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正是河豚欲上時》殺青 明年河豚節開幕首映

2020-12-19 揚中新聞發布

「阿姨,這是什麼呀」「這是河豚……」9月3號,電影《正是河豚欲上時》最後一場戲在「中國河豚島·揚中號」高鐵專列完成拍攝。經過22天的緊張拍攝,影片正式殺青。

影片《正是河豚欲上時》由江蘇天禾旅遊發展有限公司等相關單位聯合出品,編劇兼導演磐石以「河豚元素」為線索,講述青年男女因美食結緣,從此展開的一系列愛情故事,並圍繞四個「美」,即展示河豚美食、介紹揚中美景、塑造美好人生、保護美麗長江,反映揚中河豚美食文化。「在揚中拍戲期間,當地人都很熱情,而且我吃了好幾種不同河豚,覺得味道很鮮美,並且我們這個電影也是關於生態保護的,很高興能夠把河豚文化和電影藝術結合在一起,如果有機會的話,肯定還會帶朋友來揚中玩。」演員盧雲說。該片共拍攝120餘場戲,曾在揚中的園博園、 西來橋、新壩鎮、博物館等二三十處地方取景,融入了揚中方言等眾多本土元素。「電影上映了以後,我覺得揚中的市民一定會感到很親切。」導演磐石說道。殺青後,影片將轉入後期製作,預計今年年底製作完成。影片時長90至120分鐘,將於明年河豚節開幕時首映,後續將在中央六臺以及江蘇院線、各大網絡平臺等播出。(施周駸)

