隱藏寶藏!古羅馬帝國密室被發現,能讓人一瞥公元一世紀的羅馬

2021-01-12 北晚新視覺網

據外媒報導,在義大利首都羅馬,修復古羅馬帝國皇宮的工程有了意外收穫。工程團隊在修復皇宮時發現了一個大部分被土掩埋密室。

報導稱,工程團隊在修復有2000年歷史的前羅馬皇帝尼祿(Nero)的金宮(Domus Aurea)時,發現了一個通口,循著通口發現了一個大部分被土掩埋的大房間。

目前,只能見到房間的拱頂和牆壁上方,上面有細緻的繪畫,描繪的形象包括半人馬和天神等。

考古專家說,這是重大的發現,能讓人一瞥公元一世紀年代的羅馬。這個房間基本保留完好,考古隊需要展開向下挖掘的工程,才能掘出這個金宮房間隱藏的寶藏。

延伸閱讀:

英國掀起尋寶熱潮 古羅馬硬幣成搶手貨

近年,英國掀起了一股尋寶熱潮,吸引許多國內外尋寶者加入。一些美國遊客也不遠萬裡不惜花費數千英鎊報名踏上尋寶之旅,只為尋找古羅馬硬幣和各種遺留的古代寶藏。

據悉,從2017年開始,45歲的克裡斯?蘭斯頓(Chris Langston)就在英國什羅普郡創立了尋寶旅行團。每年共組織8次尋寶活動,遊客需支付1499英鎊(約合人民幣1.3萬元,不包括航班費用),便可享受為期12天的尋寶之旅。期間的發現都將被發布在該旅行團所在的圖片分享網站Instagram帳戶上,引起了很多網友的關注和點讚,一時間在英國掀起了一股尋寶熱潮。

此外,由麥肯錫?克魯克(Mackenzie Crook)和託比?瓊斯(Toby Jones)主演的英國廣播公司(BBC)系列喜劇《尋寶搭檔》,以及發現14865枚霍克森錢幣等新聞報導,也推動了尋寶之旅走紅。

蘭斯頓告訴《泰晤士報》:「我已經做了六、七年的尋寶工作,我想以此為業同時實現美國人的尋寶夢想。這些美國人被英國悠久的歷史所吸引,大多熱衷於尋找羅馬、中世紀和青銅時代的文物,特別是錘打過的硬幣。」

在尋寶期間,他們發現很多寶藏,比如一枚公元77年至78年的羅馬銀幣和一隻雕花貓頭鷹、伊莉莎白一世時期的六便士銀幣、喬治三世時期的半幾內亞金幣和一枚羅馬戒指。然而,一些考古學家認為組織私人尋寶活動是一種掠奪行為,因此該活動也存在一定的爭議性。

