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後逃避婚姻,95後開始學習戀愛

2020-12-12 手機鳳凰網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文 | 育論場,作者 | 西早,編輯 | 老凡

出版歷史長達百年的《紐約時報》有一個長青的情感故事專欄,從2004年起,該專欄每期都會通過講述紐約當地不同群體之間的感情故事,傳達出當代社會正在歷經的愛情百態。

2017年,在紐約時報和波士頓廣播電臺的促成下,同名播客節目《Modern Love》正式推出。這檔節目延續了專欄中的精彩故事,並在每期的後半段回訪作者補充故事後續。製作不到三年時間,這檔節目收穫了無數聽眾,並成為近年來最受歡迎的情感故事專欄,長期盤踞在播客年度50強榜單之列。

在迄今為止錄製的150期節目當中,《Modern Love》所呈現出的情感故事形色各異,你會發現有人在講述自己男朋友嚴重的戀母情結,有人陷入一夜情難以自拔......這些不同的話題構成了當前社會共同的戀愛價值取向,同時也讓我們看見無論何種性別、年齡、族群,都曾經或正在當下面臨一些愛情困境。

這檔欄目在娓娓道來的故事中給予人愛情智慧,它也試圖讓人明白一個道理。正如其開場白描繪的那樣:愛不會隨著年紀增長而變簡單,愛需要終身學習。

01 疫情催生「愛情課堂」

2020年,身為戀愛心理諮詢師的周語喬感受到行業正在發生明顯變化:

疫情期間有心理問題的人,突然一下暴增了特別多。

這種變化讓身為80後的周語喬察覺到戀愛諮詢行業可能即將迎來一個爆發點。

首先,疫情雖令線下門店暫停營業,線上諮詢訂單卻出現大幅增長。其次,疫情期間致使許多人無法出門,內心對出門的渴望會大大增加近一段時間內人們對面對面諮詢的需求。

兩項因素相疊加令周語喬感到機會來臨:心理諮詢在這個時候更能受到社會上所有人的關注,從而進入到一個小型紅利期。

這種判斷基於周語喬對心理諮詢行業未來前景的預期。這個行業最終的盈利模型始終需要落到線下,而非線上場景。

「所有的線上諮詢以及視頻課,我覺得是沒有價值的。線上諮詢的話,我覺得它只是一個引流渠道或推廣渠道。」

周語喬的想法得到了兩項數據的支撐:第一、在最近線上諮詢量最大的時候,每天單門店的線上訂單可以達到50-60個;第二、許多人在經過線上諮詢後,轉而預約在疫情後到店進行線下心理諮詢。

在最近疫情期間,周語喬已經感到一些人對戀愛和婚姻問題諮詢的急切需求,但線上存在的無力感支配著整個心理諮詢過程。在與一些諮詢者線上通話的過程中,對方在哭泣聲中語焉不詳,最終導致整個諮詢和教學效果不佳,這讓周語喬更加篤定戀愛諮詢行業的未來。

在過去7年的時間裡,周語喬一直在主攻脫單教育市場。在這個過程中,她發現長期無法脫單與其本人在婚戀市場中的定位不清晰有關:要麼自我定位過低,要麼自我定位過高,最終都會導致一些人出現單身的情況。

「網紅老師」李永樂曾計算過戀愛的最優模型:

如果一個人一生計劃只談2次戀愛,那麼以第一個人為樣本,最終能找到滿意對象的概念為50%;

如果談10次,那麼以前3個人為樣本,最終找到滿意對象的概率為39.9%;

如果談1000次,那麼這個概率將降至36.8%......

在李永樂的計算下,在愛情中找到合適的另一方就像蘇格拉底與弟子撿麥穗的故事一樣,總會因為看見前面更大更好的麥穗而放棄手中擁有的成果,最後只得空手而歸。在愛情這道選擇題面前,除了少許人的成功,大多數人都在淪為了另一半的戀愛樣本。

對此,李永樂有一個很好的總結:

雖然每一場戀愛不一定成功,但身在其中的每一個人都應該首先避免成為對方的選擇樣本。

這種精闢的戀愛理論總會發人深省。因為戀愛不存在100%的確定性,所以就會有人想要通過戀愛技巧的學習以及對戀愛心理的把握,讓正在持續的曖昧關係保持相對確定,戀愛教育得以誕生。

