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代書法碑帖:張芝《終年帖》釋文+高清

2020-12-12 契茶書舍

簡介

張芝生平及書法成就此處從略,詳見「契茶書舍」《書法碑帖大全》第一章第8節:

漢代書法碑帖:張芝《冠軍帖》釋文+高清

《終年帖》選自故宮博物院藏李宗翰宋拓本《大觀帖》,傳為張芝之作,或為唐張旭所作。該貼縱逸不羈,駭目驚心,仿佛駿馬奔馳,恰似雲煙繚繞,行雲流水,變幻多姿,機具視覺衝擊力和藝術震撼力。拓本圖片根據故宮博物院藏《大觀帖》和山西新絳縣圖書館藏《絳帖》重新裁剪而成。

釋文

終年纏此,當治何理耶?且方有諸分張,不知比去復得一會。不講意不意,可恨汝還,當思更就理。所遊悉,誰同故數往虎丘,不此甚蕭索。祖希時面,因行藥欲數處。看過還復,共集散耳。不見奴,粗悉書,雲見左軍,彌若論聽故也。

拓本

1

終年纏此,當治何理耶?且方有諸分張,不知比去復得一會。不講意

2

不意,可恨汝還,當思更就理。所遊悉,誰同故數往虎丘,不此甚蕭索。

3

祖希時面,因行藥欲數處。看過還復,共集散耳。

4

不見奴,粗悉書,雲見左軍,彌若論聽故也。

相關焦點

  • 漢代書法碑帖:張芝《二月八日帖》釋文+高清
    簡介張芝生平及書法成就(此處從略)詳見「契茶書舍」《書法碑帖大全》第一章第8節:漢代書法碑帖:張芝《冠軍帖》釋文+高清。《二月八日帖》選自選自故宮博物院藏李宗翰宋拓本《大觀帖》,相傳,或為張芝之作,或為唐張旭所作。
  • 米芾經典書法真跡:《濃墨秋山詩帖》、《道林詩帖》欣賞
    米芾的性格方面比較怪異,而且有潔癖,擅長書法,尤其是行書方面的造詣很高,是北宋時期著名的書法家,「尚意」書法風格的代表人物之一,同時也是當時有名的收藏家。米芾書法初學唐代的書法風格,以歐陽詢、顏真卿等人為主,後來聽從老師蘇軾的建議,學習魏晉書法,此時以王羲之、王獻之父子為主,在他存世的行書書法作品中,我們都能看到「二王」的影子。
  • 中華第一美帖|蜀素帖高清大圖欣賞(附全卷加釋文)
    《蜀素帖》是北宋書法家米芾於元祐三年(1088年)創作的行書絹本墨跡書法作品,現收藏於其為作者在蜀素上書其所作各體詩八首而成,作品內容即為當時的遊記和送行之作,藝術風格則以和諧變化為準則,天真自然為旨歸,通體筆法跳蕩精緻、結體變化多端、筆勢沉著痛快,被後人譽為「中華第一美帖」,是「中華十大傳世名帖」之一。
  • 「丹青中國」文字之美 十二、中國書法的種類
    對於如何區分書法的種類,歷史上曾有幾種說法,有按四種分類的,有按六種分類的,還有按十種分類的,等等。從目前看,在書界大家普遍認可的是「五分法」。真書:真書也稱楷書或正書,這種字形的特點是形體方正,筆畫平直。真書是最晚形成的字體,始於漢末,是漢代書家鍾繇(音搖)所創,鍾繇的真跡早已失傳,現在能見到的是他的《宣示表》,這個也不是真跡,是晉唐人臨摹的。
  • 收藏於日本東京國立博物館的北宋書法真跡,米芾行書《張季明帖》
    米芾的「真趣」論何嘗不是書法藝術領域的「童心」說!米芾主張「真趣」,實際上就是主張書家要表達自已的真性情、真思想、真趣味、真愛好,不必一味模擬前人, 淪為書奴, 更不可矯揉造作, 陷於醜怪。「字有八面」是米芾「真趣」論對藝術實踐的具體要求:結字要靈活多變, 用法要豐富多樣, 總之要把字寫「活」,寫出「性格」。