來源:北晚新視覺綜合 中國新聞網 北青網

流程編輯:TF021

相關焦點

  • 考古學家在羅馬皇帝尼祿的地下宮殿中發現了這樣一個隱藏的房間
    羅馬皇帝尼祿考古學家在羅馬皇帝尼祿龐大宮殿的廢墟中發現了一個隱藏的墓穴,它隱藏在古羅馬鬥獸場附近的山丘下。根據羅馬鬥獸場考古公園(包括宮殿遺址)的一份聲明,該房間隱藏了近2000年,可能追溯到公元65年到公元68年之間。這個綽號為獅身人面像的房間裝飾滿了真實和神秘生物的壁畫。在過去的兩千年中這些豐富的紅色、綠色和黃色顏料保留的非常完好,拱形的房間也裝飾著半人馬,山羊神潘,無數的植物和水飾,以及劍的場景。還有一個揮舞著劍的男人被黑豹襲擊的場景。
  • 公元3世紀的羅馬帝國危機,使羅馬帝國陷入了崩潰邊緣
    在整個羅馬帝國的存續期間,它經歷了許多個時期的麻煩,但沒有一個像三世紀的危機一樣危險。帝國因內亂而被撕成碎片,來自各方的敵人都渴望偷走其土地。今天小編就來跟大夥扒一扒羅馬帝國的三世紀危機它是如何發生的,以及其後果。
  • 揭秘古羅馬帝國滅亡真相,您絕對想像不到!
    公元前2世紀,隨著希臘先進釀酒及烹飪技術的引入,鉛質的酒器成為羅馬貴族階層的日用珍貴器具。古代希臘和羅馬人使用的葡萄糖漿用葡萄汁製成,製作葡萄糖漿必須在鉛鍋中熬煮,為防止燒焦,他們必須一次又一次地不斷加熱和翻炒,這樣就大大地增加了糖漿中的鉛含量。此類糖漿中的鉛含量高達240~1000mg/L,而一茶匙約5ml的糖漿就足以引起慢性鉛中毒。
  • 大約創作於公元80年的反映古羅馬帝國娛樂活動的畫卷第三件事
    大約創作於公元80年的反映古羅馬帝國娛樂活動的畫卷第三件事是,新的宗教思想在羅馬帝國境內開始傳播。我們知道,猶太人堅信唯一的真神給了他們民族一個諾言,而且救世主即將來臨。可是在羅馬境內傳播開的新宗教理念卻與此不同。這種新宗教試圖解答同一個問題:如果想脫離苦難,我們必須做些什麼?
  • 古羅馬水道橋建於公元一世紀,是伊比利亞半島最雄偉的古羅馬遺蹟
    古羅馬水道橋這座水道橋除了是伊比利亞半島上最雄偉、保存最好的古羅馬遺蹟之外,也是塞戈維亞的象徵,塞戈維亞的城徽也以此為標誌該建築修建於公元 1 世紀,最高達 28.5 米,用 167 個拱門支撐。其水源來自 17 公裡外的冷水河,水流在途中會過濾掉一些泥沙,通往老城中心的城堡 和阿索格霍廣場哥維亞羅馬大渡槽,也叫作羅馬大水渠,是古羅馬時期保留下來最完整的一段大水渠。。史書記載,這個水渠建於古羅馬圖拉真大帝(公元53-117年)時代,至今完好,馬上就有1000年的歷史了!現在是塞哥維亞驕傲的象徵。
  • 「喝」死的古羅馬帝國,重金屬中毒如此可怕
    廢話不多說,古羅馬帝國到底有多強,直接上版圖:2世紀羅馬帝國版圖從圖上可以看出,巔峰時期的古羅馬帝國版圖以地中海為中心,橫跨歐、亞、非大陸,從公元前9世紀初,一直持續到公元395年分裂為東西羅馬帝國,一直雄踞在世界的西方
  • 大英博物館展示公元一世紀羅馬旅行攻略:條條大路通羅馬
    在遊覽的19世紀初的江戶(東京)後,大英博物館的「歷史城市旅遊攻略」近日又將旅行者帶到公元1世紀的羅馬,大英博物館策展人弗朗西斯·博洛尼亞(Francesca Bologna)回溯兩千年前,導遊羅馬帝國的首都。
  • 血脈漸弱的「羅馬軍團」——公元2—3世紀羅馬軍隊的日益蠻族化
    扎馬會戰中,羅馬軍隊戰勝了一代名將漢尼拔然而,到了公元2世紀,羅馬帝國的軍事實力已然減退,曾經令羅馬人引以為傲的"羅馬軍團"已經風光不再,公民兵制度尤其遭受到現實的嚴峻挑戰:羅馬公民從軍意願下降,逃兵現象頻繁,據歷史學家記載,"一些服役者四處逃散,在被抓住後像奴隸一樣打上烙印。"
  • 這裡是古羅馬建築中卓越的代表,也是古羅馬帝國永恆的象徵
    今天為大家介紹的就是古羅馬帝國永恆的象徵——羅馬競技場。羅馬鬥獸場,原名弗拉維圓形劇場,是古羅馬帝國專供奴隸主、貴族和自由民觀看鬥獸或奴隸角鬥的地方。羅馬競技場大致建於公元70-公元82年。競技場位於義大利的首都羅馬市的中心區,在威尼斯廣場的南面。
  • 《羅馬帝國的大戰略》:從公元1世紀到3世紀
    羅馬帝國鼎盛時期,其勢力範圍囊括整個地中海,從英國延伸到美索不達米亞,從萊茵河延伸到黑海。羅馬帝國繁榮了好幾個世紀,並成功抵禦各種外部攻擊——從夜襲式劫掠到大規模入侵。羅馬軍隊如何保衛帝國的廣闊領土免遭持續的攻擊?他們如何以如此溫和的成本來支持修建快速公路、引水渠、露天劇場、城市浴場和宏偉廟宇的龐大開支?
  • 看圖遊古羅馬鬥獸場,曾經古羅馬帝國標誌性的建築物之一
