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皖兩系皆正規軍出身,為何最終讓位於綠林出身的奉系張作霖

2020-12-16 讀萬卷書破萬仞浪
袁世凱死後,北洋軍閥開始分裂

1916年袁世凱去世後,其賴以起家的北洋軍閥勢力逐漸分裂,主要分裂為兩派,一派是日本支持的皖系,以段祺瑞、徐樹錚為代表,佔據著山東、安徽、新疆、山西、浙江、陝西、福建、甘肅、察哈爾、熱河;另一派是英美支持的直系,以馮國璋、曹錕、吳佩孚為代表,掌握著直隸、江西、河南、江蘇、湖北、綏遠、寧夏等省。此外,盤踞東北地區的張作霖在日本支持下,勢力也不斷膨脹,逐漸成長為與直、皖兩系並駕齊驅的奉系軍閥。

直、皖、奉三派是北洋軍閥的主要力量

張作霖遊走直奉兩系之間,不斷坐收漁翁之利

皖系首領段祺瑞是袁世凱生前最器重的大將,因此北洋系統分裂後,段氏第一個執掌了北京政府。但是,段祺瑞,千方百計利用手中的權力巧立名目,增收苛捐雜稅,並不惜以國家鐵路、林礦等資源為抵押向日本借款,籌集資金以擴充自己的軍事力量。至1920年直皖戰爭前,已經擁有11個師加17個混成旅,總兵力超過20萬人。

不過,皖系軍閥有個致命弱點,就是在京畿地區沒有直接掌握兵權,因此很多事情都需要盤踞奉天地區的張作霖出兵相助。1918年2月,直系軍閥從國外採購了27000支步槍和大量彈藥,並運至秦皇島,皖系大將徐樹錚雖然得到了消息,但苦於手中無兵,只好請奉軍南下協助,最後這批價值4千萬的軍火超過7/10被張作霖拿去,一次擴編了7個混成旅,軍威大盛。

張作霖縱橫捭闔,在直皖衝突中大發橫財

藉助直皖戰爭,攫取熱察綏三省地盤

徐樹錚也用分贓得到的軍火組建了4個混成旅,並取得「西北邊防軍」番號,可以在西北各省四處徵兵,很快擴充到5萬餘人。而直系軍隊嫡系及同盟軍雖然達到了18萬人,但在直隸地區也僅有曹錕和吳佩孚的1個師、5個混成旅、2個新編旅共5萬6千人。本來雙方兵力相當,但由於張作霖也對段祺瑞把持北京政權不滿,想要分一杯羹,因此派兩個精銳師入關助直討皖,致使皖系兵敗,段祺瑞下野。

張作霖因助戰有功,被任命為蒙疆經略使,將熱河、察哈爾、綏遠三省也收入囊中。但直皖戰爭的勝利果實大半落入了直系手中,他們不僅掌握了北京政府大權,還控制了原屬皖系的多個省份。1919年馮國璋死後,曹錕成為直系新首領,又通過賄選手段就任大總統,更是一門心思斂財、徵兵、擴軍,麾下僅嫡系部隊就達到7個師5個混成旅,總兵力超過10人。

皖系敗北,直系奉系進一步壯大

第一次直奉戰爭失敗,奉軍趁機全力整頓

由於直系在收編皖軍、搶佔地盤方面處處排擠打壓奉系,致使曾經並肩作戰的直、奉兩系也很快兵戎相見。第一次直奉戰爭時,奉系已經擴充到5個師23個混成旅和3個騎兵旅,總兵力超過20萬人。可這些部隊大部分都是收編的土匪武裝,在吳佩孚的正規軍面前根本不堪一擊,10萬大軍出關,僅有2萬餘人完完整整的回來。這2萬餘人的主力就是少帥張學良、郭松齡訓練和指揮的第3、8旅,其軍官大都是東北講武堂畢業的軍校生。

經過這一仗,張作霖看到了奉軍的缺陷,開始對奉軍進行大刀闊斧的改革,使其更加正規化。大批不堪作戰的老派將領被裁撤,取而代之的都是畢業於東北講武堂和保定陸軍軍官學校的年輕軍官,軍制上也增加了輜重、通訊、偵查等多個兵種。張作霖還耗費巨資大力擴建兵工廠,提高自製武器的數量和質量,尤其是火炮方面,集中打造了2個重炮旅。加上27個步兵旅、5個騎兵旅,僅步兵總兵力就達到25萬人。

東北軍正在進行炮兵演練

整頓後的奉軍實力居全國之冠

此外,張作霖還積極籌建海、空軍。通過設學校培養海軍人才,購買外國軍艦,收編渤海艦隊,組建海軍陸戰隊等措施,使東北海軍擁有巡洋艦、炮艦、魚雷艇等各類戰艦20餘艘,總噸位32200噸,總兵力3300人,佔當時全國海軍戰艦總噸位和官兵總人數的半數以上。空軍建設方面,張作霖也編練了4個航空隊,裝備各式戰機近300架。

