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北京有各種各樣的城門。今天,我們使用一組舊照片聚焦於一個現在已經不被關注但在歷史上非常重要的大門-大清門。
大清門位於天安門廣場與正陽門(前門)之間,是一座單簷歇山頂的磚石結構建築。要說它多麼輝煌壯麗,也不見得,但它具有很強的象徵意義,它被視為清朝的「國門」。
圖片1:大門緊閉的大清門。
大清門左右兩側有石獅和下馬碑。大門前有一個小方形廣場,寬闊幾百步,圍著柵欄,被稱為「天街」。小廣場的形狀像棋盤,通常稱為「棋盤街」。在籬笆外,有一個熱鬧的商業區,許多商販都在這裡做買賣。
大清門左右兩側各有東西向廊廡110間,俗稱「千步廊」。這是朝廷各部衙署的所在地,按照文東武西的格局分布。清代來自各個省份的舉人必須首先在千步廊集中,由禮部組織會試和殿試。
圖2:站在天安門拍攝千步廊和大清門。
但是,大清門一般是不開的,普通臣民不能通過。什麼時候打開?誰可以路過?
大清門是皇帝的出入口,參加重要的慶祝活動。每年冬至期間,皇帝都會去南郊的天壇去祭天,到夏至時會去北郊的地壇去祭地,孟春也會去先農壇修身。遇上這些儀式,大清門豁然洞開。皇帝穿著龍袍,坐著御輦由此出行舉行典禮。皇帝大婚時,皇后由此進宮,嬪妃由神武門進宮。
圖3:光緒皇帝出大清門祭天。
1900年發生「庚子國變」後,慈禧太后和光緒皇帝逃往西安。八國聯軍入侵並佔領了北京,與大清門有關的所有禮節規定被完全搞砸了。
圖4:八國聯軍佔領大清門。
圖5:八國聯軍進入大清門。
除非皇帝和太后經過,否則大清門不會被打開。但是,在八國聯軍的控制下,這扇門被打開了,列強的軍隊來來往往。從照片中我們還可以看到,在「庚子國變」之後,大門前的建築被夷為廢墟。
圖6:八國聯軍經大清門運輸物資。
圖片7:大清門被打開,直通皇城。
1900年至1901年,大清門被聯軍解除了禁閉,普通大臣和普通百姓也可以從這裡經過。即使不能走到門的北邊,也可以在「天街」設置路邊攤位。上圖記錄了大慶門附近來往人員的場景。戰爭破壞的走廊尚未恢復。
圖片8:大清門被打開,直通皇城。
1901年9月7日,清廷代表李鴻章等人與八國聯軍籤署了喪權辱國的《辛丑條約》。列強的侵略和貪婪得到了滿足。條約規定,1901年9月17日,各國武裝部隊從北京撤離,只剩下國防使館的一小部分。不久,皇城內的聯軍通過大清門撤離。
圖9:八國聯軍經大清門撤出。
這張照片中有一個細節,每個人都應注意,即聯軍撤離時,重建了門前被破壞的走廊,並且右側的房子是全新的。顯然,清廷官員準備歡迎慈禧太后和光緒皇帝的回歸。
圖片10:慈禧太后和光緒皇帝迴鑾。
聯軍已從北京撤出,慈禧太后和光緒皇帝必須儘快返回。兩人於1901年10月6日從西安出發,並於1902年1月8日到達北京。下午,他們通過大清門進入故宮。看這浩浩蕩蕩的陣勢,根本不像逃難歸來,倒像取得重大勝利之後凱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