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降匈奴的李陵,到底是怎樣的一個人?被漢武帝逼到牆角的悲哀

2020-12-12 劇透歷史

投降匈奴的漢將李陵是怎樣的一個人?

一兩句話還真難以說清,他是一個熱血青年,也是個憤青,還是個懷著遠大抱負、想要重振家聲的貴族子弟,但同時他也是個不敢面對失敗,只想逃避的懦夫。

為何這麼說呢?咱們從他的身世說起。

李家是隴西的名門望族,祖上是秦朝名將李信。李陵的祖父就是大名鼎鼎的飛將軍李廣,可惜李廣總是在關鍵時刻掉鏈子,七國之亂時因接受了梁王劉武的封賞,被漢景帝列入了「不講政治」的黑名單。

到了武帝時期,漢廷對匈奴展開全面反擊,衛青、霍去病等一批長途奔襲的進攻型將領脫穎而出,偏偏李廣這樣個老資格名將不能適應新的作戰環境,達不成封侯的條件,最後在漠北之戰時迷路自盡。

禍不單行,李廣之死對李家本就是個極大的打擊,又趕上李廣的兒子李敢認為衛青對父親的死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找機會揍了衛青一頓,最後被替舅舅出氣的霍去病,趁在甘泉宮狩獵時射殺。

對於武帝來說,超級戰將霍去病顯然比李敢更有價值,自然包庇霍去病,宣稱李敢是被鹿撞死的,霍去病沒有受到任何懲罰。

什麼樣的鹿能撞死一個身強力壯的年輕武將?這個理由有點荒謬。李家知道李敢死得蹊蹺,卻不敢追查,但心裡不可能沒有怨言。

李廣、李敢的遭遇,對李陵的影響應該是挺大的,這導致他在面對武帝時心情複雜。一方面恨武帝對自家不公,另一方面想在武帝面前證明自己,振興家族。

沒多久,他就等到了證明自己的機會!

公元前99年,武帝再一次北徵匈奴,以貳師將軍李廣利為統帥,命令李陵為李廣利運送糧草輜重。但李陵不願意,搞後勤有什麼前途?上陣殺敵才容易出頭!

於是,李陵便在武帝面前慷慨陳詞,請求獨領一軍,上前線砍殺匈奴士兵。武帝很欣賞他的勇氣,但手頭上沒騎兵給他,李陵表示無所謂,只要給他5千步卒,就能直搗單于王庭。

武帝非常高興,他歷來喜歡天不怕地不怕、敢於深入大漠戈壁拼殺的青年戰將,如今李陵頗有當年霍去病的風採,於是同意了這位新生代將領的要求。

為了策應李陵的軍事行動,武帝還讓強弩都尉路博德,領兵給這支步軍做後備。但路博德是曾當過伏波將軍的老牌戰將,羞於做李陵的後備,於是上書武帝說現在正是匈奴馬肥之時,不可與之開戰,請求讓李陵留到春天再出徵。

