懷素草書《聖母帖》,附八大山人行書釋文

2020-12-14 騰訊網

《宋拓懷素聖母帖明八大山人自書釋文真跡》,美國弗利爾美術館藏。宋拓陝刻本 《聖母帖》全卷,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聖母帖》是唐代狂草僧人懷素為東陵聖母所寫。《聖母帖》寫於公元793年(唐貞元九年),懷素晚年自家鄉湖南出遊途經江都宜陵鎮(古稱東陵)時所作。內容記述的是晉代杜、康二仙女躡靈升天,福佑江淮百姓的故事。

八大山人書《聖母帖》釋文

相關焦點

  • 中華第一美帖|蜀素帖高清大圖欣賞(附全卷加釋文)
    《蜀素帖》是北宋書法家其為作者在蜀素上書其所作各體詩八首而成,作品內容即為當時的遊記和送行之作,藝術風格則以和諧變化為準則,天真自然為旨歸,通體筆法跳蕩精緻、結體變化多端、筆勢沉著痛快,被後人譽為「中華第一美帖」,是「中華十大傳世名帖」之一。
  • 漢代書法碑帖:張芝《終年帖》釋文+高清
    漢代書法碑帖:張芝《冠軍帖》釋文+高清>《終年帖》選自故宮博物院藏李宗翰宋拓本《大觀帖》,傳為張芝之作,或為唐張旭所作。拓本圖片根據故宮博物院藏《大觀帖》和山西新絳縣圖書館藏《絳帖》重新裁剪而成。釋文終年纏此,當治何理耶?且方有諸分張,不知比去復得一會。不講意不意,可恨汝還,當思更就理。所遊悉,誰同故數往虎丘,不此甚蕭索。祖希時面,因行藥欲數處。看過還復,共集散耳。不見奴,粗悉書,雲見左軍,彌若論聽故也。
  • 漢代書法碑帖:張芝《二月八日帖》釋文+高清
    漢代書法碑帖:張芝《冠軍帖》釋文+高清。《二月八日帖》選自選自故宮博物院藏李宗翰宋拓本《大觀帖》,相傳,或為張芝之作,或為唐張旭所作。張芝《二月八日帖》以相對平穩筆調開始,漸行漸活,繼以跳蕩連筆,字形逐漸放開,之後稍作收斂,結尾乾淨利落。此帖結字十分靈活,字形大小、疏密、正欹、扁狹等隨手拈來,毫無造作。
  • 清拓《欽定重刻淳化閣帖》完整本高清賞析
    清拓《欽定重刻淳化閣帖》原本《淳化閣帖》。十卷又稱《淳化秘閣法帖》、(閣貼》。系宋淳化三年(992年)太宗岀內府所藏曆代古帖,命翰林侍書王著摹勒而成,共收錄漢魏至唐歷代名人及帝王書一百餘家四百餘種。但帖石置於宮中,除宣賜大臣以外,原刻拓木絕少流布人間。
  • 平復帖難以平復世人之謎團
    《平復帖》,紙本墨跡,無款。《平復帖》草書共9行縱23.7釐米,橫20.6釐米,共九行、八十四字。前人題為晉陸機所書,約作於西晉太安二年(303)七月至十月之間。《平復貼》多謎團,尤其在原文釋讀上,迷霧重重。
  • 懷素草書《四十二章經》寫的是自信,恬淡,精熟,虔誠,灑脫
    懷素草書《四十二章經》局部1幾年前,我在一家新華書店裡偶然看到懷素草書《四十二章經》。當時,我一眼就看上了這本字帖,所以沒有猶豫就買了下來,供自己慢慢地欣賞,學習。懷素草書《四十二章經》寫得是《佛經》。雖然是狂草,但草法極其準確,合規矩。既反映出他背誦的熟練,也能看到其技巧的精熟,舉重若輕的大家風範。草書《四十二章經》寫於大曆五年,唐代宗十三年,也就是公元七七八年,是懷素遷移京兆後在雁蕩精舍抄寫佛經的作品。
  • 董其昌行書《跋王獻之保母帖》高清大圖
    董其昌行書《跋王獻之保母帖》,美國弗利爾美術館藏。 釋文:書家得宋拓已為罕見,況唐拓乎?
  • 經典與命題——平涼書法臨米芾《清和帖》微展徵稿啟事
    經典與命題——平涼書法(第十期)臨米芾《清和帖》微展徵稿 為了強化對經典法帖的研習,提升臨創水平,平涼書法微信公眾平臺舉辦經典與命題
  • 天下十大行書第五|楊凝式《韭花帖》賞析
    《韭花帖》是楊凝式的代表傳世墨寶,被稱天下十大行書之一,排第五。《韭花帖》 共7行,63字,字體介於行書和楷書之間,布白舒朗,清秀灑脫,深得王羲之《蘭亭集敘》的筆意。乾隆帝行書題「楊少師韭花帖妙跡」目前所知《韭花帖》有三本:一為清內府藏本,今藏無錫博物館,曾刻入《三希堂法帖》中;一本為裴伯謙藏本,見於《支那墨跡大成》,臺北故宮博物院;一本為羅振玉藏本
