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一受委屈就哭鬧?學會這幾招,保準讓孩子越來越乖

2020-12-12 思彤聊育兒

孩子的心智一向單純,所以他們做事情時,也往往為自己考慮的比較多,當受到一點小小的委屈時,便大哭大鬧。

這兩天我在超市看見了這樣一幕。兩個小朋友在一起玩耍,因為地面有些滑,所以其中小孩子便不小心摔倒了。

瞬間孩子就哇哇大哭起來,現在這個季節孩子穿的衣服還比較多,所以孩子並沒有擦傷。而且在孩子準備摔倒的那一瞬間,還抓住了媽媽的褲腿,所以重心引力的作用並不太大,孩子只是受了驚嚇而已。

但是,孩子還是哇哇大哭起來,這時,她的媽媽便在一旁安慰她:好啦好啦,疼不疼呀?趕緊起來吧,媽媽知道你委屈了,給你買一個好吃的好不好? 當孩子的媽媽給她買了很多零食之後,孩子終於不再哭泣了。

在生活中經常會遇見這樣的事情,很多孩子在受到委屈之後都會大哭大鬧,這時候很多父母都不知道怎麼樣解決。

01、一受委屈就哭鬧,可能是以下幾種心理原因在作怪

俗話說:能說出來的委屈都不叫委屈,當孩子哇哇大哭時,並不一定是孩子受了多大的傷害,在哭鬧時,孩子往往會有以下幾種心理表現,父母一定要知道,這樣可以幫助父母更好的教育孩子。

1、讓父母多多關心自己

會哭的孩子有奶喝,孩子大聲哭泣時常會引起父母的注意,這時候很多父母便把心思轉移到了孩子的身上。當孩子發現通過這種方式可以贏得父母的關注時,慢慢的,孩子就會經常利用這種方式來獲得父母的注意。

雖然有時候孩子受的傷害比較小,但為了能夠尋求父母的關心,他常常會這樣做,如果孩子有這種心理,父母就要考慮一下是不是自己平時給孩子的安全感太低。

2、自身無力解決這件事情,恨鐵不成鋼

孩子因為自身解決能力比較弱,但由於自身的心氣比較高,在遇見不能解決的事情時,常常會感到非常的氣憤,這時,他們常常會用哭泣來表達自己的不滿。

另外,他們在著急時也會大哭大鬧,比如父母讓孩子自己穿衣服時,如果他們嘗試了好久還沒有自己穿上衣服,這時候不用父母去教訓孩子,自己可能就會大哭大鬧起來。

3、用來威脅父母

有許多父母是非常討厭孩子哭的,他們聽不得這種哭聲,更看不得孩子這種可憐兮兮的樣子,所以當孩子有哭泣的表現時,父母會儘量滿足孩子所有的需求,讓他停止哭泣。

當孩子嘗試到這種甜頭時,只要他們有什麼困難或者想要要挾父母時,他們就會用這種方式來達到自己的目的。

02、不想讓孩子一受委屈就哭鬧,這三個技巧父母一定要學會,保證他之後會越來越乖

很多父母都看不得孩子哭鬧,看見孩子的那副表情常常會心生憐憫,自然而然就答應了孩子的需求,但長期這樣下去對孩子的生長是非常不利的。這樣嬌慣出來的孩子,可能會成為社會的敗類,這些都是父母不想看到的局面,如果想讓孩子停止哭泣,變得越來越乖,父母要這樣做。

1、把孩子當大人來看陸士楨曾經說過,如果想要和孩子真正的溝通,那麼就要把孩子當成大人來看。

每個孩子都希望自己變成一個小大人,得到父母的認可,如果每一個父母都真的能把孩子當大人來看,父母在處理孩子的事情時,也會多方面的想法,這樣對孩子是非常有利的。

同時,當孩子學會用哭鬧來表達自己的委屈時,表示孩子已經有了自己思考的能力,這時候父母可以給孩子講一些道理,像與大人交流一樣,讓他明白之間的利害關係,這樣更有利於教育孩子。

