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因斯坦引力方程的推導——從簡單的論證中得到愛因斯坦方程

2020-12-15 老胡說科學

廣義相對論對所有認真研究過它的人都有獨特的吸引力。20世紀最具影響力的物理學家之一,英國理論物理學家保羅·狄拉克曾經說過:

牛頓引力理論及其力的瞬時傳播與狹義相對論的要求很難調和,愛因斯坦在解決這個難題的過程中總結出了他的相對論——這可能是迄今為止最偉大的科學發現。——保羅·狄拉克

偉大的蘇聯物理學家列夫·蘭道和葉夫根尼·李夫希茨在他們的書《場的經典理論》中寫道:

建立在相對論基礎上的引力場理論被稱為廣義相對論。它是由愛因斯坦建立的,代表了現存所有物理理論中最美麗的理論。

在這篇文章中,我將非常密切地關注錢德拉塞卡爾的這篇出色的文章(任何遺漏或不清楚的細節都可以在其中找到),並試圖澄清一些導致這些偉大科學家做出如此有力聲明的原因。

等效原理

在牛頓力學中,質量有兩個概念,即慣性質量和引力質量。前者是對施加的外力的抵抗力的度量(根據牛頓第二定律)。後者是引力場的來源,也是另一個大質量物體產生的場的反應。

圖1:根據牛頓萬有引力定律,說明兩個物體相互吸引的示意圖。彼此相距R的兩個質量mM以大小相互吸引,引力為:

根據牛頓第二定律,m(相當於M)的加速度為:

方程1:慣性質量與重力質量之間的等效關係是加速度不依賴於所研究物體這一事實的結果。由於加速度是不變的,因此質量比必須恆定。a不依賴於m這一事實意味著上面的質量比是一個常數。由此可以推斷出慣性質量和引力質量的大小相等。

時鐘刻度之間的關係

考慮一下下面的例子:

圖2:根據等效原理,時鐘A和B根據時鐘C保持相同的相對時間。根據相對論的特殊原理,隨著時鐘向上移動,由AB測量的間隔與時鐘C中位於自由空間中的相應間隔具有以下關係:

將兩個表達式結合得到:

我們使用託裡塞利方程和引力勢的定義:

現在,如果我們把時鐘B帶到一個沒有引力場的位置x,上面的表達式就變成:

方程2:兩個事件之間的時間間隔如何隨著重力勢U(x)變化。廣義相對論中的時空

在狹義相對論中,我們知道閔可夫斯基區間的形式是:

方程3:狹義相對論中的閔可夫斯基區間其中是所謂的適當時間的量度。沿著物世界線的正確時間是由該行之後的時鐘測量的時間。

圖3:對於一個給定的事件,該圖顯示了閔可夫斯基時空(源)的四個不相交的細分。如圖3所示,時空中的世界線可分為三種

在每個點上都有光速的類光曲線。這樣的世界線在時空中形成一個光錐。類時曲線。這些速度小於光速的曲線落在光錐內(注意,大質量粒子的世界線總是類時的)。類空曲線,這些曲線表示例如對象的長度。

圖4:世界線的許多類型,每個對應一個dτ的跡象。適當的時間間隔dτ依賴於時空的性質。在時空區域,如式(2)成立,則可代入式(3)得到:

方程4:恆定引力場作用下閔可夫斯基時空區間的變化。現在考慮將坐標轉換為均勻加速的框架。新的xt變為:

方程5:到勻加速坐標系的坐標變換。y和z保持不變,在這個坐標中表示的閔可夫斯基區間為:

方程6:勻加速坐標系的閔可夫斯基區間現在,在變換方程5中選擇小於或等於c/g的時間,並進行簡單的展開,新的時空間隔方程3變成:

方程7:平閔可夫斯基式時空中的時空間隔,用非慣性坐標表示。注意,這與公式4的形式相同。因此,我們看到,轉換到一個加速的框架等價於引入一個引力場,它證實了等價原理。

到目前為止,我們只考慮了與平坦閔科夫斯基度規的小偏差。根據愛因斯坦的理論,我們做出這樣的假設:一般而言(不僅是很小的偏差),引力場的存在會扭曲時空的幾何形狀。更準確地說,愛因斯坦的引力理論假設在存在引力場的情況下,時空成為光滑的偽黎曼流形,其時空間隔的形式為:

方程8:準黎曼流形上的時空區間在閔可夫斯基時空中,粒子以勻速直線運動:

方程10:在閔可夫斯基時空中,粒子以勻速直線運動仍然在沒有重力的情況下,讓我們做如下轉換,變成一個曲線坐標系:

方程11:在沒有重力的情況下,轉換成曲線坐標。時空間隔變成:

式12:轉換後的時空間隔式11地點:

方程13

圖5:在慣性參照系(頂部)中,黑球沿直線運動。然而,觀察者(紅點),站在旋轉參照系(底部)中,由於科裡奧利和在這個參照系中存在的離心力(源),看到它沿著一條彎曲的路徑運動。運動方程10成為無處不在在的測地線方程:

方程14:運動方程10經過坐標變換後的方方程11,仍然是在沒有重力的情況下對象在哪裡?

