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鯨魚」裡遊出了「小鯨魚」!上海兒童藝術劇場今年有的不止好戲

2020-12-24 騰訊網

2700餘場劇目,觀眾人次超過126萬,經過六年運營,上海兒童藝術劇場用藝術「餵飽」了一批批的孩子。

日前,這座被孩子們親切地稱為「大鯨魚」的劇場亮出了2020年演出季的節目冊,圍繞「經典、創意、快樂」的40個主辦演出節目,好戲迭出。而《寶貝,來看戲》、《寶貝愛中華》等美育品牌也將進一步發展擴大。與此同時,新鮮出爐的「小鯨魚計劃」更將邀請全國各地的小朋友與家長一起共享藝術之美。

「零時差」欣賞全球好戲

海外優質內容的引進,是對孩子們藝術視野的拓寬和提升,同時也為孩子們建立了一流的國際文化交流平臺。六年來,「大鯨魚」深耕兒童演藝市場,推出了《安東尼亞諾新年合唱音樂會》《BBC冰凍星球紀錄片音樂會》《老虎來喝下午茶》等一系列話題性劇目。其中《翻滾吧,寶貝》、《甲殼蟲寶寶》等還成為「常客」,不止一次地與滬上小觀眾見面。

而連續幾年門票遭「秒殺」的義大利安東尼亞諾小合唱團新年音樂會,已成為劇場固定的「跨年菜單」。新聞發布會現場,這群小天使再度助陣,帶來了《鱷魚怎麼叫》與《I can believe》等曲目。

接下來的一整年,還會有一系列優質劇目陸續上演。比如,來自西班牙的趣味音樂會《會跳舞的提琴》,BBC交響樂音樂會全新系列《地球脈動2》,西班牙經典手偶劇《泥娃娃》,立陶宛丹斯瑪劇團全新小寶寶啟智劇《找一找,草地裡有什麼》和經典的《翻滾吧,寶貝》,西班牙阿卡丹澤劇團演繹藝術大師系列現代舞《達文西的翅膀》,加拿大物件劇《會講故事的塑膠袋》,西班牙大型泡泡秀《哇~泡泡!》等等,讓上海小觀眾可以「零時差」對接國際舞臺的一流兒童節目演出。

「零距離」讀懂傳統文化

一個優秀的兒童專屬劇場,其最根本的功能是什麼?

培育低年齡兒童群體對於藝術的感知,與家長一起幫孩子們扣好人生「美育」的第一粒扣子,是「大鯨魚」的初心所在。

作為上海兒童專屬的一流劇場,「大鯨魚」不滿足於成為海外一流演出的集聚地,在傳承傳統戲曲方面主動作為,2016年推出《寶貝,來看戲》這一公益演出品牌,讓京劇、川劇、崑曲、評彈等傳統戲曲文化,俘獲了一大批「鐵桿」小粉絲。

這一項目的成熟,讓「大鯨魚」趁熱打鐵,於2018年進一步推出了《寶貝愛中華》,融合舞臺歌舞表演、服飾樂器展示等內容,分季度推出一個少數民族的特色專場,讓孩子們在藝術的體驗中領略少數民族的風採。

今年,《寶貝,來看戲!》將在現有演出基礎上,聯合各戲曲院團,建立寶貝戲曲藝術聯盟,搭建一個集「傳承、研究、孵化、創作」於一體的平臺,讓孩子們從傳統文化、民族文化中汲取自信與底氣。

此外,大鯨魚劇場還將推出介紹不同音樂演奏類型的《寶貝哆來咪》以及家庭不插電音樂會《寶貝,聽我唱》系列,通過對於不同藝術樣式的演出品牌打造,將「大鯨魚」的美育理念不斷向外延伸,滿足孩子的不同需求。

「零邊界」走進校園社區

作為「演藝大世界」的一分子,地處苗江路800號的上海兒童藝術劇場,其前身是2010年上海世博會期間,「上汽集團——通用汽車館」的所在地。剛剛定址於此,許多人都不看好。

