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降匈奴卻被殺的李廣利,臨死前詛咒匈奴,嚇得匈奴為其立祠祭祀

2020-12-16 畫筆中的歷史

在漢武帝時期,西漢與匈奴展開了激烈的戰爭。在漢匈戰爭當中不光有衛青、霍去病這樣的足以彪炳史冊的名將,還包括李廣利這種勉強算是名將的人物。不過李廣利在與匈奴的戰爭中的表現並不算特別好,最後還投降匈奴,但也沒有免於被殺死的命運。有意思的是李廣利在被匈奴人殺死之前放出詛咒,竟然有一些"靈驗"的端倪,嚇得匈奴人趕緊為他立祠祭祀。

李廣利兄妹

李廣利和衛青一樣,也算是西漢外戚。李廣利的妹妹史稱李夫人,她雖然沒有成為皇后,但是卻一直受到漢武帝的寵幸。李夫人在去世的時候,向漢武帝請求蔭庇自己的兄弟,得到漢武帝的同意。

李夫人的兄弟有李廣利、李延年、李季等人。其中歷史貢獻最大的就是李廣利。平心而論,李廣利能夠成為名將,也不完全依靠李夫人帶來的裙帶關係。當然也不能完全忽視這個因素了。李廣利、李夫人兄妹中除了李夫人以外,基本上都沒有什麼好結局。李季因為與宮人有染被處死;李延年被李季牽連也被處死。因為李廣利當時領兵在外,躲過了漢武帝的怒火。

李廣利兵敗投降匈奴

李廣利之所以被視為名將,主要是因為他長途跋涉,攻破大宛的表現。不僅帶回大宛國王的首級,還得到很多大宛良馬。在與匈奴的戰爭當中,李廣利的表現並沒有衛青、霍去病那樣輝煌,只能說是差強人意,還算是可以。李廣利在最後一次與匈奴交戰的時候被打得大敗,不得已投降匈奴。而李廣利失敗的原因,多少與後方有失有關係。

漢武帝晚年有一次著名的事件——"巫蠱之禍"。皇后衛子夫和太子劉據都死於這次政治事件。太子之位的空缺為一些野心家提供機會。李廣利在出兵之前,和自己的親家,也是西漢丞相劉屈氂商量,希望能夠支持昌邑王劉髆為太子。劉髆正是李夫人與漢武帝的兒子,換句話說李廣利是劉髆的舅舅。如果劉髆成為皇帝,李廣利的權重無疑更加重要和穩固。劉屈氂和李廣利沾親帶故,當然也和李廣利站在一個陣營上。

結果就在李廣利和匈奴打仗的時候,他與劉屈氂的計劃暴露。漢武帝盛怒之下處死劉屈氂,李廣利的家眷也被收捕。在這種情況下,李廣利心智大亂,已經無法正常指揮戰鬥,一心想要建立軍功,好在漢武帝的怒火下庇護自己和家眷。匈奴五萬大軍與李廣利決戰,匈奴趁夜在漢軍營前挖出幾尺深的壕溝,然後從後面進攻漢軍。漢軍軍心大亂,李廣利只能投降匈奴。

李廣利的詛咒

李廣利投降之後,受到匈奴人的厚待,還娶了匈奴單于的女兒。這讓一個叫做衛律的人非常不滿。衛律本來和李延年的關係不錯,當初李延年推薦衛律出使匈奴。結果回來時正遇到李延年、李季兄弟被殺,衛律也乾脆投降匈奴。李廣利在匈奴地位很高,讓衛律非常不爽。

單于的母親生病,衛律以此為機會,聲稱這是老單于生氣了。因為老單于曾經說,如果抓到李廣利就會殺死他祭神。結果現在李廣利活得好好的。單于信以為真,收拿李廣利。李廣利在絕望中怒罵:"我死之後必定滅掉匈奴!"結果趕巧的是,在殺死李廣利祭神之後,匈奴人就遭遇長達幾個月的風雪,很多牲口凍死,人也染上瘟疫。單于以為是李廣利的詛咒靈驗了,於是又為李廣利設立祠堂。這真是有些造化弄人了。

