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天幹餓不死手藝人,現在的農村人學手藝好嗎?學什麼手藝好

2020-12-18 豫鄉文旅

學好數理化,走遍天下也不怕,這是以前農村的學校老師和孩子家長說的,說的是有學問了到哪兒都有飯吃,餓不住。在農村老話中也有這麼一句,「天幹餓不死手藝人」,其實呢原來老話更狠,說的是「天幹三年餓不死手藝人」,說明啥?有手藝到哪兒餓不住,不像只會種地的農民。

俗話說得好呀「藝多不壓身」,農村人學一門手藝,總比只會種地強,不說別的,我們鄰村以前有個剃頭匠,除了會種地還會剃頭,承包了四鄰八鄉的幾個村子,專門給人家剃頭,記得小時候還給我剃過頭,我嫌棄他剃的頭不好看以後就不找他了,人家幹了一輩子剃頭匠,不管啥年代人都要剃頭對吧?這就是手藝,能幹一輩子。在農村,其實很多人都有一門手藝的,比方說泥瓦匠、鐵匠、木匠等,那時候農村人也就學這些了,不管掙錢多少,總有個傍身的絕技。

農村人學手藝好啊!俗話說莊稼活不用學,人家咋著咱咋著。但手藝不行,要用心學才能學到手,有的農民天賦好,自學成才,有的天賦不好,就要拜師學藝。我現在看到自己小兒子在家做作業毛燥,心裡一直發愁,替他擔心難過,如果孩子不好好學習,然後有個好的前程,將來又是進工廠打工、下建築隊賣力的命運,雖然沒有看不起體力勞動,但我不甘心孩子們也像我一樣時運不濟。沒有技能的體力勞動,終歸有幹到頭的那一天,當你老了不中用了,工廠或者建築隊還會收留你給你養老嗎?

我現在才覺得自己的時間不夠用,一晃一天就過去了,每天辛苦的眼裡直冒金光,一天也掙不到錢,這就是學藝不精的下場,可是很多的農村年輕人一直是重蹈覆轍地飛蛾撲火般地犯錯誤,把自己的大好時光浪費在打遊戲上,不知道好好學習努力掙錢,然後沒有錢結婚娶老婆,沒有錢買房買車,然後再向老輩人要錢,這種惡循環一直在上演著重複著。如果農村年輕人都有一門走到哪兒都有人尊敬看得起的技能,也不會那麼多做父母的眼中失望了。

農村人學什麼手藝好?要看是什麼年齡段,年輕人好高騖遠,有的手藝不想學,比如汽車修理、工具機維修等,他們想幹的是計算機遊戲、自媒體直播等,中年人可能比較務實一些,比方我,早幾年回來老家跟著別人學習室內外裝修和廚衛水電暖,一年後自己單幹,也確實掙錢,要比打工、種地好,活也不算太累,但農村賒帳厲害,今年不想再幹了,準備再嘗試一下別的工種。人這一輩子總要折騰得,不然以後老了,連回憶也是蒼白的。

學門手藝能讓自己更值錢,不管是做白領還是藍領,總比普工更搶手。現在社會上的行當太多了,又豈止是三百六十行?估計三千六百行也有了,所以具體幹啥不能給你具體說,要靠自己的慧眼去發現。看小視頻發現一個電焊工的網紅師傅,由於電焊技術過硬,藝高人膽大,很多人請他去指導,這也就是手藝人吃香的地方,咱們不要貪多嚼不爛,一門精通了比百事通好。