從外部看,這裡沒有現成的文化消費環境,周邊的餐飲、休閒、娛樂設施也很少。而場館內部改造後,其主劇場也不是傳統的鏡框式舞臺。270度開放的圓形舞臺給一些傳統兒童演出如何上演提出了不小的挑戰。

不過,上海兒童藝術劇場的運營團隊迎難而上,從劇場的暱稱入手,讓充滿金屬質感的汽車展館,化身為小朋友能夠親近喜歡的「大鯨魚」,成為滬上家長最信賴的兒童演出劇場之一。

引進劇目之外,這幾年「大鯨魚」還大膽邁出了自製劇的腳步。首部自製劇《我要飛,去月球》中文版已經演出120場。該劇的姐妹篇《看不見的朋友》也已於2019年6月製作完成,已經通過上海市民文化配送平臺進入社區演出21場。目前,兩個劇目不僅已經走遍上海各個行政區的社區和校園,更已經走向全國各地,成為劇場「文化輸出」的重要產品。

當「大鯨魚」變成「小鯨魚」遊到全國各地,其收益的就不再僅僅只是上海的家長和孩子。未來,「小鯨魚計劃」不僅面向校園社區,完成「送演出進校園進社區」。

劇目之外,「大鯨魚」一直在探索劇場的更多可能。2014年起陸續推出的「超級爸爸俱樂部」「超級媽媽俱樂部」「大鯨魚集市」「大鯨魚教室」四大親子藝術教育活動品牌,憑藉五年多的積累,受到了滬上家庭青睞。2020年,劇場將繼續聯手中福會兄弟單位,探索推出覆蓋內容更廣泛、體驗形式更多元的一系列藝術教育活動。

