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太空能炒菜吃嗎?美食文化是人類文明中重要的一部分,在地面,人們對美食習以為常,但是在太空因條件限制,太空人大多只能吃些糊狀物,食物只為填飽肚子而不是用來享受。未來某天人類離開地球,在前往其他星球、徵服宇宙的過程中,美食不可或缺,那時我們將會有哪些星際美味呢?
太空烹飪
「我只是想吃個蛋炒飯或者炒麵!」太空餐具簡化到只有1個剪刀和一個勺子,你連麵條都送不進嘴裡。通常太空人將壓縮物接點熱水泡一下,然後放進盒子裡去加熱,這就是太空的烹飪過程,相當簡陋!很多人無法想像為什麼製造那麼多頂尖設備,在吃的方面卻如此不用心。
在太空想吃到炒菜是不可能的,只能帶上去各種熟食材和調料混合加熱,做出類似的味道。沒有炊具,沒有油鹽醬醋,也想顛大勺做熟的,還是個只能幻想的場景。即便把工具和食物帶了上去,用電熱裝置加熱,炒起來時,油煙食材飛舞,菜都還沒炒熱,然後發現菜全飛走了,而且對人體和艙體設備破壞極大,炒一次菜,可能要花幾個月才能清理乾淨。
太空艙農業也在發展中,科學家期望可以生產出新鮮的蔬菜,但目前還無法提供必要的食物。
現在的太空人,都吃些什麼?
有土豆泥、沙拉、蝦仁、燒雞等等,看起來似乎不錯,但大多都是脫水過的,也都做成壓縮的糊狀,表面還塗一層膠,這就是為了防止碎屑到處飄被太空人吸入肺部,因為在地面由於重力,碎屑都會落在地上。
人類在地球外以生存和任務為重,食物不是用來享受,而是滿足人體功能的材料。通常,一個鋁箔盒裡裝著的塑料包,包裡有個黃色拇指大小的東西,這就是午餐。沒人是為了食物去太空。
你想吃的雞蛋餅也是有的,加點醬菜更美味,因為鬆軟的餅有張力,不容易產生碎屑。而如果想吃脆酥的食物,理論上也可以,但是必須躲到通風口吃,還要攜帶吸塵器,吃完要完全清理掉通風口的碎屑。
在人類還沒有上太空之前,人們普遍認為人體無法在零重力的環境下進食,因為人的一整套生化系統都是地球重力下進化出來。那時人們猜測,如果在太空,人類可能因進食而產生窒息、不消化及便秘的問題。
最初還無法模擬出太空環境,但是有人腦洞大開,用麻藥麻醉臀部,然後去嘗試排便。後來人類利用拋物線飛行技術來模擬微重力體驗,然後在進食時,會有哽塞的難受感覺。再然後人們終於可以模擬出微重力環境,經過訓練的人能順利完成進食和排洩。
但到了太空,太空人發現空間站環境遠比地面的模擬實驗室要差得多,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氣味。因為活動艙基本都是密閉環境,所有進去過的人、食物、垃圾產生出各種氣味混雜在一起,味道令人感到極為噁心,即便有過濾系統,依舊是有股惡臭。這種環境下,不管打開什麼食物,都要吃完。
環境充滿惡臭,各種太空症狀讓人味覺麻木,即便給你山珍海味,你也味同爵蠟,所以太空人們的飯後甜點更喜歡吃重口味的食物,即更甜更鹹更苦的,比如重糖巧克力或重糖咖啡。
星際食物
「香菸、瓜子、撲克牌,把腳收一下」,現實中,很多人旅行都會乘坐火車,泡麵、麵包、餅乾等是大眾首選,如果有準備,你可以吃到辣條、棒棒糖、辣雞翅和香腸等零食,如果場景換到星際中,你會聯想到哪些食物?巧克力、奶酪。沙拉、果盤?
在未來,越是孤立漫長和封閉的星際旅途,食物就越加重要,對於維持活力和精神很關鍵。運動、藝術和美食都是理想星際旅途的重要部分。
因為微重力,食物可以隨意切換形態,我們來對這樣的星際旅途做一番暢想:各種每秒形狀的液體美酒,泡泡狀和顆粒狀的魚子醬,菜汁泡泡球,這些泡泡食品不僅入口即化,富有彈性,還能帶來爆漿體驗,它們漂浮在空中,可以抓著吃。
同時微重力環境和沒有對流幹擾,晶體的提取會瑕疵更少,體積更大,各種調料在太空中也非常好看。風化後經酵母代謝後的食物味道也不同於地面,醃製品和泡菜也會是不同的味道,這些都值得期待。
如果你嘗遍了各種星際美食,那麼恭喜你,你將會是一名合格的太空旅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