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8日,華誼兄弟發公告稱,其將與上海嘉定工業區開發(集團)有限公司及其他投資方共同投資設立合資公司,打造「華誼兄弟文化城」。
「要有城堡,要有趣;要有品牌,要有錢!」華誼兄弟自從在創業板上市後,已經不再只滿足於「站著掙錢」,還在進一步爭取能「躺著賺錢」。
文化旅遊市場落子上海嘉定
公告稱,華誼兄弟與上海嘉定工業區達成合作協議,旗下首個文化旅遊項目華誼兄弟文化城將落地工業區內,雙方於2月15日在黑龍江亞布力舉行的中國企業家論壇上完成了籤約。根據合約,這座「華誼兄弟文化城」在上海嘉定工業區規劃佔地1000畝,總投資數10億元。「文化城」主要用於建設影視基地。第一期佔地250畝的工程預計年底動工,並於兩年後建成。
華誼兄弟在上市之初便提及未來將計劃建設以影視拍攝、影視內容為主的主題公園,公司此舉意味著華誼正式進軍文化旅遊市場。
華誼文化城的定位主要是文化和旅遊,在文化這塊做成文化產業聚集的地方,所以會有很專業的攝影棚,當然也有開放給遊客參觀的區域,結合旅遊這塊業務。
選取上海做文化城,首先從影視方面講,上海在氣候條件上比較適合,是可以全年拍攝影視的,因為現在多數影視劇是在南方拍攝的,再加上上海交通方便、人才也聚集,所以華誼文化城將來會是華誼兄弟在影視製作上的重要中心。
對於華誼兄弟頻頻出手,國金證券(600109)認為,長期看好華誼兄弟圍繞影視主業進行的戰略布局,影視行業良好的發展態勢以及公司各項業務的快速發展將對業績增長構成有力支撐,維持公司2010-2012年每股盈利分別為0.432元、0.725元、1.013元,對應當前股價估值分別為63倍、38倍、27倍,三年複合增長率達到59%,維持「買入」評級。
影視製作仍是核心
2010年可謂華誼兄弟的豐收年。根據2010年三季報披露,預計2010年度淨利潤同比增幅可能超過50%。
無疑,影視製作依然是華誼兄弟目前的核心業務。數據顯示,2010年華誼兄弟製片、發行的電影創造了15.3億元票房,市佔率達到了15%,在票房最高的4部國產電影中佔據3席,不僅成為中國排名第一的製片公司和民營發行公司,也同時幫助中國電影業經受住了《阿凡達》領銜的進口大片的衝擊。
2010年華誼兄弟電影業務收入和毛利都將創新高,分別達到5.3億元和2.6億元,更為重要的是除票房分成收入之外創造約0.63億元的電影衍生收入,代表電影業務的盈利能力大幅提高、收入結構得到改善。國金證券分析師毛崢嶸認為,隨著國內電影屏幕數量的不斷增加以及二三線城市觀影需求的快速增長,電影行業未來幾年仍將保持較快的增長速度。
另外,電視劇業務雖然進入的時間不如電影長,但最近幾年發展飛速,對華誼的貢獻也在逐年提高。
中信建投分析師高輝預計,2011年電視劇業務將超市場預期。從製作計劃來看,2011年投拍數量有望實現100%左右增長。與此同時,銷售單價也有望繼續大幅上升(預計均價達到130萬元/集)。其原因,一方面來自公司2011年大製作電視劇數量較2010年大幅增加;另一方面將來自行業精品劇均價的大幅上升。
試圖打通上下遊
雖然作為知名的民營電影公司,創作出了不少優秀大賣的作品,華誼兄弟也深受國內電影票房收入分成「潛規則」之困。通常,國內電影票房收入按照40:10:50比例分配給電影製作方、發行方和院線公司,扣除50%的院線分成,華誼兄弟真正的收入其實並沒有想像中多。而諸多影視公司紛紛開拓終端影院建設,往往是因為如上原因,電影製作、發行、播映的過程,家家都想自己把握上下遊市場,擁有更多的現金流,且無應收款,最重要的是能賺到更多,華誼兄弟自然更是注重這一重要的環節。
