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減去4等於7」被打叉,家長們坐不住了,老師的解釋無法反駁

2020-12-16 育兒family

「11減去4等於7」被打叉,家長們坐不住了,老師的解釋無法反駁

如今的小學生可謂壓力山大,由於應試教育的要求,許多小學生的題目都難倒了一大批家長,甚至一些思考題難住了經歷過九九八十一難的高中生,其原因在哪呢? 下面來帶大家看一個案例。

家長群沸騰:11-4≠7? 老師解釋後,無人反駁

小李在一所小學做一年級數學老師,平常兢兢業業不犯一絲錯誤,可是在一天夜晚,家長群忽然沸騰起來,原來大家都在討論一道「錯題」:有七盞燈,滅掉了四盞,還剩幾盞?

學生們無一例外地答了三盞,可答案不就是這個嗎? 難道七減去四不等於三? 家長們紛紛指責老師是不是改錯了,這時小李老師不慌不慢地給家長們解釋到:雖然滅掉了,那難道就不是燈了嗎?這下家長們沒有一個說話的了。

有的家長表示這種題目特別鍛鍊孩子的發散思維,但是還有的家長認為:這是什麼詭異的題目呀。此事一傳到網上,網友們紛紛表示這位老師教子有方啊,孩子就應該這樣,多動腦筋,不能死學習,到最後卻絆倒在了最基礎的題目上。這還真是一箭雙鵰,更加有利於孩子的發展。

對小學生來說正是發散思維的好時機,如果到了高中,正是需要用腦子的時候,再發現頭腦笨拙的無法靈機妙用,就為時已晚了。那麼可以通過哪些方法培養孩子的發散思維呢?

一、做到一題對多個答案

應試教育的最大缺陷就是將孩子的思維框在一個條例中,而一題只有唯一的答案的思想觀念更是深深地紮根於孩子的腦中,當孩子在生活或者學習中需要發散思維時,就發現心有餘而力不足。

而現在不管是老師還是家長都要給孩子灌輸一種「一題可多答」的思維,讓孩子有餘地去拓展,經過長時間的思維鍛鍊,小腦瓜會越來越靈光。

如果只是一味地讓孩子們記住題型記住答案,那麼教育的實質又是什麼呢?不過對於數理化等一些理科類題目而言,固定答案還是必要的。

二、千萬不要扼殺孩子的好奇心

有時候家長怕孩子受傷而將一些修理工具,比如鉗子、螺絲刀等藏到孩子找不到的地方,但是然後孩子對修理東西、拆零件很有興趣呢? 父母是不是就扼殺了孩子的一項天賦?

不過對於一些幼兒,這些利器還是遠離為好,畢竟孩子的安全是第一。但是到了一定的學習年齡,好奇心一定不能扼殺,否則等他們長大後,對於新事物會缺乏應有的想像力,以及降低隨機應變的能力。

三、思維鍛鍊不能少

比如從小給孩子買一些鍛鍊思維的書,或者上一些奧數培訓班,做一些數獨題目,這類鍛鍊必定會給孩子的以後帶來莫大的幫助和推進。

發散思維不僅僅要孩子主動去探索,更需要家長的引導和配合,老師的培養的領導,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的相結合,才能培養出一批思維敏捷的人才。