誰知腦袋短路的武帝,竟然懷疑是李陵後悔,不敢出戰才託路博德上書,想幹預他的決策取消軍事行動。感覺受到愚弄的武帝大為惱火,令李陵即刻出兵,不得耽擱。

李陵就帶著5千步卒從居延出發了,一個月後到達浚稽山安營紮寨。可惜他的運氣和祖父李廣一樣差,很快遭遇單于主力,被匈奴3萬多騎兵包圍。

以5千步兵對陣3萬騎兵,這種仗能打贏的人很少。李陵已經盡力,卻還是輸了。他本可以逃回漢朝或戰死沙場,卻選擇了投降匈奴。

消息傳回,滿朝皆罵李陵,唯有太史公司馬遷為其說情,盛怒之下的武帝將他下獄施以腐刑。

過了一段時間,武帝認識到李陵投降匈奴是因為沒有援兵所致,派公孫敖帶兵深入匈奴境內接李陵回朝,但公孫敖沒找到李陵,怕武帝責備,回來說李陵在為匈奴練兵打漢軍。

這回李陵是褲襠裡掉進了黃泥巴,不是屎也是屎了。武帝大怒,下令殺了李陵全家。

史書上說李陵是詐降,後來武帝殺了他全家才真降。但是,武帝並不是在他投降的訊息一傳來時就殺他全家的,而是後來聽說他給匈奴練兵才下達了誅殺李家的命令。

這中間隔著一年多的時間,如果李陵是詐降,為什麼不帶回隻言片語?不和漢朝取得聯繫,他詐降有什麼意義?根本解釋不通。

換言之,所謂的「詐降」,很可能是塊遮羞布。他就是打了敗仗,無顏回去見武帝和家人,才投降了匈奴。

如果當時公孫敖找到他,他也許還能回去,但公孫敖卻無功而返,還導致李陵的母親、兄弟和妻子都被誅殺。到了此時,可就真回不去了。

因為無論出於什麼理由,李陵降匈奴是事實,武帝殺他全家也是事實。大錯已鑄成,根本無法彌補。武帝去世,漢昭帝即位,李陵的好朋友霍光當上大司馬後,有意接李陵回來,但他不願意。

