等傑作濟濟一堂。
  • 盤點那些在日本博物館的中國古董
    諸多海外博物館大規模、系統化地收藏、研究、展示中國藝術品,也成為中國藝術在世界亮相的重要途徑。日本的東京國立博物館也許是中國民眾最熟悉的場館。因為館藏有眾多「國寶級」中國文物,及每年都定期推出的優質中國藝術大展。下面小編就簡單介紹幾個。
  • 鑑賞|石之美者,芝加哥藝術博物館裡的「古玉風華」
    芝加哥藝術博物館藏有玉器約1000多件,其中主要來自私人藏家捐贈。近日,在這家博物館的一次線上導覽中,資深策展人Colin Mackenzie馬麟和專家萬珺介紹了館藏良渚文化、石家河文化、商、周、戰國時期的玉器,並針對一些玉器愛好者常有的問題,分享了他們的玉器鑑賞之道。玉,石之美者。
  • 藝術博物館的新顏
    在充滿藝術氛圍的環境裡享用美食在如今早已不是什麼新鮮事,很多博物館或美術館裡都坐擁米其林星級餐廳,但你有沒有大膽地設想過,有一天和藝術品共處一室,美餐一頓?在瑞典首都斯德哥爾摩,你就可以找到答案。在經過長達五年的大規模翻新和現代化改造後,153 歲的瑞典國家藝術博物館於去年 10 月份重新對外開放。
  • 賞析:大英博物館的中國文物
    中國流失國外的文物多達164萬件,被世界47家博物館收藏。其中大英博物館是收藏中國流失文物最多的博物館,目前收藏的中國文物多達2萬3千多件,長期陳列的約有2000件,收藏的中國文物囊括了中國整個藝術類別,跨越了整個中國歷史,包括刻本、書畫、玉器、青銅器、陶器、飾品。
  • 日本奈良博物館,珍藏無數藝術珍品,讓人「夢回唐朝」
    奈良,初名平城京,是日本七代天皇建都之地,七世紀初建造時,仿照了唐朝長安城的規劃。當時日本多次派「遣唐使」來長安學習中國文化、藝術和各種技術。來華的日本僧人,除佛教教義外,還把不少的佛教美術帶回日本。公元754年,鑑真東渡之後,隨著佛教的進一步傳播,又帶去不少佛教美術和民間藝人。奈良逐漸成為日本佛教傳播和佛教藝術品集結的中心。奈良博物館,就是為了專門研究佛教藝術而建立的。
  • 清華大學藝術博物館入選國家一級博物館
    1月10日拍攝的清華大學藝術博物館外景。中國博物館協會近日公布了第四批國家一、二、三級博物館名單,清華大學藝術博物館等74家博物館入選國家一級博物館。中國博物館協會近日公布了第四批國家一、二、三級博物館名單,清華大學藝術博物館等74家博物館入選國家一級博物館。清華大學藝術博物館總建築面積3萬平方米,於2016年9月正式對公眾開放。新華社記者 尹棟遜 攝
  • 現存日本博物館裡的三大中國國寶,每件都是傳世孤品
    現存日本博物館裡的三大中國國寶,每件都是傳世孤品近代以來中華民族多災多難,百年前的清政府軟弱無能、任由列強瓜分中國,以至於國土淪喪、國民被欺凌。在這場長達數十年的浩劫中,我們國家的許多珍貴文物流失海外,除了被英法等掠去的國寶外還有一大批進入了日本,其中有三件堪稱獨一無二的稀世珍品,至今仍未能回歸祖國。
  • 美國假期值得參觀的19個免費藝術博物館
    在報導中說,這些從紐約到洛杉磯一路遍布的珍品,為藝術愛好者欣賞繪畫、攝影、雕塑、表演等提供了空間。假期可以是昂貴的,但免費藝術博物館不是。美國第36任總統林登·貝恩斯·詹森曾經說過:「藝術是一個民族最珍貴的遺產,因為正是在藝術作品中,我們向自己和他人展現了指引著本民族的內心視野。」遍布美國各地的藝術博物館繼續堅持著,向顧客提供這份不斷發展的「內心視野」的驚鴻一瞥。
  • 大英博物館的日本春宮圖:藝術與性的結合
    喜多川哥麿作品《枕邊詩》大英博物館10月3日起舉辦創立以來最露骨的展覽「春宮:日本藝術中的性愛與歡愉」,呈現菱川師宣、葛飾北齋、喜多川歌麿等諸多日本浮世繪名家的上百幅作品,體現這一在日本藝術中盛極一時的領域
  • 日本人的奇石博物館,中國網友實在不服!這就?