參考文獻:《漢書》

相關焦點

  • 本是李廣後人,卻成了投降匈奴的叛徒,李陵為何選擇終老匈奴?
    西漢是所有武將夢寐以求的朝代,漢武帝一心開疆拓土,徵服四方,北擊匈奴,奪取河套地區,再徵討漠南、漠北,打的匈奴倉皇逃竄。在漢朝的攻擊中,強大的匈奴只有兩個選擇,要麼逃跑,要麼投降,最終匈奴分裂,一部分投降漢朝,一部分西遷,最後到達歐洲,打得歐洲人抱頭鼠竄。
  • 李陵投降匈奴後,迎娶了匈奴公主,五百年後李陵後代成草原大族
    李陵李陵投降匈奴,背棄了國家,是國家的叛徒;但是從另一方面來說,也有情可原,漢武帝貿然誅殺李陵三族,確實傷透了李陵的心。李陵歸降匈奴後,匈奴單于將公主下嫁給他,幾百年後李陵的後代成為了草原大族。說到李陵投降,還要提到浚稽山之戰。公元前99年,李陵在大將李廣利的帶領下,出徵匈奴,兩軍在天山展開對峙。匈奴主力均在,李陵向李廣利提出建議,那就是自己攜帶五千步兵,奇襲空虛的匈奴後方。
  • 投降匈奴的李陵,到底是怎樣的一個人?被漢武帝逼到牆角的悲哀
    公元前99年,武帝再一次北徵匈奴,以貳師將軍李廣利為統帥,命令李陵為李廣利運送糧草輜重。但李陵不願意,搞後勤有什麼前途?上陣殺敵才容易出頭!於是,李陵便在武帝面前慷慨陳詞,請求獨領一軍,上前線砍殺匈奴士兵。武帝很欣賞他的勇氣,但手頭上沒騎兵給他,李陵表示無所謂,只要給他5千步卒,就能直搗單于王庭。
  • 李陵5千步兵對戰匈奴8萬人馬,打到匈奴沮喪,叛徒:李陵強弩之末
    李陵則是名將李廣的孫子,頗有其祖風範,不願意當李廣利手下。劉徹聽說李陵想率5000人獨當一面,告知他戰馬緊張,沒有馬配給李陵部。李陵表示,沒有馬就拉倒,自己將帶領5000步兵,以少擊眾,一舉踏平匈奴單于的老巢。劉徹同意,李陵和他的5000名將士,由此便開始了一段傳奇而悲壯的旅途。
  • 最後的漢匈決戰,漢軍全軍大敗,為何匈奴反倒活不下去了?
    雙方交戰9天,最終匈奴死傷慘重,決定後撤再想辦法。後來,匈奴決定先設下埋伏,等待著李廣利帶來。可是結果呢?不單單是沒有埋伏到李廣利,還被李廣利打退了。到了這個地步,李廣利完全可以帶著部隊撤回了,因為接連取得了勝利。但是他沒有,他卻選擇了繼續深入。
  • 漢武帝在位54年,對匈戰爭42年之久,為何還是沒能消滅匈奴
    公元前89年,漢武帝暫停對匈戰爭,下罪己詔聲稱:「朕即位以來,所為狂悖,使天下愁苦,不可追悔。自今事有傷害百姓,糜費天下者,悉罷之。」二年之後,漢武帝去世,但在武帝去世這一年,「匈奴入朔方(如今鄂爾多斯西部及巴彥淖爾西南部),殺略吏民」。
  • 揮戈誓飲匈奴血:西漢前期對匈奴戰史梳理
    匈奴人喜歡面向南方,他們通常被分為左中右三翼,左翼在東部,右翼在西部,左翼的兵力最強,剩下的就是中翼和後備軍。對匈奴而言,左賢王的眼睛和心思都集中在南方。匈奴單于庭的位置在年度歷程上,每年正月,諸王、長小會單于庭進行祭祀;五月,大會龍城,祭祀祖先、天地、鬼神;八月,秋馬肥,,課校人畜數量。「其法,拔刃尺者死,坐盜者沒入其家,有罪,小者軋,大者死。
  • 憑空消失的古國之「匈奴王國」
    秦末漢初,匈奴強大起來,屢次進犯,對西漢政權造成了極大的威脅,並控制西域,後為漢武帝所敗,退居漠北分裂為五部。公元前119年,霍去病「封狼居胥山,禪於姑衍,登臨翰海(也就是今貝加爾湖)"。公元前53年,南匈奴首領呼韓邪率眾投降西漢。公元前36年,西漢誅滅北匈奴郅支單于。在東漢時匈奴再次分裂為南、北匈奴。
  • 十三、匈奴是如何漢化的?為什么姓劉?五胡匈奴建漢國
    匈奴這個中國北方的遊牧民族,從秦朝起就和漢人的政權一直糾纏,始皇帝強大之時被蒙恬趕得倉皇北竄,到了漢朝初期,匈奴逐漸強大起來,漢高祖劉邦還曾被圍白登,險些被匈奴捉了去,到了漢武帝期間,被衛青和封狼居胥的霍去病又斬殺的部族凋零,匈奴也是頑強就想野草也一樣,一旦有點春風春雨就能迅速復甦。
  • 匈奴王子金日磾,被俘後淪為養馬人,怎樣成為漢武帝的託孤大臣?
    從戰國時代到秦、漢、三國時代,匈奴都是我國北方的巨大威脅,提起匈奴我們會想起李牧大破匈奴,蒙恬北定陰山,劉邦白登之圍,衛青千裡奔襲,霍去病封狼居胥,以及昭君出塞這些流傳千古的歷史事件,但漢武帝時代,有一位匈奴王子,被俘虜後淪為養馬的奴隸,後來卻受漢武帝賞識成為重臣,臨死前還將自己的兒子託付給他,死後更是陪葬在漢武帝的茂陵。
