偵探小說的「黃金時代」過去了嗎?

2020-12-17 新京報

撰文 | 呼延雲

「春神的聲音無跡可尋,取而代之的是令人窒息的寒冬和戰後在街上叫賣報紙的報童。維也納森林的傳說湮滅無痕,古董八音盒裡的傳奇永遠失傳……是屠殺猶太人的瓦斯房結束了這一切,在這美麗的藍色多瑙河上。」

美國偵探小說大師埃勒裡·奎因在《九尾怪貓》中,他將對邏輯推理能夠獲取真相的質疑發揮到了極點,那個年輕氣盛、滿臉笑意,有著運動員身材的名偵探,終於變成了鬱鬱寡歡、目光憂愴、對世界充滿了不確定感的中年男。他站在被稱之為「第二次冰河期」的歐洲,看到了偵探小說黃金時代的大幕漸漸落下:從對詭計和邏輯的迷戀與追逐,到對犯罪背後的複雜社會原因的深刻反思——夢醒了,路已轉向。

《新京報·書評周刊》B01版~B08版專題《暗與光的博弈——推理小說特輯》。

二戰之前的偵探文學

在偵探小說誕生後的很長一段時間裡,社會現實更多的是作為一種「背景」而存在。

文學是時代的產物,任何一種文學類型的產生和盛衰都與其所處的時代息息相關,偵探小說也不例外。如果沒有兩次工業革命對科學技術的推動,沒有資本主義現代司法制度的完善,沒有十九世紀以孔德為代表的實證主義的確立,那麼很難想像偵探小說會橫空出世。

同時應該看到,就其本質而言,偵探小說是一種以解謎為核心的類型文學。從愛倫·坡、威爾基·柯林斯到安娜·凱薩琳·格林,雖然在作品中多少反映了一些歷史和現實,但這些質素完全是作為謎案發生的背景而存在的。這一點直到以福爾摩斯為主角的系列小說出現時,依然沒有質的改變。在柯南·道爾的筆下,畸形繁榮的城市、陰冷閉塞的鄉村,在每個短篇中得以碎片化的呈現,完全可以拼接成一張第二次工業革命後的英國浮世繪,但作者無意對犯罪的深層動因進行探索,而是將筆觸更多地著力於小說的謎團、懸念和解答上。

隨著長篇偵探小說黃金時代的到來,偵探小說在風格流派、敘事模式和詭計設置方面,猶如火山噴發一般創意迭出,但從整體上看,其成就主要集中在設計複雜謎團或用嚴密邏輯破解謎題上,藉此將偵探小說的娛樂性和趣味性不斷升級。著名作家和評論家朱利安·西蒙斯說:「那個時代典型的偵探小說都遠離暴力的現實,受害者、謀殺、調查都是象徵性的、形式上的,小說主張社會穩定以及惡有惡報的必然結果。」換成英國偵探小說作家多蘿西·L·賽耶斯的話就是:「偵探小說是遁世文學。」

直到無世可遁為止。

二戰摧毀的不僅僅是繁華的城市、萬千的生命和舊有的秩序,與那些一起化為廢墟的,還有古典偵探小說賴以生存的舞臺。種族滅絕和大屠殺這樣看似毫無邏輯的可怖事件是怎樣發生的?在奧斯維辛以後還有什麼犯罪是「不可能」的?「社會階級構成和宗教結構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小說中的假設看起來十分荒謬,世界巋然不動這一假象無法再維持下去」。在人們談論黃金時代的結束時,似乎總是把根源歸結於想像力的匱乏,其實不然,喪鐘早已敲響,人們曾經以為掩住耳朵就不會擾醒美夢,於是它敲了兩次。

《漫長的告別》,(美)雷蒙德·錢德勒著,姚向輝譯,讀客文化|海南出版社,2018年9月

傷痕累累的名偵探

在本該大顯身手的新時代,偵探小說家和他們的偵探們不約而同地陷入了集體焦慮。過去偵探們的對手只是一兩個狡猾的兇手,而現在,他們將要鏖戰的是整個黑暗世界,與不可名狀的敵人進行西西弗式的纏鬥,有勝有負甚至以慘敗告終。

