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 李家麗 雅昌藝術網 收錄於話題#博物館9#藝術144#展覽57
全球化視野之下的今天,我們關注中國藝術,海外博物館成為不可被忽略的重中之重。諸多海外博物館大規模、系統化地收藏、研究、展示中國藝術品,也成為中國藝術在世界亮相的重要途徑。近期,雅昌藝術網&藝術頭條推出【海外博物館裡的中國藝術】系列,試圖觀察在東西歷史文化具有巨大差異的背景下,海外博物館如何理解中國藝術?各大博物館在研究與展示中國藝術時的側重與角度有何不同?他們的研究又為中國藝術注入怎樣的活力?
該系列的第九篇,我們推出的是日本的東京國立博物館。
東京國立博物館
在海外眾多展陳中國藝術的博物館中,日本東京國立博物館也許是中國民眾最熟悉的場館。哪怕你不曾關注其舉辦的董其昌特展、文徵明大展,也肯定被「顏真卿祭侄文稿被作食品包裝紙」的熱點新聞刷過屏。
東京國立博物館藏部分中國文物
在國內引起轟動的「顏真卿特展」
識別二維碼進群交流,了解博物館展覽一手信息
中國民眾對日本東京國立博物館熟悉度爆棚,固然有其地理優勢(中日一衣帶水)、館內展覽槽點太多(且極易觸發中方民族情緒)等因素,但更根本的或許是東京國立博物館藏有的眾多「國寶級」中國文物,及每年都定期推出的優質中國藝術大展。
紅白芙蓉圖(2幅) 李迪 絹本著色 南宋 國寶
東京國立博物館裡的中國文物陳列
東京國立博物館的中國文物來源與京都國立博物館無異,故此不贅述。今天,我們主要來談一談東京國立博物館裡陳列了哪些中國文物。
雪景山水圖及局部 梁楷 絹本墨畫淡彩 南宋 國寶
瀟湘臥遊圖卷 李氏 紙本墨畫 南宋 國寶
可以毫不誇張地說,除了日本文物,中國文物是東京國立博物館內最重要的館藏。不僅數量眾多,有不少還被列為日本國寶、重要文化財、重要美術品。
寒山拾得圖 因陀羅 紙本墨畫 元 國寶
寒江獨釣圖及局部 馬遠 絹本墨畫淡彩 南宋 重要文化財
就繪畫而言,李迪、梁楷、馬遠、石恪...,個個是中國美術史中耳熟能詳的代表人物,且館內所藏多為代表作,如李迪的《紅白芙蓉圖》(國寶級別)、梁楷的《李白行吟圖》 、馬遠的《寒江獨釣圖》等;就書法而言,唐《王勃集卷第二十九 三十》、唐《碣石調幽蘭第五》、唐《世說新語第六殘卷》、宋《與無隱元晦法語》等等,大多被列為日本國寶;就雕刻而言,北齊《菩薩立像》、東魏《如來三尊立像》、唐《如來三尊佛龕》等,都是佛造像名品...可以說,在東京國立博物館的館藏庫裡搜索一下,每個門類下的「國寶」都有那麼幾件來自中國。
王勃集卷第二十九・三十 紙本墨書 唐 國寶
碣石調幽蘭第五 紙本墨書 唐
從中國文物偏好門類上看,東京國立博物館與我們之前論述過的歐美博物館有所不同:後者的中國文物館藏在很大程度受個人學識、品味影響(如克利夫蘭博物館、納爾遜·阿特金斯藝術博物館等);而前者的個人特色卻並不濃鬱,其更偏好那些能記錄中國文物,且與日本文化產生、發展休戚相關的中國文物,如中國古書、經卷、陶瓷、書畫等。這或許也是為什麼,陶瓷在日本東京國立博物館裡佔據了如此大的空間,而一隻小小的天目盞在日本能價值上億。因為中國陶瓷不僅對日本工藝美術產生過重大影響,還影響了日本的茶道文化和飲食文化。
六祖伐竹圖局部 梁楷 重要文化財
目前,東京國立博物館內的中國文物位於東洋館。東洋館又稱亞洲文物陳列館,共三層,是中國境外收藏中國文物最多的博物館之一。東洋館內,一層以特別專題陳列中國文物與東南亞文物之間的文化淵源外,二層為「中國專館」,共5個展廳,以時空為脈絡,展示了中國歷史與文化。其中四個為「中國考古」,陳列了諸如中國新石器時代石器、玉器、彩陶;商周石器的青銅器;漢代陶器和畫像石;魏晉南北朝的佛像;唐代的金銀器、三彩;中國古代陶瓷燈;剩下的一個便是「中國繪畫書法」,展示唐宋元明清的書畫作品。
二祖調心圖及局部 石恪 紙本墨畫 35.3x64.4cm/幅 南宋 重要文化財
李白行吟圖 梁楷 重要文化財
白磁鳳首瓶 唐 重要文化財
青花魚藻文壺 景德鎮窯 元 重要文化財
