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國七雄中,楚國疆域最大,為何沒能統一天下呢?

2020-12-22 騰訊網

從這張戰國初年的地圖來看,楚國幾乎佔據了整個地圖的1/2,比其餘六雄加起來的面積還要大。

因此,經常有人問,楚國疆域面積這麼大,為何不能統一天下,反而讓秦國給統一了呢?

戰國的實力排名

楚國的疆域幾乎等於六國之和,但這不代表楚國的實力等於其餘六國之和,否則,早在晉楚對峙時,楚國就把中原幹趴下了,早沒中原六國什麼事了。

公元前320年左右,秦惠王、楚懷王時,剛剛興起的縱橫家們,為我們估算了戰國各國的軍事實力如下:

秦國軍隊總數約100萬,戰車千乘,戰馬萬匹;

楚國軍隊總數約100萬,戰車千乘,戰馬萬匹;

齊國軍隊總數數十萬,戰車千乘,擁魚鹽之利,國家富庶,糧倉滿溢;

魏國軍隊總數約60萬,戰車600乘,戰馬5000匹;

趙國軍隊總數數十萬,戰車千乘,戰馬萬匹;

韓國軍隊總數約30萬,還包括10萬廝徒(由奴隸組成的步兵,戰鬥力較弱);

燕國軍隊總數數十萬,戰車700乘,戰馬6000匹;

這個數字出自縱橫家之口,不是實數,但大體可以估量各國的總體實力水平。

而由這個數據來看,楚國的實力與齊秦相當,是戰國七雄的前三強。但這個實力距離統一天下還差的遠,且不說齊秦與之實力相當,就算是稍弱的韓趙魏,楚國也啃不動。

先說魏國,雖然軍隊總數只有60萬,但其中有50萬都是重裝步兵(武力、蒼頭、奮擊),邊境守軍和輜重部隊10萬,魏國曾經憑藉強大的步兵在稟丘之戰中,碾壓齊國戰車大軍,可見魏軍的戰鬥力比楚國老式的戰車部隊是要強許多的。

再說趙國韓國,雖然步兵比不上魏國,但趙軍因長期與遊牧部族作戰,僅僅擁有數十萬軍隊卻有「騎萬匹」,騎兵足以匹敵三大國;而韓軍的優勢則是勁弩,這同樣是密集戰車部隊的噩夢,楚軍難以逾越的大殺器。

所以,從實力上來說,楚國不足以一統天下。

那麼有人說了,此時的秦國不也沒有實力碾壓嗎,楚國地大物博,實力成長也應該很快啊?

誰分走了蛋糕

的確,秦國國力在這之後才開始起飛的,而楚國的實力如果發揮到極致,也並不只是上面所表現的那樣。

然而,秦國國力能夠蒸蒸日上,是因為秦國清除了特權階層,國家掌握了土地和人口數據。但垂垂老矣的楚國,卻已經做不到這一點。

在楚國歷史上,曾經有兩個人進行過跟商鞅一樣的嘗試,一個是戰國初期的軍政全才吳起,另一個是文化達人屈原。

吳起變法差不多已經成功了,但關鍵時刻楚悼王死了,沒了國君靠山,憤怒的貴族們殺死了吳起。然後,就沒有然後了。

文學細胞發達,但政治智慧低下的屈原更慘,他還沒實施,只是提了一嘴要改革,就從楚國的政治新星左徒大人變成了清水衙門三閭大夫,不久他又提了一嘴,然後,就到了汩羅江。

所以,楚國強大基本上是沒戲了,上面展示的實力,已經是楚國的巔峰,在那之後不久,就被秦國揍得滿地找牙。

那麼,楚國的蛋糕究竟是被哪些人分走了呢?

答案其實很明顯,不管誰當王,楚國的軍政大權幾乎永遠掌握在昭、景、屈三大家族的手上,其他家族基本上插不進去手。

那麼,他們為什麼要阻止楚國強大呢?

不,他們阻止的不是楚國強大,他們只是不喜歡被人拿走手中的蛋糕。但關鍵是,蛋糕就那麼大,你們攥著國家大部分的蛋糕不放手,不分出來,再怎麼變法改革,也強大不了。

難道他們不懂覆巢之下,焉有完卵的道理嗎?