  • 誠軒20秋拍·中國書畫丨尊碑與習帖——名家書法掇英
    辛酉夏仲,吳昌碩年七十有八。 鈐印:俊卿之印、倉碩 127.5×33.3 cm. 約3.8平尺 廣成先生法家屬書格言,即錄以應。癸未初冬,福廠王禔。 鈐印:福廠六十歲後書、王禔、古杭 76.5×29 cm.約2平尺
  • 手機字帖|米芾《素蜀帖》高清完整版,中華第一美帖!
    一直到北宋元祐三年(公元1088年)米芾三十八歲時,米芾見了卻「當仁不讓」,一揮到底,寫得隨意自如,清勁飛動,真似如魚得水一般,他在上面題了自作五七言八首詩,這就是《蜀素帖》。  清高士奇曾題詩盛讚此帖:「蜀縑織素鳥絲界,米顛書邁歐虞派。出入魏晉醞天真,風檣陣馬絕痛快」。董其昌在《蜀素帖》後跋曰:「此卷如獅子搏象,以全力赴之,當為生平合作」。
  • 王羲之多幅草書帖欣賞-高清大圖可下載收藏 - 藝術泛舟
    前隔水有北宋徽宗趙佶瘦金書"晉王羲之上虞帖"月白絹籤。鈐有南唐"集賢院御書印"半印、"內合同印",北宋"政和"、"宣和"、雙龍、"內府圖書之印","政""和"、"宣""和"連珠等朱文鑑藏印記。曾經南唐內府,北宋宣和內府,明晉王府、韓逢禧,清梁清標等鑑藏。釋文:得書知問。吾夜來腹痛,不堪見卿,甚恨!想行復來。修齡來經日,今在上虞,月末當去。重熙旦便西,與別,不可言。不知安所在。
  • 王羲之《雨後帖》、《二謝帖》高清大字
    王羲之《雨後帖》,紙本,行草,25.7×14.9釐米,北京故宮博物院藏。為五行草書尺櫝,末款「羲之」,本幅有「世南」、「貞觀」二墨印,又有「志東奇玩」、「四代相印」、「紹興」小璽及清內府諸藏印。 書法密碼微店
  • 趙松雪行書真跡神品《惠竹帖》,附單字高清放大圖
    趙孟頫行草書冊頁《惠竹帖》(疑),又稱《明遠提舉帖》,元黃紙本,24×28釐米,臺灣陳氏藏。 《惠竹帖》為致明遠信札,與《靜心帖》書風接近,且同收錄於《趙孟頫六帖冊》,故推測亦約作於江浙任上。
  • 顏真卿行草宋拓本爭座位帖精品書法作品欣賞收藏
    顏真卿行草《爭座位帖》拓片之一 顏真卿《爭座位帖》亦稱《論座帖》、《與郭僕射書》,為顏真卿行草書法精品。宋代米芾在《書史》中說:「此帖在顏最為傑思,想其忠義憤發,頓挫鬱屈,意不在字,天真罄露在於此書。」此帖本是一篇草稿,作者凝思於詞句間,本不著意於筆墨,卻寫得滿紙勃勃之氣橫溢,信筆疾書,蒼勁古雅,歷來為書家所推崇,成為書法史上的名作,入行草最佳範本之列。後世以此帖與《蘭亭序》並稱「雙璧」。蘇軾曾於安氏處見此真跡,贊曰:「此比公他書猶為奇特,信手自書,動有姿態。」
  • 《淳化閣帖》與北宋初期「草書熱」現象
    刻帖的出現,不僅為人們學習書法提供了比較容易得到的範本,而且,由於刻帖的大量流傳,對於這些刻帖的研究成為一時風尚,對刻帖釋文、考辯、著錄、品評成為書學研究的一個重要的內容,從而成為一個專門的學問。正如顧廷龍先生所說:「法帖原是金石的一枝,或賞鑑書法的藝術,或考辨文字的源流,有單帖,有匯帖,歐陽修、趙明誠的著錄,對碑帖是兼收並蓄的。
  • 王獻之《不謂帖》,傾訴自己內心的哀慟
    《不謂帖》,又稱《鄱陽帖》。王獻之書。拓本。6行,47字。行草書。收刻於《淳化》卷九、《絳帖》卷八、《大觀帖》卷九、《寶賢堂》。 釋文:獻之白:不謂鄱陽一門,艱故至此。追尋悲惋,益不自勝,奈何奈何! 政坐視其滅盡,使人悲熟!賴子高在此,不爾,無可成。獻之。 此帖首行有「不謂」一詞,故名。不謂,猶不道、不料、想不到之意。帖文大意為:想不到我家在鄱陽的一支競困頓到如此境地,追想起來,悲哀得使我無法承受。我是坐視其滅盡,這使我悲傷到了極點。
  • 米黻書法《白雲居米帖虎丘詩》
    白雲居米帖 米黻 米黻書法《白雲居米帖--虎丘詩》 釋文詳見:米芾法書舊拓《陪楊次公遊虎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