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減4等於7不對嗎?」家長怒氣衝衝質問老師,老師的話讓人無奈

2020-12-16 騰訊網

文章純屬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前言

孩子的學習能力是隨著年齡的增長而不斷增長的,在這個過程中,家長和老師都希望能夠更好的開拓孩子的思維能力。只有孩子養成正確的思維習慣,才能夠更加獨立的學習。

案例

段女士的兒子正在上小學,為了讓孩子養成正確的學習習慣,所以每當孩子寫作業時,段女士都會在一旁進行指導。當孩子寫完作業後,段女士只有確認孩子的作業完全正確才會讓孩子離開。

一天,兒子回家後哭著跟她說她昨天講錯題了。這是一道數學題,問的是教師中有11盞燈,拉滅了4盞燈,教室裡還有多少盞燈?而孩子11減4等於7的答案卻讓老師畫了一個大叉。段女士反覆確認後認為孩子的解答並沒有問題,所以她隔天帶著題目怒氣衝衝的到學校質問老師:"11減4等於7不對嗎?"。

而老師則心平氣和的解釋道:"這道題問的是還有多少盞燈,即便燈滅了,但它也還是在教室裡,所以答案應該是11盞。"老師的話讓段女士無奈,沒想到現在小學生的題目還有腦筋急轉彎。

事實上,現在很多的學校都會注重各種不同的形式去提高孩子的思維能力,讓孩子的學習能力能夠得到增強。

分析

鍛鍊孩子的思維能力尤為重要

1、靈活的處理問題

現在很多的題目都要求孩子能夠舉一反三,靈活的進行解決。然而很多的孩子會因為課堂的教學,而禁錮了自己的思想,變得有些死板。同類型的題目卻無法做出解答,而鍛鍊孩子的思維能力,則有利於幫助孩子思想更為靈活,能夠看到不同的解決方法,也能夠在較短的時間內靠自己能力判斷出解決問題最好的方式。

2、更加細心的看待問題

現在很多的題目都會考驗孩子的腦力,而有些孩子會因為題目的相似度而變得粗心,沒有觀察問題與以往存在的細微不同。而思維能力強的孩子,他能夠做到更加全面謹慎的去看問題,做出自己的判斷和解答。這類孩子未來的處事能力也會相對於同齡孩子來說,更為的優秀。

鍛鍊孩子的思維能力需要正確的方式

1、符合孩子的階段能力

在選擇鍛鍊孩子思維能力的時候,要注意根據孩子現階段的能力作為出發點。否則孩子可能會因為與自己能力不相符的問題,進而混亂了自己的思維。有的孩子因為長時間無法理解作答,可能會產生煩躁的心理以及散失了自信心。這對於孩子來說是尤為不利的,無法達到好的效果。

2、從孩子的興趣入手

有些家長在鍛鍊孩子思維能力時,可能會有些操之過急。但思維能力的培養是需要長時間的,所以家長要講究循序漸進。在這個過程中要注意維持孩子的興趣,可以在生活中通過孩子喜歡的動畫片或者是繪畫本等,來對孩子提出相關的問題。這樣能夠有效的引發孩子的思考,也能夠讓孩子保持高度的興趣。

總結

家長要正確的認識到培養孩子思維能力的重要性,採取正確的方式進行引導和鍛鍊。當家長對某些問題存在著疑惑的時候,可以通過老師或者是網絡的幫助。切勿過於急迫,注意保持耐心。

圖片源自網絡,若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我是奶嘴媽媽育兒師,也是5歲寶寶的媽媽,在養育和教育孩子過程中,遇到任何問題可以來問我,希望我的一點建議能有助你解決帶娃過程中的困惑與煩惱,讓我們的孩子能更好的成長!

更多育兒母嬰知識請關注我們,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點讚或分享給更多的人!

