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名著《百年孤獨》:一本讓莫言讀了20年的小說,究竟有何妙處

2020-12-12 進賢金羅溪

#百年孤獨#《百年孤獨》自1967年出版以來,已被翻譯為四十多種語言,銷量超過5000萬冊。

作家木心曾說:凡是令我傾心的書,都分辨不清是我在理解它呢,還是它在理解我。 於我而言,哥倫比亞作家馬爾克斯的《百年孤獨》就是這樣一本書,一部值得全人類閱讀的巨著。它讓我明白並領悟出一個道理:孤獨是軟肋,更是鎧甲。我之前也曾專門寫過文章論述這一點。

《百年孤獨》自1967年出版以來,已被翻譯為四十多種語言,全球銷量超過5000萬冊,在文學已不是主流的年代,引發了陣陣閱讀狂潮。

1982年,瑞典文學院認為,馬爾克斯在《百年孤獨》中「創造了一個獨特的天地,即圍繞著馬孔多的世界」,「匯聚了不可思議的奇蹟和最純粹的現實生活」,因而授予他諾貝爾文學獎。每年諾貝爾文學獎名單公布,總會有人舉出另外一些名字,認為這些人更應該獲獎,而加西亞·馬爾克斯是唯一一位沒有爭議的獲獎者。

智利詩人巴勃羅·聶魯達:他(馬爾克斯)是「繼塞萬提斯之後最偉大的語言大師」。

《紐約時報》:《百年孤獨》是「繼《創世記》之後,首部值得全人類閱讀的文學巨著。」

木心曾說:凡是令我傾心的書,都分辨不清是我在理解它呢,還是它在理解我。

餘華說 :「馬爾克斯是個了不起的作家,我對他除了崇拜沒有別的了」。

高曉松說:「馬爾克斯是目前上這個世界上最偉大的作家」。

李誕說:「看完馬爾克斯的《百年孤獨》自己就一個字也不想寫了」。

1982年,馬爾克斯在《百年孤獨》中「創造了一個獨特的天地,即圍繞著馬孔多的世界」,「匯聚了不可思議的奇蹟和最純粹的現實生活」,因而授予他諾貝爾文學獎。

每年諾貝爾文學獎名單公布,總會有人舉出另外一些名字,認為這些人更應該獲獎,而加西亞·馬爾克斯是唯一一位沒有爭議的獲獎者。

他看到羊皮卷卷首的提要在塵世時空中完美顯現:家族的第一個人被困在樹上,最後一個人正在被螞蟻吃掉。

小說以馬孔多小鎮為背景,講述的是布恩迪亞家族七代人的命運。馬爾克斯站在民族歷史的繼承者的視角,寫出哥倫比亞近百年來的變遷,黨派鬥爭、殖民侵略、自然開採,從人與自然的衝突到原始與文明的衝突,人類永恆的孤獨感逐漸浮出水面,從而表現拉丁美洲一個世紀以來跌宕起伏的苦難歷史。馬爾克斯對人類提出了雙重警告:生態破壞和信仰缺失。今天看來,這種警告是對全人類都有借鑑意義的。

小說中,馬孔多的人民患上了會傳染的 "失憶症",只能靠標籤來標記物品的用途,這暗示著民族文化和傳統的丟失。在談及對馬孔多和鄉土歷史的看法時,馬爾克斯說:"與其說馬孔多是世界上的某個地方,還不如說是某種精神狀態。"

家族第一代

何塞·阿爾卡蒂奧·布恩迪亞是西班牙人的後裔,住在遠離海濱的一個印第安人的村莊。

他與烏爾蘇拉新婚時,由於害怕像姨母與叔父結婚那樣生出長尾巴的孩子,烏爾蘇拉每夜都穿上特製的緊身衣,拒絕與丈夫同房,因此他遭到村民的恥笑。

何塞·阿爾卡蒂奧·布恩迪亞在一次鬥雞比賽勝利後殺死了譏笑他的普魯鄧希奧·阿基拉爾。從此,死者的鬼魂經常出現在他眼前。鬼魂那痛苦而悽涼的眼神,使他日夜不得安寧。

於是何塞·阿爾卡蒂奧·布恩迪亞一家帶著朋友及其家人離開村子,外出尋找安身之所,經過了兩年多的跋涉,來到一片灘地上,由於受到夢的啟示決定定居下來,建立村鎮,這就是馬孔多。布恩迪亞家族在馬孔多的歷史由此開始。

