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老師看重的孩子,往往會有這些特徵,和聽不聽話沒多大關係

2020-12-14 育兒點金術

幼兒園老師看重的孩子,往往會有這些特徵,和聽不聽話沒多大關係

雖然幼兒園老師總會說喜歡每一個小朋友,但實際上心裡總會有偏愛的幾個,這也是人之常情。

那麼,有什麼因素能讓孩子在幼兒園裡更受老師喜歡和看重呢?

朋友是幼兒園的幼師,她坦言,在幼兒園中,多數老師重視的是那些較為獨立的孩子,這個答案有些出乎我的意料,難道不是聽話的孩子嗎?我提出了我的疑問。

朋友回答:乖巧又獨立的孩子簡直是天使,跟聽不聽話反而沒多大關係。

接著和我說,因為幼師每天要照顧好多個孩子,如果遇到一個自理能力強的孩子,會特別討喜歡,並且這樣的孩子從小就獨立,長大多半差不了,自然會得到老師的讚賞。

朋友和我舉了一個例子:

他們班上幾乎所有孩子上廁所會要求老師幫助,但是有個小女孩,每次都不聲不響自己擦乾淨利索地穿好褲子。有一些小班的孩子端飯的時候碗端得不穩,都需要老師幫忙。但是這個女孩,從來都能夠自己端得好好的。

朋友喜歡這個孩子,不僅是因為她的自理懂事讓自己很省事,而是孩子能有這樣的表現,她的家長一定教育的很用心,才能培養出這樣一個脫穎而出的孩子,老師自然是看重的。

有的家長會認為老師只是喜歡聽話的孩子,但其實不是這樣的,如果孩子有以下幾個特徵,都會深受老師重視。

01、有社交能力

上幼兒園其實也是孩子開始進入社會的階段,孩子開始要跟其他同齡人接觸,沒有家長在身旁,需要遵循集體生活的規則,這也是孩子接觸外界的一個小開端。

人在上幼兒園的時候就開始社會化。孩子上幼兒園之前,家長需要培養孩子的社交能力,才可以在幼兒園裡面和其他小朋友和平共處。

而且,擁有社交能力的孩子會更早的懂得集體主義,也會更尊重別人,這樣的孩子,在幼兒園一定可以「吃得開」,老師也會更看重。

02、孩子穿著整潔,生活習慣比較好

一些家長認為小孩子沒必要穿那麼花哨,甚至還有一些有穿「百家衣」的習慣,認為外在不重要,學習才是最重要的。

實際上,孩子的穿著也可以體現孩子的生活習慣,如果孩子每天穿的邋裡邋遢,一身髒兮兮的,臉蛋也黑乎乎的,一般人也是不願親近的。

而生活習慣好的孩子自然會穿著很乾淨,不用老師過多的強調衛生問題,孩子就可以自己整理好。

而生活是人生第一課,也是最基本的課程,生活習慣的好壞,不僅影響兒童的身心健康而且也是兒童綜合素質的體現。生活習慣好的孩子自然會更招人喜歡。

03、有自理能力

上幼兒園也是鍛鍊孩子獨立能力的階段,孩子在幼兒園離開家長,開始相對獨立的生活,孩子需要有一定的自理能力才可以應付日常的基本問題。

例如吃飯,上廁所等,而且大部分的幼兒園也會在孩子自理能力上有相對的要求,所以家長在送孩子上幼兒園之前需要好好培養孩子的自理能力。

因此,如果一定要將孩子送進幼兒園,那就要保證他有獨立的進餐、如廁等基礎的生活能力

04、頭腦靈活,專注度高

頭腦靈活的孩子,發散思維能力很強,給他一個命題,他就能聯想到所有類似的事物。不只是老師,大家都會喜歡這類型聰明的孩子。

因為對於老師來說,一節課,同樣的內容,聰明的孩子會接受的更多一些,這樣會使老師講課更有成就感。

而專注的孩子會讓老師感覺努力認真,這樣的孩子老師怎麼可能不重視。

據國外的一項研究報告證實:98%的孩子智商都是差不多的,只有1%的孩子智商是天才,也只有1%的孩子智商是不聰明的。那孩子成績怎麼懸殊那麼大呢?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是否能注意力集中,持續地學習與做事

70%的孩子入學後存在注意力不集中的問題,並導致各種學習問題的產生。

3-9歲是智力開發的黃金時期,這個時候是父母對孩子進行教育最好的時間段。

我家孩子特別喜歡玩「找找找」「走迷宮」「解謎題」的遊戲書,每次都能玩好久。

前不久我也發現了這套讓孩子越看越聰明的遊戲書:來自英國的《神奇的專注力訓練遊戲書》!可以讓孩子在玩中提高自己的各項能力。

說起來這套訓練書,絕對是「世界網紅」美亞上隨處可見5星好評,很多媽媽還把它作為生日禮物,送給孩子。

中文版引進國內後,也是全網爆品,99.9%的好評率。

全套書總共四冊,包含400個智力遊戲,來自歐洲教育專家多年研究+與兒童的互動交流,頂級口碑看得見!