相關焦點

  • 怎麼吃河豚才會死?三月正是河豚欲上時,這樣做就可放心大膽地吃
    河豚,大概是人類歷史上故事最多的一種魚類吧?傳說豐臣秀吉出徵前手下大量武士因吃野生河豚而死,於是下令禁吃河豚……許許多多年以後,伊藤博文吃到美味安全的河豚後,才下令解禁。明朝故事裡也有胡惟庸因為河豚烹的好,巴結上了李善長,從而一步一步當上了宰相。
  • 揚中河豚文化節煙花三月上「雲端」
    金山網訊 蔞蒿滿地蘆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時。20日,揚中第十七屆河豚文化節,以在線新聞發布的形式,轉場「雲端」,如約而至。
  • 又到了吃河豚的時節 丹陽這位大師烹製的河豚還是非遺呢
    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 蔞蒿滿地蘆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時 丹陽地處長江的下遊,屬太湖流域,界牌則位於丹陽東北角,東臨長江,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讓河豚這一美食成為了界牌餐飲中的一種潮流,同時也成為丹陽非遺——界牌河豚文化。
  • 一隻河豚能毒死30人,日本人為啥還敢冒死吃河豚?
    北宋詩人蘇軾有詩:蔞高滿地蘆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時。說到對河豚這道美味的追求,世界上沒有哪個國家像日本瘋狂。日本人嗜吃河豚就像俄羅斯人玩輪盤,即便搭上性命也在所不惜。正如一句古老的日本短詩所云:昨夜共君食河豚,今朝我來扶爾梓(棺材)。
  • 男子抓到一隻河豚,果斷用來擦鞋,網友:心疼河豚三秒鐘
    除了我們最熟悉的貓狗以外,還有很多小動物都是萌萌的,不過其中也有不少外表呆萌,實則暗藏危機的動物,河豚就是其中一個。其實呢,正規的名稱是「河魨」,因為大家都叫它河豚,無形之中也都被接受了。這傢伙生氣的時候,全身氣鼓鼓的,所以外號「氣鼓魚」「氣泡魚」「膨脹魚」等等。
  • 河豚小鎮吃河豚,河豚小鎮,全是河豚~
    今天我們來到了位於河北省唐山市曹妃甸區的十裏海河豚小鎮,別看這裡只是一個小小的濱海小鎮,但這裡卻蘊藏著很大的玄機。各種河豚魚做成的美味,河豚魚雕塑,河豚魚塗鴉,河豚魚非遺麵塑,河豚主題民宿。總而言之,無論是吃的,住的,玩的,用的,看的等等,這裡的一切似乎都與河豚有關。什麼,你還在因為吃河豚而害怕嗎?
  • 第十七屆中國·揚中河豚文化節「雲端」上演
    「蔞蒿滿地蘆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時。」三月春江水暖,又到江鮮肥美的時節。疫情防控期間,我市已連續舉辦了16年的河豚文化節轉場網絡,於3月20日以在線新聞發布會的形式,舉辦第十七屆河豚文化節開幕式。市領導卜興榮、孫冬梅出席活動,全國36家知名新聞媒體以及來自全國各地的客商代表、網民在雲端同步參加了開幕式。
  • 河豚:在劇毒與美味之間遊走
    昨天恰好有朋友給我講了一個關於河豚的故事,使我對河豚的困惑又多了一副「解藥」。    相傳,1960年鬧饑荒時,遍尋食物而不得,某地一家人餓得奄奄一息。家長正愁得打轉,在街上忽見河豚,便撿了幾條回家。人多魚少,只好在鍋裡加了白菜。全家人冒著赴死的心情把河豚洗了(去血線)、燉了、吃了。結果,全家人飽餐一頓卻沒死成。歡喜自不必言。但他們十分好奇,都說河豚劇毒,難道它偏愛善良的我們?
  • 河豚肉有那麼好吃嗎?你吃過嗎?網友說18年前吃過河豚是什麼意思
    河豚肉有那麼好吃嗎?你吃過嗎?網友說18年前吃過河豚是什麼意思?河豚又叫做河魨,外形有點呆萌,很可愛的樣子,在眾多海鮮以及所有的魚類裡面,據說河豚是最為鮮美的,它肉味腴美、鮮嫩可口,其他任何海鮮都不能和河豚相媲美。
  • 河豚到底有沒有毒?我們替你拿命試了
    雖然有些人體質不同,毒發時長會延遲一些,但也僅僅是兩三個小時。對於河豚毒,是沒有特效藥的,中毒後只能催吐和洗胃,但救治成功率還是很低,幾乎是沒救的。「拼死吃河豚」,真的不誇張。禁不起河豚誘惑而吃下處理不透徹的河豚,導致身亡的案例比比皆是。
  • 沈月與河豚比可愛,不用嘟嘴就躺贏,河豚:是在下不夠萌
    導讀:沈月與河豚比可愛,不用嘟嘴就躺贏,河豚:是在下不夠萌今年的流量小花中,沈月就像個異軍突起,莫名其妙就一炮而紅,《致我們單純幸福的小美好》這部劇就像一個營養滋潤缸,男女主角此前都是叫不出名字的新人,卻因為這部劇紅遍娛樂圈,雖然此後兩人遭受了眾多爭議,成為當紅新人已經是不爭的事實
  • 如何安全地吃掉一隻河豚?
    原創 環行星球 環行星球文/丁東圖文:審稿-嘟嘟、排版-斯凱勒音頻:聲音出鏡-邱大碗、製作-大綠封面圖:©唯亞 / 圖蟲創意得食河豚不戀魚春暖花開,正是吃貨們品嘗河豚
  • 工具河豚的一生:河豚信號隱藏門!
    工具河豚的一生:河豚信號隱藏門! 利用的機制是: 當處於生存模式下的冒險家 靠近河豚身邊5x5x5的範圍內 河豚就會「受驚」然後開始膨脹
  • 唐山周末·曹妃甸國際河豚美食節打造曹妃甸旅遊產業「靚麗名片」
    9月28日,為期11天的「唐山周末·曹妃甸國際河豚美食節」在曹妃甸區多瑪樂園開幕。「唐山周末·曹妃甸國際河豚美食節」的舉辦是落實「唐山建設國際化濱海城市」戰略的重要舉措,是「唐山周末」精彩活動的延伸。該活動延續了「唐山周末」系列活動的辦節理念,圍繞「尋味河豚王、美食曹妃甸」主題,重點推介曹妃甸區多瑪樂園景區和十裏海河豚小鎮特色旅遊項目,深度挖掘河豚美食文化內涵,做大「河豚經濟」,全力培育曹妃甸「中國河豚(紅鰭東方魨)之鄉」特色品牌和消費熱點。據介紹,河豚,也叫臘頭魚,圓圓的身體,頭胸部很大腹尾部很小。
  • 春天的鮮·總要試過河豚才完整
    蔞蒿滿地蘆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時。河豚,素有「魚中之王」之稱,味道腴美,肉質彈韌,肌肉潔白如霜,是長江三鮮之一。在民間有「一朝得食河豚肉,終生不念天下魚」的說法。從古至今,河豚備受文人志士的喜愛。宋代的蘇東坡,近代的魯迅先生也是河豚的愛好者。
  • 食魚必河豚!一起走進十裏海河豚小鎮
    十裏海河豚小鎮 古人云:食魚必河豚,此理果何謂。河豚當是時,貴不數魚蝦……古往今來,描寫河豚鮮美的詞句數不勝數。
  • 日本對河豚肉做到了極致
    然而,這句老話已不合時宜,因為食客再也不必鼓起勇氣當敢死隊,經專業技師處理的河豚十分安全。先來了解河豚為何有毒。科學家發現,養殖河豚吃了有毒海洋魚蝦藻類,會把毒素轉化後存在體內。毒素集中在內臟,尤其是卵巢和肝臟。人工養殖的飼料不含毒素,河豚自然無毒。儘管如此,專業技師在宰殺養殖河豚時仍把內臟全部清除,讓食客們吃得更加安心。
  • 美食科普之「河豚」:為何日本人賭上命也要吃河豚?
    如果一種食物美味到極致,但是有劇毒了,比如河豚是必須吃不讓吃才要命。所以說真正的吃貨都是敢拼死吃河豚的壯士,河豚肉下死,做鬼也想瘦,你閉嘴。俗話說得好,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吃了河豚才知道做人還是值得的。這句話可不是我杜撰的,它出自於日本國寶級美食家北大路魯山人之口。人類吃河豚的歷史是一部關於競技與突破晉級的歷史。
  • 我國將有條件放開養殖河豚的生產經營
    我國沿海常見的河豚有四十餘種,此次有條件放開的是已經完全成熟的、經過二十餘年經驗積累的兩個品種,即紅鰭東方豚(上圖)和暗紋東方豚(下圖)。等試點工作做得成熟了,再考慮逐步放開其它可行的養殖河豚品種,或者放寬產品上市條件。
  • 你拼死要吃的,到底是「河豚」還是「河魨」?
    宋代大文豪東坡居士,為這些魚兒寫下了「蔞蒿滿地蘆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時」的佳句。現代大文豪汪曾祺先生,卻發出「六十年來餘一恨,不曾拼死吃河魨」的吃貨式慨嘆。那麼問題來了,饞得汪老先生準備拼死一吃的魚兒,到底應該叫「河豚」還是「河魨」呢?「河豚」還是「河魨」?這是個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