2、先平復自己的心情羅伯懷特曾經說到,無論什麼時候,每個人都應該去掌握控制自己的情緒,而不是作為情緒的奴隸,這樣子才能夠把自己從黑暗的途中拯救出來。

在教育孩子時也是這樣子的,如果自己的情緒不穩定,在教育孩子時常常會激發雙方的矛盾,尤其是聽見孩子的哭聲,往往會讓內心變得非常的急躁,甚至會動手打孩子。有的父母捨不得打孩子,所以經常會先妥協,按照孩子的方式去做。

這樣子,孩子便得到了這種甜頭,認為只要通過這樣的方式父母就會滿足自己的要求,所以之後會更加的囂張。

如果父母能夠首先平復自己的心情,詢問孩子哭泣的原因,通過這種方式,可以更好的了解到孩子究竟在想的什麼,也能夠自己沉下心來去冷靜思考,究竟這件事情孩子做的對不對。

3、不要立即打斷孩子的哭泣哭泣是宣洩情緒的一種比較好的方式,根據科學研究報導:在傷心時,人們眼睛裡的淚水是有毒的,這時候及時排出,對身體是很有好處的。

所以,父母不能夠立即呵斥孩子停止哭鬧的行為,應該讓他自己慢慢的平復心情,當孩子哭夠了之後自然會停下。 另外,在孩子哭泣的途中,如果父母沒有及時阻攔,孩子也會在哭泣的途中慢慢自省,思考這樣做究竟是對不對的,通過這種方式可以讓孩子更加理智的認識到自己的行為是否正確。

適當的哭泣對孩子是比較有利處的,但是如果孩子一受到委屈就哭鬧,就說明父母的教育教育方式有問題,每一個人都是會受委屈的,不論是大委屈還是小委屈,都是不能避免的。但並不是所有的委屈都能夠別人替代自己解決,有的事情只能靠孩子自身去解決。

當孩子從母胎出來之後,很多事情只能通過孩子自己去處理,如果父母插手過多,對孩子並沒有好處。

另外,當孩子養成一受委屈就哭鬧的習慣時,很容易變得懦弱,這種遇事就哭泣是自身沒有能力的表現,所以父母應該教會孩子,受到委屈時怎麼樣去處理,找到解決事情的方法,而不是通過哭泣來延誤解決問題的時間。

