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MEMS晶片及器件國產化替代進程,敏芯研發生產大樓奠基

2020-12-22 愛集微APP

集微網消息,9月26日,蘇州敏芯微電子技術股份有限公司(簡稱「敏芯」)研發生產大樓舉行奠基儀式,預計2022年正式投用。

圖片來源:蘇州工業園區科技發展局

蘇州工業園區科技發展局官方消息顯示,此次開工的敏芯研發生產大樓位於蘇州工業園區,預計建設期2年,投用後除作為企業研發總部,還將提升封裝和測試環節產能,為更多MEMS晶片及器件國產化替代進程提速。據悉,項目由中國電子系統工程第四建設有限公司負責施工建設。

敏芯成立於2007年,是一家專業從事微電子機械系統傳感器研發設計的高新技術企業,今年8月成功登陸科創板,成為園區第一家在科創板上市的納米技術應用企業。公司三大產品線為MEMS麥克風、MEMS壓力傳感器和MEMS慣性傳感器,應用場景涵蓋消費電子、醫療、工業控制以及汽車電子等領域。(校對/若冰)

相關焦點

  • 敏芯股份:堅持自主研發MEMS晶片和ASIC晶片 6月2日科創板上會
    敏芯股份表示,公司堅持自主研發MEMS晶片和ASIC晶片,正在逐漸進入全球最重要的7大消費電子品牌。據悉,敏芯股份2007年在蘇州工業園區成立,是國內首批成立的MEMS晶片研發企業。公司創立者李剛在碩士和博士階段的研發方向均為MEMS技術,博士畢業以後開始創業歷程,創業方向是其始終看好的MEMS晶片。
  • 與歌爾股份糾紛不斷的敏芯股份,如何打好MEMS這個千億市場
    當然MEMS市場規模雖然很大,但作為後來者的敏芯股份,競爭壓力在所難免,較為單一的業務結構也讓公司發展中存在一定隱患。營收高度依賴麥克風,核心產品單價下降蘇州敏芯微電子(證券簡稱:敏芯股份;證券代碼:688286.SH)是一家以MEMS傳感器研發與銷售為主的半導體晶片設計公司,主要產品包括MEMS麥克風、MEMS壓力傳感器和MEMS慣性傳感器。
  • 國產替代加速 華微電子升級打造「中國芯」迎新基建風潮
    原標題:國產替代加速 華微電子升級打造「中國芯」迎新基建風潮   隨著「新基建」風潮的來臨,關於5G、物聯網、
  • 芯海科技:國產替代急先鋒,MCU研發能力全球矚目
    國產MCU龍頭企業成立於2003年的芯海科技是一家集感知、計算、控制於一體的晶片設計企業,專注於高精度ADC、高性能MCU、測量算法以及物聯網一站式解決方案的研發設計,基於自主研發的低速高精度ADC及高可靠性MCU兩大核心技術,掌握了全信號鏈晶片設計技術,研製出結合智能算法、雲平臺、人工智慧、大數據的一站式服務方案
  • 捷捷微電與SMEC開展戰略合作 研發生產高端功率半導體器件
    繼此前揚傑科技(300373)公告與中芯集成電路製造(紹興)有限公司(以下簡稱「SMEC」)開展戰略合作後,捷捷微電(300623)也於今日宣布牽手SMEC,在MOSFET、IGBT等相關高端功率器件的研發和生產領域展開深度合作。
  • 敏芯股份:14載煉就「我的中國芯」
    對於這臺紅外測溫儀來說,最核心的零部件就是由紅外MEMS晶片封裝之後形成的探測器。蘇州敏芯微電子技術股份有限公司就是紅外MEMS晶片的研發生產企業。事實上,MEMS(微型機電系統)晶片已經悄然滲入各種生活場景。手機裡的矽麥傳感器、橫豎屏感應傳感器、汽車上的壓力傳感器等等,其核心都是MEMS晶片。隨著5G時代到來,MEMS晶片的應用場景還在加速拓展。
  • 「芯」機遇!半導體產業哪些領域已具備國產替代的能力?
    華為兩方面準備,一方面從18年開始加大庫存備貨,19年庫存水平繼續同比超過100%增長,核心元器件備貨充足;另一方面加大國產化及非A供應鏈轉移,C板產品(不含美國晶片)在各產品線已經出貨。我們認為嚴峻的環境將逼出更強大的華為和國產鏈,拋棄幻想,國產替代即將迎來最好的時代。
  • 全球射頻器件巨頭思佳訊暫時停工!射頻器件國產化替代或迎契機
    根據市場消息,隨著全球疫情的爆發,受政府防疫政策影響,全球三大射頻器件廠商之一的思佳訊(Skyworks)位於墨西哥的工廠從4月10日到30日關閉。4月24日,截止到收盤,思佳訊股價為92.79美元,跌0.16%,最新市值158億美元。
  • 國產芯再傳好消息!中芯國際巨資購買晶片機器:加速量產14nm晶片
    相信大家都知道,近日,美國再次加碼限制華為晶片業務的發展,試圖通過對臺積電施壓,來進一步達到全面「斷供」華為的目的,如此可見,在這樣的「大環境背景」中,國產晶片全面替代無疑已經成為了大勢所趨,而目前整個國產晶片產業鏈最薄弱的環節,無疑就是在晶片製造領域,雖然目前國內最大的晶片代工企業
