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叫陳世文,現任黔南州龍裡縣醒獅鎮大巖村黨支部書記。
擔任村支書以前,我一直在外經商,2012年,鎮黨委領導找到我做思想工作,希望我能回鄉擔任大巖村的黨支部書記,雖然我個人的事業處在上升期,有很好的發展前景,最後我還是決定回到家鄉,帶領鄉親們脫貧致富,實現人生的更大價值!
上任之初,針對大巖村集體經濟薄弱、產業單一、基礎設施落後等問題,我帶領村兩委班子,積極轉變發展觀念,樹立擔當意識,結合大巖村自身優勢,探索多種產業發展模式。
「群眾富不富,要看黨支部」,如何才能讓貧困群眾富起來,關鍵是要有產業支撐,大巖村是貴州省有名的根雕藝術之鄉,通過兩年時間的調研,我發現大巖村的根雕產業處於一種無序的發展狀態,村民人自為戰,存在一定的惡性競爭現象,嚴重影響了大巖根雕的產品聲譽,導致大巖根雕一直無法做大做強。我決定就從根雕入手,狠抓全村的產業脫貧。
2016年1月27日,在我的牽頭下,以村黨支部中的黨員根雕大戶為骨幹,村委會參股,籌集資金200萬元,組建了大巖村首個村集體企業「貴州藝合民族工藝發展有限公司」,並以公司為龍頭,整合全村根雕從業人員抱團發展,對大巖根雕進行統一定價,統一質量標準,2016年公司共吸收從業人員36人。
2017年,大巖村的根雕從業戶從2016年前的32戶增加到48戶,產值從不足500萬增加到800餘萬,同時,公司還為本村建檔立卡貧困戶提供就業培訓及就業崗位,2016年共培訓貧困戶20餘人次,吸收就業10人,共發放工資20餘萬元,2017年,大巖村實現了絕大部分貧困戶的脫貧。
同時,我還爭取到縣財政扶貧資金32萬元,全部作為我村33戶貧困戶的入股資金,用於購買設備,投入公司經營,每年共為每戶貧困戶發放分紅資金3萬元,每年上交村集體經濟分紅5萬元。截止2019年,已實現村集體經濟分紅15.5萬元。
2017年,我又牽頭成立了村集體企業「貴州金盛輝農業科技有限公司」,整合集體資金150萬元,融資150萬元,整合集體土地790畝,打造大巖村「龍湖花海生態觀光園」旅遊項目,2018年開始建設,於2020年9月開園,僅一個月接待遊客近10萬人次,實現村集體經濟收益65萬元,今後隨著園區規模的不斷擴大,每年能為全村建檔立卡貧困人口解決就業600人次以上,可實現貧困戶增收6萬元以上。隨著產業的發展,大巖村的脫貧成果得到了進一度的鞏固。 「貧困不除,愧對歷史,小康不達,誓不罷休」。看到大巖村一天天變好、變美、變富,作為一名普通的共產黨員,大巖村的黨支部書記,我覺得這就是我人生的最大價值。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
袁鵬 整理
編輯 胥芬芳
編審 楊儀 李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