一些有自我改善意識的人開始尋求愛情課程的學習。

02 95後擁抱戀愛教育

2018年,一項由簡單心理匿名隨機抽樣的調研結果顯示,從2014年到2018年,心理諮詢來訪者的平均年齡從30.76歲小幅下降至29.05歲,諮詢群體呈現出年輕化趨勢。同時80後與90後諮詢者合計佔比達到85.1%,90後在心理內容上的付費佔比約為53.74%,是目前心理課程的主要付費群體。

在周語喬最近幾天接觸的諮詢案例中,一位95後女生給她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與男友結束4年長跑後,這位出生於1995年的女生預約了一項挽回情感撫慰服務。但令周語喬感到驚訝的是,這位95後女生剛一見面便坦誠,挽回感情是其次,在這段感情經歷中感到自己對兩性如何相處的知識存在諸多不足,因此主動提出要學習兩性關係。

這種學習認知令周語喬意識到新生代人群對戀愛知識普及的需求,而像這位女生一樣的95後諮詢者正變得越來越多。在最近這一年裡,95後客戶已經成為購買戀愛諮詢服務的主力消費群體,這種客群風格的切換代表著消費力和消費意願的遷移。

在周語喬服務過的所有諮詢者當中,目前保持著最高消費記錄的用戶來自於一位出生於1998年的95後,而對方在付費後主動提出想要學習兩性關係。

「95後諮詢比較多的問題基本都是關於兩性關係經營,我發現95後的孩子其實他們進入戀愛狀態並不難,也有個別人讓我們教他們怎樣脫單,但大多數其實都是問我們兩性關係應該如何經營。」周語喬提到95前和95後代際之間呈現出不同的關係問題,前者以婚姻居多,後者更多反應在戀愛過程。

根據第一財經商業數據中心發布的《2018心理諮詢行業人群洞察報告》顯示,不同代際對兩性關係問題的提問存在較為明顯的差異,其中70後以婚姻危機為主,80後以二胎和婆媳關係為主,90後則面臨著戀愛降級、約會降級、假性親密的三大煩惱。

與這種主動消費趨勢相對應的是這屆95後在感情觀和婚姻觀念上的「意外成熟」。

周語喬仍然記得這位95年女生對她提到的一項認知:

「我覺得這個男生很適合過日子,我不想一直再換男朋友,如果說我跟他在一起,我就想跟他結婚,兩個人在一起好好的。「

這種特定的成熟感存在學習前置的現象,許多95後在談戀愛的過程中或在談戀愛之前就決定加入戀愛學習課程。周語喬曾經試圖探索95後戀愛教育消費崛起的原因,原生家庭關係、心理學認知以及消費能力成為關鍵。

1998年,Bernnan等心理學研究者提出可以通過依戀焦慮和依戀迴避兩個維度來劃分成人依戀類型,認為個體與主要撫養者之間的依戀關係會影響到兒童未來與同齡人之間的關係質量。

首先在焦慮維度上,低焦慮的個體對自我價值持肯定的態度,有較高的自信心;而高焦慮的個體對自我價值持懷疑的態度,總擔心分離和被拋棄。

在迴避維度上,低迴避的個體對他人持積極態度,期待和他人建立良好的關係;而高迴避的個體對他人懷疑,因而選擇迴避親密關係和避免投入情感。(摘自北師大心理學部徐寒玉演講)

依戀理論與當前流行的原生家庭理論近似,都指出兒童期經歷對成人戀愛和婚姻觀念的影響。

1969年,最早提出依戀理論的Bowlby發現,人們與父母之間的依戀模式在嬰兒時期已經初步顯現。在嬰兒期時,媽媽或其他撫養者能否給予足夠的陪伴、關懷、關注,影響著嬰兒時期依戀類型的形成,而早期的依戀類型會被帶入到成年後的親密關係中。

周語喬在對諮詢者的家庭結構分析中也發現,95後諮詢者存在更高的離異家庭比例,且這種差異與70、80後相比尤為明顯,這進一步說明了親子關係對成人親密關係的影響,尤其是兩性如何相處認知的欠缺。

但是周語喬也發現這代諮詢者對心理諮詢的認同程度更高,更願意主動提及自己的家庭情況,但另一個極端是常常將感情問題歸責到父母以及家庭身上。

03 我們需要怎樣的戀愛教育?

