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說張學良是花花公子,吃喝玩樂,樣樣通,民國時期是京城四大公子,民國四大美女之一,年輕時是個英俊瀟灑的人,但張學良卻並非富家子弟,有人說不是,因為他的父親是東北王張作霖,1927年入主民國政府,在巔峰時期曾任陸海空元帥,這一家人還算富二代嗎?
實際上,張學良從小就吃了不少苦,他是張作霖的長子,在張作霖創辦企業時,當土匪打天下時,他就帶著張學良四處奔走,天天打拼。那一年的除夕,張作霖被仇家偷襲,張作霖與夫人乘馬車逃走,張學良生在逃走的馬車上,也犯下不少罪行。11歲時,張學良生母因病,張作霖卻拿不出錢為夫人治病,最後死在炕上。
幼年的張學良也受過不少冤枉,這讓張學良的履歷也多了幾分早熟,中國有句古話:窮孩子早當家。在這樣艱苦的環境中,張學良比他這個年齡的孩子更有教養。
到張學良17歲時,張作霖認為孩子不能天天想著打仗,不能天天學文化,於是請了一個老師教他學習,老師叫楊景鎮,也是張作霖以前的老師,大帥覺得這個老師當年教我很好,教我兒子更是錯多了。楊景鎮先生思想比較保守,出了一個題目,讓張學良來寫作文,題目是:民主的危害大於君主。顯然楊先生認為民主不好,民國也不好,這和清朝過去的君主立憲制不同。
那是一種比較保守、落後的歷史思想,張學良受過西方教育,也見識過很多,一看老師出了這個題目,心裡就看不起這個老師,接過這個題目,洋洋自得地寫下:民主之害大於君主專制,這是坐井觀天之論。看了一眼楊先生,怒氣衝衝的,這是在大帥府,改行去讀書,早打張學良了。
楊先生找到大帥,這個孩子我無法教給你,你最好再找個高手。後來張大帥又請了兩位老師。可是後來的老先生都對大帥說:這孩子看不懂書,你還不如讓他去做點別的。也沒辦法,張作霖問張學良,你想幹什麼?張學良說:我要當醫生,
張作霖不幹了,怎麼把老張家的虎子給弄出去,你怎麼能學醫?此時,在東北形勢危急之時,張作霖在奉天設立講武堂,即東北軍校,以培養高級軍事將領,並為將來的奉軍出力。東北講武堂,雲南講武堂,保定陸軍軍官學校,黃埔軍校,又稱中國四大軍校。
之後張學良便對軍校感興趣,張學良晚年接受採訪時說:我當時還想學習醫學,想出國讀書,不想當軍人,我本來想去救人,沒有成功,結果學會了殺人。張作霖讀書少,卻非常重視教育,他希望張學良改過自新,奈何張學良生性不愛讀書。
張學良說:您放心,老爸,我不會給您丟臉的,於是張學良進入東北講武堂,開始了他的戎馬生涯。之後,張學良在關中結識了許多第一流的人物,甚至還受到孫中山的喜愛,親自提過四個字:「天下為公」,也許正是在這個時候,張學良才認識到中國需要統一,不能割據一方,這也為他後來東北的大變樣奠定了基礎。
1928年6月3日,張作霖從北京返回奉天,行蹤為日本所掌握。六月四火車在瀋陽皇姑屯附近爆炸,張作霖被炸死,張作霖在彌留之際,命小六子回奉天,名叫張學良,接管東北軍,不能因為張作霖的死,東北軍成了一盤散沙,讓日本人有可乘之機。
當年六月,張學良當上了少帥,張作霖死後,日本人開始稱讚張學良,土肥原賢二說:張學良將軍有帝王之相,甚至要將他貶為偽滿洲王,以此為誘餌,希望他和日本人合作,張學良當即拒絕。但是,張學良以他當時的力量,要和日本抗衡是很困難的,所以,此時的張學良,冷靜也好,膽怯也好,我倒覺得一切都好。一九二八年七月一日,張學良作了一項重大的人生決定,全國通電,東北易幟。歸於蔣介石統治的中央政府。
張作霖沒有父親的才智和力量,更不願與日本人合作,只願投靠中國人,東北也是一個易變的地方,也許是一時的衝動,也許是一種冷靜地審時度勢的選擇,但至少他在那個時候使中國實現了短暫的南北統一。此時蔣介石也給予了張學良足夠的信任,二人更是兄弟相稱,張學良在南京政府下,可說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
之後,在張學良身上,發生了一件史書上記載的事件:西安事變,蔣介石被囚禁,一致抗日。張學良憎恨日本,父親死在日本手中,國讎家恨一起算。事件發生後,蔣介石將張學良軟禁在貴州,隨後又輾轉到重慶,時間是54年。對普通人來說,這是怎樣的一種痛苦,我想只有少帥張學良才能真正體會。之後張學良又被蔣介石帶到臺灣,繼續他的囚禁生涯,當時,許多人都在為張學良求情,甚至包括蔣介石的妻子宋美齡也不理會。張學良之所以不敢放虎歸山
在蔣介石臨終前問他:「已經老了的張學良,還能不能放虎歸山?」蔣經國死後,張學良終於正式重獲自由,並於九十歲時移居美國,頤養天年。張學良這輩子可以說是幸福的,妻子于鳳至,在後方的關照無微不至,趙四小姐陪她過了半輩子,還有宋美齡這樣的知己,暗地裡幫他,雖然張學良一生大不幸,囚徒一生半生,但有這三個女人,張學良這輩子也不後悔,享年101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