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千裡孤墳,無處話悽涼。縱使相逢應不識,塵滿面,鬢如霜。夜來幽夢忽還鄉,小軒窗,正梳妝。相顧無言,惟有淚千行。料得年年腸斷處,明月夜,短松岡。」
十年之間,天人永隔,不需刻意去思念,也會常常想起過去的長情。內心悽苦,亡妻卻長眠於千裡之外的四川,詞人滿面塵垢,兩鬢斑白;容顏的改變,縱使陌上相遇,或許無從辯別。常想起兩人年青時在故鄉明月松風下相伴,相知,相愛;夢中相見只能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這不是「談笑間牆櫓灰飛煙滅「,也不是「會挽雕弓如滿月、西北望、射天狼「;此詞詞風悽婉,這是蘇軾在妻子王弗去世十年後,追思往昔懷念愛侶,寫出催人淚下的款款深情、傳揚千秋。「安得年光能輪轉,往昔之日不再來」。
1039年王弗生於四川青神縣,16歲嫁與18歲的蘇軾,自軾入仕為官後長隨左右,21歲生下蘇邁,26歲病逝於開封。王弗出生於書香門第,父親曾是鄉貢進士、執教於書院授業四方。因家學淵源,從小耳濡目染詩書禮樂,是一深受文化薰陶、富有禮儀的美麗女性。
蘇軾與父親蘇洵、弟弟蘇轍被後世稱為三蘇,唐宋八大家之三;兩家正是門戶相當。王弗嫁入蘇家後,與蘇軾情投意篤、亦時規勸讀書入仕報效朝廷,夫婿讀書或有不明之處,弗常能說及出處;軾自遇弗後遂放棄歸隱林泉之念、發憤於學業。蘇軾入仕後,與人交談,王弗常置身屏後,觀察來人言行,將識人心得告知蘇軾,提醒軾哪些話不能說,哪些人不值得深交,果然有識人之明。若王弗在,也許不會發生烏臺詩案,不會有一生坎坷的仕途。
王弗孝敬翁姑持之以恭,深得公婆認同,蘇洵曾說「婦從汝於艱難,不可忘也「。總的來看,王弗知書達禮、識人之明、孝敬翁姑、相助夫婿,的確是難得賢內助。這首詞寫於1075年,還未遭遇烏臺詩案的北宋大文豪蘇軾將入不惑之年,正知密州(今山東諸城),仕途平緩,在此之間曾在中央為官,因反對王安石變法,而離朝外放,牧杭州後主政密州。
此時,蘇軾已娶了第二任妻子王閏之,閏之年幼且是王弗堂妹,雖歸寧多載,二人之間的感情並未達到琴瑟之境,不時出現小矛盾,不如之前與王弗和合。夜深幽靜之時,蘇學士常不時懷念此前與王弗在一起的美好往事。夜裡夢裡,兩人相聚卻不能訴衷腸。
「問汝平生功業,黃州惠州澹州「,蘇軾一生命運坎坷,當寫這句詞的時候,閏之已逝多年,相伴的朝雲亦亡於嶺南,年邁的東坡先生貶謫於海南島,在蠻荒之地、化外之境,一個人無助的時候,常想要是王弗在身邊該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