何塞·阿爾卡蒂奧·布恩迪亞是個極富創造性的人。他從吉卜賽人那裡看到磁鐵,便想用它來開採金子;看到放大鏡可以聚焦太陽光,便試圖研製出一種威力無比的武器;從吉卜賽人那裡得到航海用的觀像儀和六分儀,通過實驗認識到「地球是圓的,像橙子」。

他不滿於自己所過的落後的生活。他向妻子抱怨說:「世界上正在發生不可思議的事情,咱們旁邊,就在河流對岸,已有許多各式各樣神奇的機器,可咱們仍在這兒像蠢驢一樣過日子」。因為馬孔多隱沒在寬廣的沼澤地中,與世隔絕。

他決心要開闢出一條道路,把馬孔多與外界的偉大發明連接起來。他帶一幫人披荊斬棘幹了兩個多星期,卻以失敗告終。

他痛苦地說:「咱們再也去不了任何地方啦,咱們會在這兒活活地爛掉,享受不到科學的好處了」。後來他又沉迷於鍊金術,整天把自己關在實驗室裡。由於他的精神世界與馬孔多狹隘、落後、保守的現實格格不入,他陷入孤獨之中不能自拔,以至於精神失常,被家人綁在一棵大樹上,幾十年後才在那棵樹上死去。烏爾蘇拉成為家裡的頂梁柱,去世時的年齡在115至122歲之間。

家族第二代

布恩迪亞家族的第二代有兩男一女:老大何塞·阿爾卡蒂奧是在來馬孔多的路上出生的,他在路上長大,像他父親一樣固執,但沒有他父親那樣的想像力;他和一個叫庇拉爾·特爾內拉的女人私通,有了孩子,但在一次吉普賽人來馬孔多表演時又與一名吉普賽女郎相愛,於是他選擇了出走;後來他回來了,但是性情捉摸不定。最後不顧家人的反對,與麗貝卡結婚,但被趕出家門,最後在家中被槍殺。

老二奧雷裡亞諾生於馬孔多,在娘肚裡就會哭,睜著眼睛出世,從小就賦有預見事物的本領,少年時就像父親一樣沉默寡言,整天埋頭在父親的實驗室裡做小金魚。

長大後愛上馬孔多裡正千金年幼的蕾梅黛絲,在此之前,他與哥哥的情人生有一子,名叫奧雷裡亞諾·何塞。

他美麗的懷有雙胞胎的妻子因被阿瑪蘭妲誤殺死去。後來他參加了內戰,當上上校。他一生遭遇過14次暗殺,73次埋伏和一次槍決,均倖免於難,當他認識到這場戰爭是毫無意義的時候,便與政府籤訂和約,停止戰爭,然後對準心窩開槍自殺,可他卻奇蹟般地活了下來。

與17個外地女子姘居,生下17個男孩。這些男孩以後不約而同回馬孔多尋根,卻被追殺,一星期後,只有老大活下來。奧雷裡亞諾年老歸家,每日鍊金子作小金魚,每天做兩條,達到25條時便放到坩堝裡熔化,重新再做。他像父親一樣過著與世隔絕、孤獨的日子,一直到死。

老三是女兒阿瑪蘭妲,愛上了義大利鋼琴技師皮埃特羅,在情敵麗貝卡放棄義大利人與何塞·阿爾卡蒂奧結婚後與義大利人交往,卻又拒絕與義大利人結婚,義大利人為此自殺。

由於悔恨,她故意燒傷一隻手,終生用黑色繃帶纏起來,決心永不嫁人。但她內心感到異常孤獨、苦悶,甚至和剛剛成年的侄兒廝混,想用此作為「治療病的臨時藥劑」。然而她始終無法擺脫內心的孤獨,她把自己終日關在房中縫製殮衣,縫了拆,拆了縫,直至生命的最後一刻。