到第二次直奉戰爭前,奉系成為各路軍閥中唯一海陸空軍齊備的一支武裝,整體實力已經超過了吳佩孚的直系軍隊。正是通過第二次直奉戰爭,奉系取代直系掌握了北京政權,控制了東北、華北、西北等廣大地區,並將勢力擴展到長江下遊。1927年6月18日,張作霖在北京就任北洋軍政府陸海軍大元帥、「安國軍」總司令,並組成北洋軍閥統治時期第32屆、也是最後一屆內閣,成為北洋軍政權最後一個統治者。

張作霖最終如願成為北洋政府首領

相關焦點

  • 張作霖手下的十二虎將,看看誰最厲害?
    張作霖的奉系軍閥是民國時候北洋軍閥的主要派系之一。奉系在張作霖統領時期堪稱鼎盛,擁有百萬兵眾,操控北京國民政府,勢力一度觸及蘇浙。在聲威赫赫的奉系隊伍中,強悍戰將自然也是強手雲集。其中張作霖手下的十二位虎將值得了解一下。
  • 吳佩孚對戰張作霖為何大敗:內部混亂,師長辭職、督軍皆光杆司令
    袁世凱死後北洋軍閥勢力分布1924年9月,第二次直奉戰爭開始時,以張作霖為首的奉系僅17萬兵馬,與吳佩孚率領的25萬直系大軍相比,並不佔優勢。實際上,早在第二次直奉大戰前,直系軍隊就已經內外交困、危機重重了。
  • 直皖戰爭關鍵一戰:吳佩孚奇襲皖軍前敵總部,活捉昔日教官曲同豐
    直皖兩系從冷戰開始,前後大約共計3年的時間,而真正打起仗的熱戰,僅幾天就以直系勝利,皖系段祺瑞失敗而告終。究其原因,其時的直系主將吳佩孚正值鋒芒畢露時,而皖系參戰的主要兵力是段祺瑞手下的頭號軍師徐樹錚一手建立起來的邊防軍,戰鬥力還不算強。戰爭後期張作霖的奉系加盟直系對皖系參戰,也是段祺瑞皖系的失敗的一個主要原因。
  • 大總統徐世昌被下屬的窩裡鬥,焦頭爛額,張作霖卻亂世中偷樂?
    直奉相爭直奉的合作不可能是真誠的,他們同床異夢,貌合神離。直皖戰後,直奉的矛盾便凸顯出來。直皖廝殺之後,總統徐世昌很是興奮了一陣子。他心想,打倒了段祺瑞這個太上皇,他可以安穩地做個有職有權的總統了。但是,實踐證明,這是他一廂情願的夢想。
  • 「東北王」張作霖的七個拜子兄弟
    光緒二十年,清政府在與日本的甲午海戰中戰敗,北洋艦隊全軍覆沒,戰後清政府派胡燏棻在天津小站編練新兵,名為「定武軍」,隨後由袁世凱接替胡燏棻編練新兵,袁世凱仿照德、日陸軍建制對定武軍進行改編,更名為新建陸軍,即北洋新軍,民國成立後北洋新軍分裂為直系、奉系、皖系三大主要軍閥派系,袁世凱死後
  • 張作霖回東北前曾2次改行程,為何仍被炸死了?你看「內鬼」是誰
    但張作霖的死因卻成了一個謎,因為他早年就曾受到過日本方面的暗殺,因此一直以來都高度警惕,而這一回他的行程不僅嚴格保密,而且還兩次臨時更改行程,卻依然沒有躲過被害的命運。顯然,在張作霖身邊有內鬼!與日交好到底還是要從張作霖與日本方面的關係說起。張作霖本是綠林出身,在1896年的時候加入了董大虎匪幫之中。
  • 郭松齡倒戈事件後,日本找張作霖兌現密約,張作霖是如何應對的?
    ▲張作霖劇照 應該說,日本的一系列動作延緩了郭松齡的動作,給張作霖集結力量反攻爭取了寶貴的時間。最終在巨流河附近,雙方展開了生死大戰,張學良帶領部隊擊敗了自己亦師亦友的郭松齡。
  • 說歷史:民國十大軍閥的最終結局
    張作霖(1875年3月19日-1928年6月4日),字雨亭,自幼出身貧苦農家,參加過中日甲午戰爭,後投身綠林,勢力壯大,清政府無力徵剿,就將其招安。先後擔任奉天督軍、東三省巡閱使等,號稱"東北王",成為北洋軍奉系首領。第二次直奉戰爭勝利後,張作霖打進北京,任陸海軍大元帥,成為國家最高統治者。
  • 張作霖的7個兄弟結局如何?有大義凜然的愛國者、有人人喊打的漢奸
    1928年,奉系北洋政府的統治呈現出風雨飄搖之勢,以新軍閥為代表北伐軍將以張作霖為代表的舊北洋軍隊為班底的安國軍打的節節敗退。可以說,彼時的北伐軍已將大刀架在張作霖的脖子上。雖說,當時張作霖尚有數十萬軍隊,但已士氣低迷,經不起一場大戰。難道張作霖就要這樣泯滅了麼?顯然不可能!
