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師,我睡不著!」兩個老師兩種做法,第一個老師被家長質問

2020-12-10 可馨育兒說

文/可馨育兒

現在的父母大多擁有高學歷,非常注重孩子的身心健康,雖然有時候也會情緒管理失控,但是他們儘可能壓制脾氣,回歸到理性狀態,不做「咆哮式父母」。面對調皮、任性的孩子,不是每一個父母都做好情緒管理,可能做出傷害孩子的事情。

父母尚且如此,何況是老師呢?管理那麼多孩子,他們面對「不聽話」的孩子是怎麼做的呢?

01

兩個老師兩個做法

小天在家沒有睡午覺的習慣,只有玩累了,下午四五點會睡一覺,兩個小時後,又變成夜貓子,到晚上十一點多才能睡覺。雖然媽媽想調整他的作息習慣,小天表示不想睡午覺,媽媽也沒有堅持。

有一次幼兒園放學,小天向媽媽哭訴被老師欺負了……孩子太小,表達不是太清晰,就一直哭泣。家長找到幼兒園老師質問,老師怎麼也不承認。再三要求下,調出監控畫面,不看還好看後不戰而慄,只見孩子的生活老師,為了讓小天睡午覺,坐在他身上,時間長達三分鐘。

園長決定私了,把當事老師開除處理,免除孩子的學費。家長不同意,孩子哪受過這種委屈,孩子哪能承受一百多斤的體重,自己花錢送孩子上學,就是為了享受這種「待遇」嗎?選擇報警,老師因虐待學生,毫無師德,隨後被拘。

後來,幼兒園再三承諾,決不會再發生這樣的事情。給小天的班級換了一個老師。她的做法不同,讓小天跟另外一個不睡午覺的女孩,在另一個房間玩玩具,如堆積木、拼圖、跑火車等,但是事先提醒他們,不許大聲喧譁,不能影響正在休息的同學,如果違反規定,就要收走玩具了。兩個小朋友會很默契地玩起來,動作也輕微了很多。

兩個老師做法差別很大,所起到的效果也有很大的不同。前者老師已經沒有失德,必然受到法律的懲罰。也希望這樣的老師被清理出校園,避免極個別人的行為影響整體老師的聲譽。

其實,孩子成長的過程中,會影響到各種各樣的事情,比如在學校或外面受欺負,也會經常會出現的問題。有些強勢的孩子,也會欺負別的小孩,在孩子中間,同樣有「弱肉強食」的規則。

02

孩子受欺負的原因

1、家庭原因

孩子生活的家庭環境如何,決定了其性格特質。小孩走出家庭的表現,與父母家人對其的關注度有關

家庭不同,孩子的特別不同。有的小孩愛炫耀,有小孩比較低調;有的小孩散發出勇氣與自信,有的小孩膽小怕事,顯得比較自卑;有的小孩整天歡聲笑語,有的小孩則顯得比較沉悶無語。家人之間的相處模式,影響孩子的處事風格,特別是夫妻感情的好壞,也會影響孩子的三觀。

不管現實社會還是影視劇中,離婚家庭或單親家庭長大的孩子,或多或少都會有一些問題,他們或敏感,或自卑,或脾氣暴躁,或不合群等。夫妻感情不好的家庭,孩子同樣如此。

2、學校原因

除了家庭,孩子要經歷長達近20年的「寒窗苦讀」,學校、老師、同學成為他們人間早期重要的交往對象。不同家庭成長的小孩,會在校園裡磨合,他們通過不斷適應,鍛鍊出自己的生存模式。

如果孩子不是有特別大的問題,孩子一般也是「適者生存」,老師與學校不會單獨照顧某個小孩,也不會真正關注小孩想的是什麼,有什麼難處。

比如遇到老師體罰孩子、校園欺凌等事情,校方通過不會公正的處理,通常會儘可能降低對學校的影響,採取私了的辦法,比如給家長、孩子一些好處,但這樣也會給校園安全留下隱患。

3、社會原因

如今信息比較發達,孩子獲得信息更加豐富、便捷,小孩易被一些不良信息影響,小孩往往不加以分辨,或不具備分辨能力,他們以為好玩,搬到生活中,通過模仿傷害到自己或其他人,如果沒有人阻止,他們會熱衷於這樣的事情,嚴重者可觸犯法律,如十三歲男孩傷害十歲女孩,他家的房子也面臨拍賣。

4、個人原因

有的小孩被老師體罰或校園暴力後,被要求不許告訴家人,他們因為認知與能力所限,選擇忍氣吞聲,結果換來的不是息事寧人,而是對方變本加厲的侵害。

03

家長該怎麼辦?