菲利普·馬洛從一出場就因為違抗上司命令被開除,在辦案過程中經常被人揍個半死;馬修·斯卡德在戒酒與酗酒間反覆糾葛,痛苦不堪;巴德·懷特十六歲時目睹母親被父親用千斤頂砸死;哈裡·博斯參加過越戰,「地道老鼠」的可怖經歷成為困擾他一生的精神創傷……這些偵探失去了福爾摩斯和波洛時代的優雅,在現實中處處碰壁,狼狽不堪。他們很少有前輩們神乎其神的推理,破案靠的是不辭辛苦的走訪、深入虎穴的調查和突然揮出的鐵拳。然而也正是這樣的創作風格,使偵探小說重新煥發出了勃勃生機。

如果說黃金時代的偵探小說是繪畫,那麼這一時期的偵探文學更像是解剖,殘忍、冷酷、血腥——但它們更接近真實。每一次辦案的過程都是對案件背後的病態社會的一次揭露。麥可·康奈利的《血型拼圖》寫退役警官麥凱萊布接受心臟移植術後,發現捐獻者竟然是被謀殺的,於是他一邊接受治療,一邊走訪調查:警局內部的互相傾軋、銀行保險業的欺詐虧空、司法系統的潛規則、還有讓兇手有機可乘的醫療資源稀缺與監管漏洞,一一得以展現。它們不再是故事的背景,而像隧道之於火車,是罪行得以暢行無阻的關鍵因素,偵探在尋找真兇和真相的過程中,必須不斷突破這些因素織成的羅網,還要支撐自己那虛弱不堪的病體——這其中的深刻隱喻,相信每一個人都會領悟至深。

「偵探小說作家需要更多地關注生命而不是死亡——多考慮人類的思考、感覺和行為,少去考慮如何弄死他們。」美國作家菲利普·范·多倫·斯特恩的這番話,恰是危如累卵的時代賦予創作者的深刻反思。

《理由》,(日)宮部美雪著,陳寶蓮譯,新經典|南海出版公司, 2016年1月

日本社會派:應時而出的「為人生」

戰後的日本,偵探小說得以復興,包括橫溝正史、高木彬光、鯰川哲也等人在內的一批優秀作家相繼登上歷史舞臺。在他們的筆下,雖然也有童謠殺人、密室、暴風雪山莊等傳統的本格「符號」,但值得注意的是,他們在對犯罪動機的闡釋上遠比黃金時代的歐美作品詳盡,部分篇章已經隱隱顯現出社會派的雛形,這與對侵略戰爭的反省和民主、自由、人權等價值觀的輸入密切相關。與此同時,日本經濟的畸形發展,也將政商勾結、貧富分化等一系列嚴峻的社會問題暴露出來。普遍平等的價值觀和強烈不平等的現實世界,最容易激發出革命性的文藝思想,也正因此,松本清張和社會派應時而生。

從戰後到上世紀六十年代是日本社會矛盾最為尖銳的時期之一,社會派作家們擁有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題材:《砂器》描寫底層試圖通過攀附權貴進入上流社會而終告失敗,表現了日本階層的固化;《海的牙齒》影射發生在熊本縣的「水俁病事件」,描寫政治腐敗和工業汙染導致的生態災難;《人性的證明》講述侵略戰爭帶給日本普通民眾的悲劇命運,而這樣的命運還要在青年一代無限延續……如果說巴爾扎克的《人間喜劇》是法國十九世紀的「社會百科全書」,那麼松本清張、水上勉、森村誠一等社會派作家的作品,堪稱全景式的日本斷代史。

歐美偵探小說對社會現實的表現,往往是在劇情的推進中一帶而過,很像是電影或電視劇,人物與背景處於同一個平面,而日系社會派推理的表現手法要複雜得多,更像是舞臺劇,背景的陳設與變化有相對的獨立性。以後期創作風格轉向社會派的高木彬光的《破戒審判》和《白晝的死角》為例,前者講述等級和種姓制度之惡,後者對金融詐騙的手段極盡揭示,而二者也都用大段的篇幅專門講述日本司法制度和金融制度的漏洞,並加以批判,雖然未免冗長,但鞭辟入裡、發人深省。