1.《數字大爆炸》培養數感,學習數學基礎知識,提升邏輯思維。

這本書,通過遊戲對孩子進行數學啟蒙和思維訓練,書中的題目有連線、數字找規律、加減法、破解密碼、基礎數獨等。

孩子在幼兒園邏輯思維強的表現是,能夠迅速解決老師出的算術題老師拋出一個點他們能聯想到很多東西等。邏輯思維能力是學習能力的基礎,現在很多小學的入學面試考的就是邏輯思維能力。

2.《迷宮大冒險》培養記憶力、觀察力、空間力和推理力

說起迷宮,絕對是孩子們的摯愛。這本《迷宮大冒險》包含120+迷宮遊戲,每個遊戲都置身於故事中,玩法也多種多樣,不僅鍛鍊了孩子的觀察力和空間思維,也考察了孩子的邏輯思維和規劃能力。

3.《圖形大猜想》進行數字認知、數感培養,學習數數

這套書主要通過連線+簡筆畫的遊戲,幫助孩子學習數數練習書寫能力

孩子在連線的過程中,首先要辯解數字的大小和連續性,其次要有很好的書寫能力,把線畫直、畫清晰。

良好的書寫力,是孩子進入小學學習的必要前提。

4.《綜合訓練營》融入了思維、想像、動手、推理和專注力的訓練遊戲

相比於前面的3本書,這本似乎更像是一本鞏固練習「大雜燴」,不僅題目類型多,涉及的知識點也很廣。

類似圖形拼圖,可以讓孩子了解整體和部分的關係,同時,還要求孩子有順序的觀察,做到不遺漏,考察了觀察力和邏輯力,以及細心程度。

在這種遊戲中孩子需要有良好的觀察力,當然還要認識字母,記憶單詞,觀察加英語單詞的學習,是對孩子複合知識的考察。

還有給對應數字編號的色塊上色,為了畫面的整潔,要求塗色的時候,運筆非常細緻,儘可能不要出現錯塗、塗出區域的問題,能夠考察孩子對色彩、數字的認知,還有運筆能力

這個環節也會鍛鍊孩子對手的精細動作。

相關焦點

  • 陝西一幼兒園老師針扎多名幼兒:不聽話把你血抽乾……
    起初他以為是孩子太小,不適應幼兒園生活。後來聽其他孩子家長說,和糖糖同班的小朋友說曾被老師「打針」,而糖糖也在被「打針」之列。 聽到這個消息,他才仔細檢查孩子身體,在胳膊、小腿等處發現紅點。12月13日,他還帶孩子到蒲城縣醫院皮膚科就診,門診病歷顯示,糖糖右側脛前散在5個點狀針尖大血痂,初步診斷為皮疹。
  • 《如何說孩子才會聽,怎麼聽孩子才肯說》:最好的關係從溝通開始
    經常有家長說:孩子不聽話,我怎麼苦口婆心地教導,他就是不聽。孩子是越來越大,和父母的關係也越來越僵,有時候也想打破局面,但是總找不到和孩子相處的方式。看著孩子不聽話,難免會生氣,會責罵,這樣如此循環下去,親子關係是越來越差。
  • 怎麼和幼兒園老師相處,才能讓孩子在班級得到重視?
    作為一個剛上小學三年級的家長來說,孩子在讀幼兒園四年期間,不管是家長跟學校老師園長還是孩子跟老師同學的關係,都是非常好的,兒子在班裡都是被女同學追著挨著坐,特別受同學歡迎,孩子自然也受老師喜歡,重視。好好想了下,還是有話可說的,那個家長不希望自己的孩子被老師重視呀!
  • 「不聽話」的孩子,往往是父母親手培養出來的,別推卸責任了
    聽起來,好像是陳舊的雞湯,不過在後來的實踐生涯中,我受益良多,後來教育孩子,也應用上了,「不聽話」的孩子,其實缺少愛與關注,並非真的調皮搗蛋、無藥可救!關於「聽話」的能力《管教的智慧》一書中,作者馬睿欣認為:在孩子不聽話的時候,首先要問,他有沒有"聽話"的能力?這裡說的「聽話」能力,不是生理上的「聽力」是否正常,而是孩子能不能集中精力、認真聽你說話。
  • 幼兒園老師最怕帶的新生不是調皮搗蛋鬼,而是不敢表達需求的孩子
