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米蒂草書——《盛制帖》
關於他的書法,宋高宗趙構也有自己的看法為:「米芾得能書之名,似無負於海內…然喜效其法者,不過的外貌,氣韻軒昂,高視闊步,殊未研究其中本六朝妙處,曬醞釀風骨,自然超逸也。蜀素帖 北宋 米蒂米芾流傳至今的傳世作品包括題跋和被當作前人書法的臨古帖,大概也有七十多餘件。據專業人士的考證,米芾41歲之前署名是「黻」,到後面改成「帶」。
-
米芾中年書法《淡墨秋山詩帖》精品欣賞
感謝分享,歡迎關注 這件《淡墨秋山詩帖》流傳有緒,歷代著錄於《墨緣匯觀》、《石渠寶笈續編》,刻入《三希堂法帖》,藏於北京故宮博物院。此帖運筆如刷,筆力雄健,結態造勢寬展肥美,當為米芾中年書法之精品。
-
漢代書法碑帖:張芝《終年帖》釋文+高清
簡介張芝生平及書法成就此處從略,詳見「契茶書舍」《書法碑帖大全》第一章第8節:漢代書法碑帖:張芝《冠軍帖》釋文+高清>《終年帖》選自故宮博物院藏李宗翰宋拓本《大觀帖》,傳為張芝之作,或為唐張旭所作。拓本圖片根據故宮博物院藏《大觀帖》和山西新絳縣圖書館藏《絳帖》重新裁剪而成。釋文終年纏此,當治何理耶?且方有諸分張,不知比去復得一會。不講意不意,可恨汝還,當思更就理。所遊悉,誰同故數往虎丘,不此甚蕭索。祖希時面,因行藥欲數處。看過還復,共集散耳。不見奴,粗悉書,雲見左軍,彌若論聽故也。
-
米芾經典書法真跡:《濃墨秋山詩帖》、《道林詩帖》欣賞
米芾的性格方面比較怪異,而且有潔癖,擅長書法,尤其是行書方面的造詣很高,是北宋時期著名的書法家,「尚意」書法風格的代表人物之一,同時也是當時有名的收藏家。米芾書法初學唐代的書法風格,以歐陽詢、顏真卿等人為主,後來聽從老師蘇軾的建議,學習魏晉書法,此時以王羲之、王獻之父子為主,在他存世的行書書法作品中,我們都能看到「二王」的影子。
-
從米芾臨摹的《十二月帖》和《王略帖》品讀其書法造詣
米芾臨《十二月帖》首先是《中秋帖》,此帖是米芾節臨王獻之的《十二月帖》。(此已成定論,劉九庵先生、徐邦達先生等已經發表論文詳細討論過,不再做討論。在此,我們只關注於兩帖之間書法藝術風格的異同。)這樣就使得兩帖之間通篇節奏與韻律迥然。整體書法藝術風格上,王獻之書法風格帶有從舊體到新體轉變所特有的古、樸、生、澀,然而,米芾臨作的風格具有成熟之後的遒、媚、熟、潤。原作「一筆書」的連貫氣勢也被米芾強化,更加酣暢淋漓跟隨意。
-
米芾被稱作米癲,實際上卻是,他人笑我太瘋癲,我笑別人看不穿
能詩文,擅書畫,精鑑別,書畫自成一家,創立了"米點山水"。集書畫家、鑑定家、收藏家於一身。其個性怪異,舉止顛狂,遇石稱"兄",膜拜不已,因而人稱"米顛"。宋徽宗詔為書畫學博士,又稱"米襄陽"、"米南宮"。今天主要介紹的是米芾的書法,但是在說他的書法之前,先跟大家簡短講一講「米癲」這個稱呼的由來。
-
米芾名氣太高,後人專門拓印其書法作品,合成書法集