社會派的全盛伴隨著日本七十年代末的經濟繁榮和社會穩定而告終。偵探小說的娛樂性被重新喚起,對這一類型文學本質的探索,對社會派過分強調寫實主義的批判,都預示著新的文學浪潮必將來臨,當然,就在這一名為「新本格」的浪潮中,一位屢敗屢戰的名叫東野圭吾的年輕作家,也在尋找著「後浪」的另一種可能……文學即人學,文學反映的終究是人在時代中的命運與悲歡,社會現實於偵探小說猶如海岸之於海水,所有看似揮手自茲的退潮,終將迎來波瀾壯闊的皈依,更加印證了潮汐的規律,就像雷蒙德·錢德勒在《漫長的告別》裡說的「一些人在不斷地逃遁,另外一些人在拼命地追趕」——這也正是偵探小說的當下和明天。

作者 宮子

編輯 張進 張婷 徐偉

校對 翟永軍

相關焦點

  • 受傷與鏖戰:時代幕布下的偵探小說 - 新京報 - 好新聞,無止境
    美國偵探小說大師埃勒裡·奎因在《九尾怪貓》中,他將對邏輯推理能夠獲取真相的質疑發揮到了極點,那個年輕氣盛、滿臉笑意,有著運動員身材的名偵探,終於變成了鬱鬱寡歡、目光憂愴、對世界充滿了不確定感的中年男。他站在被稱之為「第二次冰河期」的歐洲,看到了偵探小說黃金時代的大幕漸漸落下:從對詭計和邏輯的迷戀與追逐,到對犯罪背後的複雜社會原因的深刻反思——夢醒了,路已轉向。
  • 名偵探柯南的名字竟來源他,他的這部偵探小說無人不知!
    《名偵探柯南》這部動漫引進中國後,熱度一直居高不下,倍受追捧。早期為構思柯南的故事和形象,作者青山剛昌反覆研究了英國某部偵探小說,並且主角柯南的名字也是來源於這個偵探小說家——英國偵探小說鼻祖阿瑟·柯南·道爾。
  • 阿加莎.克裡斯蒂:無可爭議的偵探小說女王
    阿加莎.克裡斯蒂一生創作了80部偵探小說和短篇故事集,19部劇本,以及6部以「瑪麗.維斯特麥考特」為筆名出版的小說,創作生涯持續了50餘年。她一直堅信人性本惡,所以終其一生都在描寫邪惡。《斯泰爾斯莊園奇案》是阿加莎.克裡斯蒂的第一部偵探小說,她輝煌的創作生涯也由此開啟。奠定她在偵探領域不可撼動地位的作品則是《羅傑疑案》,《東方列車謀殺案》和《尼羅河慘案》更是享譽世界的經典之作,《幕》是她寫的最後一部小說。
  • 這些偵探小說,可能比東方快車更好看
    威爾基·科林斯於1868年發表的《月亮寶石》普遍被認為是第一部現代偵探小說,但其實在他之前已經出現過一些有偵探角色的小說,比如狄更斯的《荒涼山莊》(1852-3),以及美國作家愛倫坡的《莫爾格街兇殺案》(1841)。然而,真正在大眾讀者中掀起「偵探小說熱」的,還是柯南·道爾的福爾摩斯系列。
  • 中國偵探小說在英語世界的傳播
    關鍵詞:偵探小說;英語世界;東西方文學 作者簡介:   偵探小說作為一種最受歡迎的通俗文學體裁,是以案件發生和推理偵破過程為主要線索的小說類型,絕大多數是供讀者娛樂消遣的作品,同時又能開啟人們的好奇、探索之心。
  • 《黃金時代》真的是「黃色小說」嗎?錯,那是王二與陳清揚的友誼
    這是他的第一篇作品,寫了十多年,改了無數遍,他自己也說過這是「我的寵兒」,最後被出版社弄成一本黃色小說,總歸是不樂意的。《黃金時代》最早被王小波的導師許倬雲教授推薦到臺灣的《聯合報》,得了中篇小說獎,然後在《聯合報》副刊上連載,當年8月由臺灣聯經出版事業公司出版。但內地出版一直不順利。當時一些熱心的人有意出版,先後送到多個出版社等,但都無法如願。