截至2011年1月底,華誼兄弟已經在重慶、北京和合肥開張了4家電影院,共有46個影廳和約5800個座位,未來電影院業務將幫助公司增強主營業務收入穩定性,同時進入放映領域也標誌著公司實現了電影產業鏈的垂直整合,更多的整合優勢值得期待。
華誼兄弟表明,其合作的對象是有良好的開發經驗,以及在國內外具知名品牌的商業地產商。如新興都會、城市副中心住宅區等3-5公裡內,且有50萬居住人口潛力的項目區域內更值得投資影院。而類似百貨公司以及能分享人流的商圈和餐飲娛樂休閒等場所,也可列為選擇對象。
「攪局」網際網路
2010年12月8日,華誼兄弟宣布與巨人網絡成立合資公司「北京華誼巨人信息技術有限公司」——華誼兄弟擬投入7000萬元超募資金收購華誼巨人51%股權,上海巨人網絡持股34%,另外15%的股份由上海巨焱網絡持有,這意味著華誼兄弟正式進軍遊戲市場。
實際上,由於影視市場的爆炸性增長,網遊與影視的相互滲透已並不鮮見。
自2007年以來,網遊產業已明顯出現增長放緩趨勢。與之相比,電影市場增長率高,2010年預計增長45.1%,超過網遊24.9%的增長率。
鑑於此形勢,各網遊企業紛紛向影視滲透。此前,完美時空憑藉章子怡擔當製作人的《非常完美》大賺特賺。數據顯示,完美時空2010年第三季度總營收為6.582億元人民幣,其中影視及其他收入為0.825億元人民幣。國內另一網遊大佬麒麟遊戲則宣布與中影集團合作,獲得其賀歲大片《刺陵》的授權,推出最新網遊資料片《成吉思汗刺陵》。立志打造娛樂帝國的陳天橋,更是讓盛大網絡早早與湖南廣電在影視方面展開合作。
在未來,華誼巨人將成為華誼布局網遊領域的重要平臺,成為集研發和運營於一體的綜合性遊戲公司。
從目前雙方合作方向來看,《萬王之王3》不會成為華誼未來的主打產品,更多的是扮演過渡時期華誼的試水之作。「《萬王之王3》只是最初步的合作,是一個起點」。下一款遊戲產品才是華誼的重頭戲。
儘管如此,僅從華誼兄弟藉助本身的內容資源,搭上正熱的網際網路快車,打通傳統娛樂產業與網際網路的界限的頻頻動作裡不難看出,其目的是將華誼兄弟打造為綜合性娛樂帝國。
布局九大業務板塊
綜合來看,華誼兄弟專注九塊業務:剛開始做電影;然後有了電影明星,有了明星之後就有了明星經紀業務;累積了一定明星數量和財力之後,開始進軍電視劇;上市有了資金之後開始擴展業務,建設電影院;有了華誼的品牌之後開始介入流行的網遊業務;各個業務越做越大之後需要一個公關來擴大影響力,就有了娛樂公關;音樂市場不被看好,就把音樂業務改成演出業務;公司發展到一定程度,有了影響力之後就做一個商業地產旅遊;華誼的這一切都需要新媒體去宣傳,就將有新媒體的業務。
從華誼兄弟當前的戰略布局可以看出,它不是在簡單複製擴張,而是在想辦法更高效利用自己擁有的各種資源,來實現業務的整合,而且可以做到業務層次分明、戰略擴張有序、管理井井有條,這是華誼企業管理的價值所在。
湘財證券研究所TMT行業研究小組分析師田洪港非常看好華誼兄弟新開拓的幾塊業務,他在接受理財一周報記者採訪時表示:「各新業務板塊對公司盈利的貢獻在2011年將逐步開始顯現,但2011年還不會大規模爆發,看點還在未來。」他認為,遊戲業務與數位音樂業務方面,基本可以實現收購時的業績承諾,2011年合計貢獻利潤有望超過2000萬元;另外,主題公園與演出業務以及其他投資併購也在加快推進,預計在2011年也有望持續實現突破。
各業務板塊之間的協同效應將會在一兩年內逐步顯現,屆時將明顯提升公司的整體盈利能力,推動公司加快步伐邁向綜合娛樂媒體集團。
來源:鳳凰網
【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