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澳大利亞追隨美國對華政策以來,中澳貿易爭端不斷,中澳關係出現各種問題。之後一幅漫畫帶來的爭議,向全世界人民展示了澳大利亞的醜陋面容。不過,澳大利亞還是不在乎,因為在他們眼裡,只要美國老大哥還站在他們的身邊,那就沒什麼害怕的。但澳大利亞人沒想到的是,隨著時間的推移,他的盟友一個個消失了。
澳洲產品滯銷後,盟友們紛紛出來「佔位」
眾所周知,今年以來,澳方對待中方的言行一再觸及中國底線,直接損害了中方的利益。因此,中方也採取了一系列措施對澳方進行反攻擊。在中澳關係惡化的情況下,澳大利亞對華貿易受到嚴重衝擊。澳大利亞向中國出口的大麥、葡萄酒、牛肉、煤炭等都面臨嚴重滯銷問題。尤其是一些生鮮類產品,如果不能及時送往中國市場,將會產生大量的滯銷,而這些澳大利亞供應商只能咬破門牙吞進去。
特別是有媒體報導稱,當澳大利亞煤炭滯留中國時,他的盟友加拿大,一家科技資源公司正在爭取澳大利亞煤炭在中國的份額。此前,中國宣布對澳大利亞進口紅酒徵收212.1%的關稅。此後,許多歐洲國家的葡萄酒就開始排隊計劃進入中國市場。而美國和紐西蘭更是希望中澳關係一落千丈,這樣就可以佔據中國的龍蝦市場。
莫裡森態度緩和,澳大利亞向中國發出積極信號
可以看出,這些國家雖然是作為「澳大利亞的盟友」,一邊在澳大利亞耳邊鼓吹中國的壞話,一邊又試圖搶佔澳大利亞在中國的各種市場。而且中澳關係的惡化雖然是因為澳大利亞挑起的,但也是美國和西方國家大力鼓吹的後果。特別是以川普為首的一些美國政客。事實證明,澳大利亞是這些事件中受害者。面對越變越小的中國市場,澳大利亞人哭的腸子都要斷了。
此外,疫情的蔓延使澳大利亞內部也處於水深火熱,莫裡森非常焦慮,因此他也開始對中國表現出溫和的態度。墨爾本大學亞洲研究所的一位研究員認為,在經歷了一系列事情之後,中澳兩國很難實現和平,但兩國可以開始新的關係。有學者表示,結合這些問題,澳大利亞在決策時也應該多做分析和考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