  • 《黃金時代》:年少不懂王小波,讀遍小說也白費,他的文字很解渴
    很多人把它當做"小黃書"來看,但他真的只是這樣嗎?小說中,知青王二在山間插隊時遇到了另一個隊的女醫生陳清揚,她風塵僕僕從山上下來,來向他請教古老而變態的倫理問題——自己是不是破鞋,繁複的性愛由此展開。我想是愛的,小說中他5次對陳清揚動了情。第一次王二被尖嘴婆砸了一撥秧凳,陳清揚"披頭散髮眼皮紅腫地跑了來",說"要是你癱了,我照顧你一輩子"。這是情急之中,第一次的情感流露。
  • 《黃金時代》的「性」描寫,被批格調低!白樺:「槍斃」文學小說
    1992年,40歲的王小波從中國第一代程式設計師改行成為作家,從此就開創了屬於他的「黃金時代」。最終,他是這個時代最偉大的作家之一。王小波在《黃金時代》中描寫了大量的「性」!可以說在讀過他的小說後都會有種瞠目結舌的感受。
  • 偵探語錄唐伯頓擁有雙重人格嗎 偵探語錄原著小說結局劇透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偵探語錄唐伯頓擁有雙重人格嗎 偵探語錄原著小說結局劇透 其實《偵探語錄》是愛奇藝的原創懸疑劇,並不是根據小說改編的,因此也沒有原著小說結局.由高至霆飾演的男主角譚伯頓,是個擁有雙重人格的新派警察.他為人正直、明辨是非,為了正義不顧一切.在這部劇裡,我   原標題:偵探語錄唐伯頓擁有雙重人格嗎 偵探語錄原著小說結局劇透     其實《偵探語錄》是愛奇藝的原創懸疑劇,並不是根據小說改編的,因此也沒有原著小說結局.
  • 《黃金時代》是王小波的寵兒,卻被稱為「黃色小說」,王小波真冤
    王小波說:《黃金時代》就是他的寵兒。《黃金時代》講的是王二和陳清揚的愛情故事,裡面就有很多的性愛描寫。在1992年香港繁榮出版社出版此書時,就被直接命名為《王二風流史》,被收入「風月系列」。由於這部小說帶有著許多情愛的色彩,以至於被很多人稱為「流氓小說」。
  • 讀完王小波的《黃金時代》後:王小波筆下的性,秒殺一切寫性小說
    在一次王小波作品研討會上,白燁直接說:王小波寫的性一出來,把以前所有寫性的小說全斃了。這是他的原話。他為什麼這樣說呢?王小波的妻子李銀河是這樣說的,因為小波寫性寫得非常非常乾淨,一點兒也沒有那種淫穢的感覺,或者煽情的感覺,簡直就像外科大夫的手術刀。
  • 充滿爭議的小說,你不懂的愛情,一種延遲的藝術—《黃金時代》
    這部小說從開始寫到最終定稿足足用了20年,可以說是王小波投入最多心血的一部著作,但是這本書的出版可謂是一波三折。先是手稿送交中國戲劇出版社,受到編劇陳瓊芝的喜愛,但遭到領導拒絕。後來還是因為華夏出版社的編輯趙潔平女士冒著被辭退的風險的秘密出版了這部小說,後來趙潔平女士在之後受到了嚴厲懲處,之後生了一場大病。在同年,王小波也因病去世。
  • 世界十大著名推理小說排名,各位朋友,你們覺得還滿意嗎?
    上期說了十大名偵探,那麼創造這些名偵探的作家也應該有個排名才行。我羅列了十大名偵探的主人,大家看看有什麼意見麼?愛倫坡排在第一位當之無愧,無論你對他的作品有何評價,他是世界推理小說鼻祖這一事實是無法更改的。他為後人開掘了一座偵探寶庫,居功至偉。
  • 偵探與推理小說:嚴肅的異類