1、家庭環境

給孩子塑造一個良好的家庭環境,父母與家人處理好關係,尤其父母關係更應該相親相愛,避免當著孩子的面發生衝突、指責、爭吵等,避免讓孩子進行站隊,比如媽媽說爸爸的壞話,讓孩子認為爸爸不好,並加以記恨,他要幫助媽媽。

2、強大後盾

告訴孩子,遇到什麼事情及時告訴爸媽,不管發生什麼事情,父母都是你強大的後盾。不要害怕被對方威脅,一旦被欺負,要大聲說出來,並做出反抗。

不要斥責孩子不允許打架,這要分場合和情況,如果孩子被人要挾和暴力,孩子可以正當防衛,如果這時候還膽小怕事,必然讓對方以為好欺負,就會形成習慣。

孩子出門在外,要形成一個不是好惹的形象,這要靠父母的教養來塑造,家長永遠都是孩子強大的支撐。

3、及時處理

遇到孩子被欺負,父母要做出及時回應和應對,讓孩子明白自己的重要性。你響應速度的快慢,決定了親子關係的好壞

家長不要不分清分皂白,對孩子亂蓋標籤,比如孩子受欺負,肯定是孩子自己的問題,要不怎麼會被欺負呢?為什麼不欺負別的小孩呢?父母這樣的態度,孩子就會失去後備力量,受到雙重打壓。

最好的辦法是,是找到當事孩子的家長或老師,了解情況討要說法,並讓對方做出承諾。如果別人不講理,你就要做出幫孩子討回公道的長期鬥爭,努力為孩子挽回顏面,讓孩子感覺到父母真的很在乎他,並踐行後盾力量並非空穴來風。

