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與匈奴和親,為何很少漢朝皇帝娶匈奴女子?難道匈奴女子很醜?

2020-12-22 撿史官

匈奴與漢朝和親歷史淵源

古代中原的農耕文明和北方的遊牧文明一直都存在著很嚴重的衝突。在中原王朝看來,北方遊牧民族還屬於一個未開化的民族,畢竟他們基本上不遵循任何的禮儀,而且生存方式極其的粗劣。

而北方的遊牧民族根據放牧的需要,必須擇草而居,所以是屬於一種居無定所的狀態由於,缺乏穩定的生產資料,而且其生產資料的穩定性及易受到自然因素的影響。

因此遊牧民族為了獲得足夠的生產資料,經常來到農耕地區進行燒殺搶奪。

由於匈奴被稱之為馬背上的民族,在古代的時候機動性非常高,其搶奪的特點就是來的也快走的也快,等到中原王朝的軍隊趕到的時候,匈奴早就跑到百裡之外了,如此一個情況讓中原王朝感覺到很是頭疼。

所以從戰國時期,北方的中國便開始通過修建長城的方式來對抗遊牧民族。不過那個時候的遊牧民族也相對弱小,像燕國趙國就可以將匈奴打得潰不成軍。秦朝在統一六國之後為了安定邊疆,將匈奴趕走出了河套地區,並且修建了長城對抗匈奴。

劉邦建立漢朝之後,有點小膨脹,覺得以自己的力量可以完全消滅匈奴,但是沒想到一出頭就中了匈奴的圈套,在陳平的計謀之下算是撿回來了一條命。在此之後劉邦自知敵不過匈奴,為了讓邊疆安定,只好和匈奴以和親(送錢送物資送女人)來維持和平。

匈奴人娶漢朝的女子

從匈奴的角度來說,他們來到中原地區搶奪的無非也就是一些生產資料,匈奴在與漢朝和親的過程中,看中的並不是從中原嫁過去的公主,看重的是這些公主所帶過去的嫁妝。

漢朝每一次和匈奴和親這會給匈奴送過去很多絲綢金銀財寶還有糧食。

經過和親他們所能得到的物資甚至比他們之前每年搶到的還要多,而且也更加名正言順,還能得到中原王朝的尊敬,因此匈奴對於和親是非常樂意的。

而且漢朝的公主出嫁,一般都是有一個出嫁隊伍的,這個出嫁隊伍的人數不會在少數,他們在送公主出嫁後,一般也會直接留在匈奴,然後開枝散葉。

而藉助這些人,匈奴能夠很好吸取漢人的先進文化與先進生產力,更好的查漏補缺。

漢朝的皇帝不娶匈奴的女子

第1點,那就是沒必要

正如我們前文所說,匈奴娶漢朝女子是為了得到更多的嫁妝,或者說是更好的促進兩方之間的交流,學習漢人先進文化。

但是漢朝皇帝如果娶匈奴女子根本得不到太多嫁妝,無非也就是一些馬匹,或者一些上好的皮料。對於中原王朝來說匈奴的這些東西完全沒有任何實際的價值意義。

嚴格點來講,匈奴其實根本拿不出能夠讓中原皇帝眼前一亮的嫁妝,所以對於漢朝皇帝來說,娶匈奴妻子也就顯得特別的沒必要。

當然,漢朝在當時一直是時代前列的典範,當時的它早已經邁入封建深灰,它也不需要學習匈奴部落聯盟式的落後文化。

再說,即便退一步來講,漢朝的公主嫁到匈奴之後和親的目的已經達到了,完全沒必要二次聯姻來再加深這種關係,畢竟大家所需要的是一種政治平衡,而不是一種血濃於水的親情。

第2點,文化和生活方式的差異導致漢朝皇帝根本看不上匈奴女子。

匈奴是屬於遊牧民族的生活方式,因此他們整體的文化發展相對落後一點,他們也自知道自身是糙人。但他們看中原人就不一樣,在他們眼中中原人是禮儀之邦。

中原女子從小都是養在家中,很少被風吹日曬,所以皮膚一個個比較細膩。

而且無論漢朝嫁給匈奴的公主是真是假,她們在嫁給匈奴之前,都會進行相應的禮儀培訓,因此在匈奴人看來,漢朝嫁給匈奴的公主個個都是「白富美」,匈奴首領都很是喜歡。

與之相對比的是,匈奴的女子從小都是生活在馬背之上,由於居無定所,經常處於風餐露宿之下,導致匈奴人的皮膚相對粗糙,自然也就沒有漢朝的姑娘長得水靈秀氣。而漢朝皇帝從小的生存環境就比較優越,所以在選妃子的時候自然就會擇優而選之。