家族第三代

第三代人只有何塞·阿爾卡蒂奧的兒子阿爾卡蒂奧和奧雷裡亞諾的兒子奧雷裡亞諾·何塞。前者不知生母為誰,竟狂熱地愛上自己的生母,幾乎釀成大錯。

但又因生母的引見,愛上了桑塔索菲亞·德拉·彼達,後來成為馬孔多的從未有過的暴君,貪贓枉法,最後被保守派軍隊槍斃。

後者過早成熟,熱戀著自己的姑母阿瑪蘭妲,因無法得到滿足而陷入孤獨之中,於是參軍。進入軍隊之後仍然無法排遣對姑母的戀情,便去找妓女尋求安慰,藉以擺脫孤獨,最終也死於亂軍之中。

家族第四代

第四代即是阿爾卡蒂奧與妻子桑塔索菲亞·德拉·彼達生下的一女兩男。女兒美人兒蕾梅黛絲楚楚動人,散發著引人不安的氣味,這種氣味曾將幾個男人置於死地。

她全身不穿衣服,套著一個布袋,只是不想把時間浪費在穿衣服上。這個獨特的姑娘世事洞明,超然於外,最後神奇地抓著一個雪白的床單乘風而去,永遠消失在空中。

她的兩個弟弟阿爾卡蒂奧第二和奧雷裡亞諾第二是孿生子。阿爾卡蒂奧第二在美國人開辦的香蕉公司裡當監工,鼓動工人罷工,成為勞工領袖。

後來,他帶領三千多工人罷工,遭到軍警的鎮壓,三千多人只他一人倖免。他目擊政府用火車把工人們的屍體運往海邊丟到大海,又通過電臺宣布工人們暫時調到別處工作。

阿爾卡蒂奧四處訴說他親歷的這場大屠殺揭露真相,反被認為神智不清。他無比恐懼失望,把自己關在房子裡潛心研究吉卜賽人留下的羊皮手稿,一直到死他都呆在這個房間裡。

奧雷裡亞諾第二沒有正當的職業,終日縱情酒色,棄妻子費爾南達於不顧,在情婦佩特拉家中廝混。奇怪的是每當他與情婦同居時,他家的牲畜迅速地繁殖,給他帶來了財富,一旦回到妻子身邊,便家業破敗。

他與妻子生有二女一男,最後在病痛中與阿爾卡蒂奧第二同時死去,從生到死,人們一直沒有認清他們兄弟倆兒誰是誰。

家族第五代

布恩迪亞家族的第五代是奧雷裡亞諾第二的二女一男,長子何賽·阿爾卡蒂奧兒時便被送往羅馬神學院去學習,母親希望他日後能當主教,但他對此毫無興趣,只是為了那假想中的遺產,才欺騙母親說他在神學院學習。

母親死後,他回家靠變賣家業為生。後發現烏爾蘇拉藏在地窖裡的7000多個金幣,從此過著更加放蕩的生活,不久便被搶劫金幣的歹徒殺死。

大女兒雷納塔·蕾梅黛絲(梅梅)愛上了香蕉公司汽車庫的機修工馬烏裡肖·巴比倫,母親禁止他們來往,他們只好暗中在浴室相會,母親發現後禁止女兒外出,並請了保鏢守在家裡。

馬烏裡肖·巴比倫爬上梅梅家的屋頂,結果被保鏢打中背部,終日臥病在床,被人當成偷雞賊,孤獨中老死。梅梅萬念俱灰。她母親認為家醜不外揚,將懷著身孕的她送往修道院,終生一言未發。

小女兒阿瑪蘭妲·烏爾蘇拉早年在布魯塞爾上學,在那裡與飛行員加斯通交往,交往後二人回到馬孔多,見到一片凋敝,決心重整家園。

她朝氣蓬勃,充滿活力,僅在三個月就使家園煥然一新。她的到來,使馬孔多出現了一個最特別的人,她的情緒比這家族的人都好,她想把一切陳規陋習打入十八層地獄。她決定定居下來,拯救這個災難深重的村鎮。