大道理誰都懂,但真到了你身上,你願意割肉嗎?說願意的都是因為你沒有,真正有的人從來都不願意,參考馬爸爸、王爸爸等人就知道了。

2000多年過去了,這一理論屢試不爽。讓既得利益者自願放棄,手中已經得到的蛋糕,才是真正違背人性的。

所以,當屈原被流放的那一刻起,楚國再也沒有強大起來的機會,而統一天下,只會越來越遠。

錯誤的時間

那麼,楚國就沒有初生牛犢的時刻嗎?

有沒有那麼一個時刻,國內既得利益集團還未完全形成,而楚國政清人和、君明臣賢呢?那個時候,他們為何沒有統一天下呢?

你別說,還真有。

從楚國的視角來看,在周王朝看不到的視野裡,楚國的國運歷程大約是這樣的。

一直以來,楚國都是周王朝的小弟。周對南方的徵服,與南方最大的蠻夷荊國對耗,強大起來的楚國吞併了荊國,成為南方最大的霸主。

這時候,正是西周衰落之時,諸侯不服,楚國看準機會,擴張領土,擅自稱王,大有取周而代之的勢頭。

這便是楚國歷史上「篳路藍縷」的那個時代。從楚文王到楚莊王時期,楚國的實力幾乎呈幾何倍數增長,歷代國君堪比秦孝公到秦始皇那段時間,而賢臣也是一把一把的。

但關鍵問題是,周王朝雖然衰落,但周王朝的文化建設還是成功的。諸侯們雖然不服周,但讓異族統治中原也都難以接受,於是大家在齊國和晉國的帶領下,團結一致,堅決反對楚國入主中原。