而且匈奴的文化相對落後,所以女子的性情也相對豪爽,很難與漢朝的禮儀制度接軌。如果皇帝真是娶一個匈奴女子的話,那麼在平時的生活中肯定會鬧出很多的尷尬事件,傳出去肯定會貽笑大方。

而在封建社會,皇帝是神聖不可侵犯的,自然不能夠允許有這些負面事件的發生。因此,漢朝皇帝出於對於顏值與自己面子方面的考量,對匈奴女子也是沒興趣的。

第3點,為了保證皇室血統的純正。

在中國的傳統文化裡比較看重的一點就是血脈的純正。

如果漢朝皇帝娶了一個匈奴女子並且生下皇子的話,那麼這個皇子的地位會非常的尷尬。在中原人的認知裡,匈奴代表著野蠻,若是生下一個與匈奴的混血兒,如若這個混血孩子有一天敢逾越皇權,手中掌握的權力過大的話,那麼皇室的正統性也就會被世人所懷疑,不利於漢朝江山的穩定。

所以就算皇帝有心想要娶一個匈奴女子,而皇族裡面的其他成員也不會允許皇帝做出這種行為。

和匈奴和親就是為了穩定江山,皇帝自然不會做這些有危社稷之事。

總結

綜合的來說,漢朝皇帝之所以不娶匈奴女子共有三點。

第1點就是因為沒必要沒有價值性;第2點就是從顏值還有文化禮儀二者會出現分歧;第3點就是為了避免匈奴女子生下孩子之後汙染到皇家的血統,影響到皇室在百姓心中的影響力。