  • 暗流湧動的TWS耳機江湖:國產替代抱團崛起
    僅僅是無線耳機部分,就包括主控藍牙晶片、MEMS麥克風、電池、存儲和各類傳感器等多個零部件;充電盒部分則包括微控制器、電源管理IC、無線充電接收晶片以及電池等多個器件。 整體來看,主控藍牙晶片、電池、降噪晶片、MEMS麥克風、傳感器五個核心器件,亦是目前行業持續研發精進的重要方向。 那麼,這五個方向的國產替代程度具體如何?
  • 「慢節奏」的捷捷微電:股價兩年未漲,7年研發投入僅1.3億
    在中國晶片代工領域,地位僅次於臺積電的中芯國際站上風口浪尖,一同被輿論裹挾的還有其概念股,捷捷微電就是其中一個。在今年3月,捷捷微電開啟與中芯國際的合作。當月,前者與中芯集成電路製造(紹興)有限公司(SMEC,下文簡稱「中芯紹興」)籤訂了《功率器件戰略合作協議》,協議稱雙方旨在MOSFET、IGBT等相關高端功率器件的研發和生產領域展開深度合作。
  • 供貨上海微電子,茂萊光學實現光刻機核心光學器件國產替代!
    憑藉在精密光學器件方面的持續研發投入,茂萊光學已成功進入上海微電子的供應體系,實現了光刻機核心光學器件的部分國產替代。 進入上海微電子供應體系 在半導體檢測中,高精度的光學成像系統有助於避免製造損失的指數式增長。
  • 聚焦ADC及MCU晶片設計賽道 芯海科技迎來申購
    作為一家晶片設計企業,自成立以來,芯海科技對高精度ADC晶片及高可靠性MCU設計領域核心技術的發展持續跟蹤並進行深入研究開發,通過加大技術研究、產品開發投入力度,對產品技術不斷進行研發創新,產品功能、技術水平得到了顯著的提高和完善。
  • 美加大限制華為,中芯國際迎來歷史性機遇?
    「編者註:美對華為晶片限制力度空前,科創版回歸、國產替代多重利好下促中芯國際3月底以來市值突破千億,兩大國家級基金注資160億」作者:charliehua近期最火熱的話題當屬美國對華為晶片管控再升級,這意味著實質性斷供危機可能出現。
  • 華虹宏力芯速度:聚焦功率器件產品 開拓車規級市場
    截止 2020 年第二季度,無錫基地 12 英寸生產線交付客戶的產品包括智慧卡晶片、功率器件和 CIS 產品;在下半年超結產品也將開始出貨,以滿足新能源汽車等新興市場的需求。並加快推進產能建設和生產運行,已形成 1 萬片的月產能,即將形成 2 萬片月產能。
  • 汽車晶片水漲船高,國產MCU能否解燃眉之急?
    汽車晶片水漲船高,國產MCU能否解燃眉之急?中國是汽車生產大國,隨著汽車向新能源、智能互聯發展,車載半導體的使用量急劇增加,缺芯導致停產亦為國內汽車行業敲響了警鐘。其中,作為車載半導體最重要的晶片之一MCU,狀況又是如何?國產MCU能否加快替代以解燃眉之急? 汽車晶片水漲船高 隨著汽車電子化程度越來越高,汽車的創新也越來越體現在所使用的半導體器件上。
  • 國產7納米晶片獲得突破 中芯國際實施N+2工藝戰略
    長期以來,國產晶片發展受到了在該領域一路領先國家的壟斷,長期受制於日韓,美國等晶片大國。今年,白宮方面更是發布一系列制裁條令,讓華為的晶片行業再次受挫。華為總裁餘承東此前更是表示,目前發售的mate40搭載的麒麟晶片將是最後一代國產晶片。
  • 深耕數控刀具領域 歐科億募資擴產加快行業國產替代
    歐科億專業生產數控刀具和硬質合金製品,是擁有著強大的自主研發實力、創新核心技術的高新技術企業。此次登陸A股市場,公司募集資金主要用於「年產4000萬片高端數控刀片智造基地建設項目」及「數控精密刀具研發平臺升級項目」等,以期進一步擴大產能和提升核心技術,最終得以快速實現核心產品的國產替代。
  • 國產交換晶片十大品牌
    隨著科技的不斷進步,國內的晶片行業實力突飛猛進。例如處在世界領先5g海思,中國最大的綜合性集成電路企業的清華紫光,那麼目前國產交換晶片的十大品牌有哪些呢?一:海思海思一般指海思半導體有限公司。成立於2004年10月,前身是創建於1991年的華為集成電路設計中心。
  • 「芯觀點」從「紅皇后效應」看中國半導體:國產替代不是終點,要...
    國產替代、自主可控的核心半導體技術,成為當前國內半導體產業鏈的當務之急。不過,在集聚了產業界大咖的集微峰會期間,除了對當前國產替代的關注之外,更多產業界人士則將目光投向更長遠和更深層次的產業邏輯,提示對於中國的半導體產業乃至整個核心科技產業而言,國產替代僅僅只是第一步,是階段性的機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