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研究人員捕獲591顆高速星,其中43顆將「逃離」銀河系

2021-01-07 網易

2020-12-26 12:00:28 來源: 環球網資訊

舉報

  來源:光明網

  近日,國家天文臺李蔭碧、羅阿理、陸由俊和趙剛等人在郭守敬天文望遠鏡(LAMOST)和Gaia數據中發現591顆高速星,其中43顆能夠擺脫銀河系引力束縛,未來將飛出我們的銀河系。這是自2005年第一顆高速星發現以來,一次性捕獲高速星最多的研究工作,將人類歷時15年使用多個望遠鏡發現的高速星總量(550餘顆)翻倍,使目前發現的高速星數量突破1000顆,極大地擴充了高速星的樣本。

  目前,該研究成果已被《天體物理學報增刊》(The Astrophysical Journal Supplement Series, ApJS)在線發表。

  

  591顆高速星在銀河系中的位置和運動軌道示意(國家天文臺孔嘯繪製)

  銀河系中,大多數恆星以每秒幾十至上百公裡的速度運動,但有一部分恆星卻以每秒超過400公裡的速度「奔跑」著,這類恆星被稱為高速星;其中有些高速星速度(最快甚至達到每秒1700公裡)高到能夠脫離銀河系的引力束縛,最終飛出銀河系。

  高速星在銀河系中的數量非常稀少,但它們能夠幫助人類理解很多銀河系的重要問題,例如銀心黑洞周圍的環境以及銀河繫結構等。早在1988年,美國學者希爾斯就預言了高速星的存在,歷經17年漫長等待,2005年發現第一顆高速星。此後15年間,共有550多顆高速星先後被報導。

  

  李蔭碧等人計算了591顆高速星過去若干年的軌道,推測出它們可能的「出生地」和「誕生方式」,並基於此把它們分為超高速星、超高速逃逸星、逃跑星和快速暈星。相較而言,超高速星和超高速逃逸星的速度更高,能夠擺脫銀河系束縛,未來將飛出我們的家園。超高速星誕生於銀心,通過銀心黑洞與恆星的相互作用產生。超高速逃逸星和逃跑星誕生於銀盤,通過恆星之間的相互作用產生。快速暈星則是個「系外」來物,它們是銀河系與矮星系的潮汐作用產生的。

  研究團隊還分析了這批高速星的化學和運動學性質,發現它們是銀暈裡的高速星,滿足銀暈恆星年齡老、金屬豐度低、軌道橢率和垂直振幅大等特點。此外,它們的金屬豐度分布特徵意味著銀河系的恆星暈主要通過併合和瓦解矮星系形成。

  這批高速星中少量恆星表現出銀盤恆星的化學性質,卻具有銀暈恆星的運動學性質,它們可能是一類更加特殊的恆星,誕生於銀河系早期的塌縮過程,或誕生於銀盤、核球隨後被運動學加熱。這些少量特殊的高速星,有待後續開展更深入的研究。(宋雅娟)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關焦點