方程15:測地線方程中出現的克裡斯託費爾符號被稱為克裡斯託費爾符號

克裡斯託費爾符號產生(在式14中)一個「表觀」加速度,它僅僅是用曲線坐標在笛卡爾坐標中描述線性運動的結果。但是根據等價原理,所有的加速度,無論是從慣性力獲得的加速度還是從重力產生的加速度,其起源都是公制的:重力扭曲了時空幾何(類似黎曼流形,有相關的度規),粒子在如式16所示的測地線中,在時空中移動。

方程16:粒子在時空中運動的測地線方程。

圖6:在2D平面上移動的插圖。如果昆蟲繼續向前走,它就會找到一個測地線(源)。推導出愛因斯坦引力定律

在牛頓物理學中,描述引力場的方程是用引力勢U表示的。當沒有引力時,U=0。但受其場作用的測試粒子在物體外部時,有U = 0,在有問題的地區,該方程變為 U=4πGρ。

讓我們看看如何把這三個方程推廣到廣義相對論中去。首先,考慮一個根據運動方程(16)運動的粒子。如果通過坐標的改變,可以將16式轉化為10式,這意味著粒子不在重力場中。同樣,對於目前的引力,克裡斯託費爾符號在任何坐標變換後都不會消失。利用克裡斯託費爾符號的變換定律,很容易表示出一般的坐標變換

方程17:應用於克裡斯託費爾符號的變換。只有當等式成立時,克裡斯託費爾符號才會消失嗎

方程18:消失的條件對於方程 17中的四個變換fs有一個解。這是在所謂的黎曼-克裡斯託費爾張量消失的情況下發生的。後者由:

方程19:黎曼曲率張量或黎曼-克裡斯託費爾張量我們得出沒有引力場的條件為:

方程20:失重狀態。這個方程是與U=0牛頓方程相對的相對論性方程。這個方程是牛頓方程U=0的廣義相對論版本。它可以顯示最簡單的概括U = 0是情商的收縮。20日,即:

方程21:裡奇標量的消失的相對論對應U = 0牛頓方程。這個消失的物體叫做裡奇張量。最後一步是確定的右邊的泛化πgρU = 4。首先想到的是能量—動量張量。從狹義相對論中我們知道它的導數消失了。但是廣義相對論是一種協變理論,所以標準導數的消失是不夠的:我們需要T的協變導數消失。

它在所有坐標系中都成立。但是裡奇張量的協變導數是非零的。通過引入一個相關的張量,也就是所謂的愛因斯坦張量,這個張量的協變導數消失了。

圖7:在廣義相對論中,質量之間的引力效應是時空扭曲的結果。

因此,愛因斯坦引力定律變成:

求c→∞的極限,得到常數k,恢復到牛頓方程。

論數學之美——歐拉及其對著名的巴塞爾問題的精確解(推導)