4、培養孩子

父母希望孩子擁有自信、勇敢、開朗、獨立等個性。出去不惹事,但是遇事也不怕事,能夠融入大環境中,友好相處是最好的結果。

如果指望靠孩子天生的那些資本,父母不注重對孩子的培養,很難形成良好的人格品質。

討論話題:如果你的孩子受欺負?你會如何處理?說說你的看法。

圖片來源網絡,只供想像,圖文無關,侵刪。

相關焦點

  • 「老師,你睡了嗎」走紅網絡,踢出群後老師繼續楊威:誰還想出去
    近日,一個微信圈的截屏走紅網絡,網友們將其定名為「老師,你睡了嗎」。截圖中顯示當時的時間是凌晨12點,一位家長在群裡和老師打招呼「老師,你睡了嗎」,而後老師回應「睡了,怎麼有事嗎?」,而後家長直接質問「你睡覺了,我閨女還沒睡,你睡什麼睡?你給孩子布置那麼多作業,憑什麼你能睡覺?
  • 「媽媽,老師為什麼總問我每天吃不吃屎?」家長質問後被移出群聊
    現在很多家長在孩子學習培訓上課方面都很捨得花錢,隨便報個英語班,那一年的學費,都可能得過萬,本想通過這樣的培訓班,培養孩子的興趣,掌握一門特長愛好,可青島的閻女士卻被孩子的英語班老師,氣的一個星期沒睡好覺......
  • 11減4等於7被判錯,爸爸深夜質問老師,老師的解釋讓家長羞愧
    11減4等於7被判錯,爸爸深夜質問老師,老師的解釋讓家長羞愧這幾年來小學生的作業越來越難,其實只要父母經過認真觀察,其實難的不是題目本身,而是很難轉變的人的思維。最讓王先生氣憤的是,有一道數學題,"11-4=7"竟然被老師判了錯誤,王先生躺在床上直到深夜,怎麼都是正確的,好奇心讓我王先生忍不住拿起手機在微信群裡質問老師。沒想到王先生在群裡提問,之後有和自己相同想法的家長都跳了出來,群裡的氛圍越來越熱鬧。
  • 老師說「孩子在學校叛逆、不聽話」,家長怎麼辦?試試這四種做法
    我之前都覺得孩子太靦腆溫和了,還擔心他在學校會受欺負,沒想到他在學校裡會是這種表現。」我問她:「孩子平時在家,有提過老師或者同學怎麼樣麼?」她說:「之前很少提學校的事情。也就前段時間,孩子說過老師對他不公平,問他哪不公平,他也不說。」動媽想起之前看過的《早餐俱樂部》(The Breakfast Club)——5個特殊兒童,在周六的早上會一起受到處罰。
  • 「老師,睡了麼?」爸爸凌晨給老師發信息,揭露校園教育缺陷
    不過有些家長就忍不了了,一位寶爸就在凌晨給班級老師發了條信息「老師,睡了麼」?老師並沒有意識到問題所在,好奇的回答道「睡了,怎麼有事麼」。聽到老師這話,寶爸立馬就翻了回復道:你睡覺了,我閨女還沒睡覺呢?你睡什麼睡?你給孩子布置那麼多作業,憑什麼你能睡覺?
  • 「我兒子錯哪了?」3600÷9=400被打叉,家長質問老師反遭打臉
    01「我兒子錯哪了?」3600÷9=400被打叉,家長質問老師反遭打臉張先生的兒子今年上四年級,由於兒子生來就比較機靈,而且數學成績也不錯,所以張先生一直引以為傲。可是前段時間張先生在輔導兒子寫作業的時候,突然發現孩子的考試卷上有一個特別醒目的紅叉,這讓張先生大吃了一驚,於是他趕緊拿起試捲來一探究竟。
  • 「11減4等於7不對嗎?」家長怒氣衝衝質問老師,老師的話讓人無奈
    前言 孩子的學習能力是隨著年齡的增長而不斷增長的,在這個過程中,家長和老師都希望能夠更好的開拓孩子的思維能力。只有孩子養成正確的思維習慣,才能夠更加獨立的學習。
  • 「我全教會了,要你何用」?寶爸質問老師後,果斷退出家長群
    有次寶爸孩子做錯了一道題,老師就點名批評寶爸:「如果不是孩子智商有問題,家長不好好教孩子,孩子將來只能考職高讀不上大學」。對此,這位寶爸很憤怒地回懟了一句,「全部推給家長,要你何用?」但老師總是在上班時間打電話給他,向他說明孩子的各種問題,還要他經常關注家長群的消息。 對此寶爸實在是忍無可忍,直接質問老師:「我教我改,我全教會了,要你老師何用?」說罷,果斷退出家長群。
  • 既噁心老師又坑娃!家長送老師錦旗:「教啥啥不行叫家長第一名」
    小徐老師從教二十多年,見識了形形色色的家長,自以為已經夠負責任,夠卑微了,但定然不能令所有家長滿意,當個別學生屢教不改、萬般無奈之下,我也會找家長,但感謝我所教學生的家長並沒有像徐州這位家長一樣給我送一面:「教啥啥不行,叫家長第一名」的錦旗。
  • 小學生10-8=2被打叉,大學學歷家長不服質問,卻老師被打臉
