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訪兩岸手藝人,羅易成是從去年開始的,他充滿熱情又平靜地做著這件事。12月30日,羅易成新書《求同存藝:兩岸手藝人的匠心對話》在京首發,他通過一張張照片講述著手藝人的故事,講述著和他們的交往,將幸福滿滿的回憶傳遞給在場每一個人。
羅易成(右)和手藝人
該書以傳統手工藝種類分為6個章節,分別是:陶藝、傳統漆藝、版畫、石雕、鑄劍和編織。作者對兩岸6組12位手藝人進行深入採訪,以手工藝的介紹、手藝人的人生經歷、挑戰、心得、成就、情感等為維度一層一層挖掘,描繪並展現他們在堅守和追求精湛技藝道路上的「同」與「異」。兩岸同胞同根同源,共同的文化和記憶將中華民族聯結在一起,這使得兩岸傳統手工藝有諸多相通之處;而兩岸同胞的人生經歷和所處環境各不相同,每一組手藝人的故事對比著看又別有意趣。
「人生每一刻,都因深入而深刻」「奈何一生太短,便叫一瞬很長」,這樣的句語藏在書中各個角落,是作者作為文案出身的資深廣告創意人文字功底的展現,更是他在採訪書中這些傳統技藝堅守者時的真實感悟。「希望讀者朋友也能在閱讀的過程中有所收穫,找到一些共鳴,獲得一些啟發。」羅易成說。
分布在全書的382張精美圖片則展現了手藝人的作品、創作地和工作場景。除此之外,在每個人的篇尾,還有可以通過手機掃描觀看記錄視頻的二維碼。手藝人的訴說、身處的環境、工作時的神情……羅易成說,這些動態的信息可以幫助大家更好地理解一門手藝以及堅守這門手藝的價值。
羅易成談及寫這本書的目的時說,「希望讓手藝回歸手藝人,讓手藝人回歸故鄉。」他開始想,是不是把手藝人寫得越慘才越感人,但後來他想一定要呈現得體面,於是採取文字、視頻、作品多種呈現方式,「我作為一介草民看起來力量很單薄,但我不是以湖南人的霸蠻在做這件事,而是有著溫暖的堅持。」
幾位90後手藝人也來到了現場,「泥人劉」第四代傳人劉嘉豪說:「作為一個手藝人,我學會了往內收,審視自己。」他更希望大家找到熱愛,並用一生去堅持。
來源 北京日報客戶端|記者 路豔霞
編輯:金力維
流程編輯 吳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