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端康成的死前一幕:口含煤氣管,臉頰通紅,自殺還是有意為之?

2020-12-16 小一歷史筆記

川端康成曾說:「死亡是最高的藝術。」

1972年4月16日隨著櫻花的盛開,生前作為佛教信徒的川端康成也到達他心中的西方極樂之地。當我們了解他幼年時候的經歷或許也能理解半分。

兩歲時候,父親去世。在接下來不到8年的時間裡母親,奶奶,姐姐相繼離去。只留下又聾又瞎的爺爺與他作伴,可惜只有肢體間的語言表達,語言的問候,幼年時候的川端康成幾乎為零。

最後,爺爺的溫情也在他15歲那年被無情地剝去。也是在那一次,他真正的理解骨肉分,親情離去的苦痛。

寂寞,孤獨成為他未來幾十年的伴侶。

文學,給他帶來了一縷暖陽

1920年,7月。川端康成考進東京大學文學部,最終進入文學系。此後他沉迷於文學,文學帶給他另一種溫暖。

川端康成成為一名自由職業者,讀書,寫作,旅遊。這是他當時最真實的生活寫照。有人曾勸他不要讓他寫了說是給三歲小孩看的。他笑而不語。

1988年川端康成,成為繼戈爾泰第二個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亞洲文學作家。當世人認為他正是厚積薄發,一舉成名時。三年後,他卻與世長辭。

川端康成也曾在《花未眠》中寫道:」如果說,一朵花很美,那麼我有時候就會不由地自語道:要活下去!」當我們都以為他走出幼年接連失去親人都痛苦時候。他選擇讓世人最不可接受的方式與世長辭。

但似乎又在情理之中因為他也曾講過:自殺而無遺書,是最好不過的了。無言的死,就是無限的活。

口含煤氣罐,躺在棉被上,臉頰憋得通紅。這是他死前最真實的寫照。

這種超前的思想不僅在日本,中國也有。海子在不惑之年選擇臥軌自殺,他們這種超前的思想,我們或許無法理解,但我們知道也正如,此川端康成創作出無數佳作《伊豆的舞女》、《雪國》、《千隻鶴》《古都》以及《睡美人》等。讓世人欣賞,找到答案。

川端康成內心猶如《雪國》一般簡單,純淨。

又如《千紙鶴》一般錯綜複雜,令人哪以捉摸。他內心究竟在想什麼,或許只有他自己知道。他的離去或許不是想不開了,也可能是真的看開了,想明白了。

歸於來處,歸於自然。敢於面對死亡,無畏.在前去醫院的救護車上他對司機說了最後一句話:「路那麼擠,真辛苦你了。」

在日本櫻花盛開正好,川端康成卻與世長辭,他筆下的愛情或許也如這櫻花一般,清新,嬌嫩,透露著青年的稚氣。

只可惜,來年花已開,君已不再來。遠赴人間盛世宴,可惜已無法共睹,這人間盛世顏。但寶貴的是作品依舊在,仍在被人賞讀。

青年,社會的新血液。當你們面對這未知的新感情時。川端康成的書籍便是你們最好的借鑑寶典。願你們共勉前行。

年輕一代人,如果對於生活,對於愛情過度的迷茫,不妨靜下心來看一看川端康成的諾貝爾獎三部曲。

這套書共分《雪國》、《千隻鶴》、《古都》三冊。

原價136元,現價只需89.9元。

每冊的價格20多元,比起一頓飯錢,一張電影票,可以說是相當的實惠。

可不同的是,這個價格卻能讓你在川端康成的書籍中暢遊。#川端康成語錄#

如果你喜歡書中唯美的場景,真情的文字,不妨看一看~

歡迎點擊下方連結進行購買:

相關焦點

  • 川端康成去世前的慘狀:口含煤氣管,躺在棉被上,臉頰憋得通紅
    ---川端康成自殺了。這是一個悲哀的故事,一代文學大師,何以走上這樣的道路?1972年,4月16日。四月恰好是櫻花盛開的季節,它們寧靜素潔,唯美的像極了川端康成的文字。島守敏慧走到房間裡,並沒有看到川端康成,她轉成看到了洗臉室。川端康成躺在被子裡,嘴裡插著一根管子,臉頰紅紫,這根管子連接著不遠處的煤氣罐。島守敏慧看到這個場景,瞬間嚇得身子發軟,癱倒在了地上。
  • 川端康成口含煤氣自殺:人生是一場徒勞,死亡才是最高的藝術!
    1972年4月16日,日本第一位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文學大師川端康成,以口含煤氣管的方式,結束了自己73歲的生命。噩耗傳開,震驚了整個文學界。人們對於川端康成之死,除了扼腕嘆息,感慨世界上從此少了一位文學大師之外,似乎對於川端康成的非傳統死亡方式並不詫異。
  • 日本文壇泰鬥川端康成自殺離開了人世,遺書寫了什麼?
    自殺離世,眾人惋惜在日本民眾眼中,川端康成是一位文學才子,不僅有多部代表作,更是獲得了諾貝爾文學獎,本應是幸福順遂的一生。可是,川端康成卻在獲得卻在獲得如此成就之後,在家口含煤氣管自殺,結束了自己的一生。
  • 川端康成:自殺被送往醫院,卻對司機說:路這麼擠,真是辛苦你了
    川端康成,日本偉大的文學家,可謂是站在文學巔峰級人物,就在臨死前還對別人充滿敬意,這位日本文學泰鬥界的大神,為什麼輕易放棄了自己的生命。對於獲諾貝爾之後,川端康成又選擇了自盡,外界有許許多多的說法,但到底是什麼,想必只有川端康成自己知道。有人說他鬱郁不得志,其實不是,川端康成死前已經獲得了諾貝爾文學獎,他是日本第一位獲得此獎項的人,在外人看來,這可能是滿志狀態。
  • 川端康成:吞煤氣自殺的諾貝爾獎作家,童年就被稱為「天煞孤星」
    川端康成:吞煤氣而亡的諾貝爾獎作家,童年就被稱為「天煞孤星」「自殺而無遺書,是最好不過的了。」這句話是出自以為諾貝爾獲獎得主,川端康成。但是他的爺爺是一個聾啞人,不能和年幼的他進行正常的交流,兩個人大多數的時間,都是各過各的,就算是爺爺陪在身邊,川端康成也沒有任何的家庭溫暖可言。他的童年,充滿了孤獨和悲傷但是即使這樣,命運還是會雪上加霜,不久,他的爺爺也離開了人世。
  • 日本文學巨匠,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川端康成,這十句語錄充滿情感
    說起來日本作家,肯定要提到的一個人是川端康成。我大學時很喜歡川端康成,讀過他的很多書,比如《雪國》、《伊豆得舞女》、《古都》。1968年,川端康成憑藉《雪國》、《古都》、《千隻鶴》三部代表作品,獲得諾貝爾文學獎。他的獎狀題詞上寫道:這份獎狀,旨在表彰您以卓越的感受性,並用您的小說技巧,表現了日本人心靈的精髓。1972年4月16日,川端康成以口含煤氣管的方式自殺,享年73歲,沒有留下任何遺書。
  • 《古都》《邊城》:「憂鬱」寫作下,沈從文的生與川端康成的死
    沈從文和川端康成同樣都是亞洲文學上的著名作家,寫作風格上也有著異曲同工之妙,他們同樣生活在不安定的年代,同樣在命運面前磕磕碰碰。然而他們的命運卻相差甚遠,沈從文在世界存活88年後,因病去世,川端康成則在73歲用口含煤氣罐的方式自殺身亡。生與死在他們二人間區分的是那樣的明確。
  • 川端康成:自殺前留下半瓶酒,曾在弟子遺體前說:「該死的是我」
    自殺前留下半瓶酒在這一天的下午,川端康成給自己的傭人說一聲去看看自己新購置的房子,便離開了家門,傭人也和往常一樣答應著,可是直到當天是晚上10點,川端康成都沒有回來。傭人這才感覺到不對勁,於是便去新房子尋找川端康成。
  • 川端康成筆下的危情少女和風情熟女
    近子:菊治父親的前情人。雪子:近子的女弟子,菊治憧憬的如雪般純淨的少女。太田夫人:菊治父親的情人,菊治父親死去後對菊治移情,發生關係,因此自殺。文子:太田夫人的女兒,菊治因太田夫人的死產生負罪感,與文子結合獲得救贖。太田夫人就是川端推崇的成熟女性代表!
  • 神秘417房間,川端康成的死因之謎
    ——川端康成川端康成是亞洲第二位榮獲諾貝爾文學獎的作家,其文壇影響力不言而喻了。對於這麼一位文壇泰鬥,於1972年4月16日死在了馬麗娜公寓417房間,死因竟然是自殺?一位巨星如此隕落,難免讓人唏噓。其實在川端康成前,日本已有十多位作家選擇用自殺的方式了解自己的生命。
  • 豆瓣8.2《千隻鶴》|好色、物哀、幽玄,川端康成的美學思想