近年來,關於原生家庭的話題不斷,尤其在影視作品對原生家庭形成廣泛討論後,不少人相繼意識到童年期家庭和睦的重要性。但那些出現在電影和電視劇中的經典「受害者形象」,仍在提醒著人們一方面需要重新審視自己的家庭角色;另一方面個人在戀愛和婚姻觀念上存在諸多不足。

原生家庭觀念也在吞噬著許多人與父母之間的親密關係,其中一種策略就是逃避戀愛和婚姻。

在周語喬實際接觸的案例當中,父母吵架對孩子最直觀的影響體現在兩性關係表達不當,繼而產生排斥心理。但也有人會採取另一種方式,因為父母經常吵架讓自己意識到寬容和理解的重要性,進而表現出對完美家庭的渴求。

周語喬認為,對原生家庭的過度歸因是當前心理學發展不成熟的表現。這反映出個體在有意識地學習心理知識,但沒有接受到正確的知識體系和實踐方法。

在這個過程中,產生了一些偏離心理學發展的「重術」行為,比如PUA。

「PUA主要針對男性,主張去學習一些東西來搞定女性,其實這種思維方式本身的出發點就不對。它把女人看成了一個對立面,因為PUA裡面講最多的就是我要怎樣去壓制她,而不是去表白。」周語喬認為PUA與真正的戀愛教育相比,僅僅停留在方法層面,而心理學更多講的是心法。

透過PUA,我們能發現個體在戀愛上的急於求成,而真正的戀愛教育意在教會普通人如何去愛,其核心理念是通過對個體的解析和愛情的理解,教會人們談戀愛的正確方式,並且告訴人們最重要的不是結婚,而是擁有愛的能力。

愛的能力是進入戀愛過程不可或缺的部分。

在《李銀河說愛情》一書中,李銀河提出尋找真愛的兩條途徑:第一、有強大的意願和強大的渴望;第二、無論愛還是被愛,都要擁有愛的能力,能夠辨認愛,回應愛,抓住愛。

但在當下,當代愛情展現出更加複雜的一面,在對物質的追求與心理需求上失去平衡,最後產生出各種各樣的問題,而這種問題在男女性別上也表現出差異。

在兩性關係中,女性通常表現出較多的焦慮情緒和患得患失,男性則更多地表現出不知道如何談戀愛或在戀愛過程中表現出逃避的狀態,因此戀愛教育在性別上各有側重。

無論是95後還是70、80後,戀愛教育都在影射著當代人的心理認知水平。相對於青少年而言,成年人接受此類教育的目的更集中地體現在幫助下一代身上,畢竟「榜樣與模範」比許多教育理論更管用。