    因為幼兒園最怕帶的新生不是調皮搗蛋鬼,而是不敢表達需求的孩子。調皮搗蛋鬼雖然活潑好動,但是動作發展語言表達通常都很好,老師能清楚的理解孩子需求並施以引導和教育。相反,較內向不說話的孩子,老師無法明白孩子的需求,就不知道如何下手幫助孩子。不善表達不愛說話的孩子,關鍵在於家長能不能提前進行引導和幫助孩子。孩子為什麼不敢表達需求?
  • 孩子3歲就必須上幼兒園嗎?入學時間不對,孩子遭罪大人受累
    3歲就該上幼兒園了?老師:不滿足這些條件,4歲入園也是受罪 我有一個閨蜜,是那種「虎媽」角色,秉持的理念是「讓娃贏在起跑線上」,她認為孩子3歲必須上幼兒園,雖然他的兒子持續哭了將近半個月,她依然堅持哭哭就挺過去了。
  • 在幼兒園裡,具備「三種特質」的孩子,更容易贏得老師的青睞
    兒子反常的情緒變化,讓堂姐非常擔心,她再三追問下,兒子沮喪地說出了緣由:「老師不喜歡我。」這樣的回答是堂姐意料之外的,自己的兒子明明非常乖巧懂事,為什麼會讓幼兒園老師不喜歡呢?接著,堂姐和幼兒園老師進行了一番溝通,這才知道不是老師「差別對待」,而是自己的孩子給老師「添麻煩」了。
  • 幼兒園老師真心喜歡的3類家長,孩子也會受到「優待」,有你嗎
    有很多人說,幼兒園老師是「費力不討好」的工作,盡心盡力做,卻依然得不到家長的認可,不過,有這3類家長,幼兒園老師是真心喜歡,因此還會格外「優待」孩子,下面一起來看看是哪些家長?你是其中的家長嗎?幼兒園老師真心喜歡的三類家長1.
  • 親子溝通不暢,孩子不聽話?積極心理學告訴你SOLER溝通法
    「說了多少都不聽」和「聽了多少都不做」閨蜜後來跟我說,讓她生氣的並不是孩子跑走,而是這個孩子無論你跟她說什麼,她都不當回事兒,不知道是理解能力有問題,還是故意和人作對?太不聽話了。當我們說一個孩子不聽話,說的大概就是這樣一種情形。
  • 孩子3歲就該上幼兒園了?園長:不滿足這3個條件,4歲來也受罪
    父母都知道讓孩子去幼兒園的好處,但往往卻忽略了關鍵的一點,那就是您家的孩子是否已經具備了上幼兒園的條件?若孩子還不滿足這些入園條件,那麼反而會適得其反。她感到很奇怪,於是決定第二天去幼兒園找老師問問情況。去了學校之後,沒想到幼兒園的老師和園長竟建議嬌嬌媽給孩子換個幼兒園,她的女兒在幼兒園裡真的很不適應。每天老師們教小朋友學習,問嬌嬌話她也不回答,而且吃飯的時候,老師必須要餵她,老師一旦忙得沒顧上來喂,她就又哭又鬧。上廁所也不會自己擦粑粑,這讓老師很是困擾。
  • 孩子多大上幼兒園合適?老師:低於3周歲送來,純屬是來找罪受
    幼兒園絕非是幫父母看孩子的一個地方,而是對孩子來說意義和作用都很大的地方,孩子上幼兒園其實是有好處的。關於孩子的入園年齡,公立幼兒園可能會有要求,差一天也不行,而一些私立幼兒園標準就比較低了,3歲,2歲的都收。
  • 孩子不在幼兒園拉粑粑,是老師搗鬼?不,這與孩子的健康自戀有關
    昨天看到一個帖子,一位家長吐槽幼兒園老師是怎麼做到讓娃都回家拉粑粑的?懷疑是老師「虐待」孩子不讓他們在幼兒園拉,以便減少自己的工作量,帖子下面有很多家長也有同樣的懷疑和擔憂。其實,不排除個別老師可能會這麼做,但這也是極少數。
  • 在家不聽父母,在校不聽老師,難管的孩子如何管
    聰聰獨自一人在那掄著繩子,旁邊不時有小朋友跑過,他的媽媽嚴厲制止他好幾次,他才不情願地放下繩子。接著他又跑去蕩鞦韆,鞦韆蕩得很高,我們都有些提心弔膽,既怕他傷到別的小朋友,也怕他傷到自己。幾個大人和聰聰媽媽(包括他的幼兒園老師也過來了,也住在我們小區裡),一起制止他,可怎麼說他也不聽,過了好一會兒才停下來。