宋代書法是能與晉唐相提並論的。米芾是宋代書法新風的代表人物。宋四家中,米芾同蘇軾黃庭堅三人的書法是北宋書法新風的代表,而米芾名氣主要得益於書法。明清人刻的米帖,有專刻,也有見於匯帖中者,情況複雜。宋拓米芾《杭州龍井山方圓庵記》 上海博物館藏宋拓《群玉堂帖》米芾《學書帖》 故宮博物院藏後九帖分散,帖名如下:《葛君德忱帖》(《道味帖》)、《葛叔忱帖》、《元日帖》、《焚香帖》、《草體帖》、《草書入晉帖》、《中秋登海岱樓詩》、《梅惇帖
-
書法播講 | 天下第九行書《松風閣詩帖》之: 閱世臥雲壑,松風天下名
根據所見所聞,黃庭堅詩興勃發,遂揮毫疾書,寫下了《武昌松風閣》詩。詩成之後,黃庭堅又親筆將其書寫在砑花布紋紙上,這就是歷史上著名的《松風閣詩帖》。《松風閣詩帖》全文計29行,153字。字大二寸,紙色微黃,書法瀟灑,筆鋒雄勁,是我國古典書法藝術寶庫中不可多得的珍品。真跡現藏於臺灣。黃庭堅一生創作了數以千百的行書精品,其中最負盛名者當推《松風閣詩帖》。
-
一件藏於臺北故宮的「書法至寶」,曾被譽為「天下第一美帖」
他精通各種書體,且每一種書體都是頂尖層次,他從七八歲時開始學習書法,晚年時期的書法水平,能與鍾繇、王羲之媲美。董其昌甚至評價他的書法為宋朝第一!董其昌曰:「吾嘗評米字,以為宋朝第一,畢竟出於東坡之上。即米顛書自率更得之,晚年一變,有冰寒於水之奇。」米芾筆下最為經典的一幅書法作品,當屬行書《蜀素帖》,此作被世人譽為「天下第八行書」。前七大行書,第一位是王羲之《蘭亭序》,往後依次是《祭侄文稿》、《黃州寒食帖》、《伯遠帖》、《韭花帖》、《蒙詔帖》、《張翰思鱸帖》。
-
林則徐為何喜歡米芾的書法?其臨摹的《甘露帖》講的啥內容
作者 薛元明《甘露帖》 北宋 米 芾米芾《甘露帖》又稱《弊居帖》,紙本,縱35.5釐米,橫50.3釐米,現藏臺北故宮博物院。此帖是米芾向人陳述他在潤州(今江蘇鎮江)的居所「寶晉齋」的地理位置與建築布局的信札。
-
米芾《紫金帖》超清單字賞析
書法課程 文化核心 | 中國書法 | 最高藝術 不可一日無此君 右軍鄉石力疾書 ——米芾《紫金帖》超清單字賞析
-
經典與命題——平涼書法臨米芾《清和帖》微展徵稿啟事
經典與命題——平涼書法(第十期)臨米芾《清和帖》微展徵稿 為了強化對經典法帖的研習,提升臨創水平,平涼書法微信公眾平臺舉辦經典與命題
-
米芾書法高清大圖30幅
米芾的五世祖是宋初勳臣米信,高祖、曾祖以上多為武職官吏,其父名佐,字光輔,官至武衛將年。其母閻氏,曾為宋英宗趙曙皇后高氏的乳娘。曾任校書郎、書畫博士、禮部員外郎。善詩,工書法,擅篆、隸、楷、行、草等書體,長於臨摹古人書法,達到亂真程度。初師歐陽詢、柳公權,字體緊結,筆畫挺拔勁健,後轉師王羲之、王獻之,體勢展拓,筆致渾厚爽勁,自謂「刷字」,與蘇軾、黃庭堅、蔡襄並稱宋代四大書法家。
-
藤原佐理《離洛帖書法全集》1.0版
《書法全集》 藤原佐理,傳世書跡有《詩懷紙》、《恩命帖》、《去復帖》、《離落帖》等。這些書跡差不多都是因自己粗心大意而造成失誤的辯解信和謝罪書,內容雖不登大雅之堂,但書法隨意而奔放,精彩紛呈。在諸多書跡中,《離落帖》是最出色的一篇。
-
在巴黎與上海之間,在詩與畫之間,「米修與木心」來了場跨越時空的...