  • 王羲之《雨後帖》、《二謝帖》高清大字
    王羲之《雨後帖》,紙本,行草,25.7×14.9釐米,北京故宮博物院藏。為五行草書尺櫝,末款「羲之」,本幅有「世南」、「貞觀」二墨印,又有「志東奇玩」、「四代相印」、「紹興」小璽及清內府諸藏印。 書法密碼微店
  • 臺北故宮博物院館藏書法真跡,宋代蘇軾《覆盆子帖》
    蘇軾曾自謂「我書意造本無法, 點畫信手煩推求」,「書無意於佳乃佳」,從中我們可以看出其作書的狀態極為「隨意」,當然他的這種「隨意」得自於他堅實的基本功和對技巧的熟練掌握以及長期的修養和經驗積累, 同沒有基本功而信手塗抹有著本質的區別, 這是一種從「不自由」到「自由」的超脫, 在這樣心手兩暢的自由之境, 往往能帶給書法自然天成的意韻。
  • 王羲之《小園帖》賞析
    此帖被多家辨為偽帖。入刻《淳化閣帖》、《大觀帖》、《玉煙堂帖》。 釋文(繁體): 僕近脩小園子,殊佳。致果雜藥,深可致懷也。儻因行往,希見。比二處動靜,故之常患,馳情。散騎癰轉利慶慰姊故,諸惡反側,永嘉至奉集,欣無喻,餘可耳。
  • 《淳化閣帖》與北宋初期「草書熱」現象
    刻帖的出現,不僅為人們學習書法提供了比較容易得到的範本,而且,由於刻帖的大量流傳,對於這些刻帖的研究成為一時風尚,對刻帖釋文、考辯、著錄、品評成為書學研究的一個重要的內容,從而成為一個專門的學問。正如顧廷龍先生所說:「法帖原是金石的一枝,或賞鑑書法的藝術,或考辨文字的源流,有單帖,有匯帖,歐陽修、趙明誠的著錄,對碑帖是兼收並蓄的。
  • 陳從龍行書《跋王獻之保母帖》精品書法作品欣賞高清收藏版
    陳從龍行書《跋王獻之保母帖》,美國弗利爾美術館藏。釋文:晉王羲之書法入神,一傅至獻之而筆法似之,豈一家授受有專門之秘,不然何千載而下,竟無有能似之者。國朝以來,惟吳興趙子昂學古,書法多蓄周、秦、漢、晉篆隸真草碑刻以善書名,當時其博古所得者多矣,至其書又自成一家,獻之保母帖書法之精,真本似此不可多得矣,由興寧幽壙所藏,而其志已知其後,八百載復出,今是帖自子昂四傅,而至豫章、龔本立,古物去留固是有數,獻之志壙,而卜年顯晦如期,豈書法之神,而數亦神耶。至正十七年六月廿日,長沙陳從龍題《保母帖》後。
  • 趙松雪行書真跡神品《惠竹帖》,附單字高清放大圖
    當時人說他的書法是「上下五百年,縱橫一萬裡,舉無此書。」後人說他是「 超宋邁唐,直接右軍」。 趙孟頫行草書冊頁《惠竹帖》(疑),又稱《明遠提舉帖》,元黃紙本,24×28釐米,臺灣陳氏藏。 《惠竹帖》為致明遠信札,與《靜心帖》書風接近,且同收錄於《趙孟頫六帖冊》,故推測亦約作於江浙任上。
  • 平復帖難以平復世人之謎團
    此帖從《宣和書譜》起迭經著錄,但歷代鑑賞家都認為,「其文苦不盡識」,「書法奇古,文不盡識」,故最初無人對此帖作出全文釋讀。此帖歸明代張醜收藏時,張氏十分寶愛,遂顏其室為「真晉齋」。《真跡日錄》二集載《真晉齋記》雲:「乃因《平復帖》顏其齋曰『真晉』,誠重之也!誠慎之也!……帖中如『羸難平復病慮觀自軀體閔榮寇亂等字,翩翩自恣,真有畢世臨模未能得其仿佛者。」
  • 王鐸書法立軸10幅,縱情筆墨寫大草