相關焦點

  • 95後的「佛系」婚戀觀:戀愛和婚姻是兩碼事,但都沒switch重要?
    來源:時代周報來自95後的反問:「你知道我們有多少消遣娛樂的法子嗎,為什麼要談戀愛?」晚上十一點,小楓發了一條朋友圈:「想吃烤慄子了。」過了會兒,她改變主意,約同事到北京一家潮汕牛肉火鍋店,這是她今晚選擇的夜宵。與此同時,在2000公裡之外的福建莆田,琳琳被孩子的哭聲吵醒,她叫醒睡在身旁的丈夫,開始伺候她的「掌上明珠」。
  • 婚姻的背叛,往往都從「逃避」開始(乾貨)
    婚姻的事故是什麼?不外乎背叛或是婚外情,如果「事故」造成了」車毀人亡「,那就成了離婚。從海因裡希法則的原理推理,出軌也是有前兆的,如果我們在婚姻中,能夠及時看出不良的端倪,並積極主動採取措施,就能很好地規避婚姻風險。
  • 《老婆大人是80後》獨家登陸 80後婚姻引熱議
    開播首日PPTV聚力播放量一炮打響,持續高走,PPTV聚力在微博、微信平臺助推熱門話題發酵,該劇的熱播必將再度聚焦網友們對「80後婚姻」這一熱點的關注與討論,掀起新一輪收視熱潮。還有一大亮點角色則是飾演汪小鹿小舅舅的張魯一,一向以魅力成熟男形象示人的他此次在《老婆大人是80後》中實現角色突破,其飾演的俞志恆身兼多職:杜淳的「好基友」、「情話boy」 、文藝擔當;既煮得了咖啡又彈得了吉他,時而文質彬彬,時而浪漫逗趣,他與萌叔張嘉譯作為70後與60後代表又將在追求愛情道路上遭遇怎麼樣有趣的故事?值得期待。
  • 珍愛網聯合美團發布《95後單身人群白皮書》
    調查顯示,超4成(43.19%)單身95後不相信星座匹配,原因在於95後認為命運掌握在自己手中,以及星座沒有科學依據;另有2成(29.20%)相信星座匹配能給自己心理安慰。在實際擇偶時,超8成95後(80.63%)明確表示不會以星座匹配作為考慮標準。
  • 老戲骨的「精彩」婚姻,一婚娶70後、二婚娶80後、三婚娶90後
    肉聯廠中衝出的演員侯勇並非從小學習藝術,當年的他一心追求的是能儘快勞動,以此來減輕家中的經濟壓力,為此他早中學之後就選擇進入肉聯廠工作,在不斷的努力下他的對肉食的處理技藝快速提升。然而在事業上一路飛黃騰達的侯勇,在自己婚姻上卻是一言難盡。老戲骨的「精彩」婚姻,一婚娶70後、二婚娶80後、三婚娶90後侯勇的第一任妻子名叫沈蓉是一位70後,兩人相識與戲劇學院是同班同學,尚未成名的兩人在學習戲劇表演時期就已經產生深厚感情。
  • 95後發言:佛繫戀愛,它不香嗎?
    這幾天,驚覺00後都已經摸到了法定結婚年齡門檻了。而慢慢步入25歲的95後們,還在為了脫單。95後小腦瓜裡有關戀愛的思緒,一個個宛如耳機線,能糾結纏繞得自己也理不清。更別提想要在你脫單路上「幫一把」的父母和朋友了。
  • 修復了很多的婚姻後,我得出一個結論:這四點不要碰
    挽回愛情:小魚戀愛學我把婚姻中容易被無視,卻又極其影響感情的四種行為列舉出來,希望對大家有幫助。挽回愛情:小魚戀愛學3、 逃避問題這點應該是大部分人,婚姻矛盾產生的根本原因婚姻亦然,也經常會呈現出一方強勢一方弱勢的情況。弱勢的一方經常會在意見不合時逃避,對於可能引起爭議的問題也逃避。這樣做雖然暫時的讓矛盾不產生,但同時也讓矛盾隱藏了起來,直到某一天的爆發。
  • 「90後」、「00後」跟動漫學戀愛?
    2000年出生的男生薑凡看過《四月》,這部戀愛番讓他印象深刻。「愛情的本質其實是一種互相扶持鼓勵,讓雙方都自我完善升華。」他說。在國內,B站是日本動畫版權的最大引進方。早在上世紀80年代初,中央電視臺就開始引進和播放日本動畫片,那時的畫風還是《鐵臂阿童木》《一休和尚》和《機器貓》。90年代初,少女漫畫、耽美漫畫也被引入國內,動漫價值觀的多元性開始進入中國年輕人的視野。
  • 裝有動漫周邊的盲盒,是95後漫友交的智商稅嗎?80後漫友也曾沉迷
    這樣如同猜謎一樣的模式,讓很多95後漫友感到激動和上癮。動漫周邊盲盒95後漫友買盲盒是在交智商稅嗎?很多人對95後漫友這樣的不理性消費嗤之以鼻,認為買盲盒是在交智商稅。在95後漫友消費榜單上,有二十萬人每年花兩萬買盲盒。正是由於這種情況,95後漫友買盲盒被認為是在交智商稅。
  • 「90後」、「00後」跟動漫學戀愛?
    2000年出生的男生薑凡看過《四月》,這部戀愛番讓他印象深刻。「愛情的本質其實是一種互相扶持鼓勵,讓雙方都自我完善升華。」他說。  在國內,B站是日本動畫版權的最大引進方。早在上世紀80年代初,中央電視臺就開始引進和播放日本動畫片,那時的畫風還是《鐵臂阿童木》《一休和尚》和《機器貓》。
  • 解碼「Z世代」:95後、00後最愛什麼?