家族第六代

布恩迪亞家的第六代是梅梅送回的私生子奧雷裡亞諾·布恩迪亞。他出生後一直在孤獨中長大。他唯一的嗜好是躲在吉卜賽梅爾基亞德斯的房間裡研究各種神秘的書籍和手稿。他能與死去多年的老吉卜賽人梅爾基亞德斯對話,並受到指示學習梵文。

那個長豬尾巴的男孩就是布恩迪亞家族的第七代繼承人。他剛出生就被一群螞蟻吃掉。當奧雷裡亞諾·布恩迪亞看到被螞蟻吃的只剩下一小塊皮的兒子時,他終於破譯出了梅爾基亞德斯的手稿。

手稿卷首的題辭是:「家族中的第一個人將被綁在樹上,家族中的最後一個人正被螞蟻吃掉。」原來,這手稿記載的正是布恩迪亞家族的歷史。在他譯完最後一章的瞬間,一場突如其來的颶風把整個兒馬孔多鎮從地球上颳走,從此這個村鎮就永遠地消失了。

三毛曾說過:除了《紅樓夢》外,在西方作品裡,《百年孤獨》是這百年來極有趣的一本書,它可以讓每個人閱讀、了解和欣賞,讀他這本書,如入幻境,痴迷忘返。

某時報更是說到:「這是一本值得全人類閱讀的巨著」莫言曾經在正式授權的《百年孤獨》發布會上講,他花了二十年時間才把《百年孤獨》讀完,而且這二十年來,「始終在跟馬爾克斯搏鬥,很痛苦」。