相關焦點

  • 男生學歷不高,學這6門「手藝」收入也高,不讀大學也能發展好
    我們也不想勉強孩子,如果他以後自己後悔了聽說可以去讀成人大學,但他年紀不大,高中畢業出來我們都不知道能做什麼。所以還是覺得可以讓孩子去學個手藝,短期能學好的就行,小編能不能推薦一下?」儘管讀大學的發展前景更好,未來的可能性更多。但確實不是每個學生都會嚮往讀大學,實際上還是有一部分的學生更願意高中畢業就出來工作。
  • 農村有一門手藝,沒有多少人學了,卻家家戶戶都需要
    是因為所有的柴火爐都被淘汰了嗎?實際上,並沒有消失。在相對守舊或偏僻的鄉村地區,還是有很多人仍然使用柴爐。柴火爐對大多數人來說是罕見的「古董」,但對農村人來說卻很常見。
  • 父親是個「手藝人」,煎炒烹炸、吹拉彈唱,幾乎樣樣精通
    匠,古指木工,後引申為靈巧、巧妙,專指有手藝的人。在我們老家,有句老話叫荒年餓不死手藝人,手藝人憑本事吃飯,是很吃香的。印象中,父親就是個有手藝的人,而且,會的手藝還很多:什麼木工泥瓦、織席編筐,甚至煎炒烹炸、吹拉彈唱,幾乎樣樣精通。
  • 已婚女人適合學點什麼技術?寶媽想學個謀生的手藝該學什麼?
    結婚了成為已婚女人,或者生完寶寶成為了寶媽,可以學點什麼技術好?適合已婚女人和寶媽的有哪些謀生手藝可以學習?學了既能照顧家人、小孩,還能擁有一份自己的事業,到達家庭、事業雙豐收的職業技能。下面我們就一起來看看吧!
  • 「脫貧攻堅走基層·盤州市」彭召通:良田千頃,不如一門手藝
    作為六盤水唯一的竹林成片區,盤州市竹海鎮擁有連片竹林3萬畝,豐富的竹資源,在當地也催生了一門手藝——竹家具製作。彭召通,便是村裡精通這門手藝的「老匠人」之一。從17歲開始學習竹器製作,迄今已有半百時光,村裡的人提起彭召通,對他這門老手藝都讚嘆不已。「彭老製作竹家具這手藝沒得說,村裡都是出了名的。」「東西很耐用,我家裡還有兩把他做的竹凳子。」
  • 學一門手藝 免費教殘疾人
    因3歲時患小兒麻痺症導致左臂肌肉萎縮的唐劍,在製作皮包的時候面臨諸多不便,但這不妨礙這位手藝人熟練地完成每一個製作步驟:打磨皮料、粘膠、打斬、縫線……一個手工馬鞍包,在唐劍手中4到6小時就可以完成。  2017年起,四川人唐劍來到廣州,先是在番禺創辦了自己的工作室,最後落腳於擁有「中國皮具之都」之稱的花都獅嶺。
  • 糖畫:甜蜜的手藝誰想學(圖)
    糖畫:甜蜜的手藝誰想學(圖) 2015-07-02 14:10:19來源:中國江西網 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左盛丹 7月1日,從事糖畫的民間藝人鄧文化在省城萬達廣場附近演繹了精彩手藝。  幽蘭人鄧文化做糖畫已有26年,他希望有更多的人關注傳統民間藝術,如果有讀者愛好糖畫,他願意收徒。鄧文化在大型活動現場創作糖畫。
  • 合肥市口好的縫補店月賺6000元 小手藝人漸受重視
    修自行車、縫補衣服、配鑰匙、打皮帶眼……這些個技術活,雖說難度不大,但是會的人卻是越來越少。一方面,這些行業似乎已進入沒落期,店鋪越來越少;另一方面,越來越多的人發現,離了這些手藝人,日子還真「不好過」。
  • 民間故事:兒子學手藝歸來,父親將銀子丟進火爐來試探
    老伴兒嚇壞了:「他爹,你哪裡不舒服啊?」葛老漢喘勻了口氣,心事重重地說:「人不服老不行啊,看樣子我活不了幾年了。兒子不爭氣,沒了我,你們娘倆怎麼活啊?」老伴兒撩起衣襟擦著眼淚,說:「他爹,那你說怎麼辦?」葛老漢坐起來說道:「趁著年輕,該讓兒子出去學個一技之長啊!
  • 去學校學理髮好嗎?比當學徒要好嗎
    很多同學想學理髮,不知道去哪學。大部分人都去理髮店當學徒了,主要是先入為主了,我們平常去理髮店也是,有很多小學徒給我們洗頭啊,或者吹頭啊。所以大家都會感覺只要學理髮,就去理髮店學。那麼是什麼原因造成了這一現象。我們都知道去理髮店,學理髮能直接學到老闆的手藝和開店營銷,但是往往都是事與願違。大部分理髮店老闆,就是把學徒當個洗頭工,說白了,沒想教你手藝,教會了你,你就跑了,自己開店去了。並且也沒時間教你,還需要練習用的模具,用在顧客身上練習,那肯定是不可能的。所以看似我們當學徒,既能學手藝還能賺錢。
  • 高中男生考不上大學,學習這些「手藝」也是好出路,比大學生吃香