    但根據川端康成的好色思想來看,菊治與太田婦人的愛戀並非出於蠱惑或是引誘,而是兩人的一廂情願,這樣的感情純粹而又自然,所以川端康成才要塑造這樣一段畸形的愛戀。「菊治安心地進入夢鄉了。在似夢非夢中,傳來了小鳥的鳴囀。在小鳥的啁啾中醒來,他覺得這種經歷好像還是頭一回。
  • 川端康成與三島由紀夫
    川端康成的提攜  初識三島由紀夫那年,川端康成46歲。在太平洋戰爭階段,日本文壇不少文人都受軍國主義影響,像川端康成這樣未受其染指、且名譽絲毫不受損害的著名作家屈指可數。  1946年的新年假期裡,身為法律系大學生的無名作家三島由紀夫帶著手稿前去拜會川端先生,川端康成認為創作之佳,足以推薦給文學雜誌。就這樣,這篇名為《香菸》的短篇小說發表於當年夏天的《人間》雜誌上。三島由紀夫憑藉此文正式登上戰後文壇的舞臺。  1947年秋,三島通過了文官考試,正式在大藏省任公務員。儘管如此,三島對仕途並無野心。他潛心致力於下班後的短篇小說寫作。
  • 川端康成《雪國》導讀
    其實那時我還是沒有讀懂川端康成!沒想到《雪國》與《伊豆的舞女》相差那麼遠,就好像根本不是一個人寫出來的。並且《雪國》那麼晦澀難懂,害得我返回頭連看了三四遍,才算大概的將心中的疑問弄懂了個七七八八,還好全書只有不到十萬字。
  • 川端康成《雪國》為何如此令人著迷?你需要了解日本美學中的物哀
    雪在日本文化中,視作純潔唯美,而這亦是川端康成的書寫主題。他在《雪國》一書中描寫不同人物的生死哀樂,當中與雪的關聯無處不在。川端康成筆下的女性儘是社會中痛苦掙扎的底層人物,像《雪國》中的藝妓、《睡美人》中的妓女,與《伊豆的舞娘》中流浪的藝人。 關於雪的篇幅,在《雪國》一書中俯拾皆是;在書中不同時空,雪都呈現出不同意蘊。書中的主角島村,是一位研究西方芭蕾舞的男子,家境優渥。
  • 日本作家自殺的真相,他被稱為日文學史上最帥的男人,死得最慘!
    日本作家多奇葩拋開歷史的「眼鏡」去看日本文學,還是出了不少大家的,包括大家耳熟能詳的東野圭吾、川端康成、大江健三郎等,這其中也拿了幾次的諾貝爾文學講,有幸去翻閱了日本文學史,才發現這裡有很多不同之處。為此,他上演了一幕電影劇本也不敢這麼寫的自殺1970年11月25日,鼓動自衛隊員發動兵變的三島由紀夫,在三島由紀夫發表演說時,士兵無動於衷,沮喪的三島由紀夫隨後從陽臺退回了室內,決定按照原計劃,切腹自殺。疼痛難忍的三島由紀夫試圖咬舌自盡,還是失敗了。後來另一名「盾會」成員古賀浩靖進行第四次「介錯」,這次終於成功。
  • 由川端康成《花未眠》看日本文化中的物哀之美
    川端康成,日本新感覺派作家,著名小說家,日本文學界「泰鬥級」人物,首位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日本作家,1972年4月16日自殺身亡。川端康成 生活照01 川端康成作品的物哀之感初放的花與凋零的花比盛開的花兒更美,月缺之時或昏暗的霧月,比明亮的滿月更為誘人。花蕾代表未來,盛開的花兒代表現在,凋零的花兒代表過去,或許只有過去和未來才能引起人更多的遐想。月滿則虧,花開則敗。生命的極致瞬間也是走向消弭的開始之時。川端康成的作品,感覺裡面總是有種淡淡的憂傷和遺憾,是那種很平靜的憂傷。
  • 《名人》川端康成如果委身棋道,或許就有所開悟
    雖然川端康成與秀哉名人、吳清源算不上摯友,但也絕不是一面之緣這麼簡單。極少寫人物傳記的川端康成專門有一部寫棋道名宿秀哉名人的《名人》,和總為《吳清源棋談》的20編觀戰記。無論如何,川端康成對秀哉名人最後一戰那深沉的悲劇,對吳清源那幾近通玄的棋道和萬虹歸一般的應戰氣概都不會陌生。
  • 川端康成獲諾貝爾獎後,為何口吞煤氣自殺?臨死前還對司機說抱歉
    當天下午兩點左右,川端康成對家人說:"我散步去。"天色已晚,家人依舊未見川端的蹤影,於是拜託川端康成的助手島守敏慧外出尋找,夜晚九點四十五分,島守到達川端平常所在的工作室。此時的川端康成已平祥地躺在盥洗室裡,口含煤氣管,奄奄一息。在趕赴醫院的救護車上,司機猛轉方向盤,躲開一輛又一輛在路上行駛的汽車。
  • 川端康成《睡美人》生命兩極的矛盾與碰撞
    可憐的老人們未竟的夢中的憧憬、對無法挽回的流逝歲月的追悔,難道不都包含在這秘密之家的罪惡中嗎?《睡美人》(1961)是日本作家川端康成的晚期作品,這部小說主要敘述了一位年近七旬的江口老人先後五次到一家秘密妓院過夜的經歷與感受。
  • 川端康成《古都》|靈魂之處,信仰之所
    讀完川端康成的《古都》,我的內心似乎得到了滌蕩。有一種從來都沒有體會過的感覺一直在我內心深處徘徊,久久不能褪去。就如同小說中的北山杉林一般,給人一種肅靜而又親近的感觸。縱觀整篇小說,每一處都展現著川端康成獨有的細膩筆觸和獨到的思維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