畢竟,作為馬爾克斯的忠實粉絲,莫言的小說風格啟蒙於馬爾克斯,經過馬爾克斯文學作品的滋養,才形成了他現在的風格,並被稱為「中國的馬爾克斯」

著名作家餘華也曾經講:《百年孤獨》非常的震撼人心,他曾將馬爾克斯評價為「」在世作家中最偉大的作家。」

相關焦點

  • 莫言讀了20年的《百年孤獨》究竟哪好?濃縮經典10句,至少讀一次
    莫言曾經在正式授權的《百年孤獨》發布會上講,他花了二十年時間才把《百年孤獨》讀完,而且這二十年來,「始終在跟馬爾克斯搏鬥,很痛苦」。畢竟,作為馬爾克斯的忠實粉絲,莫言的小說風格啟蒙於馬爾克斯,經過馬爾克斯文學作品的滋養,才形成了他現在的風格,並被稱為「中國的馬爾克斯」。著名作家餘華也曾經講:《百年孤獨》非常的震撼人心,他曾將馬爾克斯評價為「」在世作家中最偉大的作家。」
  • 《百年孤獨》究竟多偉大?僅僅1句開場白,就影響了莫言20年
    1982年,諾貝爾文學獎,被加西亞馬爾克斯摘得,他憑藉《百年孤獨》這一巨著,直接奠定了世界文學大師的地位。亂卻又生動可信的現實,映射了一片大陸及其人民的富足與貧窮。」而《百年孤獨》的藝術魅力正在於其魔幻色彩、孤獨主題與悲劇意蘊,因為幻想與現實的融合所營造出的魔幻之境引人人勝;它的「偉大」究竟有多大呢?在書的扉頁上,有這樣一句開場白。
  • 世界級名著《百年孤獨》,豆瓣評分9.2,為何讀之前要做心理準備
    1984年,一部著作讓諾貝爾文學獲獎者的莫言先生震驚:「像被雷電擊中一樣,原來小說還可以這樣寫。」這部著作就是《百年孤獨》。1982年馬爾克斯憑藉《百年孤獨》獲得諾貝爾文學獎,奠定世界級文學大師的地位,這很大程度上是憑藉《百年孤獨》的巨大影響。而《百年孤獨》也成為了世界級名著。
  • 《百年孤獨》:世界名著濃縮成經典十句人生哲理,一生至少讀一次
    《百年孤獨》:世界名著濃縮成經典十句人生哲理,一生至少讀一次《百年孤獨》是魔幻現實主義文學的代表作,是20世紀最重要的經典文學巨著之一。其作者加西亞馬爾克斯,1982年獲得諾貝爾文學獎,奠定世界級文學大師的地位,很大程度上乃是憑藉《百年孤獨》的巨大影響。
  • 《百年孤獨》的第一句,是我讀過最好的開場白,讓莫言琢磨了30年
    《百年孤獨》這本書相信很多人都聽過,但是未必聽過的人都看過。在1982年,加西亞馬爾克斯摘得諾貝爾文學獎,而讓他獲得這樣殊榮的就是《百年孤獨》這本巨著,這本書也讓他奠定了世界文學大師的地位。說到《百年孤獨》,他的影響力究竟有多大呢?
  • 1984年,莫言花1塊6毛錢買了一本《百年孤獨》,馬爾克斯說下狠話
    莫言與《百年孤獨》的相遇1984年秋,莫言考入解放軍藝術學院文學系,那時候的他還是文學界的一個無名小卒,他從朋友那裡聽到了《百年孤獨》這本書,便跑到王府井新華書店,花了1塊6毛錢,買了一本《百年孤獨》。
  • 《百年孤獨》的開場白有多牛?僅用一句話就影響中國作家數十年!
    《百年孤獨》這本書,是大家人盡皆知的世界名著,就算沒有看過,但是也聽說過,尤其是裡面的經典名句:除了孤獨,我一無所有!更是讓無數人心靈震顫。《百年孤獨》讓作者馬爾克斯從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小作家,瞬間成為了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成為了「世界文學大師」。
  • 《百年孤獨》經典的傳世名句,不足10個字,卻說透一生孤獨
    提起《百年孤獨》這本著名小說,相信知道的人很多,但是真正讀過的卻也只是少部分。當時,這部小說讓作者馬爾克斯,一夜成名,並且獲得了1982年的諾貝爾獎。而且這本書還是很多知名作家的「必讀之書」,像我國的知名作家莫言,當時就是在王府井大街的盜版書攤上,看到了這本《百年孤獨》,買回家讀過之後,「像是被雷電劈中了一樣「,他驚訝道,原來小說還可以這樣寫!
  • 《百年孤獨》到底有多牛?只是1句開場白,就影響中國作家數十年
    《百年孤獨》這本書,是大家人盡皆知的世界名著,就算沒有看過,但是也聽說過,尤其是裡面的經典名句:除了孤獨,我一無所有!更是讓無數人心靈震顫。《百年孤獨》讓作者馬爾克斯從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小作家,瞬間成為了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成為了「世界文學大師」。
  • 《百年孤獨》一個開頭,讓莫言驚嘆道「沒想到小說還可以這樣寫!」