可以說,楚國是在錯誤的時間,遇上了正確的人。

經過幾次交鋒,楚國都不能打敗齊國和晉國,終於放棄了,轉而開始融入中原並經營南方。

一個奔跑的人,一旦坐下休息,就再也不想起來了。楚國貴族們,也是這樣的。

雖然楚國稱了霸,也仍在不斷的擴張,但已經坐下的楚國,已經漸漸老氣橫秋,再難有當初的銳氣。

所以,進入戰國時期的楚國,地盤雖大,卻已經被貴族們瓜分殆盡,歷代楚王都難以整合國力的全部力量來爭霸中原,很多事還要看貴族們的眼色行事,因此更無論統一天下了。

文/子彧

相關焦點

  • 楚國幾乎佔據戰國地圖的1/2,卻為何反而讓秦國統一了天下?
    從這張戰國初年的地圖來看,楚國幾乎佔據了整個地圖的1/2,比其餘六雄加起來的面積還要大。因此,經常有人問,楚國疆域面積這麼大,為何不能統一天下,反而讓秦國給統一了呢?戰國的實力排名楚國的疆域幾乎等於六國之和,但這不代表楚國的實力等於其餘六國之和,否則,早在晉楚對峙時,楚國就把中原幹趴下了,早沒中原六國什麼事了。
  • 風雲激蕩的春秋戰國天下——戰國七雄
    戰國七雄是戰國時代最強大的七個諸侯國的統稱,是春秋五霸的延續,戰國初期,春秋強大的國家基本都被保留了下來,只有晉國被六卿所瓜分,分成了趙、魏、韓三國,至此,形成了戰國七雄並立的局面。
  • 春秋五霸之一的越國,為何沒能成為戰國七雄之一呢?
    春秋戰國時代歷時500年,造就了無數英雄人物,是一段頗有傳奇色彩的歷史。越王勾踐的故事相信大家都有所耳聞,越王勾踐可是當初春秋五霸之一,與齊桓公、秦穆公等齊名。越國地域遼闊,超過了當時燕國、韓國等戰國七雄之一。但是為何到了戰國時期,七雄之一卻沒有越國的一席之地?
  • 戰國七雄除秦國外誰最有可能統一天下,你們覺得是誰呢
    大家都知道戰國七雄爭霸最後是秦國統一了天下。但是大家想過沒有。除秦國外最有可能統一天下的是哪個國家?秦銳shi大家都知道秦國有強大的秦銳士 才統一的各國,但其實戰國七雄除了秦國,其他國家也各有優勢,比如趙國是軍事強國,齊國是經濟強國,楚國的領土最大,雖然各個國家都有優勢,但是排除秦國
  • 戰國七雄中,地理位置最好的諸侯國是哪個?
    三家分晉後,趙國、魏國、韓國躋身強國之列,又有田氏代齊,戰國七雄的格局正式形成,這七個大國分別是:齊國、楚國、燕國、韓國、趙國、魏國、秦國。對於戰國七雄來說,雖然各自的疆域是不斷變化的,但是,從整體上來看,戰國七雄的核心區域還是比較穩定的。
  • 戰國時期底蘊最雄厚的楚國為何沒能統一六國
    春秋戰國時期是我國歷史上最重要的大變革時代,奴隸制開始瓦解,封建制度逐步確立,各國之間也由春秋時期的爭霸戰變成戰國時期的兼併戰爭。那麼戰國時期底蘊最雄厚的楚國為何沒能笑到最後,反而被一開始就貧窮落後的秦國統一天下了呢?這要從戰國初期說起。
  • 戰國七雄當時的都城,都是現在哪?
    到了戰國時期,七雄並起,雖然那個時候周王室仍然存在,但是已經名存實亡了。秦始皇統一六國,建立秦朝,實行郡縣制,分封制徹底消亡。不過在後面的漢朝和晉朝也實行過分封制。戰國七雄和周王室的都城在哪兒,現在又是哪些城市呢?
  • 疆土很小的魏國,為何能並列戰國七雄?
    魏國的疆域確實不大。單以領土大小論,他的面積可能位列七雄之末,甚至不如一些「非七雄」國家。 不過,這並不妨礙他是當時的天下強國。 魏國疆域一度排不到前七名 在「短暫而輝煌」的戰國早期過去後,魏國的領土大幅縮水。
  • 春秋曾經稱霸的越國,到了戰國為何沒有被列為戰國七雄
    越國是春秋時期的最後一個霸主,但是這個曾經讓中原各國恐懼不已的強大國家,在進入戰國時期之後沒能被後世列為戰國七雄之一。說實話,在當時無論是從人口、國土面積,越國都是響噹噹的大國,他佔據了今天長江三角洲的大部分地區,是一個典型的江南國度。
  • 韓國明明推行了 「申不害變法」,為何還是戰國七雄中最弱的國家
    到了春秋末期,魏趙韓三家聯手消滅智氏,並在戰國初期瓜分了晉國,成為魏國、韓國、趙國這三個諸侯國。與此同時,田氏代齊的發生,促使戰國七雄的局面得以形成,也即秦國、齊國、韓國、魏國、趙國、楚國、燕國七雄並列。在春秋時期,各個諸侯國之間的較量,往往還講究一個名正言順。但是,到了戰國時期,戰國七雄的戰爭則是更加殘酷和頻繁了。
  • 戰國七雄中,為何只有秦國能崛起並稱霸中原?有人可能會覺得疑惑
    了解歷史的人一定知道「戰國七雄」,它指的是戰國時期的七個國家,曾經有人在知乎上把「戰國七雄」與當今世界各國相對應,比如楚國是國土面積最大的國家,與俄羅斯相仿,都是剛開始時領土不斷擴大,後來居上。秦與現在的美國相對應,美國崛起後,進行了一系列的獨立運動,長久以來都是遠離世界中心,緩慢擴張疆域,最終成為世界霸主。並且秦國也是從附庸國勢、與別國爭鬥、吞併弱小國家,最終統一六國而來。也許有些人會覺得奇怪,為什麼只有秦國在七雄之爭中崛起並稱霸中原?