他還回去做什麼呢?漢朝沒了親人,漢昭帝也不可能給他太大的權力。而留在匈奴,他是單于的女婿,堅昆地區的國王。他在漢朝得不到的榮耀,在匈奴得到了。

李陵本想做振興家族的那個人,卻沒做到,他接受不了失敗,走向另一個極端,遠離那些自幼讓他痛苦的因素。當然,無論出於什麼樣的原因,投敵都是應該被譴責的。

至於司馬遷對李陵的評價,其實到後來已經轉變了。原先說他有國士之風,後來說李家因他而身敗名裂,隴西士大夫也以他為恥。也許司馬遷還後悔為李陵挨的那一刀。

相關焦點

  • 本是李廣後人,卻成了投降匈奴的叛徒,李陵為何選擇終老匈奴?
    西漢是所有武將夢寐以求的朝代,漢武帝一心開疆拓土,徵服四方,北擊匈奴,奪取河套地區,再徵討漠南、漠北,打的匈奴倉皇逃竄。在漢朝的攻擊中,強大的匈奴只有兩個選擇,要麼逃跑,要麼投降,最終匈奴分裂,一部分投降漢朝,一部分西遷,最後到達歐洲,打得歐洲人抱頭鼠竄。
  • 李陵投降匈奴後,迎娶了匈奴公主,五百年後李陵後代成草原大族
    李陵李陵投降匈奴,背棄了國家,是國家的叛徒;但是從另一方面來說,也有情可原,漢武帝貿然誅殺李陵三族,確實傷透了李陵的心。李陵歸降匈奴後,匈奴單于將公主下嫁給他,幾百年後李陵的後代成為了草原大族。說到李陵投降,還要提到浚稽山之戰。公元前99年,李陵在大將李廣利的帶領下,出徵匈奴,兩軍在天山展開對峙。匈奴主力均在,李陵向李廣利提出建議,那就是自己攜帶五千步兵,奇襲空虛的匈奴後方。
  • 投降的李陵遇見不屈的蘇武,雙方竟誰也勸服不了誰
    李陵是李廣的孫子,被漢武帝寄予厚望。後來他策應貳師將軍李廣利出徵,以五千騎兵和單于八萬大軍鏖戰,力戰而不能脫險,終於無奈投降。 漢武帝當時大怒,連替李陵說話的司馬遷都被處以腐刑。後來漢武帝又後悔,自己當初安排不周,讓李陵孤立無援,派人召他回來。
  • 李陵5千步兵對戰匈奴8萬人馬,打到匈奴沮喪,叛徒:李陵強弩之末
    漢武帝劉徹派李廣利部出擊匈奴,命令李陵率部保障李廣利部後勤。李陵不情願,請求讓自己的部隊也開赴前線。李陵認為,自己統御的5000精兵,都是經過特殊訓練的勇士、奇才、劍客,願意獨當一面,分散匈奴的注意力,以助李廣利部。李廣利是劉徹的大舅哥,但位尊才疏。
  • 李陵終生不回漢朝,司馬遷卻崇尚他的人品,對此你怎麼看?
    更加讓李陵氣憤的是,霍去病在一己私利之下,竟然射殺了李陵的父親李敢。但是李陵仍然沒有背叛大漢朝,而是繼續為大漢效力,領兵作戰。在一次也匈奴作戰時,由於寡不敵眾,後續無援,李陵最終力戰而竭,被匈奴俘虜。最開始李陵誓死不降,後來由於一些個人因素,李陵選擇了投降匈奴。也成為隴西李氏的一大敗筆。
  • 李陵全家被殺,還有後代嗎?為何幾百年後有人卻自稱是他的後代?
    可是沒想到,他被匈奴打敗以後,直接投降了匈奴。為此漢武帝很生氣,既然他是人在匈奴不能把他怎麼著,那就拿他的家人開刀。僅僅因為他一人投降匈奴,他的家人卻全部都被漢武帝殺了。雖然這些人很無辜,但是漢武帝可不管那麼多,就連為李陵的家人求情的司馬遷也受到了牽連。
  • 東浚稽山下,李陵五千步卒橫挑數萬胡騎,匈奴被迫賭上尊嚴與國運
    李陵在漢武帝劉徹面前許下這樣的宏願:「我願以少擊眾,率領五千步兵去直搗匈奴的單于王庭!」現在,李陵正在踐行他的諾言,因為東浚稽山再往北,就是匈奴帝國單于王庭所在。直搗王庭,意味著李陵和他的五千步兵已經深入匈奴帝國的心臟地帶。不過,他們的行動雖然極其勇敢,卻並非有勇無謀,因為這是一次一箭雙鵰式的遠徵。李陵和五千名步兵的任務,就是在規定期限裡,以冒進的偏師,吸引匈奴的注意力。
  • 漢武帝在位54年,對匈戰爭42年之久,為何還是沒能消滅匈奴
    公元前141年,漢武帝即位,公元前133年,漢武帝宣稱「齊襄公復九世之讎,《春秋》大之」,將匈奴定為漢朝的「九世之讎」,堅決北伐匈奴,這一年的馬邑之圍掀開了漢武帝對匈戰爭序幕。
  • 李陵:我這一生為漢朝鞠躬盡瘁,卻落得一個漢奸的名聲
    從這首詩詞當中我們不難發現,漢朝將領李陵的前半生都在攻打匈奴,但到了後半期的時候,這樣一個名將卻反叛漢朝,降於匈奴。李陵在被俘期間,漢朝兩次三番都想將李陵接回來,繼續為漢朝效力。但李陵沒有繼續聽命於漢朝,反而開始為匈奴效力了,這一點讓很多人覺得李陵是個小人,居然這麼沒有氣節。