相關焦點

  • 孩子一受委屈就哭鬧?想讓孩子聽話,父母要學會這幾招
    老師把哭鬧不止的女孩摟在懷裡,一邊拍著她的後背一邊安慰她說:「老師知道你心裡很委屈,這麼長時間不見媽媽你肯定會想她,但是你要學習,媽媽她也要上班去呀,這只是短暫的分開,你媽媽下午一定回來接你回家的。」經過老師好長時間的安慰,小女孩才停止了抽泣。
  • 孩子不買玩具就哭鬧,面對「耍無賴」寶寶,媽媽這幾招就可以對付
    每個小寶寶的房間應該都是玩具堆積如山,父母們心疼溺愛孩子,只要孩子喜歡的統統都滿足寶貝們。可是越是這樣慣著孩子,孩子的欲望就會越來越多,面對滿屋子的玩具,家長們收拾起來也是一個頭疼。其實孩子並不需要那麼多玩具,小孩子常常是喜新厭舊。
  • 孩子有「幼兒園恐懼症」?家長學會這3招,輕鬆緩解孩子哭鬧
    娃跟娃圍著滑滑梯一起玩,大人坐著在旁邊聊天,討論著:這都快6月份了,半年過去了,也該開學了吧。有個家長說:別提開學了,我家娃在家玩瘋了,前兩天跟她說要準備上幼兒園了,可以見到小朋友了,立馬就哭了,我們這是上的中班,之前上小班的時候,鬧過一次,好不容易適應了,不鬧了,這回一休假,「一切回到解放前」,估計下次開學又得要哭鬧好久才適應,晚上還會突然哭醒,愁!
  • 孩子哭鬧沒完沒了,家長做好這幾點,讓孩子變得乖巧起來
    但是有的時候孩子,可能就是因為情緒,或者做事情的時候不知道如何表達,從而出現了大吵大鬧。當孩子出現哭鬧不止的時候,家長與其採取強制的方法進行制止,不如把這幾招掌握在自己手裡面,應對孩子哭鬧沒有任何問題的。
  • 孩子受委屈總哭怎麼辦?父母學會3招,巧妙改善孩子「蛋殼心理」
    跟當幼兒園老師的朋友甜甜聊天,說起幼兒園孩子,她說:「班上有一個4歲左右的小女孩,人挺乖巧,就是經不住說。比如她搶了小朋友玩具,告訴她不要搶玩具,要分享玩耍,她就會覺得受了委屈,就會哭。」我反問她:「那她的爸媽對這件事怎麼看呢?」
  • 「你一回來孩子就不乖」,媽媽聽了別委屈,這才說明娃很愛你
    文|文兒相信不少媽媽會有這樣的感受:辛苦上了一天班,下班後終於能和孩子一起待會兒,結果卻被帶娃的爺爺奶奶或者姥姥姥爺說「孩子白天表現可好了,讓幹啥幹啥,怎麼你一回來他就各種鬧騰不配合」,言語裡含著責備,好像是媽媽寵壞了孩子
  • 專家:聰明父母用這3招,輕鬆搞定孩子哭鬧
    正在經歷第一個叛逆期的三四歲的孩子,可能學會和父母頂嘴,哭鬧,耍脾氣,有時可能會惹惱家長,結果氣急敗壞的父母有時會出手打幾下孩子,搞得父母和孩子都氣急敗壞,兩敗俱傷。很多媽媽也都正在經歷孩子3歲的叛逆期,孩子總喜歡跟大人對著幹,動不動愛哭鬧。媽媽們很苦惱,為什麼曾經的乖寶寶變成了現在的愛哭鬼呢?
  • 孩子不停地要買玩具怎麼辦?學會這五招教會孩子如何節制
    做父母的應該都有這樣的經歷,帶孩子經過商場玩具局域的時候,孩子總會不停地要買玩具,明明家裡已經有很多了,甚至還都是差不多的,但是孩子還是會大哭、大鬧、甚至在地上打滾就是要買。相信很多家長經歷過這種事情都會特別的苦惱,那今天小編就來教大家幾招。
  • 寶寶總是哭鬧怎麼辦?父母了解「哭聲免疫法」,學會安撫孩子情緒
    而面對孩子的哭鬧,家長們往往都不知道該如何處理才好,最重要的一個原因就是在於如果這時去哄孩子的話,容易養成孩子的一個依賴心,就是只要哭鬧了父母就會過來哄他。剛學會站立,嘗試著走路的小微,沒有走到兩步又掉了下來,這時小微有點氣餒了,看看父母就在身邊。
  • 孩子「玻璃心」嚴重怎麼辦?家長學會這3招,幫孩子變得更堅強
    輕者會委屈,哭泣,重者甚至會產生厭世的心理。這種孩子的自尊心過於強烈,凡事很容易「鑽牛角尖」,過於追求完美。這樣的孩子長大後,遇見困難的時候壓力會很大,面對別人的否定可能會承受不了。面對挫折,這些孩子的第一反應就是找家長幫忙解決麻煩,自己沒有主動解決問題的意識。一旦家長想讓其自己解決麻煩,就開始哭鬧。這也是典型的「玻璃心」特徵。
  • 孩子哭鬧著要玩具怎麼辦?學會這個步驟,教你輕鬆應對
    一進商場,孩子看到什麼都想要,不給買,先是生氣對抗,然後大吼大叫,最後倒地打滾。加上周圍人異樣的眼光,一般的父母都抵不過孩子這三招,最後只好妥協:「好吧,這是最後一次了。」可,事實證明,這既不是第一次,也不是最後一次。