  • 我科研人員發現591顆高速星
    光明日報北京12月26日電記者齊芳從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獲悉,該臺科研人員通過研究我國郭守敬望遠鏡和歐洲航天局蓋亞空間望遠鏡取得的數據,發現了591顆高速星。這是迄今為止一次性捕獲高速星最多的研究工作,將人類發現的高速星總量翻倍。
  • 科技話題:集成電路矽單晶生長設備、肝癌、高速星、纖維、「隼鳥2...
    ——中國新聞網3我國科學家發現591顆高速星 其中43顆能夠擺脫銀河系引力束縛▲ 591顆高速星在銀河系中的位置和運動軌道示意近日,國家天文臺科研團隊在LAMOST和Gaia數據中發現591顆高速星,其中43顆能夠擺脫銀河系引力束縛,未來飛出我們的銀河系。
  • 數十顆超速行星正急速飛往銀河系,真相究竟是什麼?
    如果一個星體系統離銀河系中央的超大質量黑洞太近,會是什麼景象呢?黑洞巨大的引力很可能會捕獲其中的一顆恆星。把另外的以每小時一百萬英裡甚至更大的速度拋走。雖然聽起來有點難以置信,但一些天文學家認為這個情形可以基本解釋銀河系中的二十多顆超高速星的源起。恆星們在銀河系的旋臂間交織穿行,如同交通高峰時期的車流。
  • 超高速星緣何在銀河系狂飆
    作為我國自主創新研製的一架主動反射施密特天文望遠鏡,LAMOST大顯神通,在近千萬光譜中大海撈針發現了五顆超高速星,而目前世界上已證認的超高速星僅有幾十顆。  超高速星是迄今為止人類在銀河系中發現的速度最快的一類恆星,其速度可達1000公裡/秒,遠超其他恆星。如此「超速」足以讓它們擺脫銀河系的引力束縛,飛向更廣袤的宇宙。  超高速星為何如此「超速」?
  • 「中國天眼」已發現脈衝星240餘顆 有力支撐高水平研究
    發現脈衝星240餘顆 有力支撐高水平研究  「天眼」問天 潛力無限  今年1月11日,有「中國天眼」之稱的中國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FAST)通過驗收,具備開放運行條件。而今,「中國天眼」已正式運行超過300天。
  • 100,000顆超新星在銀河系核心附近爆炸
    歐洲南方天文臺(ESO)擁有許多天文臺,其中包括世界上最大的望遠鏡超大望遠鏡(VLT)所在的帕瑞納天文臺。一個國際天文團隊使用超大望遠鏡(VLT)研究銀河系的中心並觀察到古代星暴的證據。這些表明了過去銀河系的中心地區經歷了強烈的恆星誕生時期。
  • 銀河系恆星數千億顆,為什麼發現的行星只有幾千顆,哪種更多?
    有人問:已觀測到的恆星有數千萬顆,但行星只有數千顆,為何都說行星更多?系外行星構想圖已經發現的系外行星有數千顆,沒有發現的還有很多很多。所謂系外行星,不是指銀河系外行星,而是指太陽系外行星。隨著研究的深入,科學界對恆星系統形成的機理越來越清晰,知道了恆星和行星形成的過程,從而認為在恆星系統,行星是普遍存在的,而且一般都多於1顆,這樣算來,有多少恆星,就至少會有多少行星,而且行星只會比恆星多了。行星比恆星多就是這麼來的。恆星的形成機制。
  • 銀河系鄰居仙女星系有多大?恆星數量1萬億顆,至少4個銀河系大
    銀河現在我們已經知道了,銀河其實是由數不清的恆星組成的。這些數不清的恆星在一起共同組成了一個龐大的宇宙島嶼,我們把它叫做銀河系。科學家通過觀測發現,銀河系大約由1000億到4000億顆恆星組成。它的直徑至少有10萬光年。我們就身處於銀河系之中,太陽只是銀河系中幾千億顆恆星中普普通通的一員。
  • 一顆奔跑的太陽,正在飛快逃離銀河系,到底是什麼在驅趕它?
    在銀河系中有一顆奔跑的恆星,它的名字是SDSS J090745.0+024507,根據天文學家觀測SDSS J090745.0+024507是眾多被發現恆星中,速度最快的一顆,因此我們把SDSS J090745.0+024507定義為超高速星的恆星,那麼它的速度有多快呢,SDSS J090745.0+024507擁有兩倍的銀河系逃逸速度
  • 我們的銀河系可能擁有100億顆與地球一樣的行星
    正文銀河系非常巨大,為了尋找行星,我們只掃描了其中最微小的一部分。我們發現了幾千顆行星圍繞著遙遠的恆星運行,現在,來自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的一組研究人員已經利用這一數據來估計整個星系中類似地球的系外行星的數量——他們將這個數字限制在50到100億之間。有很多地方可以尋找外星生命。當然,我們不知道有多少類地外行星存在,我們甚至無法確定「類地球」在其他阿特斯系統中意味著什麼。
  • 銀河系已開始老化!這個星系團每年誕生500顆恆星,或有文明存在