相關焦點

  • 小學生「4+6+1=11」被打叉,老師給出的解釋,家長無法認同
    孩子念小學時,孩子的作業家長還算招架得住。小學生"4+6+1=11"被打叉王女士的小孩正在上一年級,數學成績一向都是不錯的,考試差不多都是滿分,從來沒有考低於98分。但是,那一次的考試,她的小孩卻只考了95分。
  • 11減4等於7被判錯,爸爸深夜質問老師,老師的解釋讓家長羞愧
    11減4等於7被判錯,爸爸深夜質問老師,老師的解釋讓家長羞愧這幾年來小學生的作業越來越難,其實只要父母經過認真觀察,其實難的不是題目本身,而是很難轉變的人的思維。最讓王先生氣憤的是,有一道數學題,"11-4=7"竟然被老師判了錯誤,王先生躺在床上直到深夜,怎麼都是正確的,好奇心讓我王先生忍不住拿起手機在微信群裡質問老師。沒想到王先生在群裡提問,之後有和自己相同想法的家長都跳了出來,群裡的氛圍越來越熱鬧。
  • 「11減4等於7不對嗎?」家長怒氣衝衝質問老師,老師的話讓人無奈
    前言 孩子的學習能力是隨著年齡的增長而不斷增長的,在這個過程中,家長和老師都希望能夠更好的開拓孩子的思維能力。只有孩子養成正確的思維習慣,才能夠更加獨立的學習。
  • 「11減7等於4」被判錯,寶爸深夜質問老師,聽完解釋後恍然大悟
    「11減7等於4」被判錯,寶爸深夜質問老師,聽完解釋後恍然大悟以前孩子們的作業都是自己完成,學習好不好也只能是自己的事情,如今隨著家長開始注重孩子的教育,很多孩子在剛上學時,家長便承擔起了輔導孩子功課的責任。
  • 「11減4等於7」是錯的?爸爸微信質問校方,老師解釋後才恍然大悟
    「11減4等於7」是錯的?爸爸微信質問校方,老師解釋後才恍然大悟有很多網友都說,現在小學生的作業特別難,除了一些提綱應有的題目之外,還有一些發散性思維的題目,這些題目讓家長在輔導的時候傷透了腦筋。小李是一名小學教師,這天正在睡夢中的小李被微信吵醒,手機一直在響個不停,李老師拿起手機,發現是一名爸爸在微信群裡,質問校方這次試卷的題目,同時還有很多家長也在底下附和,而這究竟是怎麼一回事呢?原來上個禮拜小李發了一張數學試卷,試卷上其他題目都在書本的提綱上,同學們回答的也都不錯。
  • 「前面4人,後面6人,一共幾個人?」孩子回答11人,被老師打叉
    越來越多的家長表示:雖然躲過了中考、高考數學的狂轟濫炸,卻不得不在自家小學生數學題的面前低頭。「前面4人,後面6人,一共幾個人?」孩子回答11人,被老師打叉張張是一名一年級學生,平時成績在班級處於中上水平,每次上交的作業總是能夠得到老師的表揚,這天布置了一道數學題:已知小豬佩奇前面有4個人,後面有6個人,請問這支隊伍一共有多少人?
  • 一年級看圖列式,4-1=3被打叉 網友:這道題出得不嚴謹
    小學一、二年級孩子們的識字量相對比較少,題目用文字描述可能認識不全,無法理解題目所要表達的準確意思。因此有非常多的題目配了圖,最常見的就是看圖列式了。看圖列式學生列的式子是3+4+2=9, 結果被老師打了叉。孩子沒有理解左邊的3隻小雞朝左走,是離開的意思。
  • 小學生10-8=2被打叉,大學學歷家長不服質問,卻老師被打臉
    (本文原創,版權歸作者所有)小學生10-8=2被打叉,大學生也不一定作得對,家長吐槽:玩猜謎麼?在網上,經常流傳著一些小學生考試的作文段子,並對此津津樂道,一邊驚訝現在孩子的想像力太豐富,一邊又會感嘆,現在的小學生真的不一樣了。
  • 「11減4等於7,不對嗎?」,媽媽怒找老師理論,卻被結果打了臉
    孩子到了適齡年紀就會到學校去上學,這階段相信很多家長都開始關心孩子的學習情況,而且除了老師在課程上教授的,平時在家時,很多家長也會把自己對學習的理解去指導孩子,但是有些家長因為自己的"不專業",反倒是弄出很多尷尬的局面。
  • 3600÷9=400被打叉,家長質問老師反遭打臉
    文丨丹妮說育兒(文章原創 ,版權歸本人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如今,家長們最為關心的莫過於孩子的學習成績了,畢竟將來想要上好大學全憑分數。因此很多家長一旦看到孩子的試卷上有紅叉,心情就會變得格外緊張。3600÷9=400被打叉,家長質問老師反遭打臉張先生的兒子今年上四年級,由於兒子生來就比較機靈,而且數學成績也不錯,所以張先生一直引以為傲。可是前段時間張先生在輔導兒子寫作業的時候,突然發現孩子的考試卷上有一個特別醒目的紅叉,這讓張先生大吃了一驚,於是他趕緊拿起試捲來一探究竟。
  • 小學生「1.2+6.8=8」被打叉,家長不服,老師回復後秒慫