  • 幼兒園老師:第一天上學「不哭」的孩子,實際上內心是最脆弱的
    孩子在剛剛進入幼兒園的時候,突然面臨陌生的環境,和並不熟悉的老師同學,所以會出現焦慮的心理現象,常常會大哭不止。然而有些孩子卻在入園的第1天,安安靜靜,並不會哭泣,也不會吵鬧。很多家長覺得這是孩子懂事堅強的表現,其實不然,這種孩子的內心往往是最脆弱的。
  • 小學老師會器重的孩子,大多具備以下特徵,全中的孩子不多
    不管是在哪一個班級,老師不可能做到一視同仁,在每個班級裡,都有老師喜歡的孩子,這些孩子會受到老師的器重,在這些孩子身上會投入更多的關注和激情。雖然時代在進步,但是老師喜歡的孩子還是沒有變得,在學校裡會受老師器重的孩子,大都具備以下特徵:腦瓜子靈活,一點就透不管是到什麼時候,對於老師來說,最喜歡的可能還是比較聰明的孩子。同樣的一節課,如果是能收到很好的反饋,那老師應該比較有成就感,所以會心情更好。
  • 偷看幼兒園和小學生的作業!老師和家長忍住別樂:孩子淨說實話
    現在很多老師都會為孩子安排一定的家庭作業,特別是對於一些幼兒園和小學生的作業,不少老師都會進行安排,讓孩子描繪自己周圍發生的事情,或者是讓孩子描寫自己在一天當中經歷的事情。其中有一些剛上小學沒多久的孩子被要求描繪自己一天的生活時,因為他們會的語言和文字並不多,所以很多文字都是用自己的拼音進行描寫的,雖然描寫的過程磕磕絆絆,但還是拼湊出了他們一天的生活。其中有一個孩子這樣描寫道:「今天的太陽shizai太熱了,把媽媽的臉都shai花了,五yan六色的。」
  • 幼兒園老師的經驗:這4種家庭的孩子,上幼兒園大概率不哭不鬧
    在我們的記憶中,孩子上幼兒園之後大哭大鬧是一個非常經典的場景,但如果我們仔細觀察,那我們就會發現,並不是所有的孩子都這樣,有的孩子哪怕是第1天上幼兒園也不會哭鬧,而一位幼兒園老師在根據自身的經驗總結出了,什麼樣的孩子上幼兒園之後不會大哭大鬧,這些孩子主要來自於
  • 孩子不聽話怎麼辦?聰明父母5招解決叛逆行為,家長不用再煩惱
    今天和大家聊的話題是:如何化解孩子叛逆?有位家長私信問,「孩子調皮搗蛋,不聽話、還叛逆,我應該怎麼辦?」我想了想,回問家長,「調皮搗蛋挺正常的,為什麼一定要讓孩子聽話?」有這種想法的孩子估計經常被家長罵、挨訓,可能從來就沒有被表揚過,無論孩子做什麼,得到的結果都是批評。「既然做什麼都不對,那乾脆就和你對著幹,你說對或不對都不重要,我就是不聽你的,我就想看你們生氣的樣子。」
  • 孩子不聽話,最低級的方式是打,最高級的很少有父母做到
    但不管怎麼樣各父母也一定要知道教育孩子最低級的方式是打孩子,那麼最高級的呢?母親因懷疑女兒,竟然將其打死一說到打孩子很多,父母表示打孩子都是為了孩子好,是教育孩子的一種手段,顯然這些父母並沒有意識到打孩子對孩子造成的傷害有多大,且不說心理傷害,就說肉體傷害的事情就屢見不鮮。前段時間有一位母親失手打死了自己的女兒,在網上引起了軒然大波。
  • 父母吵架,4歲女兒遺棄幼兒園,老師在書包發現背後真相……
    前段時間,一幼兒園的老師小美在一次放學時,她發現有一個小女孩的家長遲遲無家長來接,本以為只是家長接孩子遲到了,於是就帶著小女孩在辦公室裡等待著孩子父母。沒想到這一照顧就是3天,期間,沒有家長來找過孩子,小美給小女孩的父母打了無數個電話,電話同樣還是打不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