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仁因水而興,更因扎毛水庫而靈,扎毛水庫也被同仁人民當成了家裡的『藍寶石』」。站在扎毛水庫的觀景臺上,望著眼前一庫清波碧水,同仁縣生態環境局副局長才讓深情地說。
扎毛水庫是黃南州的水利骨幹工程,也是隆務河流域的龍頭調節水庫。總面積1.45平方公裡,總庫容4350萬立方米,可利用庫容2090萬立方米,防汛庫容1330萬立方米,庫域面積1.45平方公裡,地震設防烈度七度,壩後電站裝機7500kw。
自2018年6月21日,扎毛水庫正式運行以來,肩負著同仁縣供水、防洪、灌溉、發電、旅遊、水源涵養、生態保護的等職責,可謂任重而道遠。
隨著水庫的運行,存在的問題也逐漸凸顯出來。扎毛水庫附近,堤內村有居民約209戶,生活汙水需處理,並且水庫規範化建設不足、汙染負荷重、水質波動大、水生態抗幹擾性弱、水資源利用與配置不合理和環境保護基礎設施建設較為滯後……
水汙染防治是確保飲用水安全的重要一環。隨著城市建設規模擴大,用水規模也在快速擴張,提高汙水處理能力是扎毛水庫面臨的緊迫問題。
「以前我們村沒有固定的垃圾投放地點,村民們把生活垃圾都堆放到水庫東頭的山腳下,生活汙水也是隨意排放,雖然我們明令禁止過,但是村子裡沒有垃圾貨櫃,也沒有專門的排汙通道,所以還是屢禁不止。」回憶起以前勸阻村民亂排亂放的的情景,扎毛村黨委書記夏吾加不禁一陣心酸。
2018年9月,黃南州環保局組織召開了《扎毛水庫水源地規範化建設及上遊水環境綜合治理工程實施方案》技術評審會,並於2019年3月下達了《關於扎毛水庫水源地規範化建設和上遊水環境綜合治理工程實施方案的批覆》,項目以隆務河扎毛支流上遊立倉村為起點,止於扎毛水庫,主要以水汙染防治、水生態修復和扎毛水庫水源地規範化建設修復三大類工程為主。
「我們已建成小型生活汙水處理設施4座,生態攔擋壩16座及生態阻隔壩4座;在扎毛河的立倉村和亞什當村河段建設生態溼地3座,攔砂去汙壩3座;修復扎毛水庫破損網圍欄200m,設置簡介碑3個,宣傳牌3個,通告牌4個,道路警示牌3個,劃分牌4個,建設視頻監控設備1套、初期雨水應急處理池3個。」才讓告訴記者。
目前,扎毛水庫水生態修復項目已全部完工,進入驗收階段。項目實施成功後,扎毛水庫水質維持在II類,隆務河入黃河斷面2020年水質穩定為III類,對水質改善作用重大,16200平方米植被的恢復使水生態功能提升,減少扎毛水庫入庫尼沙量,提升扎毛河水環境容量,增加水質達標係數,同時也推進隆務河及扎毛水庫水環境質量持續改善和水生態功能不斷提升。
黃南州共有同仁市扎毛水庫水源地、同仁市江龍水源地、尖扎縣麥什扎黃河水源地、澤庫縣第一水源地、澤庫縣第二水源地、河南縣大雪朵水源地6個縣級以上水源地。為了確保水源地健康,近年來,黃南州按照「保護優先、預防為主、防治結合」的原則,對水源地實行分級管護,目前已形成一級保護區內禁止新建、擴建與供水設施和保護飲用水源無關項目;二級保護區內禁止新建、擴建排放汙染物項目;禁止向水域排放汙水,已設置的排汙口必須拆除;禁止設置油庫;禁止從事種植、城市垃圾、糞便和其他廢棄物;禁止可能汙染水源的旅遊活動和其他活動等一系列防範措施。
「目前,黃南州四縣5家生活汙水處理廠運行穩定,達標排放,根據汙染源在線監測和手工監測結果,達標排放率100%。境內主要流域監測的9個斷面水質均達到或優於Ⅲ類水質標準,水功能區達標率為100%,5個地表水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和1個地下水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水質達標率為100%。」黃南州生態環境局局長林佔興告訴記者。(記者 陳鬱)
【來源:青海新聞網】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