相關焦點

  • 11減4等於7被判錯,爸爸深夜質問老師,老師的解釋讓家長羞愧
    11減4等於7被判錯,爸爸深夜質問老師,老師的解釋讓家長羞愧這幾年來小學生的作業越來越難,其實只要父母經過認真觀察,其實難的不是題目本身,而是很難轉變的人的思維。最讓王先生氣憤的是,有一道數學題,"11-4=7"竟然被老師判了錯誤,王先生躺在床上直到深夜,怎麼都是正確的,好奇心讓我王先生忍不住拿起手機在微信群裡質問老師。沒想到王先生在群裡提問,之後有和自己相同想法的家長都跳了出來,群裡的氛圍越來越熱鬧。
  • 「11減4等於7」是錯的?爸爸微信質問校方,老師解釋後才恍然大悟
    「11減4等於7」是錯的?爸爸微信質問校方,老師解釋後才恍然大悟有很多網友都說,現在小學生的作業特別難,除了一些提綱應有的題目之外,還有一些發散性思維的題目,這些題目讓家長在輔導的時候傷透了腦筋。小李是一名小學教師,這天正在睡夢中的小李被微信吵醒,手機一直在響個不停,李老師拿起手機,發現是一名爸爸在微信群裡,質問校方這次試卷的題目,同時還有很多家長也在底下附和,而這究竟是怎麼一回事呢?原來上個禮拜小李發了一張數學試卷,試卷上其他題目都在書本的提綱上,同學們回答的也都不錯。
  • 「11減7等於4」被判錯,寶爸深夜質問老師,聽完解釋後恍然大悟
    「11減7等於4」被判錯,寶爸深夜質問老師,聽完解釋後恍然大悟以前孩子們的作業都是自己完成,學習好不好也只能是自己的事情,如今隨著家長開始注重孩子的教育,很多孩子在剛上學時,家長便承擔起了輔導孩子功課的責任。
  • 「11減4等於7,不對嗎?」,媽媽怒找老師理論,卻被結果打了臉
    孩子到了適齡年紀就會到學校去上學,這階段相信很多家長都開始關心孩子的學習情況,而且除了老師在課程上教授的,平時在家時,很多家長也會把自己對學習的理解去指導孩子,但是有些家長因為自己的"不專業",反倒是弄出很多尷尬的局面。
  • 「11-4=7錯哪了?」,家長質問老師卻被打臉,網友:懷疑我讀了假書
    文丨小八(文章原創 ,版權歸本人所有,歡迎媽媽們轉發分享)現在的大多數家長都會在孩子放學後輔導孩子完成作業,對孩子的學習成績尤為關心。小馮看到題目是這樣的「教室裡一共有11盞燈,滅掉其中的4盞燈,那麼教室裡還有幾盞燈?」,而兒子的答案是「11-4=7」,老師卻打了叉號。小馮認為兒子的答案是沒有問題的,不解的他直接在微信上質問老師到底是哪裡錯了。
  • 3600÷9=400被打叉,家長質問老師反遭打臉
    可為什麼老師會給他打叉呢?難道是對我家孩子有偏見?張先生越想越氣憤,最後索性拿著卷子到學校裡要和老師討個說法。他找到兒子的數學老師,劈頭蓋臉就是一頓質問:我兒子錯哪了?數學老師被張先生的憤怒質問搞得一頭霧水,無奈之下,只好拿了一張新的試卷,給張先生「上了一課」。
  • 「11減去4等於7」被打叉,家長們坐不住了,老師的解釋無法反駁
    「11減去4等於7」被打叉,家長們坐不住了,老師的解釋無法反駁如今的小學生可謂壓力山大,由於應試教育的要求,許多小學生的題目都難倒了一大批家長,甚至一些思考題難住了經歷過九九八十一難的高中生,其原因在哪呢? 下面來帶大家看一個案例。
  • 「老師,我睡不著!」兩個老師兩種做法,第一個老師被家長質問
    有一次幼兒園放學,小天向媽媽哭訴被老師欺負了……孩子太小,表達不是太清晰,就一直哭泣。家長找到幼兒園老師質問,老師怎麼也不承認。再三要求下,調出監控畫面,不看還好看後不戰而慄,只見孩子的生活老師,為了讓小天睡午覺,坐在他身上,時間長達三分鐘。園長決定私了,把當事老師開除處理,免除孩子的學費。
  • 「媽媽,老師為什麼總問我每天吃不吃屎?」家長質問後被移出群聊
    據閻女士稱,下英語課接孩子之後,孩子在車上跟我說:媽媽,老師為什麼總問我喜不喜歡屎?每天吃不吃屎?樂樂說,當時老師正在課堂上,教給大家do和does的用法,記者看到,教材上確實也有一些例句,比如,青蛙每天都吃蒼蠅嗎,他每天都吃香蕉嗎,她每天都做飯嗎,而樂樂的這位Emily老師,則是用樂樂的英文名,造了一句很不雅的疑問句,去問全班同學。樂樂爸爸稱,回答說YES就等於回答Emily老師你問的這個學生他是每天吃屎的。
  • 鄉音無改鬢毛衰的「衰」字讀cui不對嗎?家長質問老師,卻遭打臉