1933年,法國青年畫家米修造訪上海,從此和中國書法結緣,將中國書法之美在歐洲傳播,87年後他的畫又來到這座城。1948年,青年木心盼望留法未如願,此後在詩中寫想像中的巴黎。展覽將呈現兩位藝術家詩畫踐行的人生,不僅展出近50餘件畫作,還將展示各自的詩集,通過文學與繪畫兩個維度,帶領觀眾遨遊他們的心靈世界。
-
「蘇、黃、米、蔡」四位書法大家尚自然思想有什麼不同?
「蘇、黃、米、蔡」作為宋朝書法四大家,引領了一代尚意思潮,這四大家中,除了蔡襄是崇古尚意的一個過渡者之外,其餘三人均是「尚意」書風的主要代表者,而且三人都崇尚的是一種自然真率的風格,但蘇軾的尚自然思想更為全面系統,引領了整個宋朝的書法尚自然思想,處於鮮明的旗幟地位。
-
明末清初第一人,王鐸書法藝術初探(第一期)
他自13歲開始就臨《聖教序》帖, 3年後, 字字畢肖。終其一生他長年累月地學習二王、東晉。「飲食夢寐之」。甚至做到「如燈取影, 不失毫髮」。崇禎初年, 他供職翰林院, 在內府看到米芾「真跡書啟約千餘」, 發現最得二王書法精神的卻是宋人米芾。他題跋米芾吳江舟中詩卷時說:「米芾書本羲獻, 縱橫飄忽, 飛仙哉, 深得蘭亭法, 不規規模擬, 予為焚香寢臥其下。」
-
說說宋代書法的天真
文/一者由於每個朝代文化認識的不同,追去藝術的風格會各異,藝術家的藝術創作富有時代氣息,在中國書法史上不同時代崇尚的藝術精神則以不同。與唐代「尚法」不同,宋代書家崇「尚意」,在宋四家中,創作充滿天真氣息的以蘇軾、米芾為代表,蘇軾提出了「詩不求工字不奇,天真爛漫是吾師」的藝術主張。
-
極品|此帖規矩米芾,情感的流動仿佛聽到清新悅耳的音樂
此帖規矩米芾,情感的流動仿佛聽到清新悅耳的音樂 吳琚(約公元1189年前後在世)南宋書法家,字居父,號雲壑,汴京(今河南開封)人。《江寧府志》云:「琚留守建康,近城與東樓平樓下,設維摩榻,酷愛古梅,日臨鍾(繇)、王(羲之)帖。」擅正、行草體,大字極工。京口(今江蘇鎮江)北固「天下第一江山」墨跡,乃為吳琚所書,今六大字額仍存,佳書為名山增輝。其書法明顯特點是酷似米芾,有「米南宮外一步不窺」之說。 吳琚畢生都用力於米書,米芾生性狂放怪誕,而吳琚性情較為溫和。
-
宋代《暌索帖》將拍賣:百餘字書札 成交價有望過億
記者獲悉,兩宋之交朱敦儒的《暌索帖》即將現身今年秋拍拍場。朱敦儒《暌索帖》。據拍賣行官網介紹,這件書法僅僅是一件34.5×46.2釐米、約1.4平尺的作品,全文也不過一百多個漢字。秋拍預展前,中國嘉德在杭州、北京先後舉行了兩場朱敦儒《暌索帖》鑑賞會,邀請業內專家就其進行探討。當時,江蘇第二師範學院教授鄧子勉介紹,北宋時期,朱敦儒在文壇上有一定地位,當時在詩、詞等方面有一定影響力,雖然多次有大臣推薦其出仕,但他也曾多次拒絕做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