    羅馬鬥獸場,位於義大利首都羅馬市中心威尼斯廣場的東南面,是古羅馬帝國標誌性的建築物之一。也是歐洲也是全世界保存至今的最古老、最宏偉的鬥獸場、競技場。是當今世界八大名勝之一。在疫情發生之前,每天來到羅馬鬥獸場的遊客數以萬計,不斷地為義大利的旅遊創造者奇蹟,然而,這一次疫情的發生,對於很多人無疑是遺憾的,這裡也必然重回曾經最安靜的時候!2000年前的羅馬人,用力量和智慧慢慢的累積而成,站在如此巨大的建築!
  • 不為人知的古羅馬帝國是怎樣一步步走向滅亡的?
    在人類的歷史上,曾經出現過一個赫赫有名的帝國——羅馬帝國。在公元前十世紀初,從義大利半島中部興起了古羅馬文明,隨後古羅馬不斷發展,一共經歷了兩個時代,分別為羅馬王政時代和羅馬共和國時代。在一世紀前後,古羅馬開疆闢土,用戰鬥力超強的軍隊和高超的政治手腕,建立起以地中海為中心,橫跨亞非歐三大洲的古羅馬帝國。
  • 羅馬帝國戶口讓人趨之若鶩,1500年為何還不能創造羅馬民族?
    東羅馬帝國(即拜佔庭帝國)在公元1453年被奧斯曼帝國所滅。至此羅馬帝國宣告退出歷史舞臺。 一、歷史的疑問:為什麼歷史上只有羅馬帝國,卻沒有羅馬民族? 無可否認的是,它與秦漢時期中國,都是古代世界的強大帝國。在中國的秦漢時代,羅馬便已經在歷史上留名。
  • 從公元前2世紀到公元7世紀,是人類的第一次世界民族大融合
    細細審視全球歷史演變,詳細比較東西方歷史發展,岱岱發現了東西方文明另一個相似的歷史進程。那就是從公元前2世紀到公元7世紀,綿延近一千年的人類第一次世界民族大融合。公元2世紀中葉以後,羅馬帝國日趨衰敗,邊防鬆弛,羅馬人追求享樂,國內勞動力不足,在不到百年之間,有超過500多萬日耳曼人滲入羅馬。他們或以「同盟者」身份,移居帝國境內,繳納貢賦,戍守邊疆,或以參加帝國軍隊的方式,進入帝國境內。
  • 多邊貿易、商品集結地,古羅馬帝國前期為何能成世界貿易中心
    龐大的商業帝國 1.廣袤的疆域搭建起羅馬帝國商業平臺 一提到帝國,很多人會將稱霸、好戰、開疆拓土聯繫在一起。而羅馬正相反,進入帝國時代以後,對外侵略的步伐遠遠不比王權時代和共和時代那樣迅猛。
  • 世界通簡史:公元前歐亞大陸的,匈奴人哥特人,日耳曼人和羅馬人
    匈奴人在公元4世紀中期開始西遷的原因,我們不可能確知。但是,他們的貧窮,意味著自己沒有安全邊界;乾旱意味著死在草原上。所以,他們可能是因為一次生態危機而開始遷移。對於一個財富耗盡、人口過剩的家園來說,暴力、徵服和向西擴張,都是擺脫危機的路徑。到達烏克蘭時,他們趕走了東哥特人(東部的哥特人)。當繼續向西 挺進時,他們又迫使西哥特人(西部的哥特人)進入東羅馬帝國境內尋求庇護。
  • 10座最壯觀的古羅馬神廟
    在地中海周圍的古羅馬之旅中可以找到的最令人驚嘆的古羅馬神廟的概述。10. 奧古斯都和利維亞神廟奧古斯都神廟和利維婭神廟始建於公元前1世紀末,如今在法國維安市基本完好無損地保存下來。Vienne的寺廟與尼姆著名的羅馬神廟MaisonCarrée極為相似,最初是獻給Augustus的。
  • 古羅馬鬥獸場上的廝殺:奴隸制的羅馬最野蠻的「文化現象」?
    這些工程,不但裝點了羅馬城,改善了羅馬人的生活,也給許許多多羅馬人提供了就業的機會。公元1世紀的羅馬歷史學家蘇多尼烏斯(Gaius Suetonius Tranquillus,公元100年在世)寫道:奧古斯都「得到的是一座磚頭的羅馬城,留下的卻是一座大理石的羅馬城」。但是,44年的時間還不足以把一座上百萬人的羅馬城建設得足夠完美。
  • 荷蘭歷史(一)誰是這裡的主人?羅馬帝國又帶來了何種影響?
    也正是在公元一世紀,羅馬人在荷蘭地區建立了第一批真正的羅馬式的城鎮。這不僅僅是為那些羅馬統治階級提供的定居點,也成為羅馬軍隊的補給站與要塞。公元一世紀末期在馬斯垂克附近修建的大橋連接了高盧地區與荷蘭地區。羅馬統治者們用封賞土地、任命領主等方式,間接鼓勵了更多的人前來荷蘭地區安家、發展商業、耕地。而沿岸水利設施的創造,人工水道的修建,間接擴大了農業與運輸業規模;其中大量的小麥類作物種植痕跡在這一地區被考古學家們發現。
  • 漢朝人眼中的羅馬帝國是什麼樣的?漢朝人給予羅馬足夠的尊重
    羅馬文明,上下2000多年,是世界上最輝煌的文明之一。羅馬產生的拉丁字母、基督教以及法律制度依然在影響全世界。19世紀德國耶林在《羅馬法精神》一書中強調:「羅馬三次徵服世界,第一次是以武力,第二次以宗教,第三次以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