當然,也不存在絕對,漢朝皇帝看上匈奴女子的例子也許會有,但絕對不會記載出來,畢竟對於自身來講公開出來弊大於利。

相關焦點

  • 匈奴女人是美還是醜?與匈奴和親,漢朝皇帝為何不願娶匈奴老婆?
    漢朝皇帝娶不娶匈奴女子跟美醜無關,這是一個政治問題。對政治有利,哪怕匈奴女子醜如無鹽,照娶無誤,最多少寵幸幾次就是了;反之,無論匈奴女子再漂亮,漢朝皇帝們也不會娶,因為這涉及到血統問題,以及將來會涉及到的皇位傳遞問題。悠悠萬事,唯此為大!漢朝對外和親的民族很多,但限於標題所問,今天筆者就來講講漢朝與匈奴的和親。
  • 不遠萬裡送去和匈奴和親的公主,為什麼很少生育子嗣?都怪這陋習
    但是目前考古學家們公認的和親在漢朝時期,大家都知道,漢朝是劉邦打敗項羽之後建立的,但是漢朝初期的國力十分衰弱,於是北邊的匈奴部落就蠢蠢欲動,他們希望能夠打敗漢朝,建立他們的大統一,於是當時的匈奴首領冒頓先後打敗了東胡、月氏甚至樓蘭和烏孫國等多個國家,當時漢朝的一部分邊陲領土已經被匈奴佔領,還沒等劉邦做出應對,又有一個壞消息傳來,當時被封為王侯,有自己封地的韓信
  • 漢朝公主總嫁到匈奴和親,為啥卻從沒有匈奴公主嫁到漢朝?
    在中國古代,有一種非常有趣的現象,就拿漢朝來說,和親,漢朝的公主總是嫁給了匈奴,而匈奴的公主卻從來沒有嫁給過漢朝,這是為什麼?事實上,與親,說白了,就是送錢送女人,在漢朝之前,國力弱,不能與匈奴相比。漢與匈奴的婚俗又有不同,體現在哪裡呢?一、血統,二、權力,我就這樣打個比方,漢朝只有一個王后,匈奴強大的時候,送了一個匈奴公主過來。您允許她成為女王嗎?匈奴人答應不讓她成為王后?你們讓她當皇后,外戚幹政怎麼辦?生來就是王后呢?這位皇子就是皇帝嗎?漢王朝有個特點,外戚幹政很厲害。
  • 和親的公主嫁到匈奴後,為何很少留下子嗣?都因匈奴這一奇葩習俗
    我們都知道,在我國歷史上,去和親的公主並不在少數,尤其是漢朝時,和親公主下嫁匈奴更為頻繁。然而匈奴是一個遊牧民族,性格剽悍,那些錦衣玉食的公主們,到了大草原就意味著她們悲慘命運的開始。在眾多和親的公主中,幾乎沒有探望父母的機會,既然一輩子都要待在匈奴,那麼究竟是為何和親公主下嫁匈奴都沒有子嗣呢?事實上,當時下嫁匈奴主要有兩個原因,一是因為當時公主都很漂亮,所以會受到匈奴王的青睞,所以兩國自然會成為親戚,而親戚又怎麼能打仗呢?當然是要和平相處了。
  • 王昭君被迫和親,嫁父子二人命運太悲慘?不,其實是匈奴人救了她
    昭君天生麗質,琴棋書畫樣樣精通,選入宮中後,憑姿色便可衣食無憂,為何還要遠走高飛?根據目前一致認為,漢元帝時期後宮美女眾多,皇帝沒有時間一一去觀察每一位女子的樣子,於是就命畫師將新入宮的女子畫出來供皇帝觀賞。
  • 漢武帝時期,匈奴女子為何在春天總要大量流產?實情讓人毛骨悚然
    漢高祖劉邦開創了漢朝以後,開啟了長達407年的漢朝統治生涯,「漢族」二字,也是從漢朝開始流傳下來的,到了如今,漢族依舊是整個民族人口最多的民族。 漢朝在歷史上不容小覷,他甚至比大唐和大宋時期都要強大,不過,如此強大的漢朝,在建立之初也常有匈奴冒犯,直到漢武帝時期,匈奴才被擊潰,在這個時期,匈奴內部有一個奇怪的現象,不管是匈奴女子
  • 漢宣帝為何能徹底打敗匈奴?誰的功勞不容忽視
    漢宣帝是漢朝最傳奇的皇帝。他出生沒幾日就趕上巫蠱之禍。當時,一面是長安城內伏屍數萬、血流成河,另一面是祖父劉據、父親劉進、母親王翁須等幾位至親全部「獲罪」被誅。幸好當時他還沒有切身感知這些慘劇的能力,可能唯一知道的就是在餓肚子時用哭鬧來討要食物。但他最終還是被關入監獄,時刻面臨著死亡的危險。
  • 古代公主和親下嫁匈奴,為何很少育有子嗣?有一陋習讓人無法接受
    古往今來,中國古代與親的這一做法始於漢朝,劉邦擊敗項羽後,開始建立大漢朝,而北方的匈奴也開始蠢蠢欲動,當時冒頓單于帶著軍隊與東胡作戰,後來又趕走了月氏,最終將西域的樓蘭國、烏孫國等全部徵服,包括河套這個地方,都佔領了,劉邦也不是沒看過匈奴,而是在公元前201年,韓王信選擇投靠了匈奴,將匈奴的大軍直接逼到了晉城,因為形勢緊急,劉邦親自出馬與匈奴作戰。
  • 大漢王朝與匈奴的最後一戰,中原人終於打敗了不可一世的匈奴騎兵
    大漢王朝自漢高祖劉邦建立以來,北方匈奴騎兵不斷侵擾北方,燒殺搶掠,姦淫婦女,喪盡天良,而漢朝統治者抵禦匈奴的辦法竟是依靠破舊低矮的秦始皇時期修建的城牆。這是因為漢朝統治者怕了,高祖建國之初,兵力強盛,想要一舉消滅匈奴,在他看來,秦始皇曾經打敗過匈奴人,而他又打敗了秦始皇。
  • 呂后智戰匈奴!對天下15歲少女下了道懿旨,57年後匈奴人「哭了」
    呂雉,一代梟雄般的女子,她是中國歷史上第一位以「後」出道的女皇。就好比秦始皇以前沒有皇帝一樣,呂后攥有實權,在大漢跺一腳,整個朝堂都得抖三抖。然而,人家國外卻不吃那一套,壓根就不買她的帳。所以在公元前192年,呂雉收到了一份親筆信,看後讓她羞憤難當,正直的司馬光一字不落的都給記錄了下來。