    如果說從張芝、張旭、懷素、黃山谷直到徐渭,草書的發展是以用筆的豐富頓挫為準矩,而在結構處理上則一放再放,那麼王鐸則成功地阻遏住這種一發不可收拾的洪流,他用冷靜的理性把這匹脫韁的野馬籠住,縱橫取勢,變化多姿,不落俗套,出新意於法度之中,收奇效於意想之外。 王鐸在取法上,獨尊羲獻。
  • 大部分書法字帖的筆法都是錯的,別被從碑帖臆造出的假筆法坑了
    我們現在學習書法,臨帖用的大多數都是碑版字帖。碑版字帖是在碑刻上拓制下來形成的文字形象,也叫做碑帖。碑帖是碑與帖的合稱,「碑」指的是前人為了記述他們的重要事件和重大慶典,找專人撰文,專人書丹,專人摹刻在石碑或崖壁上文字,經過後人墨拓複製形成近似於原貌的影像資料。比如,《石鼓文》、《石門銘》、《大唐西京千福寺多寶佛塔感應碑》、《九成宮醴泉銘》等等。
  • 書法藝考(書法史)——《二謝帖》
    《二謝帖》是東晉朝王羲之創作的書法作品。法帖內容:釋文:二謝面未比面①,遲諑良不靜②。羲之女愛再拜。想邰兒悉佳③。前患者善。所送議當試尋省④。左邊劇⑤。節奏《二謝帖》筆法精妙,結體多欹側取姿,有奇宕瀟灑之致,是王羲之所創造的最新體勢的典型作品。此帖書法自然灑脫,縱筆迅疾,恰如驚猿脫兔;馭筆徐緩,又如虎踞龍蟠,抑揚頓挫,極有節奏感,是縱擒有度之作。《二謝帖》是王羲之的一封信札。其開頭的「二謝面未比面」可以說是行楷筆意,用直線條比較多,字比較挺。
  • 懷素草書《聖母帖》,附八大山人行書釋文
    《宋拓懷素聖母帖明八大山人自書釋文真跡》,美國弗利爾美術館藏。宋拓陝刻本 《聖母帖》全卷,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聖母帖》寫於公元793年(唐貞元九年),懷素晚年自家鄉湖南出遊途經江都宜陵鎮(古稱東陵)時所作。內容記述的是晉代杜、康二仙女躡靈升天,福佑江淮百姓的故事。
  • 米芾中年書法《淡墨秋山詩帖》精品欣賞
    感謝分享,歡迎關注 這件《淡墨秋山詩帖》流傳有緒,歷代著錄於《墨緣匯觀》、《石渠寶笈續編》,刻入《三希堂法帖》,藏於北京故宮博物院。此帖運筆如刷,筆力雄健,結態造勢寬展肥美,當為米芾中年書法之精品。
  • 米黻書法《白雲居米帖虎丘詩》
    白雲居米帖 米黻 米黻書法《白雲居米帖--虎丘詩》 釋文詳見:米芾法書舊拓《陪楊次公遊虎丘》
  • 書法「高考」100題
    22、張芝的書法特點及其代表作品有哪些? 張芝是東漢末年著名的書法家,擅隸、行、草、飛白書,學崔瑗、杜度之法,變 章草字字區分為一筆書,氣脈通暢。傳世作品有《八月帖》《冠軍帖》等。 23、索靖的傳世書法作品及其特點是什麼?
  • 王羲之多幅草書帖欣賞-高清大圖可下載收藏 - 藝術泛舟
    此帖宋代曾入紹興內府,明代流入民間,明韓世能、王錫爵,清王時敏等遞藏,是一件流傳有緒的書法藝術珍品。 其中「謝司馬」應為謝安。謝安為王羲之至友。謝安於昇平四年(公元360年)出山為桓溫西司馬,時41歲。此信應寫於此年,次年,即昇平五年,王羲之逝世。因此,此書應是王羲之晚年書寫。   此帖書體遒勁妍潤 ,沉著流動,寫時好像毫不費力,體現王羲之晚年書法高度成熟,水到渠成,極致妙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