相關焦點

  • 「大鯨魚」的新戲又開鑼 上海兒童藝術劇場2021年將推出31臺演出...
    受疫情影響,上海兒童藝術劇場(簡稱「大鯨魚劇場」)演出場次從2019年的338場跌落到2020年的108場,觀眾人數從11萬縮減到3.5萬,上座率也從90%滑落到53%。  坦白這樣一組數據,需要勇氣,但對於劇場人而言,只有正視困難,才有跨向未來的可能。上海兒童藝術劇場總經理梁曉霞直言:「疫情把國內兒童藝術教育演出和活動市場所存在的瓶頸一下子放大。優質節目如何大力培植?
  • 除了國外兒童劇,上海兒童藝術劇場今年要打傳統文化牌
    5場演出近5000張門票在44秒內被一掃而空,剛剛結束所有演出的義大利安東尼亞諾小合唱團在上海又一次創造了記錄。繼2016、2017年連續兩年新年來滬後,這群有著純淨天籟之聲的小朋友再一次和上海觀眾一起辭舊迎新,也由此拉開了上海兒童藝術劇場2018全新演出季的序幕。
  • 今年,「大鯨魚」又將帶著小朋友遊向何處?
    2021年,上海兒童藝術劇場(簡稱「大鯨魚劇場」)將迎來第7個演出季。今年演出季聚焦國潮、科技、傳播三大關鍵詞,共121臺222場音樂、戲劇、舞蹈等演出等待著小觀眾的光臨。圖說:上海兒童藝術劇場 胡曉芒 攝「國潮」最潮2020年,由於疫情影響,大鯨魚演出場次自2019年338場跌落到108場,觀眾人數從11萬縮減到3.5萬,上座率也從90%滑落到53%。 面對挑戰,2021年上海兒童藝術劇場演出季提出了關鍵詞「國潮、科技、傳播」,折射大鯨魚對市場的反思和對劇場未來發展方向的探索和初步成果。
  • 2021上海兒童藝術劇場演出季今天正式發布
    央廣網上海1月5日消息(記者楊靜)上海兒童藝術劇場(簡稱「大鯨魚劇場」)2021年演出季今天正式對外公布,這是劇場投入運營後發布的第7個演出季。2021年,大鯨魚將推出31臺音樂、戲劇、舞蹈和多元等演出節目,全年總演出場次計劃達到222場。
  • 「小鯨魚計劃」輻射全國
    本報訊(記者 諸葛漪)上海兒童藝術劇場近日發布2020年演出計劃,40個主辦演出節目提供優質內容,進一步拓展《寶貝,來看戲》《寶貝愛中華》等優質美育品牌,輻射全國的「小鯨魚計劃」新鮮出爐,將劇場運營理念與優質內容製作帶向各地。
  • 孩子們的歡聲笑語,又回到了「大鯨魚」
    時隔5個月,上海兒童藝術劇場終於迎來了疫情後的首場正式演出。本周六(7月11日)上午,自製劇《我要飛,去月球》作為復演首秀,正式拉開「暑期檔」演出序幕,30位抗疫一線醫務人員及其家庭受邀成為觀眾,孩子們的歡聲笑語重新迴蕩在劇場裡。
  • 暑假7檔節目將在上海兒童藝術劇場輪番上演
    7月11日上午,上海兒童藝術劇場時隔5個月,迎來了疫情後的首場正式演出,劇場自製劇《我要飛,去月球》作為復演首秀,拉開暑期檔演出序幕,30個抗疫一線醫務人員的家庭受邀成為首場復演的觀眾,孩子們的歡聲笑語重新出現在劇場裡。
  • 上海兒童藝術劇場終於迎來了疫情後的首場正式演出
    海外優秀劇目+本土經典原創,是大鯨魚劇場演出季的一大特色。但突如起來的疫情,讓海外劇團暫時無法前來。對此,上海兒童藝術劇場總經理梁曉霞透露,劇場策劃了第二套演出方案,針對疫情特殊時期,推出以原創項目、自製劇為主打的「暑期檔演出季」。
  • 2018年,上海兒童藝術劇場用孩子的打開方式走進傳統文化
    5場演出近5000張門票一掃而空,這就是義大利安東尼亞諾小合唱團的魅力。繼2016、2017年連續兩年來滬與孩子們共度新年後,這群擁有天籟之聲的小演員在辭舊迎新之際三度登臨,並為上海兒童藝術劇場2018全新演出季揭幕。
  • 兒藝劇場明起拉開復演大幕,「大鯨魚」暑期演出季「帶你飛」
    明天上午,上海兒童藝術劇場將迎來疫情後的首場演出,自製劇《我要飛,去月球》作為復演首秀,將拉開「暑期檔」演出序幕,讓孩子們的歡聲笑語重新飄蕩在劇場裡。 受疫情影響,海外劇團暫時無法來國內演出,劇場啟動二套方案,推出以原創項目、自製劇為主打的「暑期檔演出季」。
  • 為什麼鯨魚會集體擱淺?是集體自殺還是鯨魚的「交通事故」?