  • 張作霖控制9省1市,有雄兵40萬,為何不提早把1萬日軍趕走?
    在民國時期,軍閥割據,其中尤以奉系張作霖勢力最大。全盛時期,曾控制中國最富足的北方九省之一的城市,不但有強大的經濟和軍事工業,而且有四十萬海陸空三軍,在第二次直奉戰爭中大獲全勝,從而入主中原,成為最後一任北洋政府的統治者。
  • 段祺瑞是皖系首領,為什麼直皖戰敗後,便失去了對皖系的控制?
    但好景不長,1920年7月直皖戰爭,皖系一敗塗地。可就此一仗,竟然令段祺瑞失去了對皖系的控制,而強盛一時的皖系軍閥也從此一蹶不振,這是為什麼呢?皖系軍閥,顧名思義就是安徽一帶的軍閥。皖系軍閥的首領是段祺瑞,他的老家就在安徽,而皖系的絕大多數將領也都來自於安徽。皖系的勢力範圍有安徽、浙江、山東、福建這四個。
  • 如果張作霖沒有被炸死,蔣介石在民國的地位又會怎麼樣?
    張作霖自幼出身貧苦農家,參加過中日甲午戰爭,後投身綠林,勢力壯大,清政府無力徵剿,就將其招安。張作霖協助清廷剿滅杜立三等土匪勢力,後又消除蒙患,維護國家統一,逐步提升,先後擔任奉天督軍、東三省巡閱使等,號稱「東北王」,成為北洋軍奉系首領。成立東三省陸軍整理處[1]。與孫中山、段祺瑞及盧永祥結成同盟[1] 。第二次直奉戰爭勝利後,張作霖打進北京,任陸海軍大元帥,代表中華民國行使統治權,成為國家最高統治者[2] 。在位期間曾多次抵制日本人的拉攏,拒絕籤訂賣國條約。
  • 張作霖讓關東軍多忌憚?日本人怕他對自己有想法,很多事要請示他
    ▲張作霖 張作霖是「鬍子」出身,也就是綠林人士,他後來降清之後成了清朝軍官,之後在日俄戰爭裡又跟日本人打得火熱,最終借日本人的力量雄霸東三省
  • 明明溥儀已經退位,為何大元帥張作霖見了他還要下跪?
    此時,張作霖得知了此事,立刻寫了信,問溥儀是否確定要活在日本人的保護下,而不是活在他這個東北王的庇佑下。為了求證,張作霖前去探望溥儀,最終在曹家花園見到了他。二人相見時,張作霖十分爽快地走到溥儀面前跪下,並且重重磕了一個響頭,嘴裡還喊著「皇上萬福」。此時的張作霖已經是大名鼎鼎的東北王,給一個沒有任何兵權的溥儀下跪,這讓溥儀十分感動,也讓溥儀萬分吃驚。
  • 江防艦隊窮得軍裝都送進當鋪,張作霖趁機雪中送炭,收編8艘艦艇
    長江上 4艘小艇調往黑龍江 此時,把持北京政府大權的是皖系軍閥頭子段祺瑞,為了拉攏吉、黑兩省以牽制在奉天省(今遼寧省)日益坐大的張作霖
  • 張作霖被害死後,7個拜把兄弟的結局是什麼?你知道嗎?
    1928年張作霖通電向全國宣布自己將要退出北京,回到瀋陽。這個時候日本和張作霖之間的關係非常緊張,並且張作霖也明白日方再找機會想要刺殺他,可是張作霖天不怕地不怕的性格導致並沒有將日方的所作所為放在眼裡,只是進行了一些防護措施。
  • 張作霖死後,張學良為啥能接管東北?老張把小張安排的明明白白
    張作霖是不折不扣的梟雄豪傑,憑藉幾杆土槍起家及一乾結義兄弟張作相、張景惠、湯玉麟等人的幫助,以土匪鬍子的身份開創了名震民國的奉系軍閥,割據東北把持一方軍政,成為了民國時期最有權勢的軍閥之一。 張作霖手段鐵血機敏,處事英明果決,他在世的時候,東北王的地位自然無人可以撼動。
  • 張作霖被命喪皇姑屯後,七個拜把子兄弟的結局如何?
    為穩定局勢,加強奉系內部的團結,入主北京後,張作霖又組織了一次結拜。這次規模進一步擴大,達到了12人,上述湯玉麟、吳俊升、張景惠、張作相也在此列:湯玉麟湯玉麟既是張作霖的救命恩人,也曾經反對過張作霖。出身貧寒的湯玉麟,迫於生計,落草為寇,逐漸在錦西紅羅山站穩腳跟,隨著收編一些攜帶武器的清軍,聲威大震。周邊的土匪都不敢惹,但敢去惹當時並無強大的張作霖,為此,湯玉麟兩次出兵支援。張作霖取得奉天省軍政大權後,一則提拔了一些親信,穩住局面,包括了有過救命之恩的湯玉麟;其次,啟用有文化的新人,如任用王永江為警察廳廳長,整頓秩序,安撫民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