    小學生「10-8=2」被老師打叉,大學學歷家長不服質問李先生有一個聰明伶俐的兒子,在邊上成績優異,每次都是第一名,不僅如此,數學從來都是滿分的,李先生經常在朋友面前吹噓說,這小子都是繼承了自己的數學基因。
  • 家長撞見孩子上課睡覺,將老師上告到校長:太不負責
    一名女家長去學校找孩子,與班主任聯繫後門崗放行入校,這位女家長沒有去找班主任而是直接去了兒子的學習教室。這時候,學生們正在上課,老師正在前面講著課,家長透過窗戶向教室內瞅了瞅,恰好看到自己的兒子在呼呼大睡,於是氣不打一處來,不顧其他學生還在聽課,也不顧有老師在講課,推開教室門直奔孩子的座位,揪著孩子耳朵把孩子叫醒了。
  • 7.5-2.5=5我女兒怎麼就錯了?家長質問老師,老師:沒判錯啊
    家長質問老師,老師:沒判錯啊芸琪的女兒一直都是芸琪的驕傲,女兒很乖巧很懂事,學東西也很快,思維敏捷,自從進了小學,成績很不錯,每次考試都是「雙百」。這個學期,數學的難度又上升了一點,已經接觸小數點了,女兒學得很用心,在課堂上還被老師表揚過。
  • 老師你怎麼能睡得著!我的心很疼,孩子還在寫作業呢?
    老師你布置的作業太多了,我的孩子總做不完。夜深了,老師你怎麼能睡得著!我的心很疼,因為我的孩子還在寫你給他布置的作業呢?看到這個消息,我都驚呆了。這位家長大概是被孩子氣糊塗了吧?你別忘了,老師給學生布置作業沒錯吧?難道你的孩子做作業是為了完成老師的任務?
  • 家長:我就退出家長群怎麼了?老師:我更想退群!家長老師互撕為哪般
    近日,江蘇一位家長因為老師總是讓家長幫忙批改作業,認為自己承擔了太多教師應負的責任,在網上發布了一個短視頻,瞬間火了全網。他在視頻中怒喊:我就退出家長群怎麼了!該家長還憤怒發出了靈魂拷問:「教是我教,改是我改,還要昧著良心,說老師辛苦了,到底是誰辛苦?
  • 小學生上課睡覺,老師把照片發到家長群,家長怒斥:你不配做老師
    想必大家在讀書的時候都有過上課睡覺的經歷,現如今這種課堂上睡覺的現象在學校裡面依然存在,而且現在的孩子上課睡覺方面還達到了一個更高的境界,不僅能坐在椅子上睡,還能站在那裡睡覺,更甚者還創造出了許多奇特的課堂睡姿,可以說是妙趣橫生。
  • 孩子寫「1.2+6.8=8」沒對,家長不服質問老師
    孩子寫"1.2+6.8=8"沒對,家長不服質問老師網上有一位家長發帖吐槽說現在的老師有點吹毛求疵了,這位家長說他的孩子在上次考試中,寫一道列豎式計算的題目時,寫了"1.2+6.8=8"結果沒對,被老師打了一個大大的叉。家長不服氣的同時也有點納悶,答案明明是對的啊?
  • 老師有償家教被禁止,家長能要求老師無償補課嗎?聽聽老師怎麼說
    學生有這個需求很正常,但是有的家長提出這麼一個問題,確實挺讓老師難為情的:我孩子最近學習落下了,老師你能不能給(無償)補一補?面對這樣的問題,如果老師不答應,可能會被扣上「不負責」的帽子;如果答應了,肯定會佔用老師的休息時間,這讓老師怎麼選擇?
  • 鄉音無改鬢毛衰的「衰」字讀cui不對嗎?家長質問老師,卻遭打臉
    鄉音無改鬢毛衰的「衰」字讀cui不對嗎?家長質問老師,卻慘遭打臉這天,小麗正常在家裡給女兒輔導功課,這是他們家每天吃完晚飯以後的必定活動,只要女兒要寫作業整個家都要保持安靜,雖然難熬但是也算是給一天畫上圓滿句號了,這天在考女兒被故事的時候,這首詩中有一句話是:「鄉音無改鬢毛衰」,相信大家對這句話都不陌生。
  • 老師把孩子上課睡覺的照片發群裡,家長怒了:你不配做老師
    有一次教導主任巡堂時發現這孩子上課睡覺,任課老師和張芳都「挨了批」,張芳一氣之下就把孩子睡覺的照片發到群裡,@了孩子的家長,表示孩子上課睡覺不像話,希望家長配合,還提出了「讓孩子早點睡覺」的建議,同時希望其他家長也重視自家孩子的睡眠。
  • 那個給老師送「不作為錦旗」的「家長」被傳喚,我想到了兩個問題
    該家長稱,「作業完成不好,叫家長;字寫得不好,還要叫家長。如果我們家長什麼都會做的話,還要你們老師做什麼!」視頻被廣泛傳播,也引來了大量網友的點讚,覺得這位家長說出了自己不敢說的心裡話。有人擔心,這位家長這麼做,將來孩子會不會被老師穿小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