    狀態不佳 只能安樂死拉馬森接著說,有的鯨魚雖然一息尚存,但狀態真的很不好,他們只好為這些鯨魚安樂死。現在,保育人員只能寄望天氣好轉,讓他們可以協助擱淺的鯨魚重返大海。海灘上橫七圖中紅色地標處就是位於紐西蘭南島西北端的黃金海灣,近日有超過上百隻領航鯨在此處擱淺,引發國際關注。
  • 賴聲川《鯨魚圖書館》8月重演
    賴聲川老師的《鯨魚圖書館》即將於8月在上劇場重新開演!我真的有點激動得想哭。眼尖的你可能已經發現下圖最右手的小屁孩了,對!去年6月,他曾經在這部無比精彩的劇中客串了一把小演員。漁夫的女兒米兒是一個非常愛讀書的小女孩,但是她家境貧寒,家裡僅有三本書已被她翻來覆去地看過無數遍。
  • 超可愛的粘土小鯨魚,做法很簡單哦~
    你對鯨魚有所了解嗎?鯨魚是地球上最大的動物,也是最古老、最聰明的動物。它們既有性情溫馴的一面,也有兇猛的一面。鯨魚在故事裡充滿了神話般的色彩,人們也對它充滿了幻想:它會在水裡遊,能像鳥一樣在天上飛……今天我們就來做一隻美麗的鯨魚。
  • 鯨魚明知道要死,為何想要遊上岸?看看它的肚子吧!
    鯨魚生活在海洋中,為何拼命遊向岸邊?看到肚裡的東西我明白了!鯨魚作為一種海洋生物,它們的一生都是在海洋當中度過的,一般情況下受到風暴的影響,會有出現擱淺在海灘上的情況,在這種情況下,遊客看到之後都會把它們運回海裡,拯救這些小生命,這樣的報導並不在少數。
  • 空白樓面變身立體感油畫 楊浦區居民樓外驚現「會飛的鯨魚」
    「在鋼筋水泥充斥的城市裡,孩子的童真給這個世界賦予了溫柔的角落。」畫面中,藍色的鯨魚舒展著魚鰭,做出飛翔的姿勢,縱身躍起,留下巨大的影子。鯨魚背上騎著一個漁童,他頭戴鬥笠、手拿漁網,但不是為了捕魚,在他網裡有一顆藍色的海星。鯨魚的身體上還承託著一隻揚帆而行的帆船,魚身成了寬闊的海面。
  • 鯨魚小班正式更名為鯨魚外教培優,與NGL籤約獲Reach系列教材使用權
    7月16日,鯨魚小班品牌召開發布會,宣布正式更名為鯨魚外教培優。外教方面,教學教研副總裁王東婧介紹說,「除了外界普遍關注的TESOL/TEFL/CELTA執教證明之外,鯨魚外教培優的外教來自英語母語國家;其次需要具有教育學、兒童心理學等專業的本科以上學歷;最後在教學經驗上,普遍具有5年以上當地學校的教學經驗。」同時,針對啟蒙階段的兒童,鯨魚外教培優還設置了中教老師。
  • 今年第13號颱風「鯨魚」生成
    原標題:今年第13號颱風「鯨魚」生成中國天氣網訊 據中央氣象臺消息,今年第13號颱風「鯨魚」(英文名稱:Kujira;名字來源:日本;名字意義:鯨魚座)已於今天(9月27日)上午8點鐘在西北太平洋洋面上生成,8點鐘其中心位於日本東京東南方約2550公裡,就是北緯20.5度,東經159.3度,中心附近最大風力有8級(18米/秒)
  • 鯨魚在海裡怎麼哺乳?雌鯨魚有乳房嗎?
    鯨魚表面光禿禿,看不出有乳房,難不成把奶擠到海裡,那也太浪費了吧,今天,我們以座頭鯨為例,來談談鯨魚哺乳這件事。 海裡怎麼餵奶?座頭鯨:我有獨特的吃奶姿勢 首先,鯨魚是有乳房的,只是它的乳房不像其它動物一樣飽滿突出,它的一對乳房隱藏在生殖裂兩邊的細縫裡,這兩條裂縫被稱為乳溝,在哺乳時,鯨魚媽媽浮到水面附近,緩慢遊動,細長的乳首從溝口伸出,鯨魚寶寶從後方靠近,因為沒有靈活的四肢,也沒有突出的乳房,鯨魚寶寶的喝奶就顯得尤為困難。
  • 鯨魚為何要洄遊?
    一個多世紀以前,捕鯨人發現,在高緯度地區覓食的大多數鯨魚會洄遊到熱帶地區產仔。對這一現象背後的原因,科學家一直未能達成一致。憑藉龐大的體型,鯨魚一定有能力在寒冷的極地水域中成功繁殖。而且,由於熱帶地區捕食機會減少,在長達數月之久的洄遊旅途中,大多數鯨魚會處於絕食狀態。那麼,鯨魚為何要回來找麻煩?
  • 上海小孩都喜歡來這裡,2020年它將帶來什麼驚喜?
    經過6年運營,上海兒童藝術劇場至2019年底,演出場次達到2741場,觀眾人次超過126萬,成為孩子們心中可愛的「大鯨魚」。 上海兒童藝術劇場為傳承傳統戲曲主動出擊,2014年將美影廠經典動畫與傳統戲曲演出結合,推出《爸爸媽媽的童年記憶》,2016年《寶貝,來看戲》針對低齡兒童將講解、示範與演出融為一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