    ,除卻傳統以兇殺為主題的偵探小說外,還包括歷史解謎推理、兒童冒險型推理、俠盜故事、生活治癒型推理,以及反偵探類型等等。(儘管嚴肅的純文學作家們其實並不抗拒推理小說,例如科塔薩爾就曾經躺在床上馬不停蹄地閱讀偵探作品)於是,非但推理小說本身受到了嚴肅文學的歧視,就連那些稍微帶著點偵探結構的文學作品,在文學界中也不太受待見,似乎只有伊斯梅爾·卡達萊或迪倫馬特那類作家的小說才是無形的文學評委們能接受的形式——即破解謎團的偵探不能是個具體人物,只能是時間、回憶、歷史等更形而上的存在,或者讓謎題自己解決自己。
  • 簡的偵探小說
    簡的偵探小說是一款將消消樂遊戲和解謎遊戲融合在一起的獨特休閒遊戲,通過簡單的方式進入到遊戲為玩家提供的劇情裡面,通過完成消消樂遊戲的玩法,來解鎖遊戲中的各項線索,去尋找遊戲中的秘密,神秘的劇情可以為帶來沉浸式的遊戲體驗,盡情的進行消消樂闖關。
  • 《偵探語錄》是根據小說改編的嗎 電視劇有哪幾大看點內容
    《偵探語錄》是一部懸疑劇,是愛奇藝的原創劇集,並不是根據小說改編的,該劇劇情情節非常吸引人,男主譚伯頓的雙重人格設定令人撲朔迷離,那麼,譚伯頓結局是什麼?  《偵探語錄》是根據小說改編的嗎  據悉,《偵探語錄》並不是小說改編的,而是原創劇本,《偵探語錄》是愛奇藝出品的年代斷案劇,這部劇主要以清末民初時期的天津衛為背景,講述了擁有雙重人格的新派警察譚伯頓揭開重重迷霧,破解一系列詭異奇案的傳奇故事。
  • 迪倫馬特的偵探小說|《法官和他的劊子手》
    弗裡德裡希·迪倫馬特是瑞士現當代文學的偉大旗手,是戰後德語文學最優秀的經典作家之一,也是一位風格獨特的的偵探小說家。迪倫馬特的偵探小說處女作《法官和他的劊子手》一舉為初出茅廬的作者贏得了世界聲譽。在這部小說中,迪倫馬特把兇殺之謎、邪惡之謎及其在《戲劇問題》中所闡釋的「偶然」融為一體;偵破謀殺警察少尉施密特案件的故事與伯爾尼老警長貝爾拉赫和犯罪分子這兩個對手之間的持久衝突彼此交織,形成了小說多線敘事的深層結構。這部小說沒有以偵探和法律的勝利而告終,而是將二者置於懷疑嘲諷的聚光燈下。這就是迪倫馬特後來所說的「偵探小說安魂曲」。
  • 偵探小說?推理小說?不要再爭吵了,3分鐘了解推理小說前世今生
    推理小說就是這樣的具有魔力。可是,你真的了解推理小說嗎?貓君今天為你解讀一下推理小說的前世今生。被稱為推理小說之父的美國鬼才作家愛倫·坡在1841年創作了《莫格街謀殺案》,首創了推理小說的創作模式,他在作品裡塑造了一個叫做杜賓的業餘偵探,小說雖然反響很好,但並未在文學圈引起足夠的重視。
  • 現在日本動漫已經吃不飽飯了嗎?細數那些黃金時代稱神的日本動漫
    之後1979年的《機動戰士高達》正式拉開了70年代第一個日本動漫黃金時代的大幕,全片一反傳統英雄機械動畫,好人便是純粹的好,壞人便是純粹的壞,英雄的目的就是打敗壞人的傳統模式,它使雙方的角色都更加的現實,更有人性化,
  • 隱形的偵探,最直接推理小說——東野圭吾的《偵探俱樂部》
    柯南道爾塑造的偵探形象福爾摩斯和華生作為通俗小說中的偵探推理小說,一直以來都有著廣泛的閱讀群體,其流傳經久不衰。雖然現實中的偵探。往往只能做一些偷拍或者尋找貓狗的瑣碎事情。但這並不影響我們喜愛書中塑造的那些智慧博學,並且總在細微之處發現犯罪證據的偵探先生。而今天為大家做推薦的小說,就是著名的推理小說作家東野圭吾的《偵探俱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