    而今,混跡於小學家長圈,經常會看到很多經典段子,比如,活寶們考試試卷的腦洞大開、寫作文的天馬行空,以及噎死爹媽不償命經典語錄,每每給苦逼的輔導生涯添加一些調味劑,也不失為一種樂趣。」1.2+6.8=8「引起爭議的數學題這不前幾天看到一個有點兒么蛾子的數學題,引起家長熱議。網友曬出這樣一道題目:豎式計算「1.2+6.8」,孩子得數是8,被老師打了個大大的叉。
  • 孩子寫4+4+2=10,老師說算錯了,家長:這是腦筋急轉彎?
    但是隨著時代的變化,出題的多樣性,許多簡單的題目,連家長都摸不著頭腦,甚至發出疑問:「這真的是數學題嗎?」1+1可能不等於2,因為1+1可能等於1,問:王老師有個孩子,李老師也有個孩子,那麼兩位老師有幾個孩子呢?
  • 小學生「1.2+6.8=8」被老師打叉,家長不服質問憑啥?數學這樣學
    因為一份「標準答案」,家長和老師吵了起來。01小學生「1.2+6.8=8」被老師打叉,家長不服質問張女士的女兒今年剛上小學一年級,雖然才7歲,但是已經會做兩位數的加減法了。幼兒園裡,小朋友學會了很多,張女士也在家教了孩子。
  • 3600÷9=400被打叉!家長質問老師反被打臉
    3600÷9=400被打叉!「我兒子錯哪了?」前不久就有一個寶媽在班級群裡問老師是不是判錯了?她看了兒子的卷子,有道題的計算過程是3600÷9=400計算並沒有出錯,但卻被老師打了一個叉!但老師解釋說,這個計算結果400元/把是小提琴的進價,而這道題問的是合理售價,售價應該要比進價高,所以應該是選A。家長聽了老師的解釋才明白,自己和孩子一樣沒有認真讀題,鬧笑話了!
  • 小學生算術題被打叉,家長不服質問老師
    最近看到這樣一個新聞:劉先生下班回家後,四年級的兒子試卷上的一道被打了叉算術題引起了他的注意:1.2+6.8=8。這個算式劉先生怎麼看都沒問題,但是老師就給判的是錯的,劉先生心裡很不服氣,想著是不是老師改錯了,於是就在家長群裡當面質問老師。
  • 孩子3600÷9=400被判錯,寶媽怒找老師說理,老師的解釋令家長羞愧
    也正因為這樣,每次考試結束,最讓家長心焦的就是等待孩子的考試結果。在拿到卷子之後,家長們審視試卷比什麼都認真,找出哪一道題目錯了,為什麼會做錯,有的家長甚至還會因為無法認同老師的批改結果而找老師理論。01孩子3600÷9=400被判錯,寶媽怒找老師說理,老師的解釋令家長羞愧小劉的兒子今年上三年級了,平時的學習成績還不錯
  • 小學生「1.2+6.8=8」被打叉,家長不服質問
    當然,關於小學生的段子,相信每個經歷過的家長都能夠聊上三天三夜。01小學生「1.2+6.8=8」被老師打叉,家長不服質問劉先生的兒子今年上小學一年級,小傢伙雖然長得虎頭虎腦,但卻非常機靈這是一道算術題:1.2+6.8=8,被老師打上了一個大大的紅叉。劉先生看到兒子的答案,不禁皺了皺眉頭,心想這答案明明是對的呀,為什麼會被判錯呢?劉先生越想越生氣,於是便在家長群裡私聊了數學老師,生氣的質問道:「1.2+6.8=8到底哪錯了?
  • 一年級的數學看圖填空題被打叉 家長:我感覺孩子做得對啊
    另外一種尷尬就是家長自已會做。比如說應用題,大多數家長想到的是設未知數,列方程。但小學生沒學過方程,無法用孩子能聽懂的方式來解釋給孩子聽。二年級數學題,做錯了這也是令家長頭痛的一種情況。於是經常有家長會在網上尋求,用小學生才能聽得懂的解題方法。還有一種尷尬家長自己也無法確定。可能有人說怎麼會?
  • 「11-4=7錯哪了?」,家長質問老師卻被打臉,網友:懷疑我讀了假書
    文丨小八(文章原創 ,版權歸本人所有,歡迎媽媽們轉發分享)現在的大多數家長都會在孩子放學後輔導孩子完成作業,對孩子的學習成績尤為關心。小馮看到題目是這樣的「教室裡一共有11盞燈,滅掉其中的4盞燈,那麼教室裡還有幾盞燈?」,而兒子的答案是「11-4=7」,老師卻打了叉號。小馮認為兒子的答案是沒有問題的,不解的他直接在微信上質問老師到底是哪裡錯了。
  • 「1.2+6.8=8」被老師判錯,寶媽打電話詢問老師,聽解釋無力反駁
    文丨小熊娃媽媽(文章原創,版權本人所有,歡迎媽媽們轉發分享)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父母也會偶爾加入到孩子的學習中去,和孩子一同完成家庭作業是每個父母的責任,但是對於作業的難易程度讓家長很難理解,有時候明明做對的題目,為什麼老師會給判錯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