  • 戰國時期,除了戰國七雄,還存在哪些大國呢?
    三家分晉後,趙國、魏國、韓國躋身強國之列,又有田氏代齊,戰國七雄的格局正式形成,這七個諸侯國分別是:秦國、楚國、齊國、燕國、趙國、魏國、韓國。雖然戰國七雄是戰國時期的絕對主角,但是,在戰國時期,周王朝境內的諸侯國,卻遠遠不止這七個。比如大家熟悉的衛國,就堅持到了秦朝建立後才正式滅亡。
  • 戰國七雄除秦之外,還有哪國最有機會統一? - 歷史如同明鏡
    戰國是哪七雄?齊楚燕韓趙魏秦是也 .......除開七雄中最弱的韓國和燕國,其他國家均有機會完成統一。實際上,戰國之楚也是到楚威王時期達到鼎盛,將戰國楚國國勢發展到最強,更在徐州之戰中大敗如日中天的齊國,而在此前的桑丘之戰中,秦國已被齊國擊敗,所以當時按照國力估值排名的話,戰國中期三強個人認為:楚>齊>秦。一直持續到楚懷王前期,仍然具有一定優勢。
  • 戰國七雄都城是今天什麼地方?三個沒改名,一個是千年兵家必爭地
    隨著時間推移,幾百諸侯裡弱小的國家逐漸被大國吞併,到了戰國時期,整個天下只剩下了7個強大的國家:齊、楚、燕、趙、韓、魏、秦。除了楚國多次遷都以外,其他6國的都城均非常固定,接下來就一起看下這些國家的都城都是今天的什麼地方,叫什麼名字。
  • 越王勾踐曾經躋身春秋五霸,為何越國卻沒能成為戰國七雄之一?
    春秋戰國時期,天下局勢可謂風雲變幻,大國處心積慮除掉小國擴張勢力,而小國們則為了生存尋找發展壯大的道路。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之下,一些大國走向了衰落或分裂,而一些小國則完成了逆襲。然而,越王勾踐率領越國在春秋時期稱霸,但後來的戰國七雄卻是秦、楚、齊、燕、趙、魏、韓,並沒有越國的身影。那麼,越國為何沒能成為戰國時期的"七雄"之一呢?越國大致位於如今江、浙一帶,被認為是夏朝君主少康的庶子無餘所建立,也就是大禹後裔當中的一支。
  • 戰國諸侯疆域及形勢圖考繪
    《戰國諸侯疆域形勢圖考繪》系統梳理了《戰國策》等史籍中關於戰國地理的資料,以公元前333年為立足點,復原了其時各諸侯國疆域的具體範圍。填補了缺乏明晰、可靠、足以作為歷史地理研究出發點的歷史地圖的空白。開頭部分主要對《中國歷史地圖集》「戰國時期」地名及方位進行校補,第二部分分章詳細考證了公元前333年各諸侯國疆域範圍,並形諸圖像。全書考證較為詳密,具有較高學術價值。
  • 戰國時期不可一世的楚國國君,是從什麼時候開始稱王的?
    春秋戰國時期是我國歷史上一道不可磨滅的痕跡,在多重思想的衝擊下,使得經濟、文化、軍事、哲學等方面產生了巨大的變化。 在這個時期中,出現了無數的英雄豪傑、明君聖賢,最終這一璀璨的時代隨著秦始皇的一統天下而結束,隨後進入了我國歷史上第一個統一的朝代。
  • 戰國七雄都是今天的哪些省份?看看有你的家鄉嗎
    春秋五霸,戰國七雄,諸子百家齊爭鳴;吞亡二周,伏屍百萬,一掃六合天下平。春秋戰國的名人軼事怕是說上三天三夜也講不完,先秦的燦爛文化縱是皓首窮經亦是學海無涯。莊子曰:「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以有涯隨無涯,殆已;已而為知者,殆而已矣。」各位放心,皮醬可不是要像個老學究一樣要給大家科普什麼語文課的文言文,而是要客串下地理老師,聊聊當年的戰國七雄都對應今天中國的哪些省份。
  • 戰國七雄的地位之爭,從七國的出身,看看誰才是真正的霸主
    說到戰國七雄,很多人都會冒出,齊、楚、燕、韓、趙、魏、秦七國。但是這七國你真的了解嘛,他們作為戰國時期最為龐大的國家,影響深遠。但是如果單從周王朝的宗法禮制上來討論七國的地位,又是怎樣的結果呢?但是論政治地位,秦國卻不行了,即便是遠在東北之地的燕國,如此的貧瘠,也要高於秦國,這究竟是為何呢。今天我們就來看看這七國論政治地位究竟是怎樣的高低呢?首先應該就是燕國,雖然燕國的軍事實力確實無法和其他幾國相比,甚至說只能是墊底的國家,但是政治地位卻絲毫不低。
  • 秦時明月:戰國七雄最強大的將領
    戰國七雄,每一個國家都有深厚的底蘊,哪怕強如秦國,也花費了無數年的時間才完成了統一。七個國家,每一個國家都有強大的將領,有一些將領成為秦國橫掃六國最大的障礙。今天小編就來盤點一下戰國七雄最強大的戰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