  • 四大美女之王昭君,嫁匈奴父子三人,為大漢換來數十年的和平
    王昭君劇照王昭君主動請纓,外嫁匈奴自漢朝開國以來,北方的匈奴一直是漢朝的勁敵,由於漢初軍事不及匈奴,統治者也只能採取和親的屈辱政策來換取邊疆和平經過武帝、昭帝、宣帝三朝對匈奴的軍事打擊,匈奴分裂成了北匈奴和南匈奴,南匈奴打不過北匈奴只能跑到漢朝來認乾爹,而北匈奴畏懼漢朝,只能遷至西域,在西域一帶橫行霸道,迫使西域諸國向他俯首稱臣。
  • 揮戈誓飲匈奴血:西漢前期對匈奴戰史梳理
    匈奴既如禽獸,何必與他計較呢?於是就讓張澤給冒頓寫了封回信,並只好與匈奴屈辱和親。漢朝派遣諸侯王翁主冒充公主嫁給匈奴單于,約為兄弟,並向匈奴贈送絮繒酒食等物以求邊境和平。匈奴雖接受和親及絮繒等物,但侵擾如故,邊境仍得不到安寧。匈奴劫掠後的邊塞到了文景時期,行黃老之政「無為而治」,輕徭薄賦,與民休息,國力逐漸充實,對匈奴雖仍然繼續和 親,但也積極防守,並準備反擊。
  • 漢武帝苦戰44年,與匈奴未分勝負;漢宣帝為何一戰就把匈奴打垮?
    在漢宣帝劉詢出生的30年前,他的曾祖漢武帝劉徹,正在緊密部署著對匈奴的決戰。 自從年輕的漢武帝決定要斷絕與匈奴的和親,用勝利來捍衛王朝的尊嚴的時候,漢武帝就從未回過頭。 從公元128年起,到公元前119年止,漢武帝連續向匈奴發起了9次大遠徵,共計動用兵力100萬/次,馬匹數十萬。
  • 十三、匈奴是如何漢化的?為什么姓劉?五胡匈奴建漢國
    我們回到混亂中原大陸,講下晚成漢兩年建國的漢(前趙)建國情形。匈奴這個中國北方的遊牧民族,從秦朝起就和漢人的政權一直糾纏,始皇帝強大之時被蒙恬趕得倉皇北竄,到了漢朝初期,匈奴逐漸強大起來,漢高祖劉邦還曾被圍白登,險些被匈奴捉了去,到了漢武帝期間,被衛青和封狼居胥的霍去病又斬殺的部族凋零,匈奴也是頑強就想野草也一樣,一旦有點春風春雨就能迅速復甦。
  • 甘肅有一竹簡,讓學者驚喜萬分:摧毀匈奴的女英雄,終於找到了
    2000多年前的西漢,我們的華夏先民們曾面臨著一個強大而狡猾的敵人——匈奴的威脅。為了擊敗匈奴,有一群女子為漢朝付出了自己的一切,而其中尤以馮夫人為佼佼者。為了擊敗匈奴,漢武帝秉承前代人的智慧,確立了「斷匈奴之右臂」的方針。也就是要將「匈奴右地」——河西走廊和西域,從匈奴的手中奪過來。
  • 蘇武為何被匈奴扣押19年?
    漢武帝時期,衛青和霍去病連續重創匈奴,匈奴失去了大規模進範中原的實力。新立的匈奴單于為了休養生息,逃避漢朝的打擊,就派使者求和,為了表示誠意,還把之前扣押的漢使都放了回來。漢武帝為了答覆匈奴的善意,就派中郎將蘇武持旌節,帶著副手張勝和隨員常惠出使匈奴。
  • 古代的「匈奴」是如今的哪個民族?他們現在大都居住在什麼地方?
    到了漢初,也是匈奴最嚴重的時期,當時匈奴首領口口聲聲要奪走劉邦的妻子呂雉,而漢朝開國將軍們也沒有什麼實質性的表示,只有樊噲一人聲稱要提十萬兵來攻打匈奴,雖然樊噲也只是說,沒有和匈奴發生任何衝突。後來漢朝派來了一些貴族女子嫁給了匈奴單于,和他們建立了一種很不穩固的契約關係。
  • 呼韓邪單于降漢,匈奴為漢帝國守國門!
    恰逢漢朝方面,因為多年沒有匈奴邊患,就撤了一些邊塞的軍備。虛閭權渠單于認為這是個積極的信號,就召集匈奴貴人準備與漢帝國重建和親,正式確定和平關係。但這事被左大且渠攪黃了。恰巧匈奴有3個人叛逃降漢,對漢朝廷講匈奴要入侵,漢宣帝就安排霍光組織人馬出塞禦敵,抓了匈奴幾個人,匈奴看漢朝方面有防備,就退軍了。這就是匈奴當時的情況:內部矛盾重重,想對外戰爭轉移矛盾,又誰都打不過。對,你沒看錯,是誰都打不過,不單單打不過漢朝。
  • 王昭君遠嫁匈奴並非悲劇 塞外過著幸福生活
    無論什麼版本,在大漢族主義者的眼中都是一個悲劇,理由是:王昭君被毛延壽這個小人所害,被迫遠離故土,就算她贏得了單于和匈奴牧民的尊敬和愛戴,但一個聰慧的水鄉女子怎麼可能和野蠻人有共同語言呢?千百年來,人們就是在這種心結中感嘆著王昭君的悲慘命運。然而,我們不得不打斷延續了千百年的一廂情願式的意淫。
  • 劉邦為什麼打不過匈奴?漢武帝又是因何才能打敗匈奴的呢?
    而劉邦的想法是,這麼香的「大餅」為何不給自家人吃,而是白送給外人,再說,他們會不會「吃著碗裡的看著鍋裡的呢?」也就是說,其實劉邦既不信任、也不想留存異姓諸侯。因此,正是由於劉邦同異姓諸侯王之間信任矛盾的激化,所以燕王臧荼最先起兵。滅掉臧荼之後,劉邦開始琢磨韓信。因為韓信是軍事大才,他的存在始終讓劉邦寢食難安。不久,劉邦便親自去雲夢澤誘捕韓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