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銀河系非常巨大,為了尋找行星,我們只掃描了其中最微小的一部分。我們發現了幾千顆行星圍繞著遙遠的恆星運行,現在,來自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的一組研究人員已經利用這一數據來估計整個星系中類似地球的系外行星的數量——他們將這個數字限制在50到100億之間。有很多地方可以尋找外星生命。
當然,我們不知道有多少類地外行星存在,我們甚至無法確定「類地球」在其他阿特斯系統中意味著什麼。為本項研究的目的,研究團隊認為,地球相當於地球大小的四分之三到1.5倍,其軌道周期為237至500天。
研究人員利用克卜勒空間望遠鏡的數據開始了他們的計算.克卜勒在其為期9年的任務中,使用過境法確定了2600多顆系外行星。它觀察著群星在光線中緩慢下沉,這暗示著行星在它們前面經過。克卜勒表明,許多阿特斯的系統類似於我們自己的系統,但探測方法傾向於靠近一顆恆星的軌道較大的行星,因為它們會在光線中產生更多可見的滴落。為了填補空白,該小組使用了歐空局的蓋亞太空飛行器的數據。
克卜勒執行任務時發現了數千顆系外行星.
蓋亞於2013年發射,以創建儘可能準確的三維星系圖。該項目的目標是確定超過10億個天體的位置。為了估計類似地球的行星數量,研究團隊利用克卜勒和加亞數據創建模擬宇宙,然後「觀察」像克卜勒那樣的模擬恆星。既然他們知道模擬中的行星數,研究人員就會感覺到克卜勒會在現實世界中錯過多少系外行星。
當然,這個估計有很大的不確定性,這就是為什麼範圍如此之大。最好的例子就是銀河系內100億顆類似地球的行星,但這並不意味著他們都有生命力,甚至是一個可居住環境——它們可能有腐蝕性的雲團和像金星這樣的大氣壓強,而且根據研究中使用的指標,它們仍然算作「類似地球」。因此,該小組建議,旨在尋找類似地球的行星的未來飛行任務應計劃至少看到它們每33顆太陽樣恆星中繞一個軌道運行。然而,可能有大約一半的恆星至少有一個類似地球的行星。像詹姆斯·韋伯太空望遠鏡這樣的儀器或許能夠在2021年發射(我們希望)時找到支持這一說法的外行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