理解薛丁格方程——堪稱最偉大的公式之一

證明圓周率π的無理性

相關焦點

  • 奠定愛因斯坦地位的方程!有時候自己挺佩服自己的,有勇氣看這個
    要了解愛因斯坦場方程,就必須對相對論的核心內容有所了解,因為它就是廣義相對論用數學最核心的表達。廣義相對論與狹義相對論在推導上有一個很不一樣的區別,那就是狹義相對論是從嚴格的數學邏輯中推導出來的,而廣義相對論則不僅僅是數學邏輯和物理定義層面的推導,而是在洞悉物理深層關係上再通過哲學觀念而推導出來。
  • 愛因斯坦的引力場方程的擴展——揭秘引力場中物質的波屬性
    對於愛因斯坦引力場描述中的每一個坐標x,y,z,t作為響應變量,都有一個額外的頻率項,它顯示出類似于波的性質。引力場愛因斯坦對引力的描述現在已被廣泛接受,其中包括引力被描述為一個場,這意味著它是空間中的一個量,存在於空間的每個位置。在我們的日常對話中很少提到「場」,因為我們更喜歡通過將它簡化。例如,我們用「房間」的溫度來表示溫度這樣的量。
  • 廣義相對論場方程誕生史:一場愛因斯坦與希爾伯特的究極競賽
    愛因斯坦之於廣義相對論似乎已經毫無爭議,但其實不然。在廣義相對論的誕生史中還是閃過一段非常有趣的插曲,那就是廣義相對論中的核心方程-廣義相對論場方程的提出。所以愛因斯坦求助了希爾伯特,希爾伯特雖然是一名數學家,但是對於物理學卻涉獵頗深,他一直將「物理學的公理化」作為自己研究的目標,簡單而言,就是用一個公式可以表示自然界中所有的已知狀態。
  • 偉大的廣義相對論場方程,卻讓愛因斯坦說犯了一生中最大的錯誤
    當牛頓發現萬有引力定律之後,這種觀點似乎有了理論支撐,如果整個宇宙中均勻地布滿了恆星,那麼在宇宙中的每一點都受到了各個方向相同大小的引力,恆星就可以保持靜止,整個宇宙也是靜止的,平衡的。在相對論的一般理論中,相對論場方程將時空的幾何形狀與物質在其中的分布聯繫起來。
  • 愛因斯坦到底有多聰明
    愛因斯坦,世界上最偉大的科學家之一。小學數學成績只有一分。愛因斯坦在德國上的小學,德國考試成績分1到6個階段,一分實際上就是最高分,他的頭髮看起來總是凌亂不堪,其實他得了一種罕見的膨化症候群。所以這可是被上帝燙過頭的男人。
  • 反引力不是科幻,愛因斯坦的引力理論送你最簡明的解釋!
    愛因斯坦的引力場方程中包含著描述四維時空彎曲度的曲率張量及描述物質分布的能量動量張量。因此引力場方程描述的是物質分布如何決定時空彎曲的問題。先來看什麼是張量。廣義相對論要求物理規律(方程)在參照系變換中保持形式不變,這就要求物理量必須與參照系變換中坐標系的變換規律聯繫起來,因此出現了張量——逆變張量、協變張量以及混合張量。
  • 科學家:愛因斯坦也不...
    在這篇論文當中,愛因斯坦提出了一個大名鼎鼎的質能方程E=mc^2,這個方程是愛因斯坦用來描述質量和能量的關係的,其中就用到c^2,也就是光速的平方。 這個方程描述了一個等價關係,假設有個物體的質量是m,那它所擁有的能量E就是mc^2。在推導質能方程的過程中,愛因斯坦論述了信息、物質、能量的極限速度是無法超越光速。
  • 想深刻了解廣義相對論的推導和相關解,請讀這篇文章
    物質和時空幾何一定滿足愛因斯坦場方程,因此特別地物質的能量-動量張量的協變散度一定為零。當然,物質本身還需要滿足描述其屬性的附加方程。因此可以將愛因斯坦場方程的解簡單理解為一個由廣義相對論制約的宇宙模型,其內部的物質還同時滿足附加的物理定律。愛因斯坦場方程是一個二階非線性的偏微分方程組,因此想要求得其精確解十分困難。
  • 通俗的解釋愛因斯坦相對論到底說的是什麼?
    關於這個問題的第二篇文章出現在1911年-1912年間,愛因斯坦正在積極地構思廣義相對論,這個廣義相對論可以解釋狹義相對論,也可以解釋引力是一種幾何現象。1915年,愛因斯坦發表了一組稱為愛因斯坦場方程的微分方程。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把宇宙描繪成一個由三個空間維度和一個時間維度組成的幾何系統。
  • 科學家:繼承愛因斯坦遺願,實現愛因斯坦夢想
    愛因斯坦做得不夠完善人類最成功的引力理論是愛因斯坦著名的廣義相對論。愛因斯坦花了七年多的時間開發它。從表面上看,廣義相對論看似簡單。宇宙的所有戲劇性發生在稱為時空的宏偉的三維舞臺上。物質和能量——宇宙中的男主角和女主角四處奔走、述說自己的臺詞。物質和能量使時空變形,從而使其時間和空間彎曲。
  • 愛因斯坦相對論證明勾股定理,人教版數學教材引圍觀