青磁茶碗馬蝗絆 龍泉窯 南宋 重要文化財
如來三尊龕籠 石灰巖 唐 重要文化財
猴 毛松 絹本著色 47.1×36.7cm 南宋 重要文化財
龍濤螺鈿稜花盆 木製漆塗 元 重要文化財
聚焦名家名作與中國歷史:東京國博裡的中國藝術
最近幾年的新春大展,東京國立博物館幾乎都會推中國藝術大展。這一信號透露出:館內始終關注中國書畫界;且十分重視中國藝術的推介。
從名家名作的影響力說起
在重要時間節點,聚焦名家名作,以點帶面,展示名家影響力,是東京國立博物館在展示中國藝術時的重要方式。由於地緣文化相近,故無論是展覽視角,還是展覽內容,館內的中國藝術展都十分接近中國文化內核。
「董其昌的時代:明末清初的趣味」展品
《行草書羅漢贊等書卷》,明代(1603年),董其昌
如2016年是董其昌逝世380周年。2017年新春大展,東京國立博物館便推出了「董其昌的時代:明末清初的趣味」。此次展覽以董其昌為中心,分期展出北宋黃庭堅,明代文徵明、吳彬,清代朱耷、石濤等55件書畫作品,展示董其昌的藝術品味和對後世的影響。
「顏真卿:超越王羲之的名筆」頭號展品《祭姪文稿》
其在2019年新春大展推出的是「顏真卿:超越王羲之的名筆」 。以中國書法史上的傑作《祭姪文稿》為首要展品,呈現顏真卿之為人與書法藝術的精髓,介紹唐代書法對後世及日本產生的深遠影響。
「誕辰550周年紀念 :文徵明與他的時代 」海報
2020年,文徵明誕辰550周年,館內的新春大展推出的是「誕辰550周年紀念 :文徵明與他的時代 」,試圖通過文徵明及其同時代畫家作品的呈現,勾勒文徵明的「朋友圈」,「彰顯文徵明的個人魅力,及其藝術在江南乃至日本地區的傳播」,還原明代書畫界的綽約風姿。
聚焦中國歷史
除了在重要的時間節點,推出名家紀念展,東京國立博物館還十分關注中國歷史,亦同許多中國文博考古機構有過合作。
《北京城寫真》之「太和殿」,1901年,小川一真
《北京城寫真》之「中和殿西廂」,1901年,小川一真
其在2019年攜手重慶中國三峽博物館、廣西省和河南省文物保護與考古研究所等推出的「三國志展」,通過漢至三國的文物及最新研究成果,呈現一個真實的三國志(博物館方語)。2017年,館內還曾舉辦「清朝末年的光景——小川一真的北京城寫真」,展出了義和團事件爆發後,光緒與慈禧離開後的紫禁城。
與上海博物館的競演:中國陶瓷展部分展品
其在2016-2017年攜手上海博物館推出「與上海博物館的競演」系列展,將來自兩館的中國瓷器名品、青銅器、書畫精品、清代家具、中國染織技藝等一同展出。
北宋 十六羅漢圖軸(第八尊者) 京都·清涼寺藏
圖片來源:佛光山世界佛教美術圖說大辭典
中國繪畫:神佛之姿展品
元(傳)顏輝 寒山拾得圖軸 日本東京國立博物館藏
中國繪畫:神佛之姿展品
值得一提的是,京都國立博物館採用的聚焦中國文物之美的視角在東京國立博物館中同樣存在。如其2020年推出的「中國繪畫:神佛之姿」,展出了《十八羅漢圖》(僅展其中三幅);南宋畫家金大受所繪《十六羅漢圖》中的「第二尊者」、元代(傳)顏輝《寒山拾得圖》等。展覽並不過多解說,亦不打算解釋中國繪畫如何描繪神佛,而是以「神佛之姿」為軸心,以「中國繪畫」為媒介,展現中國文化中神佛蘊含的美與哲思。
《松梅群雞圖屏風》(局部),江戶時代(18世紀),伊藤若衝
「博物館初詣-瑞鳥賀歲」展品
此外,每年的新春佳節,東京國立博物館都會結合生肖文化,推出當年的生肖慶賀展。中國文物亦是此類展覽的常客。如2017年的「博物館初詣-瑞鳥賀歲」等等。
【後記】在所有海外致力於中國文化展陳的博物館中,日本博物館的展陳理念核心算是較為接近中國文化內核的機構。而每每提及日本的中國文物,總有一部分觀眾義憤填膺,恨恨地指責其為「強盜」、「竊賊」。歷史已成歷史,或許文物應當追索,但日本博物館每每展出中國文物之時,我們是不是也應當靜下心來,觀賞中國文物那穿透千年的美?
原標題:《海外博物館裡的中國藝術 | 這家日本博物館槽點眾多,為何仍備受中國觀眾追捧?》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