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端康成:自殺被送往醫院,卻對司機說:路這麼擠,真是辛苦你了

2020-12-16 王老師教育說

1972年川端康成自殺,被發現後送往醫院,但路上卻非常的堵,司機全然無視交通法規,全程喇叭聲音震耳欲聾,拐過最後一個路口,車頂警鈴大響,一個急剎車,到醫院了。

停好車之後,他又到後面幫助護士一起抬下擔架,老人微微抬手,發出微弱的呼吸聲,司機靠近竟聽見老人再說:.....路這麼擠,真是辛苦你了。」

川端康成,日本偉大的文學家,可謂是站在文學巔峰級人物,就在臨死前還對別人充滿敬意,這位日本文學泰鬥界的大神,為什麼輕易放棄了自己的生命。

成長歷史

三島出生之後,家中就陸續有人去世,2歲時,父母患肺結核身亡;8歲時,祖母病故;11歲時,姐姐夭折;14歲時,與他相依為命的祖父也撒手人寰。他在殯儀館出出進進,長期披麻戴孝,旁人稱他為:「參加葬禮的孩子」。

年幼的他,根本不知道到底什麼是死亡,他只是覺著見不到了而已,只不過這個見不到的時間過長。

可能是童年的悲慘經歷讓他有一個熱愛文學的愛好,最後一位親人去世之後,雖說他借住在親戚家,但他主要還是住在學校宿舍,因為這樣有大把時間去讀書。

畢業之後,他選擇做一個全職作家,正是他的這個選擇,讓他能一舉成名。

就這樣好的作品越來越多,後來憑藉《雪國》,《千隻鶴》,《古都》1968年榮獲諾貝爾文學獎。

領獎結束之後於1972年,他選擇放棄自己。

對家人說,他想出去走走,結果到深夜還未回家,尋找許久之後,助手守敏惠在工作室發現了他,他躺在洗手間,口含煤氣管,臉漲成櫻桃紅,已經奄奄一息,助手立馬叫來了救護車,但因吸入一氧化碳過多,最終搶救無效。

醫院門口,他對司機就說了這句:.....路這麼擠,真是辛苦你了。」充滿敬意。

對於獲諾貝爾之後,川端康成又選擇了自盡,外界有許許多多的說法,但到底是什麼,想必只有川端康成自己知道。

有人說他鬱郁不得志,其實不是,川端康成死前已經獲得了諾貝爾文學獎,他是日本第一位獲得此獎項的人,在外人看來,這可能是滿志狀態。

也有人說受三島的影響,川端康成跟三島紀夫可謂是亦師亦友,三島一度被川端康成視為自己文學上最理想的接班人。

三島在川端康成之前就已經在先行切腹,可能三島是真的因為當時的不得志,最終放棄了自己的生命,無論如何,三島由紀夫的死,確實讓川端康成倍感蒼涼,他甚至在三島自戕的現場和自己的弟子說:「該死的是我。」

時隔三年,川端康成跟弟子團聚了。正是應了他十年前就寫下的那句:無言的死,無限的活

每一個作家都應該被銘記,川端康成也一樣,沒有留下一句話,讓自己的死成為一種謎或許是不讓人們遺忘的最好方式。

即使川端康成就這麼離開了,但他所產生的影響卻從未停止過。甚至那句:「凌晨四點,海棠花未眠」也給了人們無限的生機。

而他在諾貝爾文學獎作品之一的《雪國》中的開頭曾寫到:

「穿過縣界長長的隧道,便是雪國。」

就像是在告訴人們,穿過層層苦難,就是精彩。

他是在用他的死告訴我們,生其實還有無限的希望。

死對他來說或許是一種解脫,因為他終於可以去跟他的親人們團聚了。

川端康成的一生充滿悲哀,但在《雪國》中,更是將絕望和虛無,唯美和哀愁發揮到了極致。

一種獨特的技巧和一種敏銳的感覺,充分的表現了日本人的內心精彩,也使得這本小說影響了一代又一代的人,甚至是幾代中國作家。

餘華曾說:「川端康成是我的文學啟蒙老師之一,他的作品籠罩了我最初三年多的寫作。」

而莫言也曾說:「《雪國》是我寫作道路上的燈塔」,像《百年孤獨》一樣,影響著我。

看到這,對弈一個悲慘人的一生,是如何產生著特殊的情愫,又是如何影響代代作家的,真正的內容也就需要您自己從書中獲得。

年輕一代人,如果對於生活,對於愛情過度的迷茫,不妨靜下心來看一看川端康成的諾貝爾獎三部曲。

這套書共分《雪國》、《千隻鶴》、《古都》三冊。

原價136元,現價只需89.9元。

每冊的價格20多元,比起一頓飯錢,一張電影票,可以說是相當的實惠。

可不同的是,這個價格卻能讓你在川端康成的書籍中暢遊。#川端康成語錄#

如果你喜歡書中唯美的場景,真情的文字,不妨看一看~

歡迎點擊下方連結進行購買:

相關焦點

  • 川端康成的死前一幕:口含煤氣管,臉頰通紅,自殺還是有意為之?
    川端康成考進東京大學文學部,最終進入文學系。此後他沉迷於文學,文學帶給他另一種溫暖。川端康成成為一名自由職業者,讀書,寫作,旅遊。這是他當時最真實的生活寫照。有人曾勸他不要讓他寫了說是給三歲小孩看的。他笑而不語。1988年川端康成,成為繼戈爾泰第二個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亞洲文學作家。當世人認為他正是厚積薄發,一舉成名時。
  • 川端康成:自殺前留下半瓶酒,曾在弟子遺體前說:「該死的是我」
    日本文學界的泰鬥川端康成有這麼一句話:荒廢時間等於荒廢生命。自殺前留下半瓶酒在這一天的下午,川端康成給自己的傭人說一聲去看看自己新購置的房子,便離開了家門,傭人也和往常一樣答應著,可是直到當天是晚上10點,川端康成都沒有回來。傭人這才感覺到不對勁,於是便去新房子尋找川端康成。
  • 日本文壇泰鬥川端康成自殺離開了人世,遺書寫了什麼?
    無言的死,無盡的生川端康成是日本文學界的知名作家,在中國文學界也有不小的影響力。「凌晨四點鐘,海棠花未眠」一句就是出自川端康成的散文《花未眠》,也被當作教材出現在小學課本裡。自殺離世,眾人惋惜在日本民眾眼中,川端康成是一位文學才子,不僅有多部代表作,更是獲得了諾貝爾文學獎,本應是幸福順遂的一生。可是,川端康成卻在獲得卻在獲得如此成就之後,在家口含煤氣管自殺,結束了自己的一生。
  • 神秘417房間,川端康成的死因之謎
    總覺得這時,你應該在我身邊。如果一朵花很美,那麼有時我會不由自主地想到:「要活下去!」——川端康成川端康成是亞洲第二位榮獲諾貝爾文學獎的作家,其文壇影響力不言而喻了。對於這麼一位文壇泰鬥,於1972年4月16日死在了馬麗娜公寓417房間,死因竟然是自殺?一位巨星如此隕落,難免讓人唏噓。
  • 川端康成:吞煤氣自殺的諾貝爾獎作家,童年就被稱為「天煞孤星」
    川端康成:吞煤氣而亡的諾貝爾獎作家,童年就被稱為「天煞孤星」「自殺而無遺書,是最好不過的了。」這句話是出自以為諾貝爾獲獎得主,川端康成。1962年,他說下這句話,10年後的4月,他果真吞煤氣自殺了,而且設備變沒有一封遺書。川端康成悲慘的童年,被叫做「天煞孤星」童年本該是一個人最美好的時期,父母疼愛。但是他的童年簡直就是一場噩夢,甚至還被稱為「天煞孤星」。
  • 川端康成口含煤氣自殺:人生是一場徒勞,死亡才是最高的藝術!
    原來,早在1962年,川端康成就曾對自己的死作出了預言:「自殺而無遺書,是最好不過的了。無言的死,就是無限的活。」除此之外,我們還能從川端康成的人生經歷、文學作品、精神信仰等三個方面探尋川端康成對於生命的獨特認識。
  • 川端康成獲諾貝爾獎後,為何口吞煤氣自殺?臨死前還對司機說抱歉
    將自己的心完全地放入創作海洋中,實現肉體與靈魂的分裂,川端康成或許是那個超脫人世所存在的天才。一代文豪的隕落1972年4月16日,這天註定是世界文學史上一個充滿陰霾的日子。當天下午兩點左右,川端康成對家人說:"我散步去。"
  • 《名人》川端康成如果委身棋道,或許就有所開悟
    雖然川端康成與秀哉名人、吳清源算不上摯友,但也絕不是一面之緣這麼簡單。極少寫人物傳記的川端康成專門有一部寫棋道名宿秀哉名人的《名人》,和總為《吳清源棋談》的20編觀戰記。無論如何,川端康成對秀哉名人最後一戰那深沉的悲劇,對吳清源那幾近通玄的棋道和萬虹歸一般的應戰氣概都不會陌生。
  • 川端康成與三島由紀夫
    川端康成的提攜  初識三島由紀夫那年,川端康成46歲。在太平洋戰爭階段,日本文壇不少文人都受軍國主義影響,像川端康成這樣未受其染指、且名譽絲毫不受損害的著名作家屈指可數。  1946年的新年假期裡,身為法律系大學生的無名作家三島由紀夫帶著手稿前去拜會川端先生,川端康成認為創作之佳,足以推薦給文學雜誌。就這樣,這篇名為《香菸》的短篇小說發表於當年夏天的《人間》雜誌上。三島由紀夫憑藉此文正式登上戰後文壇的舞臺。  1947年秋,三島通過了文官考試,正式在大藏省任公務員。儘管如此,三島對仕途並無野心。他潛心致力於下班後的短篇小說寫作。
  • 《古都》《邊城》:「憂鬱」寫作下,沈從文的生與川端康成的死
    然而他們的命運卻相差甚遠,沈從文在世界存活88年後,因病去世,川端康成則在73歲用口含煤氣罐的方式自殺身亡。生與死在他們二人間區分的是那樣的明確。今天我想從兩人的成名作《邊城》和《古都》談起,細細品味兩位作家不同的境遇。