    勾股定理是數學定理中證明方法最多的定理之一,現存幾百種證明方法。不過,用愛因斯坦相對論中的質能方程證明勾股定理,是怎樣的一個過程?最近,這個話題已經登上了知乎熱榜的第一名。教材上這樣寫道:「2005 年是愛因斯坦建立相對論 100 周年,愛因斯坦在相對論中給出了一個著名的質能方程 E=mc⊃2;,其中 E 表示物質所含的所有能量,m 是物質的質量,c 是光速,這個質能方程是現代製造核武器、核電站的理論基礎。」
  • 統一場是愛因斯坦的遺恨,泡利說:上帝撕碎的東西,不能人為拼合
    愛因斯坦作為20世紀最偉大的科學家,即使在21世紀的今天也可以說無人不知無人不曉,他的科學理論如今被視為經典,而他的人格魅力也一直被世人尊崇。但正如標題所說,愛因斯坦生命中的最後三十年一直在追尋統一場論,其主要的目的就是試圖將引力與電磁力用一個全新的理論完美地統一起來。
  • 就連愛因斯坦都不是絕對正確!
    17世紀,牛頓發現天上天體的運動和地球上的蘋果落地,都是同一個力在起作用——引力。結合克卜勒行星運動三大定律和牛頓運動定律,牛頓推導出了萬有引力定律的數學表達式,發現了引力的存在。只要有質量,萬物之間都存在引力作用,其大小與距離的平方成反比,與質量成正比。
  • 阿爾伯特·愛因斯坦和他的成就
    因受納粹政權迫害,遷居美國,任普林斯頓高級研究所(Institute for Advanced Study)教授。從事理論物理研究,1940年入美國國籍。在絕對零度,諧振子的能量仍有值½hν。零點能的存在導致了一些有趣的現象,比如蘭姆位移與卡西米爾效應。廣義相對論和等效原理主條目:廣義相對論參見:等效原理及愛因斯坦引力場方程廣義相對論是愛因斯坦在1907-1915年間提出的一種引力理論。
  • 愛因斯坦偉大,僅僅是因為相對論?(前篇)
    今天我想聊聊愛因斯坦的偉大之處到底體現在哪些地方。難道僅僅是因為愛因斯坦發現了相對論?其實愛因斯坦在發現狹義相對論後,雖然對顛覆了人類長久以來的直覺,但是有個東西並未改變,那就是探索物理規律的技術路線。什麼叫做探索物理規律的「技術路線」?其實就是指人類在尋找物理規律的整個過程中,經常會用的的一些方法。
  • 質能方程E=mc^2中,光速c的平方有什麼物理意義?
    1905年,愛因斯坦在狹義相對論中提出了質能轉換方程,用來描述質量與能量之間的當量關係:E=mc,而質能方程也是相對論最重要的應用,主要被用來解釋核變反應中的質量虧損和計算高能物理中粒子的能量。愛因斯坦認為,物質的質量是慣性的量度,能量又是是運動的量度,所以能量與質量是相互聯繫的,不可分割的。隨著物體質量的改變,會使能量發生相應的改變,而物體能量的改變,也會使質量發生相應的改變,於是愛因斯坦提出了著名的質能方程E=mc,其中E代表著能量,m代表著質量,c代表光的速度,近似值為3×10^8m/s。
  • 用愛因斯坦的質能方程計算,500克的電能等於多少千瓦時的電能?
    首先,電是不能用斤這樣的單位來描述的,因為電作為能量是沒有質量的,我們只能用愛因斯坦的質能方程計算,能量和物質之間的等價關係。那麼一公斤電等於多少度電呢?想要解答這個問題,需要用到愛因斯坦的狹義相對論中給出的「質能方程」E=mc^2,這個對人類世界觀產生了重大影響的公式。
  • 牛頓與愛因斯坦關於引力觀點的異同
    重力(引力)常常通過二維演示為一個置於床單平面上的重物。它是如何真實的轉化成三維現實的?關於床單重力演示,這裡可以提出以下幾個要點;GR(重力)中提到的曲率是在時空中而不單是空間中,諸如此類純粹的空間演示並不是真實構想。
  • 人教社課本現低級錯誤:愛因斯坦用相對論證明勾股定理
    近日,有網友在網上發帖稱,人教版八年級下冊數學自讀課本中有關「愛因斯坦證明勾股定理」的內容疑似出現錯誤,此事引發網友關注,目前在社交平臺上發酵。網友上傳的課本圖片據網友上傳的圖片顯示,人教版八年級下冊數學自讀課本的一節內容稱,勾股定理曾經引起愛因斯坦的濃厚興趣,「愛因斯坦用相對論來證明勾股定理」,並附上用愛因斯坦的質能方程(E=mc^2)證明勾股定理的推算過程。
  • 命運多舛的相對論,愛因斯坦為它費盡心血
    愛因斯坦為了建立新理論,苦思冥想了好幾年。一天,他在報紙上看見一則新聞,一位裝修工人在工作時,不小心從大樓頂層墜亡。就好像蘋果落下砸中牛頓,萬有引力定律從此誕生。愛因斯坦由這次墜亡事故領悟到了廣義相對論支柱之一,等效原理。他進行了那個聞名後世的思維實驗——電梯實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