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說,260萬年以前,氣候乾燥,森林凋敝,愛吃草的人類祖先無草可吃,無奈吃起肉來,吃著吃著有人發現,以前吃草一吃就得半天時間,吃完還沒力氣,現在好了,吃一會肉人就能變得活力滿滿,時間和力氣一下子多起來,於是慢慢愛上了吃肉……看來,愛吃肉這事算是寫在人類基因裡了,不過,到底吃什麼肉好,肉又要怎麼挑呢?
白肉紅肉有什麼不同?
說到吃肉,相信很多朋友的哈喇子能流一地。肉不僅好吃,還營養。富含優質蛋白質,是人們獲得蛋白質最多的食物源之一,是平衡膳食的重要組成部分。但吃錯了肉,也不見得會很好。比如吃生肉容易感染寄生蟲、致病細菌、致病病毒等;比如烤肉、臘肉還可能有致癌風險,甚至,在不知情的狀況下,吃了不新鮮的肉還會拉肚子……所以,吃對肉很重要。
在營養圈,肉分為兩類:一類是白肉,也就是魚肉和禽肉;一類是紅肉,也就是牛肉、羊肉和豬肉。
紅肉:以豬牛羊肉為代表
這類動物的肌肉、內臟以及製品等呈暗紅色,內含血紅素較多,故稱紅肉。紅肉富含蛋白質(牛肉最高)、飽和脂肪酸(豬肉最高)、B族維生素、維生素A和微量元素(鈣、磷、鐵等)。其中的鐵主要以血紅素鐵的形式存在,消化吸收率很高,缺鐵性貧血的朋友可以重點吃。
多數人有愛吃豬、牛、羊等紅肉的習慣。總之,一般人群都可以吃,但肥胖、高血脂、高血壓的朋友可以少吃,如果想吃,儘量選牛肉,或者瘦豬肉。因為紅肉中的脂肪含量較高,進食較多對人的心腦血管等健康不利。脂肪所含能量最高,多吃脂肪較高的紅肉,容易導致營養過剩而誘發肥胖,而肥胖又為高血壓等疾病埋下了隱患。
白肉:以雞肉和魚肉為代表
白肉因肉多呈白色,故稱白肉。蛋白質按質量可分為五等:一是牛奶、雞蛋;二是魚蝦;三是雞鴨;四是紅肉;五是植物蛋白。白肉富含蛋白質、不飽和脂肪酸和多種維生素。
雞肉以維生素A和B族維生素為主,魚肉以維生素A、維生素D、維生素E和B族維生素為主;魚肉蛋白質含量為豬肉的2倍,且人體吸收率高。研究顯示,魚等水產品中蛋白質的鏈比較短,很容易水解成胺基酸,而且便於胃腸道消化吸收。
相比紅肉,吃白肉的最大好處,就是白肉脂肪含量較低,所提供的蛋白質品質更優秀,特別適合病人、中老年人和需要減肥的朋友。[1]
肉菜合理搭配更營養
雖然說白肉和紅肉各有各的好,但也會敗給不正確的做法。比如高血脂的人也可以吃瘦豬肉,但梅菜扣肉,就是一個很糟糕的做法。在這裡呢,給大家推薦幾個比較健康的做法。
豬肉配白菜
經典的餃子餡搭配。白菜中的膳食纖維可以幫助豬肉中的膽固醇排出,減少飽和脂肪酸對人體的傷害。
牛肉配番茄
番茄裡富含的維生素C,能更好地促進牛肉中鐵的吸收。此外,燉牛肉時加番茄能讓牛肉更快變爛,從而縮短烹調時間。
羊肉配白蘿蔔
蘿蔔羊肉一起燉,既可以減輕蘿蔔的辣味,又可以減輕羊肉的羶味和油膩感。
雞肉配蘑菇
雞肉和蘑菇在燉製的過程中,會產生游離的穀氨酸鈉。這種物質,就是你們熟悉的雞精和味精的主要成分,它可是提升菜品鮮味的好幫手哦。
魚肉配豆腐
魚肉中的維生素D,可以促進豆腐中鈣的吸收,兩相搭配,營養翻倍哦。以上搭配菜品裡的經典款,其他菜品留給你們自己發揮。[2]
好肉要這樣挑
除了要吃對,還得挑對。若沒看清,挑了塊蔫巴巴的肉,一鍋亂燉,得拉了好幾天肚子。挑肉,得掌握這5個步驟:
看顏色
肉類看起來顏色新鮮,比如:
新鮮豬肉呈淡粉/淡紅,肥肉有光澤;
新鮮羊牛肉呈鮮紅,脂肪大多顏色發黃;
新鮮雞肉呈淡黃/白色。
摸粘度
新鮮肉類表面微幹或溼潤,摸起來不會粘手;不新鮮肉類在變質過程中產生的微生物代謝物,則會讓肉表面發粘。[3]
觸彈性
新鮮肉類彈性好,指壓可迅速復原;變質肉類彈性差,因為組織遭破壞,觸壓之後恢復慢或凹陷不能復原。
聞氣味
新鮮肉類氣味新鮮,有微微的腥味;變質肉類會有難以掩蓋的血腥味或者腐臭味。
查認證
逛街市、農貿市場時,記得讓攤主提供一下各類營業證件以及肉的檢驗檢疫合格章。[4]
參考資料:
[1]廉潔.白肉優於紅肉[J].中國保健食品,2012(2):30-31.
[2]各種肉類的最佳搭檔[J].《人生與伴侶:下半月》,2014(9期):57-57.
[3]無.新鮮羊肉怎麼挑[J].百姓生活,2011(12):52-52.
[4]鄧紅.放心豬肉怎麼挑[J].《家庭藥師》,2014(5):79-79.
編輯:邵楊克
中國杭州大運河畔小河驛序空間《路拾憶編輯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