    每個人對自己的人生都有自己的選擇,高考是一條分水嶺,也是一個新的起點。有些學子常常被灌輸考不上大學就沒有出路了,但是其實很多學子就是真的不喜歡讀書,喜歡很多專業上或者技術上有高要求的東西,喜歡探索新的可能。
  • 鄉村諺語「三月不見九,餓暈豬和狗」是什麼意思?俗話說得好嗎?
    鄉村諺語「三月不見九,餓暈豬和狗」是什麼意思?俗話說得好嗎?光陰似箭,今天是二九的第四天,天氣也一天天變冷了。古人用九九來算寒天到春暖花開的日子,老人常說「三九寒,三伏熱」,三九天全年最冷,三伏天最熱。除了計算時間的方法外,數九還可以用於指導農民耕種。
  • 邊角木料不要丟,學他家這麼做裝飾,專業師傅都誇手藝好
    沒有看到這個改造之前,我也不知道,鋪地面剩下的木板還能這麼用,隨意的組合,掏孔裝上燈具上等,可以這麼美。就連專業的師傅看到,都忍不住誇讚,這手藝好。比起千篇一律的裝燈方式,這樣做顯然根據新意。木地板的隨意組合,也提升了整體的裝飾性,這或許是廢物利用的最高境界吧。我想這樣的改造手藝,有很多人都想學吧。
  • 咖啡師要學多久?女生學咖啡師發展好嗎?
    隨著咖啡市場在國內的蓬勃發展,越來越多的人選擇學習咖啡專業。我相信選擇做咖啡師的人絕不僅僅是因為只對咖啡行業的市場有所衡量,也不僅僅因為喜歡咖啡,而是因為做咖啡有生活情趣,更是一種傳承,那麼在學咖啡之前學生都比較關心的問題就是咖啡師要學多久?還有女生學咖啡師的發展好嗎?
  • 非人哉:端午節包粽子,龍女不太會包,彌勒手藝超好
    在端午節這一天,不少人都會包粽子,不過龍女不太會包,彌勒(老肚)的手藝倒是超好。搗鼓了半天,糯米都會漏出來,也包不出形狀來。不過龍女還算好的,雖然不太會包,但至少願意學。紅孩兒就不一樣了,包粽子的時候急眼了,沒控制情緒,三昧真火直接把粽子給燒了。這都省去煮的功夫,直接一步到位。至少這口感,怕是焦味十足。另外哮天也還可以,只是形狀有點清奇,與其所是粽子,倒不如說是粽葉抱著骨頭。
  • 【感人】花都這位「獨臂」皮匠唐劍:學一門手藝,幫一群「殘友」
    三歲身患小兒麻痺症,導致左臂肌肉萎縮的唐劍,在製作皮包的時候面臨諸多不便,但這不妨礙這位手藝人熟練完成每一個製作步驟:打磨皮料、粘膠、打斬、縫線……一個手工馬鞍包,在唐劍手裡4-6小時就可以完成。2017年起,四川人唐劍來到廣州,先是在番禺創辦了自己的工作室,最後落腳於擁有「中國皮具之都」之稱的花都獅嶺。
  • 30歲轉行 該怎麼開始 學什麼技術有前途
    今年30歲,想要轉行,學什麼好?2020年需要學新技術的可以考慮一下汽修行業,小編提供汽修學校選擇攻略。 面對工作的壓力和生活的焦慮,很多人希望儘快改變職場瓶頸,就認為轉行是一種快速改變現狀的方式,如果轉不好,這有可能是從一個坑跳入另一個坑裡。
  • 從榫卯工藝到淪為裝配工,為什麼現在學木匠的人越來越少了
    五層60多米高,榫卯結構,全塔沒有一根釘子,經受了多次強地震依然千年不倒,與義大利比薩斜塔、巴黎艾菲爾鐵塔並稱「世界三大奇塔」。明英宗朱由校做皇帝不咋滴,卻是少有的天賦異稟的木匠天才,噴泉就是他發明的。小的如平常百姓家以前一個普通的八仙桌和床,都是木匠的手藝。小縣城的人不讀書,大致就是學手藝,當兵,出遠門打工這三條路,我家隔壁的二哥初中畢業就選擇了跟鄰村的學木匠。
  • ...每周末4堂課免費學 「我來學手藝」湖南非遺體驗課堂開課啦
    (學生展示製作成品)湖南日報·新湖南客戶端7月5日訊(記者 龍文泱 通訊員 陳沙琳)7月4日至5日,由湖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主辦的2020年「我來學手藝」湖南非遺體驗課堂7月面塑技藝體驗課程,在湖南非遺展示體驗館(省文化館內)開課。
  • 羅易成尋訪兩岸手藝人,他說「希望讓手藝回歸手藝人」
    12月30日,羅易成新書《求同存藝:兩岸手藝人的匠心對話》在京首發,他通過一張張照片講述著手藝人的故事,講述著和他們的交往,將幸福滿滿的回憶傳遞給在場每一個人。羅易成(右)和手藝人該書以傳統手工藝種類分為6個章節,分別是:陶藝、傳統漆藝、版畫、石雕、鑄劍和編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