  • 漢與匈奴和親,為何很少漢朝皇帝娶匈奴女子?難道匈奴女子很醜?
    而北方的遊牧民族根據放牧的需要,必須擇草而居,所以是屬於一種居無定所的狀態由於,缺乏穩定的生產資料,而且其生產資料的穩定性及易受到自然因素的影響。因此遊牧民族為了獲得足夠的生產資料,經常來到農耕地區進行燒殺搶奪。
  • 東浚稽山下,李陵五千步卒橫挑數萬胡騎,匈奴被迫賭上尊嚴與國運
    自漢武帝元光二年(公元前133年)的馬邑之戰起,漢帝國對匈奴的反擊戰已經進行了整整三十四年。這期間,漢帝國軍隊對匈奴人已經發動過無數次各種各樣的攻擊作戰。但像這樣只派出五千步兵深入草原卻是第一次。本來,李陵一開始的作戰任務是為貳師將軍李廣利的三萬騎兵提供後勤輜重保障。但這位年輕的指揮官卻決心不依託騎兵,以漢家兒男的傳統作戰方式來挑戰匈奴帝國。
  • 匈奴心酸寫下一首歌,如今卻成匈奴唯一一首民歌
    此時漢武帝就派遣年少有為的霍去病前去鎮壓,而有他參與的戰爭幾乎都戰無不勝,奇功屢建,最終霍去病就被人譽為西漢不敗戰神。 有人說,霍去病因戰功所出的風頭甚至超過自己的舅舅衛青,衛青此人也是西漢的一個傳奇人物,早年帶隊殺匈奴立下不少功勞,因此被漢朝百姓傳頌。 而到了外甥霍去病更是一個抗匈神話的存在。
  • 解析匈奴戰爭:東漢時期,強悍的北匈奴為何卻走向了衰落?
    西漢建國初年,中央王朝的大軍大多以車騎為主,即便出塞,也無法順利與匈奴展開交戰。及至漢武帝時期,他下令大肆鼓勵民間飼養戰馬,中央王朝的騎兵得到了迅速的發展,長途奔襲追殺開始將匈奴一步步的逼向絕境。公元前54年,因為西漢王朝對於匈奴長期性的戰略打擊,加上遊牧民族經濟的脆弱,匈奴內部爆發出前所未有的矛盾,遂分為南北匈奴。
  • 劉邦為什麼打不過匈奴?漢武帝又是因何才能打敗匈奴的呢?
    劉邦打匈奴同漢武帝打匈奴是兩回事兒,劉邦是威懾,漢武帝是降服。所以,主觀意識的不同,決定了戰爭結果的差異。劉邦對匈奴的戰爭如果不是韓王信投降匈奴,劉邦也不會對匈奴動武,原因很簡單,他沒有那麼多的時間和精力。
  • 匈奴人抓住漢人俘虜不殺,讓其在本族娶妻生子!這是什麼心態?
    但是這裡卻又有一種奇特的現象,從史料上來看每當匈奴與漢朝交鋒之後,抓到的漢人俘虜卻總是能夠在匈奴內部得到優待,不僅不殺反而讓他們在匈奴部族內娶妻生子。比如著名的蘇武,在被匈奴扣押後就娶了匈奴女子為妻,還生下了孩子……那麼今天我們就來深入的盤點一下,這種現象背後的原因!
  • 呼韓邪單于降漢,匈奴為漢帝國守國門!
    在匈奴西邊,西域諸國共同發兵攻擊匈奴,攻破匈奴保護下的車師國,俘虜了車師王及大量車師民眾畜產。擱往年,且不說西域諸國不敢這樣對匈奴,即便一斤二鍋頭下肚、壯著膽做了,也得面臨匈奴的殘酷報復——不信問問月氏國。但這一次,匈奴竟然忍了。
  • 漢武帝苦戰44年,與匈奴未分勝負;漢宣帝為何一戰就把匈奴打垮?
    而常惠卻因為熟悉匈奴形勢,利用5萬人俘殺匈奴大小首領及部眾39000餘人,牛馬牲畜70餘萬眾。 這是自漢武帝大舉遠徵匈奴後,20多年來漢廷對匈奴作戰規模最大的一次。 而這次戰役以後,匈奴便肉眼可見的衰落了。當年冬,匈奴壺衍鞮單于自率大軍報復烏孫,卻僅僅「自將萬騎」,比起當初動輒控弦30萬、3-5萬騎兵入塞的規模要小得多了。
  • 喋血漠北:漢朝步兵對匈奴鐵騎的浚稽山之戰
    匈奴單于庭武帝天漢二年(公元前99年),騎都尉李陵向漢武帝劉徹請命,請求深入大漠作戰,尋找單于的主力軍為大軍分兵,而不是為路博德將軍轉運糧草。李陵帶領著這支軍隊已經出塞三十天了,現在,李陵正在踐行他的諾言,因為東浚稽山再往北,就是匈奴單于王庭所在。
  • 作為華夏民族的後裔,匈奴一族究竟是如何遷徙和變化的
    為了生存,他們選擇與中原政權交好,甚至還主動同周穆王一起祭祀華夏民族的共祖黃帝,相當於承認了自己的身份。伴隨著生產力的發展和中原政權的影響,匈奴也開始迅速進化。在中原政權由奴隸制向封建制過渡的同時,匈奴也開始由原始制向奴隸制轉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