    就拿比鄰星b來說,這顆星球所圍繞的主恆星是一顆紅矮星,亮度暗,溫度低,導致圍繞這顆恆星的比鄰星b出現生命的概率很低。而銀河系,我們都知道其直徑不小於10萬光年,星系內擁有上千億顆恆星,可謂是資源豐富,那麼像這樣的星系肯定是存在許多像太陽這樣的恆星,所以按照道理來說,這裡面應該是存在不少星系文明的。但事實並非如此,根據天文學家近日的觀測結果顯示,銀河系或許沒有我們想像的那麼繁榮,其大部分可能是一個全息投影,換句話說,只是過去的景象,而現在的銀河系或許已經進入死亡階段。
  • 科學家發現一顆逃離銀河系的恆星,它想要幹什麼?
    在銀河系中,有些恆星雖然在它的軌道內運動,但會與銀河系的運行方向相反。嗯,這也還只是調皮一點!前段時間,天文學家發現了一顆「叛逆」的行星,脫離了它的運行軌道,快速地朝銀河系外的方向不斷前進。讓人不禁疑惑,究竟發生了什麼,竟讓這顆行星逃離銀河系。這顆恆星代號S5-HVS1,一顆超高速的A型恆星。
  • 科學家發現獵戶座星雲74顆原恆星 已對人類解密銀河系有重大意義
    近期,我國天文學界頻頻傳出好消息,我國天文科學家近期發現,在銀河系的獵戶座星雲附近發現了一個新的移動星群,共包含了206顆的成員星,其中74顆是主序前恆星,也就是中心氫尚未點燃的原恆星,該發現對於理解銀河系的形成,結構和演化具有重大的科學指導意義。那麼什麼是星雲?
  • 蓋亞「宇宙探索機器」:銀河系有18億顆恆星!
    來源:新浪科技迄今為止,蓋亞太空望遠鏡已繪製出18億顆恆星的精確位置,並掌握其中大多數恆星與地球的精確距離,以及它們的空中運行狀況。新浪科技訊 北京時間12月7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導,目前,歐洲蓋亞太空望遠鏡最新觀測發現銀河系恆星數量達到18億顆,這一最新恆星目錄被稱為「終極天空之書」。
  • 科學家研究發現,銀河系有數億顆潛在宜居星球,上面會有生命嗎?
    研究者稱銀河系中有數億顆潛在宜居星球前段時間,來自美國《天文學雜誌》上的一篇研究報導,讓很多人都深感意外,因為根據研究顯示,在銀河系中,至少存在著3億顆潛在的宜居星球,這些星球中至少有4顆,和地球之間的距離不足30光年。
  • 銀河系內至少存在3億顆宜居行星,人類第二家園真的存在嗎?
    在銀河系內,至少有 3 億顆宜居行星在圍繞著類日恆星公轉。這項研究成果發表於《天文學雜誌》,是由來自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搜尋地外文明計劃(SETI)研究所和世界各地其他科學家合作完成的。搜尋宜居行星的思路是,按照地球和太陽的參數,在銀河系內尋找類似的恆星系統,找到那些位於宜居帶上的 「宜居行星」。
  • 銀河系中可能存在高達60億顆類地行星
    為了計算出銀河系中外星生命存在的概率,一種方法首先是對其中符合以上要求的系外行星的數量有一個合理的估計。天文學家們在經過了數年的系外行星數據收集後,經過重新計算得出銀河系中大概有60億圍著恆星旋轉的類地行星。「根據計算,每個G型恆星的類地行星上限為0.18個,」來自加拿大英屬哥倫比亞大學天文學家米歇爾·邦本說。
  • 最精細銀河系恆星地圖發布!蓋亞望遠鏡完成20億顆恆星的數據測定
    12 月 3 日,一個國際天文學家團隊公布了迄今為止最詳細的銀河系大片區域恆星名錄。歐洲航天局(ESA)蓋亞空間望遠鏡(Gaia)發布第三版早期數據,包含了近 20 億顆恆星的位置、運動、亮度和顏色等參數的高精度數據,以及首次對太陽系加速度進行光學測量的原始結果,這些數據將向公眾開放。
  • 蓋亞望遠鏡完成了20億顆恆星的數據測量
    最近,歐洲航天局的蓋亞太空望遠鏡發布了迄今為止最詳盡,最準確的星圖,其中包含近20億顆恆星的高精度數據,為了解銀河系的起源和未來提供了關鍵信息。12月3日,一個國際天文學家團隊發布了迄今為止銀河系大範圍內最詳細的恆星清單。
  • 天文新發現:光銀河系就有至少60億顆類地行星,宇宙中可能很常見
    放眼全宇宙,光一個銀河系的恆星數量就夠我們探索一輩子,而在銀河系內成千上億顆行星中,應該有多少顆是類地行星呢?一篇新研究計算表明,至少有60億顆行星和地球一樣,有水有大氣。銀河系有多達4,000億顆恆星,過去認為其中7%是跟太陽一樣的G型主序星(G-type star,即黃矮星),也就是說,位於這些恆星系統內的行星或許有機會出現類地行星。根據定義,類地行星的大小必須大約等於地球、位於母恆星系統的可居住區域內,以讓行星可維持地表液態水並具有孕育生命的潛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