    1984年,莫言進入作家班學習,在魏公村的書店裡無意中發現一本書。他只讀了十幾頁就渾身發熱,不敢再繼續讀下去,怕被作者的思維控制!這本書,就是被稱為史上閱讀門檻最高的《百年孤獨》!這部書有一個神奇的開頭,「許多年之後,面對行刑隊,奧雷良諾.布恩地亞上校將會想起,父親帶他去見識冰塊的那個遙遠的下午……」作者馬爾克斯站在現在的時間點,提前安排好了某個人的未來命運,並把他的未來和現在之過去再緊密聯繫起來……如此奇幻錯亂的時空布局,讓莫言感到十分震撼,驚嘆「沒想到小說還可以這樣寫!」這部1967年完本的作品,獲得了無數人瘋狂的追逐!
  • 《百年孤獨》辛辣的十句話,讓你感受孤獨的真諦,值得細細品讀
    《百年孤獨》是哥倫比亞作家加西亞·馬爾克斯創作的長篇小說,作者憑此摘得諾貝爾文學獎,奠定世界級文學大師的地位。「加西亞·馬爾克斯以小說作品建立了一個自己的世界,一個濃縮的宇宙,其中喧囂紛亂卻又生動可信的現實,映射了一片大陸及其人民的富足與貧窮。」
  • 世界名著《百年孤獨》有多偉大?凝結成10句話,句句都是人生
    人人都知道《百年孤獨》是一生必須要讀一次的經典好書,但很多人在先開第一頁看到相似而又複雜的外國人名時,被嚇退了,用來「壓箱底」了。但身邊的朋友有總跟你提起《百年孤獨》有多麼經典,寫得有多好,勾起了你的好奇心,但又沒有勇氣去讀,真是「甜蜜的折磨」。
  • 26萬字的世界名著《百年孤獨》濃縮成4句話,寫盡生活,說透人生
    1982年,馬爾克斯因為《百年孤獨》這本書拿到了諾貝爾文學獎,這本書一面世就震驚了整個拉丁美洲的文壇,後來傳到了中國,更是影響了咱們國家一整代作家的寫作風格,莫言把這本書讀了20遍,某著名時報更說這本書是值得全人類閱讀的文學巨著。
  • 《百年孤獨》究竟有多偉大?僅僅1句開場白,就影響中國一代作家
    《百年孤獨》這本書相信很多人都聽過,但是未必聽過的人都看過。在1982年,加西亞馬爾克斯摘得諾貝爾文學獎,而讓他獲得這樣殊榮的就是《百年孤獨》這本巨著,這本書也讓他奠定了世界文學大師的地位。說到《百年孤獨》,他的影響力究竟有多大呢?
  • 《百年孤獨》偉大在哪兒?僅僅1句開場白,就影響中國一整代作家
    有人這樣說《百年孤獨》「無法忘記第一次讀這本書的時候的震撼,竟然還有人這樣寫小說,小說本身的文字就很魔幻,讓人如中了毒一般,一定要一口氣讀完。」看一本好書,好比打一場攻堅戰,書中的內容就是你的對手,等你看完文字的時候,你的對手就倒下了。
  • 《百年孤獨》扎心的一句話,說出成年人痛點,讀完忍不住落淚
    「多年以後面對行刑隊,阿德裡亞諾·布恩迪亞上校將會回想起父親帶他去見識冰塊的那個遙遠的下午……」這句經典的開頭語,被很多作家無數次地引用,而這本不朽的名著就是馬爾克斯的《百年孤獨》,一本拉丁美洲魔幻現實主義文學的代表作。
  • 《百年孤獨》|明明是世界殿堂級的文學,為什麼很多人讀不下去?
    2014年4月18日,87歲的馬爾克斯與世長辭。世界各地的讀者們,紛紛以他們的方式,來緬懷這位文學大師。4月26日的北京,有著這樣一場特別的緬懷會。一張桌子,一個話筒,一本《百年孤獨》,一捧盛開的黃玫瑰——馬爾克斯最愛的花。無需報名、現場領號,上臺誦讀不超過三分鐘的段落,讀完後,在頁邊籤上自己的名字,把書交給下一位上臺者。
  • 《百年孤獨》:明明是世界殿堂級的文學,為什麼很多人讀不下去?
    2014年4月18日,87歲的馬爾克斯與世長辭。世界各地的讀者們,紛紛以他們的方式,來緬懷這位文學大師。4月26日的北京,有著這樣一場特別的緬懷會。或者說,用這樣的方式來紀念大師的「百年孤獨」,也感謝大師的《百年孤獨》。外國文學那麼多,為何要獨愛《百年孤獨》?《百年孤獨》自1967年出版以來,已被翻譯為四十多種語言,全球銷量超過5000萬冊,在文學已不是主流的年代,引發了陣陣閱讀狂潮。
  • 諾貝爾文學獎得主馬爾克斯:我死後150年不授權中國《百年孤獨》
    1982年,諾貝爾文學獎,被加西亞馬爾克斯摘得,他憑藉《百年孤獨》這一巨著,直接奠定了世界文學大師的地位。《百年孤獨》究竟多偉大?1984年,當莫言在王府井看到盜版《百年孤獨》的時候,他說:「像被雷電擊中一樣,原來小說還可以這樣寫。」《活著》的餘華說 :「馬爾克斯是個了不起的作家,我對他除了崇拜沒有別的了」。
  • 為什麼要讀《百年孤獨》?因為你的生活除了無趣,只剩每日的孤獨
    為什麼要讀《百年孤獨》?因為你的生活除了無趣,只剩每日的孤獨在文壇裡會聽到這樣子的一句話,馬爾克斯的《百年孤獨》寫得太深了,裡面的人名也需要反覆去讀理解,讀他的這一本書太耗費體力與腦力了。不知道你有沒能讀過,是不是這樣子的感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