    喜愛博物館的人或者只是好奇的遊客會遇到不同主題的獨特博物館。這座博物館絕對不在必看的藝術博物館和歷史博物館之列。奇石博物館是一個私人博物館,以其奇特的藏品而聞名。這家博物館位於秩父,距東京僅2小時車程。這個博物館展出了形狀各異的巖石。
  • 最大的裝飾藝術和設計博物館,它就是維多利亞與艾爾伯特博物館
    今天,思思想要帶小夥伴們去一個博物館,這個博物館的名字有點長,小夥伴們可要記住哦,因為這方便思思接下來帶小夥伴們去參觀,這個博物館就是維多利亞與艾爾伯特博物館。很巧的是,這個博物館也是在倫敦這個城市裡,看來倫敦這個地方真的有好多寶藏地方啊。
  • 熱忱華文教育事業 湖南省宋旦漢字藝術博物館獲「華文教育基地」稱號
    (授牌儀式上,與會人員觀看了「一個字讓你愛上中國」海外華教「雲課堂」系列課程視頻。)12月11日,湖南省宋旦漢字藝術博物館舉行「華文教育基地」授牌儀式,該博物館榮獲「華文教育基地」稱號。  授牌儀式上,與會人員觀看了「一個字讓你愛上中國」海外華教「雲課堂」系列課程視頻。該視頻由長沙市僑辦、海外聯誼會和湖南省宋旦漢字藝術博物館聯合拍攝,並通過海外華文電視臺輸送給全球海外華裔青少年,在推動中華文化走出去取得了顯著效果。
  • 大英博物館裡的中國書畫,令人心碎!
    大英博物館成立於1753年,是世界上歷史最悠久、規模最宏偉的綜合性博物館,也是世界上規模最大、最著名的世界四大博物館之一。博物館收藏了世界各地許多文物珍品以及很多偉大科學家的手稿,藏品之豐富、種類之繁多,為世界博物館所罕見。
  • 新華·博物館日報(第272期):美國洛杉磯當代藝術博物館和哈默博物...
    甘肅簡牘博物館建築設計圖(圖片來源:中國建筑西北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成都張大千藝術博物館預計將於2021年9月完工】作為錦城公園項目中最重要的文化節點,張大千藝術博物館預計2021年9月建成,並達到開放條件。2019年9月,成都張大千藝術博物館藏品捐贈籤約儀式在成都博物館舉行,也標誌著該博物館建設工作的全面展開。
  • 瑞典南部的現代藝術博物館
    文中羅列出幾處不容錯過的現代藝術博物館,涵蓋現代藝術的方方面面,包括油畫、雕塑和攝影,甚至還有一些新奇美食,令人大開眼界。該博物館的現代藝術類藏品眾多,其中不乏哈蘭省及其他地區藝術家的代表作品。博物館收藏了Olle Brtling、Thea Ekstrm、Roj Friberg和Lotta Antonsson等藝術家的作品,永久展出。展品涵蓋油畫、雕塑、攝影、設計等各種現代藝術作品。
  • 博物館日|精英的還是大眾的?藝術博物館的「公共性」張力
    主人對藏品的這種「佔有」和「玩賞」其實和中國古代的藝術品「把玩」十分類似。一些西方學者意識到,在古代中國,完全的佔有和「與世隔絕」是欣賞一幅繪畫的前提:「繪畫不是被展覽的,而是要在一位處於良好優雅狀態的藝術愛好者面前打開;其作用是加深和促進他與宇宙的交流」,這樣的藝術欣賞和沉思與公開的畫廊氛圍不相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