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降匈奴的漢將李陵是怎樣的一個人?
一兩句話還真難以說清,他是一個熱血青年,也是個憤青,還是個懷著遠大抱負、想要重振家聲的貴族子弟,但同時他也是個不敢面對失敗,只想逃避的懦夫。
為何這麼說呢?咱們從他的身世說起。
李家是隴西的名門望族,祖上是秦朝名將李信。李陵的祖父就是大名鼎鼎的飛將軍李廣,可惜李廣總是在關鍵時刻掉鏈子,七國之亂時因接受了梁王劉武的封賞,被漢景帝列入了「不講政治」的黑名單。
到了武帝時期,漢廷對匈奴展開全面反擊,衛青、霍去病等一批長途奔襲的進攻型將領脫穎而出,偏偏李廣這樣個老資格名將不能適應新的作戰環境,達不成封侯的條件,最後在漠北之戰時迷路自盡。
禍不單行,李廣之死對李家本就是個極大的打擊,又趕上李廣的兒子李敢認為衛青對父親的死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找機會揍了衛青一頓,最後被替舅舅出氣的霍去病,趁在甘泉宮狩獵時射殺。
對於武帝來說,超級戰將霍去病顯然比李敢更有價值,自然包庇霍去病,宣稱李敢是被鹿撞死的,霍去病沒有受到任何懲罰。
什麼樣的鹿能撞死一個身強力壯的年輕武將?這個理由有點荒謬。李家知道李敢死得蹊蹺,卻不敢追查,但心裡不可能沒有怨言。
李廣、李敢的遭遇,對李陵的影響應該是挺大的,這導致他在面對武帝時心情複雜。一方面恨武帝對自家不公,另一方面想在武帝面前證明自己,振興家族。
沒多久,他就等到了證明自己的機會!
公元前99年,武帝再一次北徵匈奴,以貳師將軍李廣利為統帥,命令李陵為李廣利運送糧草輜重。但李陵不願意,搞後勤有什麼前途?上陣殺敵才容易出頭!
於是,李陵便在武帝面前慷慨陳詞,請求獨領一軍,上前線砍殺匈奴士兵。武帝很欣賞他的勇氣,但手頭上沒騎兵給他,李陵表示無所謂,只要給他5千步卒,就能直搗單于王庭。
武帝非常高興,他歷來喜歡天不怕地不怕、敢於深入大漠戈壁拼殺的青年戰將,如今李陵頗有當年霍去病的風採,於是同意了這位新生代將領的要求。
為了策應李陵的軍事行動,武帝還讓強弩都尉路博德,領兵給這支步軍做後備。但路博德是曾當過伏波將軍的老牌戰將,羞於做李陵的後備,於是上書武帝說現在正是匈奴馬肥之時,不可與之開戰,請求讓李陵留到春天再出徵。
誰知腦袋短路的武帝,竟然懷疑是李陵後悔,不敢出戰才託路博德上書,想幹預他的決策取消軍事行動。感覺受到愚弄的武帝大為惱火,令李陵即刻出兵,不得耽擱。
李陵就帶著5千步卒從居延出發了,一個月後到達浚稽山安營紮寨。可惜他的運氣和祖父李廣一樣差,很快遭遇單于主力,被匈奴3萬多騎兵包圍。
以5千步兵對陣3萬騎兵,這種仗能打贏的人很少。李陵已經盡力,卻還是輸了。他本可以逃回漢朝或戰死沙場,卻選擇了投降匈奴。
消息傳回,滿朝皆罵李陵,唯有太史公司馬遷為其說情,盛怒之下的武帝將他下獄施以腐刑。
過了一段時間,武帝認識到李陵投降匈奴是因為沒有援兵所致,派公孫敖帶兵深入匈奴境內接李陵回朝,但公孫敖沒找到李陵,怕武帝責備,回來說李陵在為匈奴練兵打漢軍。
這回李陵是褲襠裡掉進了黃泥巴,不是屎也是屎了。武帝大怒,下令殺了李陵全家。
史書上說李陵是詐降,後來武帝殺了他全家才真降。但是,武帝並不是在他投降的訊息一傳來時就殺他全家的,而是後來聽說他給匈奴練兵才下達了誅殺李家的命令。
這中間隔著一年多的時間,如果李陵是詐降,為什麼不帶回隻言片語?不和漢朝取得聯繫,他詐降有什麼意義?根本解釋不通。
換言之,所謂的「詐降」,很可能是塊遮羞布。他就是打了敗仗,無顏回去見武帝和家人,才投降了匈奴。
如果當時公孫敖找到他,他也許還能回去,但公孫敖卻無功而返,還導致李陵的母親、兄弟和妻子都被誅殺。到了此時,可就真回不去了。
因為無論出於什麼理由,李陵降匈奴是事實,武帝殺他全家也是事實。大錯已鑄成,根本無法彌補。武帝去世,漢昭帝即位,李陵的好朋友霍光當上大司馬後,有意接李陵回來,但他不願意。
他還回去做什麼呢?漢朝沒了親人,漢昭帝也不可能給他太大的權力。而留在匈奴,他是單于的女婿,堅昆地區的國王。他在漢朝得不到的榮耀,在匈奴得到了。
李陵本想做振興家族的那個人,卻沒做到,他接受不了失敗,走向另一個極端,遠離那些自幼讓他痛苦的因素。當然,無論出於什麼樣的原因,投敵都是應該被譴責的。
至於司馬遷對李陵的評價,其實到後來已經轉變了。原先說他有國士之風,後來說李家因他而身敗名裂,隴西士大夫也以他為恥。也許司馬遷還後悔為李陵挨的那一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