  • 川端康成《雪國》導讀
    這應該是最難寫的書籍導讀,或者說是心得感悟。在《雪國》之前,曾經讀過《伊豆的舞女》,其實也不過就是這兩年的事情。看之前感覺《雪國》應該也是那種特美的,淡淡的純純的愛情故事。經歷波折然後或分開或在一起,不過如此。其實那時我還是沒有讀懂川端康成!
  • 豆瓣8.2《千隻鶴》|好色、物哀、幽玄,川端康成的美學思想
    川端康成的文向來寫的極美,這一點在我早些年拜讀《雪國》時就已有所體會。昨日略有閒暇,又讀了《千隻鶴》,這部作品的名氣遠沒有《雪國》那般大,但同樣是川端康成一生的代表作品之一。1968年,此部作品與《雪國》、《古都》一同幫助川端康成斬獲了諾貝爾文學獎。
  • 川端康成筆下的危情少女和風情熟女
    如果你以為只是單純的紅玫瑰和白月光,那可大錯特錯。首先,認識下川端作品裡的聖少女。川端康成少年時代讀《竹取物語》,這是個耳熟能詳的故事:輝夜姬從竹子裡出生,被眾人求親,最終奔月。文學家從小既喜歡做閱讀理解,他認定這是一部崇拜聖處女、讚美永遠的女性的小說,從而頂禮膜拜。
  • 日本文學巨匠,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川端康成,這十句語錄充滿情感
    說起來日本作家,肯定要提到的一個人是川端康成。我大學時很喜歡川端康成,讀過他的很多書,比如《雪國》、《伊豆得舞女》、《古都》。過了那多愁善感的年紀,再也沒拿起川端康成,一直想著,有時間再找出他的書,重溫一遍,試圖產生一些新的閱讀體驗和火花,我還蠻期待的。因為隨著年齡的不同階段和閱歷的增長變化,同一本書,肯定是會有不同的閱讀感受的,我期待在重讀川端康成時,在時空中與他再次邂逅,感受那些人物和故事,他們就好像是我久違的朋友,又好像剛剛結交的新友。
  • 川端康成《雪國》難道不是一部恐怖小說嗎?
    世界上最恐怖的大殺器諾貝爾文學獎作品《雪國》川端康成-----很多人從作為腹黑民族的最牛作家,川端康成怎麼可能是一個簡單的痴情漢呢?這是一個外表純潔、內心骯髒的「綠茶婊style」故事:富二代島村生活悠閒富足,只想找個潔白如雪的女子談一場純潔的戀愛。
  • 川端康成的愛情觀:男人無性的時候才具有美,一是孩童,二是老人
    川端康成的一生中創作了無數佳作,在日本文化界掀起了波濤駭浪,作為日本文學巨匠,川端康成在獲得諾貝爾文學獎後逐漸走上了人生巔峰,可這名文學頂峰的大師,卻在某一日借同家人散步為由,支開自己的助理,以吞煤氣的方式為自己的生命畫上了句號。
  • 由川端康成《花未眠》看日本文化中的物哀之美
    川端康成,日本新感覺派作家,著名小說家,日本文學界「泰鬥級」人物,首位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日本作家,1972年4月16日自殺身亡。川端康成 生活照01 川端康成作品的物哀之感川端康成的作品,感覺裡面總是有種淡淡的憂傷和遺憾,是那種很平靜的憂傷。經歷過童年親人的相繼離世和感情上的悲劇,川端康成對這種物哀之感有著更為深刻的體會,發出「花開即死亡」的悲感之言。
  • 川端康成發人深省的語錄,起句便是,我想成為一個人!尾句更刺耳
    我想成為一個人,很多人首次聽到,可能會反問,難道川端康成他不算是一個人嗎?其實問這話的人,是很沒有禮貌的,也是沒有經過思考的。但凡思考的人,都知道,雖然大家都是人,但是如何做好一個人,成為一個人,真的有些難。為何這麼說呢?因為很多人都是用儘自己一生在努力成為一個人,做好一個人。
  • 《湖》:川端康成半生找尋的女性純美和世界之美
    川端康成的小說無疑是極美的,如果說前半生他是在描繪美,那麼他的晚年就是在找尋美。相比起《雪國》、《古都》、《千隻鶴》虛無、物哀的美麗。而在川端康成晚年,他一改傳統風格,把筆墨放在了底層的「醜陋」人們身上。《湖》並沒有《雪國》和《千隻鶴》這兩本書著名,相比起幽玄和物哀的美,有極大的反差。
  • 川端康成《雪國》駒子:一切愛情與倔強,終歸於虛無
    川端康成在諾貝爾文學獎授獎儀式上說:「滅我為無。這種『無』不是西方的虛無,相反,是萬有自在的空,是無邊無涯無盡藏的心靈宇宙。」在他看來,虛無就是「滅我為無」,人生都是無常的、不斷變化著,萬事皆空。這種虛無滲透在川端康成的作品中,也讓他的作品都保持著一種虛無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