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考消息網4月9日報導 德國《世界報》網站4月7日發表題為《一艘戰艦發起最大規模的「神風攻擊」》的文章,作者為弗洛裡安·施塔克,全文編譯如下:
1945年春,在逃避現實的德國領導人妄想奇蹟發生之際,日本精英則在考慮榮辱問題:傳承了2600年的日本皇室能否承受戰敗?沒有天皇的日本還會有未來嗎?
4月初,多件大事令日本掌權者意識到,他們沒有多少時間來給出答案了。隨著4月1日美軍登陸衝繩,日本帝國的島嶼首次被外敵入侵。敵人距日本主島僅有500公裡。美國轟炸機若從衝繩起飛便可系統性地擴大對日空襲。
4月5日,蘇聯廢除了《蘇日中立條約》。如此一來,蘇聯有可能對中國大陸上的日軍發動進攻。史達林在雅爾達會議上向羅斯福和邱吉爾作出了這一承諾。
此時,統治日本的是一個聯盟,其成員各有各的算盤。陸軍主張血戰到底,高官、貴族和經濟界領袖則試圖以保留天皇統治為條件來向盟軍求和。部分海軍將領也傾向於這一立場。
4月初,海軍大將鈴木貫太郎取代陸軍大將小磯國昭出任內閣總理大臣。雖然在這一新內閣中願意媾和者佔多數,但天皇榮譽和民族榮譽至上的想法令政府中的議和派最多只能孤立地為和談進行外交試探。而這令海軍中的鷹派和陸軍不得不有所作為。為了掩蓋在緬甸遭英軍重挫,陸軍加強了在中國的攻勢。聯合艦隊司令部則派遣其最後一張王牌實施二戰最大規模的自殺襲擊。
在菲律賓之戰中,日軍艦隊大部分被摧毀。尤其是超級戰列艦「武藏」號於1944年10月24日被擊沉表明,海戰的未來屬於美國航母。1945年,美國海軍在衝繩周邊集結了近20艘航母,而日本幾乎不再有能駕機在航母上安全降落的經驗豐富的飛行員了。
只有「武藏」號的姊妹艦「大和」號作為聯合艦隊總司令的旗艦躲過了美軍的空襲。排水量7.2萬噸、裝備6門460毫米口徑火炮的「大和」號當時是世界最大的戰列艦。它受命與「矢矧」號巡洋艦和8艘驅逐艦向衝繩進發。行動目的是突破美國艦隊的包圍圈,主動在衝繩岸邊擱淺,然後作為炮臺迎擊僅戰列艦就有20艘的龐大的美國艦隊。
為確保這場作戰確實成為有去無回的「神風行動」,「大和」號只裝載了單程燃油。這是為了斷掉許多顯然膽怯了的海軍軍官的後路。此外,海軍將帥也想在陸軍將帥面前捍衛自己的榮譽。日軍這兩大軍種間的對抗十分激烈,以至於多次發生針對高級軍官的刺殺事件。
4月6日晨,這支日本艦隊離開內海。不久,一艘美國潛艇在公海發現了其行蹤。此後,美軍偵察機一直跟隨著沒有任何軍機護航的「大和」號及隨行日艦。那些為數不多的空戰經驗豐富的日軍飛行員被派去執行另一項任務:他們受命率領數百名自殺飛行員飛往衝繩,駕機撞向美國軍艦。
4月7日,400架美軍艦載機一波又一波地對「大和」號發起攻擊。在4小時內,這艘超級戰列艦屢遭重創。14點30分左右,「大和」號爆炸沉沒。而「矢矧」號巡洋艦之前已被擊沉。
幾艘驅逐艦救起了一些水兵,逃回日本。「日本軍艦的這場瘋狂行動是現代戰爭史上最荒唐行動之一,令數千水兵白白喪命,」英國歷史學家安東尼·比弗評論道。
海軍領導層將作戰失敗的消息掩蓋了整整一個月。當慘敗最終被公之於眾時,整個日本社會都為之震動。因為「大和」號是日本皇室的起源地的名稱,也代表了古日本。在數千名「神風飛行員」也未能阻止美國人登陸衝繩後,越來越多的日本人開始意識到,日本敗亡在即。
點擊圖片進入下一頁
資料圖片:「大和」號(圖片源於網絡)