  • 孩子老是尿褲子?想讓孩子自立,學會這三招!
    想讓孩子自立,學會這三招!想讓孩子自立,學會這三招!上幼兒園之後尿褲子的很多孩子在生活中可能習慣了被把尿,但是在幼兒園沒有人幫他,所以父母要讓孩子學會自己的去上廁所,要讓孩子慢慢獨立的去完成如廁這件事。
  • 5歲的孩子迷上了手機,不給就哭鬧?這3招有效
    朋友說,因為疫情不能出門,孩子老想跟她要手機玩兒,一會兒說要玩遊戲,一會兒說想看看視頻。5歲了,越來越迷手機。一開始是玩兒幾十分鐘,一天兩三次。現在好,抱著手機不還給她。不給就哭鬧。但話說回來,如果不給手機,孩子就大哭大鬧,家長絕不能不管。一是容易讓孩子養成用哭鬧來達成目的的壞習慣,二來也對孩子視力和成長都不是特別好。那家長該怎麼辦比較有效呢?我的建議有三個:1.從大環境做起。
  • 買哈密瓜時,不要用手拍,學會瓜農這幾招,保準比之前買的甜
    哈密瓜大量上市,價格上確實比其它季節便宜很多,但是哈密瓜多半是賣整個的,單價五塊多一斤,買上一個整哈密瓜也要最少二十塊錢,比買桃子可貴多了,而且桃子就算沒挑好,一斤桃子裡總能吃到一兩個甜的,可哈密瓜沒挑好,整個瓜都不好吃,寡淡無味,扔掉太浪費,留著吃又難以下咽,那麼我們想要吃到甜蜜的哈密瓜,就要學會挑選技巧。
  • 孩子怕生怎麼辦?家長學會這五招,孩子再也不會怕生
    現實生活中,孩子怕生這種情況挺多的,我們該如何解決這種怕生的問題?這一集我就給打大分析一下怕生的原因和解決的對策。在日常生活中,一般我們帶孩子經常會遇到這幾種情況:第一種情況:就是當我們帶孩子出去聚會、遇到熟人時,作為家長我們都希望孩子懂禮貌、嘴巴甜,能夠主動地跟叔叔、阿姨打個招呼……」,但有時候這些小傢伙卻偏偏不願打招呼,不管你怎麼催他、教他,他就是不打招呼、有的還往家長身後躲。
  • 孩子「家裡熊,外面慫」?家長避免這3個錯誤,讓孩子在家也乖巧
    隨著人們生活環境與條件的越來越好,許多父母也開始盡力滿足自己孩子的要求,不想讓自己的孩子受到一點委屈,但有些孩子在這種愛下,卻逐漸形成了在家常常發脾氣和不尊重家長的壞習慣。為什麼孩子會變成這樣?家長又該如何改變孩子「窩裡橫」的性格呢?掌握原因是關鍵。
  • 孩子哭鬧只會勸「別哭」?懂得3個止哭小技巧,孩子頃刻大雨轉晴
    /忒咪媽媽(原創文章,歡迎個人分享轉發)在陪伴孩子成長的過程中,為人父母的我們,總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孩子哭鬧現場」!而有些家長,遇到孩子哭鬧,一時之間,就不知道該如何做,只會嚴肅的要求孩子「不要哭」,不過呢,往往沒有什麼效果,還會讓孩子更加的委屈。
  • 10個孩子9個怕剪髮,聰明寶媽學會這四招,輕鬆理髮迎新年
    說到給孩子理髮,相信很多家長都嘆氣,真的是太難了,10個孩子9個抗拒理髮,又哭又鬧又逃跑。這四招讓孩子愛上理髮說到剪髮對於大人來講不算什麼,反而還會期待理髮後的效果,而對於孩子來講就不是很容易了。孩子為什麼抗拒?
  • 得不到滿足就哭鬧不止,孩子「急性子」背後,這些影響你知道嗎?
    在平常和寶媽們的交流中經常聽到關於孩子急性子的談話:「我的孩子真是性子急!什麼事情不依著她,又哭又鬧,大人都很著鬧心!」「我的孩子一歲前好好的,特別乖可是一歲之後就了,急性子上小學該怎麼辦呢?」有的寶媽覺得孩子急性子是天生的遺傳的,有的媽媽有不同看法,那到底什麼樣的孩子才可以稱為急性的孩子呢?怎麼判斷孩子性子急呢?
  • 6歲之前,孩子一定要學會這5種能力!你家孩子有幾項?
    如果說孩子已經開始缺乏安全感,那麼我們就早點幫著他找出不安全的原因,比如說,媽媽抱一下其他寶寶,然後孩子就會哭鬧,然後不讓抱。孩子這個時候心裡可能想著,如果說媽媽抱了其他的寶寶,寶寶會不會和他一起搶媽媽,他有這種心理不安,她不想讓媽媽被別的寶寶搶走,所以就會用哭鬧這樣的形式,來表達自己的心裡的不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