  • 壯烈李陵:以少敵多、以步制騎的奇蹟,卻毀於一名戰友的臨陣投敵
    西漢極具爭議的將軍——李陵,他是飛將軍李廣之孫,在與匈奴的作戰中失利,其後投降了敵人;他的這一舉動,不僅導致李氏這個傳統將門之家蒙受奇恥大辱,也連累太史公司馬遷遭受了腐刑。然而,事情本來有機會向另一個方向發展:李陵不但有機會全身而退,而且還會因以少戰多、以步制騎、殺敵上萬而名傳千古。
  • 漢名將李陵遺恨大漠,家族皆被屠盡,500年後一後裔強勢回歸漢土
    而這個500年後強勢回歸的人是南北朝時期的李賢,那麼這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呢? 李廣、李陵的故事 來到西漢初年那個紛亂的時代,我們不得不提起匈奴。匈奴是北方的遊牧民族,自秦始皇時起,匈奴之禍一直都是中原人的心頭病。
  • 此人打敗仗被滅族,投降敵國後娶了敵國公主,而且後代還出了不少皇帝
    ——魯迅 漢朝時期,皇帝最頭疼的敵人便是匈奴了,為了抵禦匈奴進犯,當時湧現出了許多的優秀將領,如霍去病、李廣等人。然而勝敗乃兵家常事,既然是打仗,必定有失敗的時候。在漢武帝時期,就有一個名叫李陵的將軍 ,此人打了敗仗之後投降了匈奴,之後還被漢武帝滅族。但是此後,他的人生卻像開了掛一下,不僅成為了匈奴的重臣,還娶了敵國公主,後代更是人才輩出。
  • 李陵是李廣長孫,但李陵降匈被夷三族,為何李世民還自稱李廣後代
    公元前98年,漢武帝獲悉李陵幫助匈奴練兵,一怒之下夷其三族,此後隴西一帶士人都以李陵不能死節而累及家族為恥。過了700餘年之後,唐朝李氏認為祖上出自隴西成紀,於是自稱是李廣之後。公元648年,自稱李陵後人的黠戛斯部落(位於如今俄國葉尼塞河上遊)來唐朝貢,與唐太宗李世民成功認親。
  • 投降匈奴卻被殺的李廣利,臨死前詛咒匈奴,嚇得匈奴為其立祠祭祀
    在漢武帝時期,西漢與匈奴展開了激烈的戰爭。在漢匈戰爭當中不光有衛青、霍去病這樣的足以彪炳史冊的名將,還包括李廣利這種勉強算是名將的人物。不過李廣利在與匈奴的戰爭中的表現並不算特別好,最後還投降匈奴,但也沒有免於被殺死的命運。
  • 劉邦為什麼打不過匈奴?漢武帝又是因何才能打敗匈奴的呢?
    劉邦打匈奴同漢武帝打匈奴是兩回事兒,劉邦是威懾,漢武帝是降服。所以,主觀意識的不同,決定了戰爭結果的差異。劉邦對匈奴的戰爭如果不是韓王信投降匈奴,劉邦也不會對匈奴動武,原因很簡單,他沒有那麼多的時間和精力。
  • 最後的漢匈之戰,漢武帝失敗了,為什麼反而是匈奴活不下去了呢?
    大漢經過漢景兩帝的忍辱負重和苦心經營後終於有了和匈奴正面一戰的實力,於是漢武帝決定將身邊這個隨時可能爆炸的定時炸彈清除掉。不可置否,在漢武帝一生對匈奴的作戰是輸多贏少的,就算是這樣也把匈奴打得活不下去了,根本原因還是在於漢武帝主動發動了戰爭,把戰火燒到了匈奴境內。
  • 匈奴王子金日磾,被俘後淪為養馬人,怎樣成為漢武帝的託孤大臣?
    從戰國時代到秦、漢、三國時代,匈奴都是我國北方的巨大威脅,提起匈奴我們會想起李牧大破匈奴,蒙恬北定陰山,劉邦白登之圍,衛青千裡奔襲,霍去病封狼居胥,以及昭君出塞這些流傳千古的歷史事件,但漢武帝時代,有一位匈奴王子,被俘虜後淪為養馬的奴隸,後來卻受漢武帝賞識成為重臣,臨死前還將自己的兒子託付給他,死後更是陪葬在漢武帝的茂陵。
  • 蘇武在匈奴牧羊19年,悄悄娶了個匈奴美女,偷偷生了個混血兒子
    許多人熬得過孤獨卻熬不過寂寞,當一個人寂寞的時候最渴望身邊能有個伴。蘇武牧羊十九年,有愛國英雄主義式的孤獨,但是也免不了俗套,落入無邊的寂寞,找了一個匈奴為伴,並且生下來一個孩子。出使匈奴,被放逐北海蘇武以中郎將身份出使匈奴,才華洋溢,打動了敵人的領導者——單于。
  • 漢武帝最愛的女人是誰?很多成語居然都來漢武帝
    漢武帝姐姐平陽公主到皇宮來串門,漢武帝安排了大型歌舞晚會。天皇巨星李延年不出意外,又是壓軸。李延年因為犯過事,被閹割了,成了鐵肺天王。而且,李延年作詞作曲演唱樣樣得心應手,簡直是羅大佑加李宗盛。這次,李延年拿出了一首新歌首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