    鄉音無改鬢毛衰的「衰」字讀cui不對嗎?家長質問老師,卻慘遭打臉這天,小麗正常在家裡給女兒輔導功課,這是他們家每天吃完晚飯以後的必定活動,只要女兒要寫作業整個家都要保持安靜,雖然難熬但是也算是給一天畫上圓滿句號了,這天在考女兒被故事的時候,這首詩中有一句話是:「鄉音無改鬢毛衰」,相信大家對這句話都不陌生。
  • 寶寶拉褲子,幼兒園老師處理後卻換來家長的質問
    寶寶拉褲子,幼兒園老師處理後卻換來家長的質問朋友陳夢是一家幼兒園的老師,一直都是帶小班的寶寶,遇到最多的問題就是孩子尿褲子、拉褲子,但是陳夢從來沒有覺得麻煩,每次都是很貼心的幫助孩子們換好乾淨的,換下來的髒衣服能洗就洗了,實在太髒、洗不乾淨的就直接扔了。
  • 4+6+1=11被判錯,寶媽質問老師卻被打臉
    這道題是這樣的「小豬佩奇的前面有四人,後面有六人,總共有幾個人?」女兒直接寫了「4+6+1=11」,李女士覺得確實沒錯。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冒犯請聯繫刪除但是老師卻給判錯了,李女士認為老師判試卷有誤傷害了孩子,所以到學校質問老師,結果老師給出解釋,讓李女士非常「打臉」。
  • 既噁心老師又坑娃!家長送老師錦旗:「教啥啥不行叫家長第一名」
    但兔死狐悲,看到網上前些日子控訴教師不作為而退群的家長以及這位給教師送不作為錦旗的家長,同為老師,我的心依然莫名其妙地寒了一下。時至今日,我們當老師的也深刻感受到了教育工作的難幹,真是如「豬八戒照鏡子——裡外不是人。」
  • 7.5-2.5=5我女兒怎麼就錯了?家長質問老師,老師:沒判錯啊
    家長質問老師,老師:沒判錯啊芸琪的女兒一直都是芸琪的驕傲,女兒很乖巧很懂事,學東西也很快,思維敏捷,自從進了小學,成績很不錯,每次考試都是「雙百」。這個學期,數學的難度又上升了一點,已經接觸小數點了,女兒學得很用心,在課堂上還被老師表揚過。
  • 老師最不喜歡的4種家長行為:家長不善待老師,受害的是孩子
    而在學校裡最了解孩子情況的是老師,所以家長和老師密切溝通對孩子的教育是非常重要的,好的溝通可以促進孩子更好的學習。但是也有一部分家長不善待老師的行為,讓老師感覺非常反感,時間長了可能也會影響到孩子,尤其是下面這4種家長,快看看你是不是其中一個。
  • 老師心累、家長無奈,「批改作業」到底是誰的責任?教育需要配合
    老師心累、家長無奈,給孩子批改作業,越來越成為很多家長苦惱的事情。不是因為家長覺得輔導孩子學習沒有必要,而是因為當很多沒有必要的作業,被要求必須批改的時候,本來工作就已經很累的家長們,難免不會為此抱怨。
  • 孩子寫「1.2+6.8=8」沒對,家長不服質問老師
    不管是輔導作業時的心酸,還是孩子作業本上匪夷所思的答案,都讓人啼笑皆非。而且有的時候,孩子寫的一道錯題,也可能讓我們為之糾結。孩子寫"1.2+6.8=8"沒對,家長不服質問老師網上有一位家長發帖吐槽說現在的老師有點吹毛求疵了,這位家長說他的孩子在上次考試中,寫一道列豎式計算的題目時,寫了"1.2+6.8=8"結果沒對,被老師打了一個大大的叉。家長不服氣的同時也有點納悶,答案明明是對的啊?
  • 小學生10-8=2被打叉,大學學歷家長不服質問,卻老師被打臉
    (本文原創,版權歸作者所有)小學生10-8=2被打叉,大學生也不一定作得對,家長吐槽:玩猜謎麼?在網上,經常流傳著一些小學生考試的作文段子,並對此津津樂道,一邊驚訝現在孩子的想像力太豐富,一邊又會感嘆,現在的小學生真的不一樣了。
  • 小學生「1.2+6.8=8」被老師打叉,家長不服質問憑啥?數學這樣學
    現在,我們經常能在網上看到關於小學生作業的段子,有出笑話的,有搞笑的,也有氣人的,每個家長看到後都會有屬於自己的心得體會。很多人應該都知道了現在小學不僅僅有語文、數學、英語,還有很多關於智力開發、急轉彎的各類難題。那今天,蘭友就想跟大家分享一個很「氣人」的爭議。
  • 「前面4人,後面6人,一共幾個人?」孩子回答11人,被老師打叉
    越來越多的家長表示:雖然躲過了中考、高考數學的狂轟濫炸,卻不得不在自家小學生數學題的面前低頭。「前面4人,後面6人,一共幾個人?」孩子回答11人,被老師打叉張張是一名一年級學生,平時成績在班級處於中上水平,每次上交的作業總是能夠得到老師的表揚,這天布置了一道數學題:已知小豬佩奇前面有4個人,後面有6個人,請問這支隊伍一共有多少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