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學們,今天我們課程的內容跟垃圾分類有關。從12月1日到今天,大家有沒有在垃圾分類的過程中遇到一些小問題?又有沒有一些小妙招來解決這些問題呢?」近日,在天津市實驗小學四年一班的課堂上,授課教師王萬江為大家帶來了一堂特殊的科學課。
連日來,全市大中小學開展了一系列垃圾分類進課堂活動。實驗小學的學生們也把自己學到的垃圾分類的知識帶回家,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影響著身邊的人。隨著12月1日《天津市生活垃圾管理條例》正式施行,學生們響應學校號召,把在垃圾分類過程中遇到的問題收集起來,帶到科學課堂上。
「老師,我發現在家裡放四個垃圾桶有點佔地方,比如有害垃圾這個桶多數時候沒什麼太大用。」「老師,我發現很多老人不知道手裡的垃圾屬於哪一類。」「老師,我們經常會遇到固體和液體混在一起的垃圾,這時候就不太方便處理。」……在王老師的啟發下,學生們紛紛把自己收集到的小問題「亮」了出來。
「從調研結果來看,我知道大家都非常用心。今天,我先給大家看幾個高年級同學的小發明,他們也遇到了跟你們一樣的問題。」說著,王萬江為大家展示了學校其他學生的作品。「大家看,這是一個帶語音提示的垃圾桶,只要你發問,它就會自動報出你手裡的垃圾屬於哪一類。還有這個是另一組同學製作的固體和液體能夠自動分離的垃圾桶。大家都知道,水往低處流,把垃圾扔進桶之後,液體的東西就流到了垃圾桶的底部,中間帶一個過濾的部分,能把固體垃圾隔離出來,這樣就做到了固體和液體的分類,這個想法是不是很巧妙?」看到學長們的發明,全班學生驚嘆地鼓起掌來。
隨後,經過小組討論,包括「垃圾桶機器人」和「家用摺疊垃圾桶」兩個小發明正式「立項」,接下來,全班學生將分工協作,力爭寒假前完成初步設計方案。
「同學們,生活離不開科學,科學也離不開生活。我們要做的就是用我們的科學知識來改變生活,我期待著大家的作品,希望你們每一個人都成為垃圾分類小達人。」下課前,王萬江對學生們說。(記者 張雯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