    對QQ有特殊的感情,在微博放飛自我,在遊戲中浴血拼殺,安裝各類學習提升類App,當養生市場的中堅力量……世界是屬於年輕人的,這一代年輕人就是Z世代。想要贏得他們的心,得從開始了解他們的網絡偏好開始。那麼,他們最愛什麼?
  • 走進婚姻意味著戀愛的結束,真正意義的生活才開始!
    婚姻需要我們懂得什麼?我們從相遇到相知再到相愛,最後步入婚姻的殿堂,王子和公主的幸福生活正式開始了!但是經歷過生活後才知道,其實結婚時我們並不懂婚姻;婚姻不再像戀愛時,只要兩個人可以騎一輛自行車,在馬路上享受愛情的陽光;儘管遠隔千裡,但是可以書信傳情,可以不考慮房子和孩子,不用面對各自的家庭關係和柴米油鹽,不用精打細算那份微薄的工資……只要兩個人相愛好像一切都不是問題,只要兩個人結婚就找到了幸福的歸宿,豈不知走進婚姻意味著戀愛的結束,真正意義的生活才開始!
  • 一個95後姑娘告訴你:嫁給40歲大叔,她的婚姻幸福嗎?
    那麼相差十歲以上的愛情和婚姻值得被提倡和鼓勵嗎?可以看看下面這些事例:01大家熟知的娛樂圈公認甜蜜CP「陳小春和應採兒」,陳小春大應採兒15歲,在婚姻中,除了教導他們的孩子以外,陳小春把應採兒寵成了孩子,愛一個人從他的言語還有行為中一看便知。
  • Soul:打開95後興趣社交大門的兩大關鍵詞
    所以,我的分享主題是《95後與興趣社交的新時代》。 80後與95後的社交需求完全不同 第一部分內容是對95後的洞察。我本人是80後,先從80後用戶和95後用戶的區別說起。在社交層面,Soul更關注的可能是用戶的內心需求。
  • 權志龍戀情曝光:女友竟是95後!
    2020年伊始,今年的瓜來的有點早也有點甜,我們的權志龍小哥哥也被曝出了消息,很多90後及00後的小姐姐期待了很久的權志龍,今天疑似曝出了新的戀情。具體是什麼呢,來一起吃瓜吧!雖然說祝福很簡單,但是才發出去後不久,吃瓜的網友們就看到了日本的小松菜奈在發了一個男女雙方看電影的背景照片,這個還不是重點,重點是小松菜奈還@了權志龍,並祝福對方。這個瓜看起來的確有點吃不消,一個是80後,一個是95後,而且權志龍在很多粉絲的心中形象還是不錯的,在之前權志龍也沒有太多感情上面的緋聞,這次難道真的和小松菜奈在交往嗎?
  • 70後80後90後為了投資應該要向00後10後學習了
    上周公司開年會,有一個禮物交換的環節,當我換到一個卡通人物的禮物時,我完全不知道這是什麼,悄悄地問了公司的00後,人家告訴我,這是泡泡馬特公仔,當時就覺得自己怎麼就離潮流文化這麼遠了。70後80後人到中年,百無聊賴都喜歡喝酒,所以白酒股漲的賊好,貴州茅臺高高在山穩如泰山; 80後90後的女人女生們,熱衷於微整和打玻尿酸,所以以朗姿股份為龍頭的美容市場出現了大幅上漲,龍頭直接5連板; 00後們,普遍沉迷二次元文化,所以B站嗶哩嗶哩的美股股價飆升,今年早已實現了翻倍
  • 《她和他的戀愛劇本》定檔:95後完顏洛絨和00后庄達菲領銜主演
    都市甜寵劇《她和他的戀愛劇本》已經宣布定檔在12月16日上線開播。該劇是由劉瀚洋執導,完顏洛絨和莊達菲領銜主演,劇情主要講述了一位出了車禍的朱宣文得了神經病,竟然說自己是大明建文帝。作為一名95後演員,完顏洛絨除了帥氣的外形和開朗的性格,還很善於分析角色。比如,在《我與你的光年距離2》中,其對夏亦枕一角刻畫細膩,演出了對姚教授的寵溺和痴情。本劇中,朱宣文是一個腹黑機智的「王爺」,在充滿危機感的生活中,也能巧妙找到反擊突破口。完顏洛絨該如何表演這樣一位性格鮮明的角色呢?這是本劇的一大亮點。
  • 95後社畜逃避工作山中隱居三天後……
    在天貓好房聯合中南·無山居發布「招募最呆看山官」的活動後,他居然憑藉發呆天賦中獎去「看山」了。「他們給了我個賊拉風的日程表。」雖然這個日程表也同樣是從一大早安排到晚上,但幾乎所有的行程,都只需要「發呆」。而這三天小張要做的就是在各個地點盡情地發呆。
  • 「愛我挺好,不愛拉倒」——我司70/80/90後愛情觀大賞
    【不為誰而停下腳步】 我身邊也有很多因為婚姻,或者一段長時間的戀愛而變得「懶惰」的情侶,他們會因為一種開始安逸舒適的節奏,而疲於改變現狀,可誰也不會為了其他人停下腳步,步履不同,終歸會越走越遠。
  • 05後情侶聊天記錄曝光,05後戀愛這麼硬核嗎?
    在90後還在聽野狼Disco土嗨時,05後們早已經扛起了愛情至上的大旗。雖然他們的大部分戀愛語錄,都可以被記入「迷惑行為bot」,但不得不承認,真的是長江後浪推前浪,90後被拍在沙灘上。05後們的戀愛第一步,必須先發一段獨一無二的交友宣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